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泰和丨学王羲之,入乎内而出乎其外。

李邕,字泰和,又称李泰和,唐代著名书家,所以标题中以李泰和称谓之。其书法渊源行草主要取法魏晋王羲之,同时也吸收了钟繇、郑道昭、虞世南、欧阳询等楷法用笔。李邕代表作有《李思训碑》《李秀碑》《法华寺碑》《麓山寺碑》四碑,与王羲之《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比较能清晰地看出他们在用笔、结字以及审美情致等多方面的共同点,这就是李邕取法王字的有力证据。这些经典,但由于作者创作年代的不同,各个时期在风格上的审美追求各不相同,也呈现出风格的多样性,我们暂且将这四部碑帖分为两个类型:《法华寺碑》和《李思训碑》温润清雅类,《麓山寺碑》和《李秀碑》可称为豪逸奇崛类。

《李思训碑》

《法华寺碑》与《李思训碑》骨气洞达,丰采奕奕,古厚多姿,如有神力,与王羲之书风接近。其中,《法华寺碑》笔画稍添肥厚,但骨力内含,与王羲之遒媚劲健的《姨母帖》、《丧乱帖》、《奉橘帖》实为同一面目;《李思训碑》与《圣教序》则更加接近,可谓气息相通,如出一辙。而《麓山寺碑》、《李秀碑》用笔方圆兼施,笔力雄健、厚重,有英雄盖世之概。而《李秀碑》偏于楷行相间,用笔博采钟(繇)王(羲之),意参虞(世南)、欧(阳询),兼及北碑,显得更加老辣成熟。

《麓山寺碑》是《李思训碑》之后的又一行书杰作。这二通碑虽同为行书,但风格有别。其特点如下:

第一,笔法

李邕《麓山寺碑》“法”、“聚”、、“物”

方圆兼备,自出新意。方取北魏,圆取二王。行草相间,章法灵动如:“法”、“聚”、“故”、“物”(上图)等字,取草法。参以魏碑,凝重端庄。行书行笔顺势而下,入纸轻巧,而李邕行书中许多字用笔取魏碑笔法,沉着雄厚,给人以端庄古朴之美感。收笔厚重,互为一体。整件作品外拓华滋、流润放纵。李邕行书多采用外拓笔法,在竖画的中部出弧,下端向右倾斜,成弓状,使垂直的竖画不再僵硬呆板,而是充满运动的力感,像钢丝一样充满弹性和张力。

第二,结体

李邕的行书笔势雄健,奇伟倜傥,既能继承传统,又能自出新意,很多字取势左低右高。

第三,神采

神采是通过线条的本身形态和相互结合,所表露出来的神气和风采。李邕作品中笔势往来和结字本身的姿态,表现出其书雄强劲峭、气势磅礴、神情流畅、天真烂漫、卓然不群的神采。

《法华寺碑》

《法华寺碑》,全称《秦望山法华寺碑》。唐开元二十三年(735)立。李邕撰并书。旧在浙江绍兴秦望山法华寺,久佚。仅清何绍基旧藏宋拓本传世,1980年归上海博物馆,有翻刻本。

冯班《钝吟书要》:“ 董宗伯云王右军如龙,李北海如象;不如云王右军如凤,李北海如俊鹰。”李邕的新意就是在王羲之之外又融入了碑意,使书风变得浑厚淳朴,自成一家。

《法华寺碑》是李邕的代表作之一,此碑笔画虽肥但骨力内含,结体皱侧,左低右高,奇趣横生,但奇而能稳,这与他的字始终保持中竖的直立及重心偏低有关。

此碑和《李思训碑》《麓山寺碑》比较起来,显然在用笔、结体上具有不同的特点,体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前二通碑用笔迅疾强健、放达恣肆,结体则夸大二王左低右高、横画上斜的趋势特征,不拘常规,专以险侧趋势,毫无娇媚的姿态,给人一种锐不可当的力感。这通碑笔力沉着爽劲,使转婉畅,笔法华润,结体匀称优雅,内藏筋骨,流美于外,宛如一渠清泉给人一种柔润清新的气息和韵味。

《法华寺碑》

《李秀碑》

该碑全称《云麾将军李秀碑》,亦称《云麾将军碑》。唐天宝元年(742)正月立。李邕64岁时撰并书。原碑被裂作柱础,明万历六年(1578)李荫、邵正魁、董风元于县署中掘地得之,仅六石。县令王惟俭携四石至大梁,后来散佚,仅存二石,今在北京文天祥祠。二石皆12行,每行5至13字不等,故又称《李秀残碑》。

