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了20个成功的产业园区,我发现了这些真相


然而产业用地在各个城市中的供应量都在攀升,开发节点可不等人。所以这也导致大量产业项目,和当地真实的企业需求之间,出现极端错配。

目前多数产业园区都具有产品与服务的专业程度不高、定位同质化严重、产业适配性极低等严重影响长远运营的问题。

其实产业园产品的规划设计,绝对是细节决定成败的,只是初入产业地产的房企,对各类企业用家的诉求,掌握地实在太少了。

近期小明访谈了多位产业地产操盘手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了诸多值得注意的规划设计细节问题,今天就来做个分享。


产品设计:
工业上楼是趋势,硬件参数是核心

相比起住宅客户来说,产业园区面向的企业客户要远远理性得多。企业决策主体对于公司生产经营条件的需求,有着多样化、个性化、刚需化的特点。

不同的产业有不同的空间要求,如果产业园在规划设计前,没有搞清楚产业定位和目标客户的需求,没有预留好充分的空间条件,那么后期再来改动非常困难。

而一旦任何一条硬件参数满足不了企业的需要,但客户几乎不可能再回头。因为园区设计地再漂亮、再高大上,也不值得企业老板去牺牲自己的生产经营。

但另一方面,如果开发商为了充分满足产业需要,一味地堆砌成本、把空间、硬件条件上做得非常充分,那么又要在投入产出比这件事上打个问号。

所以要想做出可落地、可持续运营的产业园,就必须协调好产业需求、定位灵活性和成本投入合理性等多方要素之间的关系。

一、工业上楼大势所趋,细节设计最为关键

这些年各地为盘活低效工业用地,出现了许多工业上楼的案例。土地日益金贵的今天,许多发达城市的产业项目都必须学会向天上要空间。

许多从事轻生产或研发检测行业的实体企业,对于“上楼”这件事也并步那么排斥。只要产品合适,许多企业还是愿意入驻的。所以这几年“产业大厦”、“摩天工厂”等概念层出不穷,产品也愈发成熟。

但工业上楼也带来许多细节问题,需要开发商去留意。一切的设计细节,必须围绕产业的实际需要。          
                                   
硬件参数方面,厂房的楼板承重与层高,通常采取从下到上递减的规划方式。对生产需求较高、从事较重型生产的企业,通常必须占据低层。因此1-2层的承重,是需要额外提升的。

一般的写字楼楼板承重都在500kg/㎡左右,但厂房基本都是750kg/㎡起跳。有的产业项目首层承重甚至做到了1200kg/㎡,层高也是按照当地建筑规范顶格来做,就是为了给低层用户预留足够的硬件条件。

生产研发型企业对于柱距的要求要比较高,空间内柱距标配基本在8米以上,这样更有利于企业充分利用空间,排布其生产线、设备。

动线规划方面,厂房产品内部除了人流动线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货运流线。很多没有产业经验的开发商,都会直接忽视这个关键需求,导致客户来看房,发现自己的货根本拉不出去、运不进来。

好的货运流线规划,是绝对能够让企业主心动的加分项,因为这是能够直接提升企业效率的细节。要规划好这一点,可以关注几个细节:

1.    首层必须设置足够的卸货区,供货车出入停靠、卸货,并设置好卸货平台和人力拉货坡道;
2.    每层楼货梯厅必须预留足够的堆货区域;
3.    每层走道必须预留足够的宽度供货物进出,尤其转弯处要考虑好常用叉车的规格,预留转弯半径;
4.    低区必须预留设备吊装窗口,以便企业将重型生产设备吊装上楼(通常吊机吊臂能够达到的最高高度约为12层左右,依据具体产品层高而定);
5.    首层边角区域可以考虑设置库房,后期作为附加值赠送或作为经营性空间出租均可。

