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这4个点,了解经典经方如何治病?

经典经方理论体系,是许家栋老师(以下简称许师)从仲景经方源流中提炼、总结、实践并不断完善的理论体系。

它以其严谨的理法,系统地对仲景伤寒经方体系中津液、胃气、营卫、三焦、精气等生理基础进行了深入阐解,也从以下多个维度对六经病病理及治法进行了缜密的诠释:①它对表证中表束三个层面进行细腻地分析,使表证的内涵更加丰富;②细分了阳明的清热四法,使火证治法得以条分缕析,对治热病的理法更加翔实;③阐述了少阳病的四大病机,揭示了半病为半表里、半虚实、半寒热之本质;④阐明了太阴中风的病传规律提出太阴为杂病之薮;⑤指出了真类厥阴之别,使千古“疑案”得以明朗;⑥对《金匮要略》的四饮理法求本溯源,并进行了深入的诠解,使得学者能看清人体津液输布离合的状态。


01

理法有源,无一字无出处

经典经方重视以经解经,力求无一字无来历,无一字无出处,避免了过多主观思维的介入。它以经典原文对六经理法进行阐解;所用方剂除宋本《伤寒论》(简称《伤寒》,全书同)、《金匮要略》(简称《金匮》,全书同)所载外,还依仲景理法于《千金方》(简称《千金》,全书同)、《外台秘要》等汉

唐医籍中挖掘补充;对仲景遗失理法的挖掘也力求有理有据。

例如许师对厥阴法前胡方阵和虚劳法建中方阵等方阵的考证,均有非常详备的经典文献证据支持。


02

临床使用不加减的原方原剂量

经方的原方原剂量使用,就是用方时药物和剂量都不加减,在临床中以方机覆盖病机,去调治疾病。当然,经方的原方原剂量应用于临床,意味着更高的学术要求。

一方面,除了《伤寒》《金匮》方外,还需要挖掘、还原、掌握更多的经方,以知经方理法之传变,从而能精准应用相应的经方。如芪芍桂酒汤:若往阳明水热病传时,有芪芍竹叶石膏汤等;往虚劳病传,则有黄芪建中汤、《千金》芪芍桂附归芎汤等。

另一方面,需以六经辨证、水火气血的思维驾驭经方,摆脱某方治某病的思维定势,而以方机对治病机。以《千金》前胡桂枝汤为例:它以解表散寒化饮、养益津血、益胃清热为主要功效,治疗以厥阴中风为主,津血虚伴有表寒、水饮、里热的病机状态。

许多疾病,如头晕、肺炎咳嗽、颈椎病、肢体麻木、皮肤病变等,只要符合以上的病机状态,均可使用此方。这就是一方代表一种理法的体现,并不通过加减来达到目的。


03

以方干、方眼、方势、方效解方机

经典经方是通过方干、方眼、方势、方效来解析经方的方机。方机是分析经方的重要方法,与传统的以“药对”“某单味药的药效”来分析经方功效的方法不同。方机里面重视对方干的拆分、对方干功效的整体理解,以及对方势的判断。

可以,一首经方是一个集体,各个方干就是集体中的骨干,集体的功能就是各骨干功能的有机组合,其中的关键骨干决定了这个集体的主要方向(方势)。

桂枝汤是由桂枝甘草汤、芍药甘草汤和半个生姜甘草汤3个方干组成。桂枝甘草汤用以治疗“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病机为发汗过多伤津液,致津液在表不能温煦卫外,胃虚夹水饮上逆;具有“解表祛邪,平冲降逆,补虚温胃,宣通阳气”的功效。而生姜甘草汤为治疗“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病机为胃虚津液不能上承,浊水浊气往上冲逆;具有“补益胃气津液,制化水饮”之效。芍药甘草汤能愈津液不足的“两胫拘急”,能濡养里位的津液(营血)。本方的方眼是桂枝甘草汤,其方势以温升宣通为主。因此,桂枝汤的方效为解表祛邪,调和营卫,温中降逆,解肌缓急。

