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文观止》和《资治通鉴》哪一部更值得学习阅读?

谢谢您的邀请和提问。“《古文观止》和《资治通鉴》哪一部书更值得学习阅读?”一般来说,《古文观止》属于古典文学经典读本,《资治通鉴》属于历史经典著作。

哪一个更值得读?你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或者是公务员?

如果是中学生当然《古文观止》更值得读。这是因为,《古文观止》本来就是一部供中学生参考学习的古典文学读物。


《古文观止》是清代学者吴楚材和吴调侯叔侄二人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编辑而成的一部古代散文集。全书收集先秦至明代的文学作品222篇,共12卷,以散文为主兼取部分骈文。

这个文集的文章来源分两部分,一部分采集于古代历史著作,还有一部分采自文学家的作品。

所以,这是一个又有历史,又有文学的散文集。也是有文学史价值的一个文集。如果把《古文观止》全部读完,基本上可以说,也是把中国文学史粗略了解了一个大概。

但是,《古文观止》从历史著作中选取的作品,都是历史著作中描写非常生动或者议论生花的散文。


例如《左传》中选的《郑伯克段于鄢》、《曹刿论战》;《国语》中选的《召公谏厉王止谤》、《敬姜论劳逸》;司马迁的《史记》中选的《报任安书》、《过秦论》、《武帝求茂材异等诏》等等,都具有这样的特色,而且都是脍炙人口的名文名作。

还有从作家文学作品中选的,例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归去来辞》等等,还有“唐宋八大家”中的唐宋文学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人,一直到明代文学家宋濂和他的学生方孝孺等人的文章。

可以说,《古文观止》既有历史文学的系统性,又有文章类型的多样性,既有文学抒情作品,又有政治议论文章,是青少年最好的文学读物。

  • 司马光《资治通鉴》手稿

但是,这些文章虽然很生动,却只是历史的片片断断,没有更深厚的历史逻辑性,这就是《古文观止》与博大精深,气势恢宏的《资治通鉴》不一样的地方。

但是入选《古文观止》之中的文章,语言精炼、短小精悍,便于背诵,方便记忆。所以,比较适合中学生阅读。或者文学爱好者阅读,因为《古文观止》本来就是历代文学作品聚集的一个散文集,也是给文学爱好者提供的一个文学盛会,在这个盛会上,我们将拥有历史上最杰出的群贤。

例如,在《古文观止》文选集的作家里面,既有帮助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李斯,也有傲慢不羁的陶渊明;既有大家喜爱的大文豪苏轼,也有政治改革家王安石,读《古文观止》,也可以说就是结天下最杰出的人杰,青少年有这样一群精神上的朋友,可谓良师益友高朋满座矣。

当然,这不是说《古文观止》就是青少年阅读古代文学经典的专利,我们喜欢文学的朋友,不论男女老少,都有与《古文观止》结缘为良师益友的可能。


鲁迅先生说:“它和《昭明文选》一样,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的不可轻视”。

现代文学大师巴金,回顾一生创作道路时,多次坦诚地说,《古文观止》中的文章实在是终身难忘的启蒙导师。

《古文观止》的编选者吴调侯,是清朝康熙年间,绍兴府山阴县人。他与叔叔吴楚材二人都是饱揽儒家经典硕学,可是因为机缘巧合,他们的仕途并不顺利,长期从事乡党私塾教育事业。

但是这部《古文观止》却给他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不朽的名声。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古文观止》正式雕版印刷。谁知道居然风靡全国,成为继《昭明文选》之后的又一部文选类散文集经典。

《资治通鉴》我们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部历史巨著。这是一部与《史记》齐名的伟大历史著作。它的前半部分,可以说是《史记》的浓缩版,因为《资治通鉴》是从“三家分晋”写起的,但是全书却是作者兼主编司马光苦心经营了19年的伟大历史和思想的辉煌成就。

《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约300多万字,书中记载的历史从公元前403年,也就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一直到公元959年,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征淮南为止。


全书横跨中国16个朝代,共1362年的历史。但是,司马光却能写得历史脉络清晰,详略得当,远略近详,很明显的是,司马光在错综复杂的历史空间里,他把笔墨更多留给了在贤明政治时期图景,例如对汉代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笔墨尤其引人入胜。

《资治通鉴》的价值不用我们多费口舌。仅仅是119篇的“臣光曰”的史论小结,就体现了司马光伟大政治家和历史学家的政治理想和治国理念,对宋代的经济、政治、外交、军事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后世的影响就更大了,真正体现出一部借鉴历史经验,治理国家的一面镜子的作用。

所以,阅读《资治通鉴》需要的知识,可不只是文学,而是综合了更多的社会学知识。

我们在这里举例一个非常小的细节,看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用心何等的有历史的深刻情怀。

这个细节就是司马光使用了一套“古怪”的纪年术语,如“阏逄摄提格之岁”之类。

“阏逄”相当于汉语“甲”,“摄提格”相当于汉语“寅”。

为什么不用汉语通用于西周以来的天干地支,而偏偏要用一套像“外语”一样的多音节语言的干支体 系呢?司马光没有交代。

但是,我们在《史记》的《历书》里面,也发现了这套多音节的干支术语,司马迁也没有交代这是为什么,又是从何继承的一套语言文字。

但是,可以确定地说,至少这个记时系统,在战国时代就有一定的依据。

由于中国的文字从西周以来,就没有多音节语言和文字的传统,这为现代学者因接触外语机会多了,就产生了种种猜测和怀疑中国历史的起源,源于西亚两河流域或埃及人的依据。


例如,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就曾建议梵语学者用梵语破译这套术语。但是,可惜没有结果。

