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篆刻 · 钢笔书法》2020 第三期 硬坛传记——任平

任平
文学博士,文化旅游部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台湾艺术大学兼职教授,巴黎第八大学客座教授。出版《共和国书法大系·书学卷》《中国书法》等多种专著及教材,培养硕、博士生20人。曾获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并担任各种大赛评委。在国内外展览作品和讲学十余次。是中国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


任平先生访谈
受 访 人:任平(以下简称任)

采 访 人:许晓俊 袁卫民(以下简称《中钢》)
采访时间:己亥吉月
采访方式:电话采访


《中钢》:上个世纪80年代,您曾在全国钢笔书法大赛中三连冠,谈谈当年创作和大赛的情况?

任:当时是《东方青年》杂志社(也就是《中国钢笔书法》的主办单位)发起的全国钢笔书法大赛,我正在读大学四年级,临近截稿时我投了稿,没想到后来获得一等奖,这对我是极大的激励,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硬笔书法比赛。再后来又参加了两次,又获得一等奖和特等奖。当时评委会主席是姜东舒老师。

《中钢》:您的行书横写在硬坛独树一帜,可否和大家分享一下行书横写的秘诀?

任:我完全按照现代人的书写习惯,无论是钢笔、铅笔,还是粉笔,都是从左到右横写,艺术结合实用,学以致用。当时我在想,我应该在这方面作一些探索和实践,我后来的钢笔书法参赛作品都采用从左到右横写,就想做出榜样,符合人们实用的需要,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艺术中,将艺术运用到现实生活和日常实践中。这也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中钢》:您是浙江省硬笔书法家协会的首任主席,浙江作为硬笔书法的发祥地,您当年都做了哪些推动硬笔书法事业发展的工作?

任:首先是组建杭州市硬笔书法家协会,隶属于杭州团市委、杭州市青联,我是青联委员,记得当时是在1986年6月,中华青年钢笔书法协会杭州分会,在杭州首届钢笔书法大赛授奖大会上正式宣告成立,由我任主席。协会在杭州工人文化宫举办了几期书法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在杭州的硬笔书法爱好者,他们也成了杭州的一批骨干。后来全省硬笔书法爱好者也多了起来,包括金华、宁波、温州等地区的优秀硬笔书法家,他们与我联系,也都一致认为应该成立一个省里的协会。后来受到姜东舒老师的支持,团省委也有这个意思,于是在1991年12月成立了浙江省硬笔书法家协会,我任主席,协会隶属于团省委。省硬笔书协成立后,我们举行了几次全省的展览,包括全省中小学师生的展览。再后来,在团省委的领导支持下,我们浙江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发起组织了全国的硬笔书法大赛。后来因为有《中国钢笔书法》杂志起到了很好的媒介和推动作用,这样全国的钢笔书法大赛就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而且报名参赛的人非常多。

《中钢》:您不仅是书法家,更是文字学、文献学方面的专家,请您谈谈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任:无论是我参加全国钢笔书法大赛也好,当评委也好,担任浙江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也好,这期间,我在杭州大学学习和工作,我一直没有间断地在学习。我于1982年杭州大学毕业后就留校当老师了,后来又读了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硕士和博士,硕士的研究方向是关于王羲之书法的研究,博士的研究方向是文字学,这本身是我的专业方向和我的本职工作。当时受书法系主任祝遂之老师邀请,我在中国美院也教文字学。我一直是把研究文字学与书法紧密联系在一起,我认为搞书法的人对中国汉字如果没有深入的研究,那肯定是有欠缺。对文字有比较深的研究,对你书法会有很大的提升,境界也同时会得到提高。

《中钢》:您获得中国书法艺术最高奖“兰亭奖”是什么作品,能否给大家介绍一下创作情况?

任:嗯嗯,当时书法兰亭奖,是综合的评审体系。除了提交书法创作作品,还需提交理论文章两至三篇,还有平时在大学里的教学成果,这三大版块内容综合起来评审,兰亭书法奖,是中国书坛的最高奖项,在全国的影响力确实非常大。

《中钢》:早年有部火爆大片《金陵十三钗》,您题写的片名让人印象深刻。您的作品作为国礼被多国和地区领导人、著名大学及艺术机构收藏。请您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些作品的创作感想。

任:那是在2011年,《金陵十三钗》电影制片人找到我,说是著名导演张艺谋拍了部抗战题材的电影,向全国书法家征集题写电影片名。后来我就在思考,结合这部电影的主题以及场面的惨烈和悲壮,应该用什么样的书体风格去写比较好?陆维钊先生早年的教导点燃了我的创作思路,我还在上大学和刚参加工作那些年,非常有幸可以经常到陆先生家里请益。借鉴陆先生的蜾扁体,我结合篆隶两种书体,写下了“金陵十三钗”,张艺谋导演选定了我题写的片名。后来宣传效果很好,据说当年这部电影创下了票房新高,同时我的书法也得到了全国范围的宣传。

《中钢》:您作为教授、博导,为国家培养了很多人才。谈谈您调到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后,做了哪些有意义的工作?