虽然这些都极其细微的细节,但对企业的真实生产来说缺一不可。这需要开发商在做方案之前,就要做好充分的调研,获取各处细节设计的理想数据。

另外,有些产业还会对空间提出比较特殊的要求。比如有物流企业需要冷链仓库的,或生物医药公司需要无菌无尘储藏室的,或做数据中心需要特别挑高的,或需要特殊抗震等等……

这些特殊需求在前期很难全都考虑进去,但开发商在做方案的过程中,必定也会与各类产业客户有所接触。

所以研发团队必须与招商团队保持紧密的沟通,不能埋头苦干。一旦客户提出了特殊的空间要求,且意向度极高的时候,就必须迅速调整产品。

二、产品要保留灵活性,应对园区定位的变化

虽然我们经常强调,定位对产业项目来说极其重要。但这并不代表早期的定位,会陪伴一个园区十几二十年不变。连整个城市都年年在变化,更何况一个产业园区?

因此在规划之初,研发团队就应该要考虑未来定位改变的可能性,让产品尽可能地灵活可变。

比如一个近郊产业园,规划了50%的厂房产品。以当下城市发展地进程来看,这些厂房全部定位为产业大厦是合理的。

但5-8年后,这个项目所在的区域已经建设为城市副中心,区政府多年的产业培植也显现出成效,大量企业与居民涌入。这个时候,那50%的指标继续做产业大厦,租几十块钱一平米,显然就不合算了。

所以在规划的时候,可以考虑把所有的厂房指标,都预留好未来改为研发办公空间的条件。

一般厂房的单户分割面积跨度非常大,从200㎡到1000㎡一户的都有,但研发办公就小得多,一般在500㎡以内。

产品团队可以提前做好一套按户分割的平面方案,并按这一套方案来考虑消防分区和管道预留等细节,预留好未来分户改造的接口。

这是针对厂房的经验,另一方面,针对研发用房也可以有类似的灵活安排。通常在发达城市中,研发用房指标做成塔楼后都属于高层甚至是超高层建筑了,看上去就是写字楼。

因此许多开发商对于研发用房的定位,也是奔着超甲级写字楼去的。但现实是,多数园区在刚落成的头几年,周边区域都还没有发展到商务办公需求足够多的阶段。

因此,可以考虑将研发用房塔楼的低区部分,把层高和楼板承重提高,预留初期轻生产、研发型企业入驻的可能性。等到周边商务办公需求发展起来了,再重新招租、改变定位,也是很实际的做法。

三、合理分配成本,钱要花在客户买单的地方

规划一座产业园区,要讲究那么多细节,还得做一大堆配套,甚至这两年出现的各种工业园智能化系统,这么一算似乎做厂房一点也不便宜。

但实际上,把厂房做得有质感并不很花钱,只要懂得合理分配成本。

比如许多人说如今产业地产已经迭代到了4.0阶段,感觉不做点玻璃幕墙、不弄出那种科技的通透感,都不好意思说这是近两年的项目。

其实同一个园区中,玻璃幕墙更适合用于研发办公等指标,厂房客户对于幕墙是否高档的问题并不敏感。比起幕墙体系来说,窗墙体系在厂房上应用起来并不掉价,一样可以做得很得体、很学院风。即使未来厂房的定位升级了,作为研发大楼也完全够用。

又比如在硬件配置上,目前的设备吊装机臂长最多能够到12层,那么从13层往上,楼板的承重就可以适当降低,不用整栋楼承重都做得那么大。

这样一来高区就可以面向研发型企业招商,低区面向生产型企业,做一个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化定位。这不仅能够节约建造成本,而且很适合面向研发生产一体化的规模企业来招商。

其实做产业园区的产品,尤其是厂房,对用户使用场景的观察,要求是很高的。厂房用户的关注点永远在使用的便利性、实用性和效率上,要满足这些需求,其实并不占用太多成本,主要看规划团队调研用时不用心。

即使只是把玻璃幕墙的钱省一些下来,都足够做很多对企业生茶经营有帮助的小细节。

唯独不能省的可能就是电梯了,生产型企业对电梯载重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求数量要多,而且载重要大。在一些园区里,即使是厂房内的客梯,都会设计为1.6吨以上的高承重梯。

