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敢不敢,一个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今年春季,一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网上爆红,网络点击超过百万次,一时间朋友圈、微博上都在热烈讨论,充斥着铺天盖地的赞誉。

 


为什么这部纪录片突然红得耀眼?

它所讲的内容很简单,关于一群非常普通的师傅们为了北京故宫博物院要举办的“九十周年院庆大展”而紧张地筹备珍贵文物的修复。

这部纪录片之所以好看,因为它没有跌宕起伏、国恨家仇的宏伟情节,仅仅只是波澜不惊又细微地为我们展示了我们从来不了解的一群人的在故宫里的日常与他们的职业人生。

他们真的太太太平凡了啊!如果没有这部纪录片,他们或许一辈子也得不到重视。

故宫博物馆钟表修复技艺的第三代传人王津说,故宫的工作让他们“与世隔绝”。

裱画组师傅张旭光说,这些年外界变化对他来说非常陌生,“从没人关注我们,我们就是普通的手艺人”。

书画组的女画师花十年功夫临摹出一幅《清明上河图》。


对于这些老技师来说,都是年轻时就入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辈子只从事这样一份工匠式的工作。

对于“匠人”,有这样的定义——指的是技艺高超的手艺人,也指有相当写作水平的人。这些人追求更高的技术,或艺术境界,并在对该种技艺或艺术达到很高水平后,仍不知疲倦的追求下去,向着更高的层次努力。

在中国,匠人精神缺乏且不被重视。那些真正用心沉下气抱持着对传统文化的坚守的人,往往变得越来越透明,物质生活匮乏。

他们,常常被当作“傻子”。

在全世界,依然有很多这样的傻子,把一辈子花在一件事情上。

whole life, one thing

一个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在日本,就有这样一群匠人。编制扫帚,打造铁瓶,织布,种植,手艺不分高低贵贱,他们对手艺的痴迷和敬重,为的就是想让人们能够享受到那些由他们制造的无可比拟的舒适。

他们和中国的匠人们一样,都经历过穷途末路与无人问津的寂寞,但他们知道该如何坚持。

也正是他们的坚持,让一些本将消失的历史和技艺,存留下来了。

十点君今天诚心地推荐大家一本书,一本花费了五年时间才面世,承载着无数手艺人用时光雕琢后的诚意之作。


本书作者美帆,东京人,在20世纪90年代初,便开始只身作为最早一代的国外“孤独星球”背包族行走中国,她曾深入云南的少数民俗地区,坐7个小时的县际公交车,住进当地村民的家里,体验当地民居生活。

美帆是编辑出身,曾担任《时尚先生》日本版的副总编。这些年,她在日本和中国两地游走,并被《生活》杂志聘为特约编辑,访遍日本各地,持续进行着手工艺专题的采访。


因此,当她开始为《生活》杂志撰稿,为了向中国读者介绍日本的好物而重新正视日本的传统工艺时,被这些即将消失的手艺所触发的与生俱来的记忆的情感所震惊。

就如《生活》杂志的令狐磊在序言中所言:我们一直在阅读柳宗悦(日本著名民艺家、美学家),却一直无法到达现场。而美帆带着我们走进了日本民艺和手工艺人的现场。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手艺人一辈子所做的事,以及他们因为传统手艺后继无人深深的担忧,美帆决定将这些人的故事记录下来。

于是就有了美帆在中国的第一本书,就是这本《诚实的手艺》。

这本书的诞生,正是得益于美帆亲自做的这些高质量的专访。

她所做的,也是跟时间赛跑的工作,在她采写的人物里,很多民艺“人间国宝”,有些已经不在人世。

honest handicraft

手艺为什么要诚实?

进入21世纪后,民艺复兴潮流开始在无数地区蔓延,人们开始对流水线制造的产品感觉厌倦,转而追求那些慢慢用手做出来的作品。

这与其说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如说是一个新的态度。

一旦进入了手工的世界,你认可的标准就不太容易再低下来。手工的美是直观的,而极致的美基本是和汗水、时间成正比。

因此这本书的书名确定成了《诚实的手艺》,这就是美的态度。

书里有很多打动十点君的细节,这些细节都是面对内心的诚实。

铁器匠人仁左卫门打造的铁瓶

仁左卫门先生说:

“中国的铁瓶热持续升温,也有从中国直接到访的客人。然而必须经过一百多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的铁瓶一年的产量也仅有一百多个,无法一一满足,订单都要等待半年以上。”

又比如这本书的封面人物、现年九十二岁、至今仍然坚持亲自织布的平良敏子女士。她是2000年被认定的“人间国宝”,她讲述了美丽至极的芭蕉布如何做成的细节,其繁琐与精确让人震撼。

日本著名美学家柳宗悦,在他的著作《芭蕉布物语》中这样写道:“现今,很难找到这样美丽的布了。无论何时凝视,总会被它的真实打动。” 

再看看手工金箔


经过无数次反复捶打,才能得到万分之一毫米厚的金泽箔。

小说家谷崎润一郎曾评价金泽箔的光芒有着“沉痛的美”,希望这拥有柔软光泽的金泽箔在寻找后继者时不至于那样沉痛。

但今天的现实还是很严峻,这门手艺在日本也担心着没有传人。

另一个深深打动十点君的,是将古老的松烟墨以古法复兴的堀池雅夫先生。

因为没有继承人,他是日本唯一,也是最后一个制作松烟墨的人。二十多年前,他从东京搬到熊野的深山,独自一人研制这项古老的技法,像一种修行。


从炼煤到制墨,整个过程复杂而困阻重重,他却爱这沉默寡言的空间,日复一日地踏实工作。“墨是煤与胶的混合物。为了制作上好的墨,首先要有甄选好原料的眼光。”

如此种种令人动心的故事,美好却又为数不多的手工技艺,透过美帆的叙述与采写,让我们得以窥探这一代的日本民艺继承人对民艺未来的探索和思考。

如果他们继续沉寂下去,无人问津,那我们的后代,将永远只能透过电视、电脑屏幕、透过书本,了解这些美好的手艺。

至少,这是一个榜样。有人做了这样一件事,让更多的人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曾有过这样的痕迹。

十点君常想,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

因为我们一脚跨在经济还未高速发展,人情仍未完全冷却的时代,一脚跨在了拥有眼花缭乱的科技与无所不能的现在。

正如美帆在《诚实的手艺》后记中说的:手作之物能让人感到温暖,是因其饱含着制作者的心意,并拥有机械所无法表现的朴素之味。

人生若没有一丝温暖的回忆会让生活显得干枯无味,对传统的传承曾,是我们能舒心地活下去的必要条件。

所以今天,十点读书发起的这项购书活动,就是这本《诚实的手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年走访日本匠人,她只为让我们知道...
揭秘工匠精神20个特质,你中了几个?
何为匠:与《中华手工》编辑的对话
手作,是一份充满情怀的生活
小维:我用这样的方式进化成人 ——在探寻非遗中与时间做朋友
又一位「爷爷版李子柒」爆红全网,这些国宝级大师,早该被发现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