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保险公司金融科技公司】行业观丨新选手泰康入场 头部险企抢占保险科技公司赛道
本文来源于财经网 2023-03-21
韦璐/文
财经网金融讯 数字化浪潮席卷的大背景下,科技领域已成为保险巨头争相布局的新赛道。
3月21日,财经网金融注意到,泰康科技有限公司已于3月19日成立,注册资本2亿元,法定代表人为杜彦斌,该公司经营范围含人工智能基础资源与技术平台、人工智能硬件销售、人工智能通用应用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健康咨询服务、互联网销售等。
该公司由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天眼查APP显示,泰康保险集团成立于1996年,法定代表人为陈东升,注册资本为27.29亿元,经营范围包含:投资设立保险企业;管理投资控股企业;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投资业务等。目前,其对外投资企业共18家。此次新成立的泰康科技有限公司也是其旗下首家科技公司。
不止泰康保险,财经网金融梳理发现,近年来,多家头部险企都已投资设立了自己的科技子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2月25日,中国人保召开人保科技干部会议,对外宣布经银保监会批准,由中国人保发起成立的人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已于2022年1月21日正式成立,注册资本4亿元;同年3月15日,由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控股的太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俞斌,注册资本7亿元,经营范围含人工智能公共数据平台、互联网安全服务、卫星技术综合应用系统集成、远程健康管理服务等。
此外,早先成立保险科技公司的中国太平也在同步加码。2022年9月29日,银保监会浙江监管局对外披露称,太平科技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增加注册资本已获银保监会批准。太平科技增资3.55亿元,注册资本升至8.55亿元。
保险业数字化营销与科技专家、谦谦分子合伙人赵大玮告诉财经网金融,保险公司成立科技公司的原因,第一是可以把一些前沿创新的东西从IT部门中分出,而不是仅仅归属于保险公司的一个下属部门部。分离出来之后,可以更好地为业务去做服务,并且能更开放性地跟市场接轨,反过头来更好地为主体公司服务。
第二个意义在于,公司是独立的法人主体,它就有更多的追求,即以公司为经营核心的一个目标体系。公司必然是要盈利的,而如果是保险公司里的IT部门,它是一个成本中心,就没有这种诉求。因此成立独立的科技公司,除了可以为自己的公司、关联公司、兄弟公司服务外,它还可以为行业输出其溢出能力,这也是上述险企都在布局这一赛道的原因。
“由此一来,在合适的时机,科技板块甚至可以独自融资上市,其未来的想象空间也会更大。正是这种机制之下,科技公司能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为保险行业引入更多原先无法引入的人才,这是第三个意义。”赵大玮说。
总体而言,目前保险科技公司的设立还集中于头部险企。
“当前,头部险企才有实力成立科技公司,因为头部企业的业务体量是显而易见的,它自己的主业就能被服务,因此能解决首要的生存问题。此外,资金、人才、机制、客户,这些都是成立科技公司的门槛儿,相比之下,中小企业尚且欠缺这种实力。对于中小险企而言,一方面可通过自己的IT部门解决一部分,另一方面也可与市场上的科技公司建立合作,以减轻成本。”赵大玮表示。
资料来源:
行业观丨新选手泰康入场 头部险企抢占保险科技公司赛道_保险_金融频道首页_财经网
http://finance.caijing.com.cn/20230321/4925548.shtml
【相关阅读】
“金融科技战”打响! 两大头部险企成立科技子公司
2022-03-07 来源: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从工具到平台,从赋能到驱动,科技正成为头部险企变革和争夺的一个新战场。
近日,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太保”)设立太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保科技”);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以下简称“中国人保”)设立人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保科技”)。
短时间内,两大头部险企接连宣布成立科技子公司,再度释放出保险与科技“热恋”的强烈信号。而事实上,保险业的“金融科技战”早已打响。近年来,各大险企纷纷以自设、参股等方式抢占科技赛道,以期加速数字化转型并赋能主业。
申万宏源保险行业分析师葛玉翔分析指出,展望2022年,预计行业“马太效应”或进一步强化,头部险企强大的数据支持、科技能力和庞大的客户基础优势将进一步体现。
强势入局
