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给思维一个“支架”,撑起一片思考的天空

浅谈思维可视化相关图示技术的特性

林书扬(思维可视化研究院)

生活中,“支架”随处可见,房梁、桥柱、心脏支架、相机三脚架等等,各个领域应用广泛,不胜枚举。这是我们看得见的实体支架,其实还有一种看不见的“支架”,但是它的作用更加强大,它几乎决定了人类发展的进程,因为它支撑着人类的思考,这就是“思维支架”。没有“支架”支撑的思维是没有结构的思维,是混乱的思维,是没有品质的思维。那么到底什么是“思维支架”?“思维支架”到底怎样发挥作用?我来介绍几种思维可视化教学中常应用的“思维支架”给大家认识。

第一种“思维支架”——思维导图

学科思维导图基本架构

思维导图(见图)其实也是一种思维支架:围绕着一个中心概念进行360°发散思考,帮我们打开思路,撑起一片思考的天空。人的思维往往是“点式”或“线性”的,而点、线思维容易使我们囿于一隅,当遇到问题时常常会钻“牛角尖”,思考问题僵化、片面、混乱。借助思维导图这个思维支架,我们就可以突破点、线思维的局限,看到更多可能性。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强调随机发散,比较适合用于开展“头脑风暴”活动,获取创意。而学科思维导图则是结构化发散思考的利器,更适合进行严谨的学术思考及学科教学。

第二种“思维支架”——概念图

概念图结构示意图

概念图(concept map)是由美国康奈儿大学诺瓦克教授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概念图作为一种思维支架,可以把孤立无联的概念构建成一个概念网络,也就是把“点状”的知识结构变成“网状”的知识结构。它的优点是善于表达跨层级的、复合型关系,但由于它层级结构不是很清晰,所以不便于阅读。

第三种“思维支架”——鱼骨刺图

学科鱼骨刺图

鱼骨刺图由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发明,是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分析方法,鱼头为问题,鱼骨上列出现象及原因。鱼骨刺图作为一种“思维支架”,主要用于对复杂问题进行程序化分解,常用于商业领域。刘濯源老师带领的思维可视化研究团队按照学科教学的要求对其进行改进,将其应用到理科复杂题的解析中,取得良好效果,并将其称之为“学科鱼骨刺图”。鱼骨刺图与学科鱼骨刺图都是一种思维支架。它可把一个宏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微观问题,使问题更容易解决,同时它还融入了逆向思考的思维策略,当我们正向思考无法解决问题时,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支架进行逆向思考,从而突破困境。

第四种“思维支架”——PMI

PMI三视角思维支架

PMI(plus,minus,interesting)也称三视角思维支架,P代表想法的肯定部分,M代表想法的否定部分,I代表兴趣点(这些点可能是可探究的部分或者不寻常的重要部分)。这个“思维支架”操作简单,非常适用于讨论,特别是当人们的观点出现一边倒或者两极分化的时候,三视角思维支架可以帮助人们看到更多可能性,增加思维的弹性,把关注点从自己的观点中脱离出来,更加理性的分析问题。

通过以上示例我们可以看到,所谓“思维支架”是一种策略性思考程序。这些思考程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更有效地进行思考,同时持续提升我们的思维品质。除了这些常见的思维支架之外,我们还可以在学习和工作中自己创设思维支架,因为思维只有模式但却没有定式,一个真正的思考者善于借助“思维支架”,但又不被现成的“思维支架”所束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思考】初中历史思维导图总结
思维导图六类思考方式(思维导图)
我们的习惯思维缺什么【看图思考】
思维导图六类思考方式
思维导图让你从点式思考变为网状思考
【图解】9月PMI怎么样?一图看个明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