再如小柴胡汤,它由半个黄芩汤、小半夏汤、生姜甘草汤,加上能苦寒升散解表、燮理三焦的柴胡组成;具有“解表散邪,清解郁火,温胃化饮,推陈致新”的功效;对治少阳病“上焦郁火、中焦胃虚、下焦饮逆、邪气交争于半表里”的病机状态

这就是以方干、方势解方机的过程,在后续的医案中,都是通过这种方法对经方的方机进行分析的。


04

以表里观、津液观、正邪观释病机

经典经方体系是怎样去认识疾病的病机呢?可以用表里观、津液观、正邪观三观来描述。分析病机,就是要分析人体在表位及里位的气血津液分别处于寒热虚实的哪种状态。

而对这些状态的分析,离不开对人体气血在表里敷布有余或者不足情况的分析,以及在气血紊乱病态下对邪气病位(表里)、病性(寒热)的分析。这就是以表里观、津液观、正邪观三观释病机的深刻内涵。

《内经》云“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自然界的阴阳主要体现在水火的不同功能,而人体的阴阳主要表现在气血上。

许师常说“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阴阳”,即认识人体,要分辨人体表里的状态,更准确地说,是气血这两种有偏阴偏阳不同功能的正气,失调后引起的在表位和里位虚实、寒热的变化。

津液为一,一分阴阳,可以理解为气和血的功能(其实气血是一体的,只是为了理解津液偏温煦和濡养的不同方面而把它暂时拆开来分析)。气具有温煦、推动、卫外、固摄的功能,血具有濡养、润降、敛藏的功能。气血是人体正气的具体代表,也可以说是人体真阳、胃气、津液等人体有用物质的总呈现。

以单纯病机来举例说明。在疾病状态下,气的功能低下了,这可能是真阳虚了,也可能是胃气虚了,在表出现不能温煦、卫外防御的情况,患者则容易受风寒的侵袭而可能出现恶风恶寒、肢节疼痛的表现。这是正气虚,津液胃气等在表敷布、温煦不足,引起外邪侵袭的具体表现。

在对这个病理状态的分析过程中,既有对正气(津液)在表敷布情况的分析(表里观、津液观、正邪观),又有对邪气在表的分析(正观),这便是三观释病机的具体体现。同理,如果气不能温煦、固摄里位(表里观),会出现里寒证(正邪观),可能出现脘腹冷痛、大便溏泻。而气的太过(或因表邪入里化热或津液不足生热),化为火热,则会灼伤津液。这种火热也会有表里之分,引起的正气受损(如胃津亏虚,或者胃气亦受累),也会影响津液(气血)在表里的敷布失和。

血的功能方面,血虚不能濡养,会出现口干舌燥、皮肤甲错、面色萎黄等表现;女性月经会出现变化,如月经量少或者经血有块,或者小腹冷痛。而血聚成实,便可成为血瘀;津血凝滞,也可成为水饮,转化为邪气。正与邪既有相对的关系,又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有人问,为何不强调虚实观、寒热观?这是因为,对虚实观、寒热观的分析已经充分统领在津液观之中,“精气夺则虚,邪气盛则实”,津液在输布离合的过程中,出现了不足或者有余,可引起寒热的变化,有余的津液甚至成了邪气,形成有正虚也有邪气,甚至有寒也有热的状态,这时就形成了当下正邪观中的邪正关系。

以津液观的高度来分析寒热、虚实,更能体现人体整体的状态。因此,以三观释病机,能更好地判断疾病的整体病机状态,分清表里的虚实、寒热,认识人体津液的输布离合、盈亏出入,在表里、津液的整体虚实、寒热中判断正与邪的关系,选择合适的经方对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牛皮癣
经方“方机一病机相应”临证思路 探 析
本期腔调 | 厥证、虚劳及虚实辨
关于桂枝汤调和营卫、调和阴阳的思考
皮肤病治疗的心得经验 医者仁心老师讲课2012
经方体系的表里三焦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