关于这一点,项目做成本时务必提前留出预算。



规划设计:
聚焦多业态融合,公共空间要做足

与过去的工业园不同的是,现在的产业园更加强调产城融合这件事。动辄大几十万方的产业综合体,包含的远远不止研发用房和厂房这两种指标,通常还包括公寓、住宅、商业、酒店等。

待园区运营过培育期后,整个产城内不仅是商务人群多,而且居民和消费人群也会很多。那么如何处理好各种业态、人群之间的关系,就是规划阶段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如果能够充分利用产业与城市生活融合互促的生态,来激发园区的生命力,那么项目长期的良性发展绝对是可期的。

这也对规划团队提出了更复杂的要求,现在的产业项目主要做法有两种,一是增强园区内各组团的连通性;二是尽可能多地创造公共空间。

加强园区内部的连通性,能提高居民、员工往来各功能区之间的便利性,也能加强各业态之间的开放性。

▲国贸集团智慧网谷创新产业园(图源:搜建筑)

▲湖南省金融中心创新示范区C9地块综合体(图源:搜建筑)

园区内的人流通过连桥、下沉通道,甚至是空中连廊等立体流线自由行走,能让园区整体更具有活力。

而随着连通性的加强,也会自然创造出更多的公共空间。无论是居民还是园区里的员工,都多了许多可以休憩交流的地方。

许多园区为了创造广场式的广阔空间,不惜创造出“第二地面”。要么车上人下,设计巨大的下沉式广场;要么车下人上,人群走进园区就是大型开放式广场,车流则从下方通道穿过。

这种做法不仅能实现人车分流、创造更宜人的园区环境,而且也提供了充裕的公共空间,让更多的城市活动、人群交流能够在这里发生。

▲苏州科大亨芯长三角研究院(图源:搜建筑)

▲上海智能医疗创新示范基地(图源:搜建筑)

但在做类似规划的时候,除了人行、车行流线以外,还必须额外关注货车出入动线。厂房产品对于货车的进出路线要求较高,货车对周边人车的影响又比较明显,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需要仔细规划清楚。

除了连廊与广场空间外,许多产业项目还喜欢在塔楼本身上做文章,退台是其中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手法。

本来在过去,对建筑做退台处理大多是因为外部景观资源比较丰富。但在产业园区中,退台设计手法却有很多其他用处。

首先,在塔楼上做退台能够有效增加空间的公共空间。这些退出来的空间作为附加值赠送给客户使用,又或者作为公共空中花园,再或者打造为沙龙酒会空间,举办各类商务活动,都是可以的。

▲广东盈骅总部(图源:搜建筑)

建筑这样一退,几乎每一层楼都能享受到相当可观的露台面积,不仅实用而且还能让建筑体块变得灵动有趣,富有生态感。

另一方面,现在发达城市中的厂房地块,容积率都比较高了。如果按照常规的塔楼排布方式来做,基本上整个地块就会被围成回字形。巨大的塔楼中间,是幽暗天井般的小花园,看起来用起来都非常难受。

但利用退台,就能够瞬间打开地块组团的景观入口,把原本逼仄的地方做出开放性、通透性。这对地面的商业经营、人流出入和企业昭示性等方面,都能带来最直接的益处。

▲上海铁狮门尚浦领世F1(图源:搜建筑)


配套体系:
产业服务做深,生活服务做全

产城项目的配套系统是非常繁复、多层次的,既要服务好企业、员工,又要服务好居民。许多产业园的配套做得比较常规,聚焦在常见的商务和商业配套方面。

虽说也有其用处,但对于企业的真实痛点来说,这些东西难免流于表面。如果想要运营一个用户粘性极强的产业园区,那么产服和生活服务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一、深挖产业需求,做实产业服务

