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伯益——中国正宗谭氏的肇祖
正文字体大小: 中 
《谭氏春秋》起源篇之伯益(中国正宗谭氏的肇祖)
(2010-03-07 15:19:32)
转载▼
标签: 伯益
少昊
东夷族
皋陶
颛顼
文化
分类: 文史钩沉
伯益——中国正宗谭氏的肇祖
伯益为上古东夷族三大部族领袖之一。东夷是我国古代东方一个人数众多的部落群。夷,是使用大弓部落的名称。《说文解字》曰:“夷,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大弓两字合之为夷。意即持大弓的人。以长弓善射飞鸟者称作夷人。因居于东方,故其人称之为东夷。并以此发展到以鸟为图腾崇拜的部族群体。
古代东夷族和西羌族,是构成当今中华民族的主体族系,是凤文化和龙文化的两个历史源头。其他如南蛮、北狄、东胡、百越,无一不都是从这两个部族中分析出来的部落。东夷族的始祖是太昊伏羲氏和少昊金天氏。西羌族的始祖则是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而东夷和西羌两族在长期频繁的历史交往中又不断融合,从而形成了今天中华民族的主体族系。
在上古时代,东夷族最早起源於今天的河北燕山一带,后来因为人口的急骤繁衍,生产力的发展,而沿勃海湾南迁至今天山东半岛的泰山山脉一带。并沿着东海岸逐步分播于江淮地区。在长期的历史迁徒和发展过程中,东夷族又先后分衍成了人夷、乌夷和郁夷三大支派,其中鸟夷派系即是后来谭姓的肇祖伯益氏族。
在古代的东夷族中,鸟夷氏族又是构成东夷族的主体族系。童书业指出;“鸟夷是以乌兽为图腾的部族。’’郑玄释为:“东方之民捕食鸟兽者”。乌夷善于捕鸟为食,并以鸟羽为衣饰。为了捕鸟,还模仿各种鸟的叫声,诱鸟入网或以弓箭去射乌。对于乌夷氏族这些狩猎的方式方法,古籍中早就有明确记载。如《书.尧典》云:“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佥曰:“益哉!”帝曰:“俞、咨益,汝作朕虞”。于是尧任命东夷部落的领袖伯益去担任负责捕捉鸟兽的官。《汉书.地理志》云:“伯益知禽兽”。
伯益不但能驯服和懂得鸟兽的特性,而且还通晓鸟语。顾颉刚《尚书研究讲义》中亦说:“益即燕,亦即玄鸟。玄鸟本为东方民族崇拜之神乌,在神话中为鸟兽之长。”所为玄乌,亦即是凤凰。凤凰中,雄者称凤,雌者称皇(皇后来写作凰)。益又作“翳,即是以鸟为图腾崇拜。《广雅》说:、翳,凤凰属也。’’屈原《离骚》中有:“驷玉虬而来乘兮。”注:“翳、凤凰别名也。”凤凰为百禽之首,伯益部落把凤凰作为自己族系的图腾标致,这更说明伯益当然是鸟夷部落的首领。
伯益,这位凤凰家族的首领,即是中国正宗谭氏的血缘祖先。伯益,为皋陶的长子,皋陶又是少昊氏的曾孙,亦即女修之孙、大业之子。少昊氏、皋陶、伯益都先后担任过乌夷部落的联盟首领,并以凤鸟为图腾崇拜。可见少昊氏亦即是谭姓家族的血缘祖先。少昊为上古“五帝”之一。《礼记,月令》记五帝为: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少昊金天氏、颛项高阳氏。《尚书序》和皇甫谧《帝王世纪》则认为五帝为:少昊金天氏、颛项高阳氏,帝喾高辛苦氏,帝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但不论那种说法,少昊均为五帝之一。
《汉书.地理志注》及《说文解字》中说:少昊为赢姓,少昊以燕鸟为图腾、燕即是玄鸟,玄鸟即是凤凰。在古语中赢即燕,两字相通。少昊在中国典籍中又写作少皋, “少皋”。此外又称为“西皇”.“金天氏”.“穷桑氏。”《说文解字》说:“赢.少昊氏之姓。”赢姓在甲骨金文中正象鸟的形象。少昊以金德而居五帝之一,为中国上古手工业及金属制器的发明与使用的创始人,并且是上古古乐的发明者,同时也是华夏第一位天文历法学家。在华夏文化的发生与发展史上,居於不可取代的地位。