任:培养硕士博士20人,好多学生现在也是教授,比如方爱龙现在是杭师大艺术学院领导。相对来说,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层次更高,集中了全国一流的专家,当年黄宾虹先生担任首任所长。2007年7月我调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后,与全国艺术界的联系也多了起来,比原来在浙江上了层次,自己眼界也提高了。这里信息广、氛围好,我集中精力做了大量研究,在短短两三年里,出了两部书,写了五六十篇文章,还拿到了全国课题。参加了于右任奖、中国书法兰亭奖,还有全国理论文章的评审,担任评委。此外,对中国书法文献进行了研究,编写了《共和国书法大系》。

《中钢》:自《中国钢笔书法》杂志创刊,您陆续为杂志撰写了各类文章30余篇,谈谈您与《中钢》杂志的渊源。

任:记得《中国钢笔书法》杂志于1985年5月创刊,在创刊号上我就写过一篇《漫谈钢笔书法》,而且当时我还是杂志的特邀编辑,同时担任特邀编辑的还有:朱关田、陈振濂、骆恒光、庞中华、王正良等先生。杂志经常向我约稿,我记得绿封面的那一期杂志还专门对我进行了介绍,杂志封面也用了我的作品。我跟《中国钢笔书法》杂志的渊源确实很深,后来的中国钢笔书法大赛我也都以评委的身份参加了活动。

为朋友题写书名

《中钢》:您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做了很多工作,在10多个国家举办过个展和中国书画讲座,谈谈这些活动的概况。

任:1994年开始,我到过很多国家,去过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西班牙等讲学和办展。去过英国剑桥大学举办个展并开讲座,在法国巴黎大学关于中国书画艺术讲学一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办了培训班,讲学一学期,还有日本神户大学。与日本的文化交流有四五次吧!特别有意思的是,在英国相当于他们的春晚上,我现场进行书法创作,作为节目上台表演。让国外朋友多了解中国书法艺术,通过自己的一些努力,也算是为宣传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了绵薄之力吧!

《中钢》:目前,中国书法进课堂的普及教育正在开展中,您作为教育家,谈谈广大书法工作者以后应该如何更好地服务人民?

任:早年,我出的钢笔书法字帖比较多,大概有三四十种,经常在全国各地遇到一些读者会问,您就是字帖作者本人啊!当时,在新疆发行的字帖(汉文维文版)汉文是我写的。2013年,我在台湾艺术大学担任教授,指导书法博士生。前几年,我编写《中国书法》是十二五计划的全国高等书法教材。有韩文版,最近出版社又在准备出英文版。去年我在浙江日报美术传媒网上教学,对小学课本的生字用钢笔示范讲解了一遍,效果很好。多做点研究和推广工作吧!




漫谈钢笔书法
选自《中国钢笔书法》1985年第三期
任 平

现在,钢笔成了中国人最主要的书写工具,亿万人民几乎每天都要用它。写好钢笔字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凡是写给别人看的字,起码要让人看起来不费力烦神,不能只图自己方便、痛快,“龙飞凤舞”,信手涂来,写出种种千奇百怪,使人难以辨认的字来。写字事小,但对自己来说,却有个社会责任感的问题,自己方便,也就把麻烦推给别人。从旁人看来,见字如见其人,一看这满纸涂鸦,对写字的人印象便陡然降了三分,如若看到一手好字,人未照面,好感却由此而生。许多青年朋友会说,实在是工作、学习太忙,谁还有功夫慢条斯理一笔一画地去写一封信,抄一篇稿子呢?诚然,写得快,也是工作、学习、生活的需要,但要在写得好的基础上练习写得快。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得先下功夫掌握写字的规律,循着规律,才会写得又好又快。对青少年来说,从写字入手,养成认真不苟的好习惯,实在是一举多得的事。