这完全是被西方的一套“文明古国”论限制了对中国文化的自信。

好像多音节语言的文明古国都比中国早,所以中国文明可能来源于印度埃及。

其实,我国古文献明文记载这是“天皇”语言,即三皇时代的官方语言。

我们且不论世界文明的早晚问题,我们就以本来就是给中国人自己看的历史,怎么可能采用很少人懂的外国语言呢?而且,这是记时,对中国人来说记时纪年是非常严肃的事情。

这涉及到国家的尊严祖宗的尊严。例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有明确的纪年“正统”的思想。

如三国是三个政权鼎立的一个分裂时代,司马光给魏有纪,蜀和吴两国无”纪“;南北朝时代,南朝有”纪,北朝无“纪”;五代有“纪”,而十国无“纪”。

那么,纪就是谁代表中国正统的问题。千里马认为,司马光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非常严肃的,也是非常深刻的。

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要把“天皇”纪年作为“正统”和神主了。


对此,远在明代著名学者万民英所著《三命通会》也有自己的一些解释,他说:天皇氏一姓十三人,继盘古氏以治,是曰'天灵’,淡泊无为而俗自化,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

其十干曰:

于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

十二支曰:

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于、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汉末学者蔡邕的《独断》对古代天干地支也有不同的解释,他说:“干,干也。其名有十,亦曰十母,即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也;支,枝也。其名十有二,亦曰十二子,即今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谓之天皇氏者,取其天开于子之义也;谓之地皇氏者,取其地辟于丑之义也;谓之人皇氏者,取其人生于寅之义也。故干支之名在天皇时始制,而地皇氏则定三辰,道分昼夜,以三十日为一月,而干支始各有所配。人皇氏者,主不虚王,臣不虚贵,政教君臣所自起,饮食男女所自始,始得天地之气而有子母之分,于是干支始有所属焉。”

我们从蔡邕的干支诠释来看,确实存在一套中国自己的“天皇”记时语言,这个语言,可能有独立的系统,所以,好像与汉语不太一样,但是,绝对不可能是从印度或者埃及语言中来的。


所以,司马迁和司马光所使用的这套多音节语言干支术语,是中国最早的官方时间术语,属于“皇权和族权”性质,故而被采用为历史的纪年词语,以表示汉族和汉皇在中国正统文化中的权威性。

就这个意义来说,我认为,这是中华文化自信的伟大优良传统,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自信。

当然,我们今天的这种自信,不会是像司马光时代的大汉族主义的文化自信,而是全体56个民族平等一家的中华民族伟大历史的自信。

司马光的“天皇”记时,不属于《资治通鉴》的核心价值,只是一个文化象征。但是,我们从这样一个象征性细节上,也可以得到一种文化自信,那就是不要随随便便就否定自己的文化来源。


长期以来,否定中国文化,特别是怀疑中国文化起源,来自本土还是来自外国其它民族,一直对一些学者很有吸引力,他们的想象力超乎你的信念,以此认为自己可以颠覆历史观文化观。

但是,中国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完整,从来没有中断过的。

如此完整的历史,我们还要怀疑我们的祖先不会是中国本土,真是难以想象一些人是如何对中国文化的不那么自信了。

培根在《论人生》中说过一段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哲学让人深刻。”

《资治通鉴》这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可以说是兼有哲学和诗歌的历史。


我在这里要特别说一句: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刻意不记载文学家的,这是司马光《资治通鉴》写作的原则。所以,屈原、李白、杜甫这些诗人,我们在《资治通鉴》中是看不到的,对此,不少历史学家还是有一些遗憾的。

不过,千里马认为,这也是司马光历史主义和社会学科思想的超前性。

它说明历史需要专业,当然,文学也需要专业。把不同的文化归于文化专业,可能司马光是世界第一人。

  • 傅抱石为毛主席刻的收藏印章

但是,那也没有拒绝诗歌文化在《资治通鉴》中的存在。例如,《资治通鉴》中就记载了唐代一位大臣给皇帝背诵《诗经》中的《蟋蟀》这一章的细节。

而我个人认为,《资治通鉴》的文化精神,与诗的最高境界使人“温柔敦厚”也是高度一致的。那么,他的哲学就更加接近于对社会长治久安的关怀了。

所以,喜欢历史或者做公务员的朋友,我非常建议他能够读《资治通鉴》。

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最喜欢的历史著作就是《资治通鉴》。他老人家一生阅读书籍无数,唯有这本历史著作通读了17遍,这是许多历史学家也做不到的。

可以说,《资治通鉴》陪伴了毛主席读书生活的一辈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资治通鉴》研究、赏析。
太岁是何方神圣,真的不能惹吗?
资治通鉴:成大事者,不谋于众
清代版“上下五千年”:《纲鉴易知录》
读古文学历史 资治通鉴
司马光著《资治通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