少昊的地望在北方的燕山一带。《通典》说;“北辰为皋(嗥)宗”。《帝王世纪》记:少昊“有凤鸟之瑞,以鸟纪官。”可见少昊是以凤凰为图腾的鸟夷部落的联盟领袖。
少昊之母,《帝王世纪》说是“女节”。《拾遗记》中又称为“皇娥’’。《春秋之命苞》上则记载说:“黄帝时,有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华渚即雅华之渚。在今河北盐山县东南”。女节梦中幻觉到这颗巨大的流星落在了身上,感意而生下了少昊。
少昊长大之后,成为氏族首领,由于人口的繁衍和生活环境的需求,他的氏族由北向南不断推进,先后迁居于穷桑(今山东曲阜)一带。后来氏族不断发展壮大,少昊的德能赢得了东夷各部落的众望。少昊被推举为东夷部落联盟的大首领,便建都于曲阜。当少昊即位庆典之日,有五只凤凰从五方(东、西、南、北、中)飞集于帝庭,少昊氏认为这是吉祥瑞兆,因此以凤鸟为族神,崇拜凤鸟图腾,并且以鸟来给各个氏族命名,称自己氏族为“凤鸟氏”。
据《路史》注引休子云:“少昊(嗥)生于雅华之野”。后来南迁,“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于曲阜,故或谓之穷桑帝”。穷桑、曲阜,都在今山东省曲阜市。所为登帝位,实际上是被推举为鸟夷部落联盟的领袖。《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少昊即位后,“利器用、正度量”。即以科技发展生产,订立制度标准。少昊最大的功绩是测量天像、制定立法。少昊部落设立有专门观测天象、气节变化的官员。少昊氏是中国古代最早确定星宿的部族。他曾“法度量,调气律,行二十有八宿”。由于少昊氏原籍于北部的
燕山一带,故又把北辰(即北斗星)列为最尊贵的星位。所以后世便出现了以星宿定部族区域,以星定人。《通典》说“北辰为皋宗。”都是源于此。少昊氏又是一个会创造乐曲的氏族,史称少昊“作乐曰《九渊》。可见少昊氏又是音乐的创始人。”《帝王世纪》说:少昊一直当了一百多年东夷部落的联盟领袖后才去世。少昊之墟在今山东曲阜,其地有少昊陵,为国家级重点文物。
少昊去世以后,戎夏黄帝集团的首领颛顼高阳氏取代了少昊部落联盟的领袖权,此后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少昊部落的一部分鸟夷氏族先后加入了中原华夏颛项氏族集团,而向内陆迁徒。有的则沿着黄河向西迁徒到更远的陕西云阳一带。正因为如此,《帝王世纪》又说帝少昊死葬云阳。由于少昊氏族部分西迁,少昊逝世后,而被遵为西方的天神,叫作“西皇”。后来阴阳家将五方与五行相配,西方属金,于是典籍中又称西皇少昊为“金天氏。
春秋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所歌颂的那位高阳氏颛顼,幼聪敏机智,有大能、且有圣人风度,十几岁便被推举为氏族首长,他得知少昊氏德高望众,进而率领他的氏族东迁投奔到少昊部落所在的穷桑地区,并且得到了少昊部落的信任。此后,颛顼氏族与少昊氏族在共同发展过程中结成了婚姻氏族,颛顼成为少昊的得力助手和辅佐大臣。八年之后,少昊赢挚去世,这时年近二十岁左右的颛顼以华夏族人的名义继承了少昊部落联盟的领袖之位。过了不久,颛顼又将氏族内迁中原(今河南濮阳一带)。他自己又继承了祖父黄帝所担任的中原华夏部落联盟的大首领。这时的颛顼,一人身兼华夏与东夷两大部落联盟的领袖,从此更进一步促进了西羌与东夷两大氏族部落的大融合。以至后来有的东夷族成员甚至被融合加入了颛顼氏族。
早在四千多年前,集居于黄河中下游的各民族部落,就多已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