常见的商务配套,比如会议室、报告厅等空间,在产业园内都是比较常见的。能够围绕企业经营发展痛点来做产业服务的园区不多,但这却是决定产业园长远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中最基础的就是为企业提供工商、财税、人力等相关服务的链接,最大化降低企业的行政办事成本。

此外,在园区门户位置设置一个产品展厅也是很实用的配套。许多中小企业不太愿意腾出自己真金白银租来的空间,作为展厅使用。

但如果园区内有一个这样的体面、开敞的展览空间,供企业集中展示产品和发展理念,作为他们接待客户的第一站,那这对中小企业的商务运作是很有帮助的。

如果产业配套能够再进一步,真正能对生产研发环节提供额外帮助,那企业就更受用了,许多产业园已经做出了尝试。

比如深圳湾科技生态园曾建设“电巢实验室”,提出了共享实验室的概念,为企业工程师解决硬件研发与试验等问题。

又比如新近的上海智能医疗创新示范基地,就与多家科研机构合作,计划在园区内落地美-以、新-台国际合作创新平台,并引入了上海交大人工智能成果转化中心。

这些配套对于园区的主导产业来说,算是相当硬核了。不仅能直接对企业的研发生产工作起到直接的帮助,还能更深入地去推动产学研链条的合作,协助促成更多研发成果落地。

有了这样的硬核产业配套,那么园区就拥有了独特的竞争优势,对招商和长远的运营都有巨大的益处。最关键的是,在许多城市中产业园做这种配套,是可以向政府申请补贴的。

但这对前期产业招商团队要求非常高,要想真的谈成产学研机构的合作,将他们落到园区里,必须对主导产业拥有深入的理解。

除了这些,产业园区还应该特别留意的配套,就是酒店。小明过去考察园区,发现不少开发商刚开始觉得酒店指标不好做,基本都不会去考虑这种配套。

但经过5-10年的运营之后,园区满租、企业商务往来频密、周边人流量暴涨,商务旅居与宴请接待的需求非常急迫,但因为园区里没有像样的酒店,只能舍近求远。

所以后来有些园区做二期、三期规划的时候,只能把一些写字楼指标转换为酒店来规划,来满足日益上升的商务旅居需求。

而新开发园区在规划之初,就应该预留好未来做酒店的位置,以应对园区经营状况和周边城市发展的变化。

二、生活配套要做细致,服务好人才很关键

产城项目多分布在城市近郊甚至远郊位置,未来那么多企业入驻到这里,人才如何安顿,是园区规划必须仔细考虑的问题。替企业解决好员工的安居问题,也是一大加分项。

通常产城项目肯定会配套宿舍指标,但如果简单粗暴地全部做成商务公寓,那就是典型的房地产思维。

针对园区内各类不同的常住人群,宿舍指标应该按梯度来进行差异化的产品定位,包括但不仅限于白领公寓、专家公寓、青年长租公寓、精品酒店等等。

产品的单户面积、位置排布、装修标准等,也应该按照定位等级来进行差异化设计,才能够满足大型产城项目内多样化人群的居住需要。

另外,园区内必须规划有足够的食堂。在所有小明考察的产业园区中,最火爆的商业业态必属餐饮,而且也是最赚钱的商业指标。这方面的配套一定要做足,可以充分利用配套指标的经营性潜力。

同时,也可以考虑引进托幼机构、健身房、图书馆等生活服务设施,让在这里工作的人们无后顾之忧。

这些空间同样可以利用配套指标来转化,或者排布在初期租金很难做高的位置。而且部分配套设施,也是有机会向政府申请补贴的。

一个产城项目规划地细致与否,很大程度都体现在对“人”的服务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现代新型产业园典范 | 大宸设计·德珑磁电总部基地
【研究】临港新片区先进智造区发展演进与规划实施经验探索
【动态】金桥临港智荟园三期预计年底竣工交付
园区4.0——产业园区未来的发展方向
【解读】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业用地新政
揭腾飞中国产业地产行业深耕发展二十年成功基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