1月26日,银保监会下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强调银行保险机构要大力推进业务经营管理数字化转型,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科学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统筹推进工作。
作为助推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手段,科技建设已经成为保险业转型的核心路径之一。作为头部企业,中国太保、中国人保均将“保险+科技”提至战略高度,成立科技类子公司则被业内视为两大集团实施科技战略的重要具体表现。
中国太保透露,早在2020年7月,中国太保董事会就将成立太保科技作为中国太保转型2.0“强科技”的重大战略决策。
中国人保筹建人保科技的计划则在2021年8月通过董事会审议确立。在中国人保2022年工作会议上,中国人保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裁王廷科特别提到要“加快信息科技建设,把科技作为人保的基本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在战略布局上,人保科技被明确定位为“集团科技资源整合管理平台、科技服务能力支撑平台、科技运营共享服务平台以及科技服务价值创造平台”。
不约而同
在顺应科技浪潮的发展大势中,积极筹建科技子公司的并不止太保、人保两大头部集团,其他大中型险企以及互联网保险公司亦不约而同地“争城夺地”。
中泰证券分析指出,保险公司近年的科技投入保持较高增速,大型保险公司将“保险+科技”作为发展战略,并设立保险科技子公司。另据《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2020》,头部保险企业和互联网保险公司的科技布局近年来不断加速,2019年中国保险机构的科技投入达319亿元,预计2022年将增长到534亿元。
《中国银行保险报》梳理发现,从头部险企的科技布局来看,除中国人保、中国太保外,其他大型保险集团包括中国平安保险集团、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均设立了自己的科技子公司。此外,合众人寿、大地保险、阳光保险等产寿险公司也已设立科技子公司。
而在以科技为特色的互联网险企中,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安”)在成立第三年的2016年即设立了子公司众安科技,目前已完成业务生产系列、业务增长系列、业务基建系列三大产品系列的数字化升级,全方位覆盖保险业务前中后台。
内外兼修
从近几年的行业案例来看,大部分保险机构设立科技子公司的初期目标多在于利用其灵活的机制快速布局相关产业链,打造数字化转型的生态圈并且赋能主业,为险企本身的互联网渠道及其他各项业务赋能。
回到最新设立的两家保险系科技子公司来看,有接近中国人保的人士透露,“新成立的人保科技会更多专注于软件开发和赋能集团的业务”。而太保科技也在此前一年多的试运行中,主攻对内“提质增效”:包括启动数据治理体系搭建,首次实现全司业务全域数据入湖;先后同集团和子公司进行了市场化科技合作项目签约,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太保的科技治理体系等。
另有部分布局较早的保险系科技子公司则进一步开启了“内外兼修”模式,在对内赋能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对外输出。例如,中国平安旗下的平安科技及众多金融科技公司除了服务集团内部之外,还为行业赋能,其源自外部的收入也在持续增长中。众安旗下的众安科技则已逐步将技术服务延伸至银行、基金、证券等多行业,并成功实现“出海”,为日本财产保险公司SOMPO、东南亚O2O平台Grab等公司提供科技服务。《中国银行保险报》从众安获悉,截至2021年底,众安的科技输出客户已超过600家,其科技输出收入于2017年至2020年三年间复合增长率达109%。
“成立科技子公司对于险企减少对外部技术依赖,进一步节约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未来,成熟的科技子公司与技术团队也能够成为专业的技术与服务提供商,对外提供保险数字化服务,成为险企的又一盈利点。”《中国保险业信息化趋势报告(2021)》如是分析。
另有观点认为,头部险企成立独立的科技子公司,也意味着在制度、人才和激励等各方面可以更加灵活,更有利于科技实力的打造。
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太保科技与人保科技的强势入局,各大保险机构间的科技角逐将更趋“白热化”。
未来,这条赛道还将出现哪些“新玩家”与新变革,值得期待。(记者 张瑾)
资料来源:
“金融科技战”打响! 两大头部险企成立科技子公司_金融在线
http://www.zgjrw.com/bx/2022/0307/33820.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扒一扒传统险企的保险科技版图
今日头条
NAB豪购数字银行,透露澳洲金融科技未来玄机 | 投资圆桌派
数字化转型浪潮 金融科技公司如何扮演“引路人”角色?
昨天谈了在节日里梳理的未来股市里长期看好...
机构月薪10万招人!瞄准行业风口,高校开设试验班输送人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