《史记》上说,颛顼的孙女女修吞卵生下了大业。这实际上是东夷族崇拜鸟图腾的少昊赢姓男子与华夏族颛顼高阳氏的孙女女修的婚姻结合,共同生下了大业。并且仍以男方之祖少昊氏之赢姓为姓。但由于当时的东夷少昊氏族尚且保留着男嫁女方,男子入赘,子女从母而居的母系氏族传统习俗。再加上到了周、秦以来,许多文人都推崇周人的远祖黄帝、颛项系统为中华民族的正统,而将少昊集团列为东夷。由于这种历史的误会,才出现了部分伯益赢姓之后便追尊母系始祖女修的族祖颛顼为远祖的现象。故今天保存下来的有些谭氏家谱谱序中明确称谓谭氏为颛
顼之裔。从亲缘关系上讲,当然也不是错误。而实际上谭姓血缘始祖皋陶、伯益,都是出自赢姓的少昊金天氏,史籍和现存的多数谭氏家谱都确认了这一点。
《路  史》说:大业娶了皇帝轩辕氏的父亲所属的少典氏族之女名叫女华的为妻,生子名繇,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传说人物皋陶,皋陶名繇,字曰庭坚。《帝王世纪》上说他出生于少昊之墟(即曲阜),皋陶在帝舜时,即已当上了大理之官,负责民族政权的法治、司法和公安工作。他在任舜的大理时,制定了五刑之法。史书上说,皋陶为大理,天下无虐刑、无冤狱,那些卑鄙的小人非常畏惧而纷纷逃离,至使天下太平。
帝舜极为欣赏皋陶的治国才能和所取得的光辉业绩,便把他封于皋,所以繇又叫做皋繇,在上古,陶字读音与繇字相同,所以又叫做皋(繇、陶)。舜没,皋陶父子辅助夏禹当上了中原华夏部落政权的大首领,夏禹对他们非常感激,指定皋陶为自己的接班人。但皋陶先禹去世。(陶逝世后葬于六地,即今安徽省六安市)。史书说,皋陶生了六个儿子,长子伯益,又称大费(音闭)。即是今天的谭、赵、马、秦、江等姓氏的共同血缘始祖。传说中,伯益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通晓天文地理。年轻时是个发明家,他发明了以卦占卜岁时吉凶的方法,又最早发明了打井取水,这对改善当时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处进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说文、井部》下记载,“古者伯益初作井”。在今谭国故城遗址,山东省济南市东郊龙山镇的城子崖,经考古学家认定,已发现了数处伯益井址。
伯益的才华使他名闻遐尔。舜时洪水泛滥无着,伯益向中原氏族联盟政权首脑帝舜推荐禹可治水,帝舜采纳了伯益的意见,并派伯益去当辅佐夏禹治水的参谋。益佐禹治水立下了汗马功劳。禹,益在治水取得成功受赏时,帝舜说: “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尔后嗣将大出”。舜帝同时表彰了禹和益,称赞说他们这样的人,后嗣将兴旺发达。舜的话,果然灵验,后来伯益的后嗣非常发达繁显,并分衍出秦、赵、谭、江、马、裴、梁等十八个姓氏。历史的长河流淌到今天,其后裔达两亿六千万之众,占中国今天总人口的五分之一还多。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是黄帝九代孙,有误。根据近代史学家研究,大多数人则认为有虞氏部落不是黄帝族,而是属于东夷族。《孟子》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呜条,东夷之人也。’’
舜耕于历山之时,与伯益为友(伯益起于瀛,今山东省莱芫市西北2 0公里的赢邑,南面有瀛水,都因赢姓氏族长期居此而得名),舜对伯益非常赏识信任。《国语、郑语》上说,伯益能议百物,以辅佐帝舜。伯益本来是来自东夷少昊的凤鸟氏族,于是虞舜任命他为虞官。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上记载:“伯益佐舜调训鸟兽,鸟兽多驯服。’’孟子则说,伯益掌管火,用火焚烧山泽,迫使猛兽逃匿,从此人们过上了安定的农耕生活,所以后世又尊他为“百虫将军。”成为保佑人们免遭猛兽伤害的神。嗣
