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腾讯新闻

连老板都惊呆了 办公室还能带娃种田和SPA

2016-05-18 腾讯家居90评

每天面对着单调的天花板,死气沉沉的茶水室,一天8小时呆在这样,下班分分钟想走人……

未来有一种工作,叫“生活”。

你有没有想过,工作还可以这样?

早上带孩子来公司上班,幼儿园就在三楼,你直接交给老师就去二楼工作,中午和孩子吃过午饭,就去楼顶种种田,晒阳光浴,做spa……

你可别不信,在国外,这样的场景早已经他们工作的一部分了!

Soho House 开的 Soho Works。

建筑师Selgas Cano在伦敦做的Second Home。

Christian Pottgiesser设计的Pons+Hout巴黎总部。

2年前,她和先生从荷兰留学回来,恰逢万科高级副总裁毛大庆辞职创业的新闻满天飞,那会儿是国内陆产界最猛的料了。

据说,他下海是要做中国版Wework(创新联合办公空间)。而当时,咱们大部分人的都还坐在格子间呢,每天面对着单调的天花板,死气沉沉的茶水室……

但你信她吗,移动办公的兴起,会让我们的工作状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她叫张淼,一名女建筑师,一个办公空间研究者。

她和先生bla bla了一堆,觉得办公空间里面有很多可能性可以做,为什么它只能是个格子间呢?!她们有点儿理想主义情怀地觉得,建筑师有职责把复杂的城市变得更可爱一些。

本来嘛,这只是个研究,没想到在这过程中,就造了“北京最黄办公室”,以及这个“楼中楼”!

“你们就大胆做吧,要有趣,灵活,创新哈……”

业主找到她们的时候,这里还是这样一个大仓库——前身水泥厂。

业主是做电影和动画的,对创造力很有追求。她们都”默契“地不聊设计,只聊工作和生活。 业主他们的这一放手,张淼就胆儿大地做了一个”楼中楼“。

“楼中楼?”对,在一个17米长,6米高的厂房里植入一个多孔的方形盒子,像套娃一样。

中间全部打通,制造出一个二层的天井区,天气好的时候,你抬头就能看到从天窗泻入的阳光。

吊挂的绿植,从屋顶穿过天井,延伸到到一层大厅。

二楼的茶水间,丢弃传统的封闭式,放大的岛式设计看起来特别开阔,工作累了,你就自己磨个咖啡,待上边发发呆。

茶水台边上,就是大房子中那个被特意放置的“多孔盒子”。

占据了约一半场地大小的“盒子”容纳了天井、独立办公室、大小会议室、排练室、后勤辅助等房间。

一个盒子,三层空间,她们做了5个不同的地面高度,穿插在一起,空间感会特别丰富。

错落的空间,多孔的墙体,天蓝色的点缀,绿植的运用,文艺且安静。

对于做电影的业主来说,他们的眼睛就是镜头,而张淼她们是做空间的,就在制造这种镜头里的场景。

“人在画中游”这种感觉,只有穿行在其中的人会懂吧。

绿色植物也是精心布置的,出现在花架上、工作桌上、吊灯处以及角落里。

听说业主他们是从城区的办公空间搬到了这个较为偏远的园区,不再有便利店等方便的设施,她就希望这里的阳光空气植物,能带给他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楼梯的设计是很奇特的。

上到二楼,至少走一分钟。穿过两面墙长度。因为,楼梯被放在了盒子与外墙之间。

“干嘛不设置在中间呢,多方便?”你可能会问。

如果大楼梯在中间,虽然方便,但会有被监管的感觉,迟到的会被看到,频繁上厕所、抽烟、打电话的也会被人盯着。

当楼梯放到周围一圈,可以带来很多你意料之外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提供了很多可“逃避”的空间。

今年4月,装修完成,公司全体成员来采风。

当时张淼正给一盆绿萝拔草呢,一个电影分镜设计师跑过来说,新的办公室让她想起了在伦敦去的设计博物馆……听到这个,张淼心里蛮暖的。

LED 灯是吊挂着的,找师傅来做的接头,挂起来后像是白色的荧光棒,很符合这里充满创意的气氛。

原来制造的场景都还美美, 慢慢使用有了人的活动气息,这种感觉非常奇妙……就是满屋子的植物还没长起来。

除了不久前完成的这个“楼中楼”,其实她们之前还做过一个被大家戏称的“北京最黄办公室“。

吧台,零售空间,休息室,讨论区,楼梯装置,全部都是大块柠檬黄。

各种材料的运用,和不同的工位……坐在里面,躺在里面,盘腿在里面……想是在其中工作的人,会有很多被刺激的瞬间。

有人问过她“楼中楼”和北京最黄的办公室,最满意哪个?

这个怎么说吧,其实两个她都中意,因为她都是保持着最初的想法,希望可以从设计师的角度,从空间使用的角度,给所有上班的人提供一种新的可能。

也一直觉得,或许在未来,工作就是另一种生活。

说不定将来,我们不仅可以在家办公,还可以在路上办公,甚至变身为“快递员”,到各个目的地派送创意和服务。

在图书馆,在购物中心,在机场,在高架下,在陌生人的公寓……

或者,就像张淼学生画的,办公空间变成城市里漂浮的胶囊。

未来,我们的办公室到底有多少可能?

研究分析了一年半,考察了北京数十家创新空间,SMART,workjam,豌豆荚,360总部,bingo咖啡……张淼发现未来的可能性是无上限!这种可能,张淼叫它Office 3.0。

她们把关于Office 3.0的研究结果,做成了一本五百多页的口袋书。

这里面可是凝聚了研究团队、参与学生、平面设计团队等一大批人们的努力……

新的工作空间会不停地涌现,或许有一天,我们不会再为工作所累,或许在未来,会有一种工作叫生活。

来源:杭州家居

责任编辑:丁伟


点击展开全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湖南农村建房设计
把楼梯换了方向,样子大不一样!
楼梯被砸断5年,楼上10户业主有家不能住,一楼业主:楼梯是俺的
天津蓟县办公展览综合楼
5个功能各异的盒子,人家住的却特舒坦
光阴的故事/挪威Nedregate 创意文化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