一般讲书法,总认为应该是毛笔字,舍此便无书法可言。钢笔字谈不到“书法”二字,更无资格进入艺术殿堂了。此种说法,实在是历史的偏见。所谓书法,即是书写的法则,毛笔字既有它根据工具性能所形成的法则,钢笔字当然也有钢笔书写的法则,有人就将其归入“硬笔书”一类。从应用的角度说,首先必须把字写正确、写清楚、写端正,进而则要求美观。美观,就进入艺术的范畴了。因此,评论一幅钢笔书法作品好不好,似乎有两个标准:一是正确、清楚、端正,即是否实用;再就是能否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艺术趣味高不高。这就同评价毛笔书法作品有些不同,对毛笔书法作品,特别是行、草书,经常是不要求个个字都清楚端正的。

钢笔字的美观,可以从两种各有侧重的方面来欣赏,因而练习时,也可根据自己的偏好,从两种不同风格上去下功夫。一种是强调清楚整齐之类,字与字,行与行,匀称齐崭,大小划一,给人一种严谨、精巧、挺劲之感。但是要注意笔画不可太僵,如火柴棒搭成一般,也不要以极力摹仿像印刷铅字为能事。字形结构上,可以多吸收一些新魏体的特点。另一种是侧重参差有致之美。讲究字的笔画、结体、章法有变化,在清楚易识的前提下,可气通意畅,轻松自由一些,往往多吸取名家行书草书的营养。以此法练字,宜经常练习写毛笔字,多看优秀的书法作品,读帖背帖,心中有了体会,在书写钢笔字时多加注意,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实不必在形式上专设一课,久而久之,自然会见效果。有心写好钢笔字的同志,可根据自己爱好,任择一种途径去学,但也不要把两种写法截然分开来看。从钢笔字的特点来说,学第一种的,到了一定阶段,也要学学第二种,以使自己的字生动有致,见出变化来,同时,也有助于书写速度的加快。学第二种的,时间长了,也容易放“野”,这时再拿起魏体、正楷一类的帖来练,有助于框正字形结构,笔笔送力,增加其凝炼稳健之感。市场上出售的各种钢笔习字帖,大部分是可用的。临摹钢笔字帖,固然是一种见效快的办法,儿童和一些初习字者还可藉此描红,但我认为练好钢笔字不一定从此类字帖中获益。无论是优美、谨严,还是变化、韵味,都能从毛笔书法中得力。从更高的目标来看,还不如咬牙下点功夫练练毛笔字。我国传统书法艺术中的营养极为丰富,毛笔书法是长者,钢笔字书写的历史毕竟不过百来年,是毛笔字的子孙,它的书法经验自然应该取自于毛笔字。当然也应写出自己的特色来。钢笔字书法毕竟与毛笔字不同,譬如基本笔画,钢笔字就不必像毛笔字那样,在起笔时注意回锋,运笔时有那么多的顿挫变化,钢笔字的笔画,一般只要求挺劲、流利、变化含蓄,在书写格式上,钢笔字要求横书,那就要研究横书如何能布局好看,而毛笔字从右到左直行书写的规矩,在章法上已很有经验了。一般来说,钢笔字书写中较注重疏密均衡,太疏则散,过密则挤,行与行之间比字与字之间稍分开些;整幅字天、地、左、右都要留出适当的空白,方端庄好看。

还有一个辅助办法可以采用,即看了周围人写得好的字可以琢磨一番,学习吸收。经验告诉我们,有兴趣的东西容易接受。老师的字好,学生往往竞相学习,一个班级的字竟至于风格体式一致;某同志字好,就由羡慕而至兴趣大增,便学这种字,往往也是收效快的。总之,钢笔书法,既是技巧、也是艺术。如没有热情和干劲,是断然学不好的。


作品赏析

钢笔书 毛泽东《送瘟神》

为浙江大学附属实验学校题写校名

毛笔书 梅香苍松劲 众志勇克难

为学军中学题词

毛笔书 李清照《瞿禅论词》

钢笔书《岳阳楼记》 刊发于2001年1月《中国钢笔书法》


早年发表于《中国钢笔书法》文章选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笔书法钢笔书法可不可以软硬兼修(抄录二十二)
钢笔江湖字求变
练习书法,是先练习毛笔字还是先练习钢笔字?
想练一手好字,毛笔与钢笔孰先孰后——“疒”部行意
说真的,千万别这样练书法!
毛笔字写好了,硬笔字就一定好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