后,舜对伯益更加亲信器重,并将自己靓丽的小女儿姚氏嫁给了伯益,又赐伯益赢姓。赢本为少昊氏之姓。伯益受赐赢姓,实际上是被任命担任为赢姓部落的首领,继承赢姓正统,并分封土地于谭,授命为皇覃氏。后世于是以伯益为赢姓始祖,帝舜又封赐费地为伯益采邑(今山东省鱼台县西南费亭)。因此,伯益又叫大费、或叫费候。
夏禹继承了华夏部落联盟的领袖后,“方行天下,至于海表”。伯益和他的父亲皋陶都深受夏禹的器重,夏禹先打算把帝位禅让于皋陶,偏偏皋陶过早过逝。于是,夏禹又指定皋陶长子伯益为戎夏一东夷两大部落集团的联盟领袖,作为自己王位的继承人,并在自己的晚年授政于伯益。而让自己的儿子夏启称臣。禹在位仅十年,东巡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而逝。临终遗命传帝位于伯益。汉书.律历志》说;“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又说:“化益为天子代禹。”这是说早在禹驾崩前七年即将政权授于益。益代替了禹的统治地位。传说夏启守丧三年后,伯益避让王位给禹子启,而自己则隐居到箕山之阴(箕山,在今河南省登封市东南、尧时巢父许由隐于箕山。后伯益避禹之子於箕山之阴,皆此,一名曰咢岭。
夏传子家天下,夏启继承了天子之位后,即开家天下之局,此举遭到虞舜和伯益旧臣的强烈反对。于是,启便开始消灭伯益的势力。据《战国策、燕策》和《韩非子》中记载:“启与友党攻打伯益而夺天下。”此说则表明启的王位是通过发动战争阴谋夺取的。夏启六年,率所属部落在箕山南攻杀伯益,夺取了中原地区的领导权,并迁居于夏(今山西夏县西北)。传说中伯益被害时年已过二百岁。夏启为了笼络人心,在杀害了伯益之后,又以隆重的葬礼安葬伯益并亲致祭文。并在伯益封地建立益圣庙。在此后的日子里,每年又都贡献牺牲来祭祀伯益的亡灵。这也许是为了寻找一种心里上的安慰。
伯益虽死,但他的宗族后裔却备极繁兴,谭、赵等十几个赢姓分析出来的姓氏都尊他为肇祖。束有春在《舜禹异同论》一文中指出:“禹作为继舜之后的又一位天下共主,在其驾崩前七年,已将政权禅让给手下大臣伯益。”伯益当政、初都于覃,十多年后,禹的儿子启,通过发动战争,从伯益手中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家天下的奴隶制王朝。禹夏、伯益之后,夏王朝与伯益后裔的东夷族的斗争并没有结束。《竹出纪年》记载:“夏后相(夏第五代国王)三年,征凤夷(即伯益直系后裔、谭氏先祖),伯益皇覃氏的大部分后裔则西迁颛顼之墟(今河南省濮阳市附近)。而同时,地被夏封其亲族姒姓于此,并大量迁入了禹夏的姒姓后裔。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谭姒两姓联姻,故明代苏平仲所作《谭氏家谱序》中有谭本姒姓之说而无据,不确。
自夏启始,夷夏之间的斗争接连不断,这种斗争一直持续到夏朝的第八代国王姒芬时期。夏王朝历十四代十七传470余年。在整个姒夏王朝,虞舜子孙和东夷族一直处于被压迫统治的地位,连史书记载也时隐时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伯益族的历史贡献和地位
追本溯源(一)----姓氏渊源
探源黄氏祖先
四处联姻的伯益族:奶奶颛顼氏,母亲少典氏,妻子有虞氏
嬴姓的始祖伯益
均安黄氏 - 兴趣交流 - 均安乐园 - www.an68.com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