《李秀碑》与《李思训碑》合称大小将军碑,乃碑林翰海稀世珍品,为唐以来书家所推崇,影响深远,无数书家竞相临习,从中获益良多《李秀碑》较之《李思训碑》、《法华寺碑》、《麓山寺碑》似已复归平正,体势宽博,点画丰腴,仪态华贵,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其虽得力“二王”而又独具雄秀的特点,用笔以圆为主,稍作放纵以增加豪迈,显得舒展朗润;结字平正稳健,中宫内敛,偶有敏斜,但势居中正,动静相参,益显形体疏朗之美。

下面谈谈临习李邕书法的方法:

李邕取法魏晋,于《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用功尤勤,从用笔、结字和呼应处获益匪浅,同时又从《郑文公下碑》得其雄浑,所以学习北海书法从这两个方面加以体会。

第一、求形似。孙过庭《书谱》说:“察之者尚精 拟之者贵似”所以临摹学习首先追求形似。拿到一本新的碑帖,首先要对它的笔法、字法、结构、章法进行细致的分析,然后分几个阶段进行临习。临习的初级阶段,应以“形似”,此法可以锻炼自己在描的过程中,更好地体会用笔、结构和呼应关系,再对着字帖练字。有了一定基础之后,运用临摹的办法,可以更全面地观照字的章法和笔法结构,更好地体会和巩固训练成果。

接下来就是意临。顾名思义,意临就是在掌握其精神实质之后,不看字帖,临写原帖,争取达到原帖的精神风貌和间架结构、神采。这是临写的升华阶段。

第二,求神似。做到形似以后,下一步就要追求神似。不单笔画、结构、笔法都要达到原帖的外部特征,而且还要具备原帖的精神风貌,让人一看就能感受到它是出自哪家的;是写出来的,不是描出来的;而且还是鲜活的,不是死板的。

第三,体悟笔法。在学习原碑帖的时候,注意体悟该碑帖的用笔方法、运笔特征、起收笔特点。因为笔法是书法艺术的核心,笔法通了以后,再追求形似、神似,方可成为可能第四,营造章法。章法可以千变万化,既要吸取古人的大小章法处理,又要根据现代的情况变化、展览形式的变化,进行章法的处理。

《麓山寺碑》

最后提示:临习李邕书法注意问题

李邕的《李思训碑》是43岁写的,《麓山寺碑》是52岁写的,《法华寺碑》是57岁写的,《李秀碑》是64岁写的。李邕在每个年龄段写的作品,具有不同的风格特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选准一帖,先进行临写,然后再对其他年龄段写的作品进行观照、比较临习李思训碑》笔力雄健利索,一点一画皆如抛砖落地,沉静入骨,而其结字鼓侧相生、造险生奇,笔势开阖幅度大,横势微向右上倾斜,纵势微向左下倾斜,从而形成一个敏侧的姿态,在险绝中依然能保持重心的平衡。正因其体势鼓侧,从而形成凌厉的行气。势若奇而反正,笔若断而意连,这种楷行相间的书风使之和右军的圣教序一起成为练习由楷入行的两种经典书帖。

《麓山寺碑》结字开张,厚重劲健,体势雄浑,外方内圆。露锋入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行笔到位,有厚度,有质感,稳健大度,应该是受到郑道昭等书风的影响。

《法华寺碑》的书写风格和他五年前所写的《麓山寺碑》有着很大的区别,书体丰腴舒展,笔道圆润饱满,书风清新自然。落笔以露侧锋为主,就势运笔,给元代的赵孟頫以很大启发。这种方法书写速度快,前后呼应,轻松流畅,遒美自然《李秀碑》代表了李邕非常成熟的书风,整合《麓山寺碑》、《法华寺碑》、《李思训碑》三帖的不同风味,因而,既有以上三帖的基本元素,又有别于以上三帖的精神风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行书写碑唐太宗第一他第二,后世无人比肩。齐白石学他到老辣挥洒
学习李邕的行书《李思训碑》,做到这些你肯定会创作!
李邕是如何学王羲之的?
唐代李北海《李思训碑》
李邕 行书《李思训碑》 精拓本
李北海《云麾将军李思训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