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家的个人立场:《史记》《汉书》篇
认真对比汉魏六朝的历史书,和唐朝以后的历史书,会发现一个突出现象:

  作者的人数并不一样。

  唐朝以前——准确地说,《晋书》以前,纪传体史书也好,编年体史书也罢,无论官修,还是私撰,作者大多是一个人;唐朝之后,作者那一栏,就经常被填成“XXX等”了。这是因为,十六国北朝就开始出现的大规模史馆集体编撰活动,唐朝之后,就成了历朝历代的标准配置。书写工具的飞跃,档案制度的完善,使得后世史官可以依赖所能查找的文献进行编写。比如,起居注这类史书,在《汉书·艺文志》里是找不到的,但《隋书·经籍志》的史部一卷里,它们就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刷屏。乃至明清史学界,能引起居注的时候,未必需要引《明史》或《清史稿》这样被裁切过的内容。而在有这条件之前,史官靠什么呢?多半是内部爆料。

  先秦时期,“太史”一职,多半父子兄弟相传,记载言、事等等同时,兼修天文星历、卜筮占问。他们有点上古巫史、祭司的遗风,所记下来的东西,是向天陈说、对天负责,而不是对现实的君王。所以秉笔直书,生死无惧。他们的学问,因此则可以说是当时的行业黑话,譬如《春秋》史法的“微言大义”,什么用词说明什么褒贬态度,若非后来被儒生学去并大加发挥,可能我们也无从得知。因为外人不做,也做不了这个行当,他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很多是独家秘辛。

  从太史公司马迁以后,史官一职更加对儒生开放,司马迁自己本身的儒学修养就很深。《汉书》作者班固,则是汉成帝班婕妤家族的后辈。西汉末期的大学者扬雄,经常找班固的父亲和堂伯父串门,班家甚至有当年不少的赐书。如果说司马迁更多接触到的是朝廷上的争论,以及专业技术方面的黑话,那么班固所听闻的,恐怕还有相当部分汉末宫中的八卦。尤其班婕妤失宠后,长居长信宫,侍奉王政君,与王政君有非常良好的关系,而王莽与班固祖父、伯祖“同列友善”,虽然班家对王莽不想太接近。于是《汉书》涉及王莽及其家族的故事,就相当有画面感。其精彩程度,大概也不亚于曾经到古战场实地考察的司马迁笔下,有关楚汉相争的种种戏码,和汉武朝权贵的各色形态。

  西汉中后期开始,各地豪族崛起,到了东汉,陆续成为各种类型的地头蛇,成为势族;其中连续几代入仕参政的, 就发展为世族;这样的家族,多半能经营出优渥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于是子弟的教育质量得到高度保障,乃至后来的士族也由此而生。经济实力、社会政治地位、文化软实力,相互辅助,逐渐占尽优势。班固的家族,祖上是秦末汉初在楼烦地牧马放羊的大户,西汉前期同时还是当地有名的侠客,这和世居内陆的司马迁,看边疆事务的心态当然大为不同。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司马迁可能是个住在城市、经常下乡考察的学二代或学三代,但班固的家世,是在钓鱼岛或南海大规模捕鱼超过三代的渔业老板。虽然通常认为,《汉书》相较《史记》更为典雅,更符合儒家的贵族化审美,而《史记》文笔古劲,人民性也更强——但在汉匈战争的问题上,恰恰两者的立场倒了个儿,《史记》是内陆农耕区先富起来的立场,《汉书》反而还是边民。

  于是,这两者对汉匈战争,态度明显地大有不同,就完全可以理解了。农耕区觉得战争的赋税负担已经太重,牧区觉得安全没有保障,希望军队继续强力护牧,即便放在一个普选制议会国家,司马迁议员和班固议员各自依靠的选民,也难免要打破头。由此,某些非要在《史记》、《汉书》中,机械地分出一个“对”、“错”来的流行观点,可以说是入戏太深,因此显得比较荒诞的。

  司马迁的成长环境是西汉前期,社会风气中还有先秦六国的残余,吴楚七国之乱也去之未远。因此,在他观念中,地理区间还是按A国、B国这样划分的,无论在他对地理区间的叙述、各地民风的概述中,还是他对人物籍贯(突出县,不突出郡)的记法上,都能看得出来。而从不同民风的分布,尤其能看出:他采用这样的记法,也是符合实际的。班固则不然,他非常强调郡-县的一体化,而不强调封国之间的差异。我们可以从《史记》到《汉书》的这一变化,直观感受到两汉从分封制向郡县制发展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对人们意识形态的影响。

  (《汉魏六朝思路广》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史攻略:谁定义了“二十四史”?
《日知录》汉高祖的本名与史讳
通读过二十四史的人绝迹,那排名前四的“四史”你没理由不读
汉代的史官制度与官修史书
读史使人明鉴
八卦之“二十四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