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方剂祛湿剂-清热祛湿

1.二妙散【组成】黄柏 炒苍术

【功用】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下注证。筋骨疼痛,或两足痿软,或足膝红肿疼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湿疹等,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者。加减变化运用本方宜根据病症之不同适当加味。湿热痿证,可加豨莶草、木瓜、萆薢等,以祛湿热,强筋骨;湿热脚气,宜加薏苡仁、木瓜、槟榔等,以渗湿降浊;下部湿疮、湿疹,可加赤小豆、土茯苓等清湿热,解疮毒。

本方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阴囊湿疹、阴道炎等属湿热下注者。

【附方】

三妙丸(《医学正传》) 黄柏 苍术 川牛膝

功用: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下注之痿痹。两脚麻木或肿痛,或如火烙之热,痿软无力。

四妙丸(《成方便读》) 黄柏 苍术 牛膝 薏苡仁

功用:清热利湿,舒筋壮骨。 主治:湿热痿证。两足麻木,痿软,肿痛。

三妙丸即二妙散加牛膝。牛膝能补肝肾,强筋骨,引药下行,故三妙丸专治下焦湿热之两脚麻木,痿软无力。再加薏苡仁,即为四妙丸。薏苡仁能渗湿,且能舒筋缓急,故四妙丸主治湿热下注之痿证。

2.当归拈痛汤(拈痛汤)【组成】羌活 防风 升麻 葛根 白术 苍术 当归 人参 甘草 苦参 黄芩 知母 茵陈 猪苓 泽泻

【功用】利湿清热,疏风止痛。

【主治】湿热相搏,外受风邪证。遍身肢节烦痛,或肩背沉重,或脚气肿痛,脚膝生疮,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数。加减变化若脚膝肿甚,可加防已、木瓜以祛湿消肿;若身痛甚者,可加姜黄、海桐皮以活血通络止痛。

本方可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属湿热内蕴而兼风湿表证者。

【附方】

宣痹汤(《温病条辨》) 防己 杏仁 滑石 连翘 山栀 薏苡 半夏 蚕砂 赤小豆 痛甚者加片子姜黄 ,海桐皮

功用:清热祛湿,通络止痛。

主治:湿热痹证。湿聚热蒸,蕴于经络,寒战热炽,骨骱烦疼,面目萎黄,舌色灰滞。当归拈痛汤与宣痹汤均为治疗湿热痹证之常用方。前者利湿清热而兼能疏风,故适于湿热痹证而兼风湿表证者;后者利湿与清热并重,且能通络止痛,故主治湿热阻于经络之痹证。

3.连朴饮[组成】制厚朴 川连 石菖蒲 制半夏 香豉炒 焦栀 芦根

【功用】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湿热霍乱。上吐下泻,胸脘痞闷,心烦躁扰,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加减变化本方主治湿热霍乱以吐为主者,若腹泻重者,可加白扁豆、薏苡仁以渗湿止泻。

本方常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肠伤寒、副伤寒等证属湿热并重者。

4.甘露消毒丹【组成】飞滑石 黄芩 绵茵陈 石菖蒲 川贝母 木通 藿香 连翘 白蔻仁薄荷 射干

【功用】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主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证。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痛,身目发黄,颐肿口渴,小便短赤,泄泻淋浊等;舌苔白或厚腻或干黄,脉濡数或滑数。

加减变化若黄疸明显者,宜加栀子、大黄清泄湿热;咽颐肿甚,可加山豆根、板蓝根等以解毒消肿利咽。

本方常用于治疗肠伤寒、急性胃肠炎、黄疸型肝炎、钩端螺旋体病、胆囊炎等证属湿热并重者。

使用注意若湿热入营,谵语舌绛者,则非本方所宜。

5.三仁汤【组成】杏仁 飞滑石 白通草 白蔻仁 竹叶 厚朴 生薏苡仁 半夏

【功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加减变化若湿温初起,卫分症状较明显者,可加藿香、香薷以解表化湿;若寒热往来者,可加青蒿、草果以和解化湿。

本方常用于治疗肠伤寒、胃肠炎、肾盂肾炎、布氏杆菌病、肾小球肾炎,以及关节炎等属湿重于热者。

使用注意舌苔黄腻,热重于湿者,不宜使用。

【附方】

藿朴夏苓汤(《感证辑要》引《医原》) 藿香 半夏 赤苓 杏仁 生苡仁 白蔻仁 通草 猪苓 淡豆豉 泽泻 厚朴

功用:解表化湿。

主治:湿温初起,身热恶寒,肢体倦怠,胸闷口腻,舌苔薄白,脉濡缓。

黄芩滑石汤(《温病条辨》) 黄芩 滑石 茯苓皮 大腹皮 白蔻仁 通草 猪苓

功用:清热利湿。

主治:湿温邪在中焦,发热身痛,汗出热解,继而复热,渴不多饮,或竟不渴,舌苔淡黄而滑,脉缓。

藿朴夏苓汤、黄芩滑石汤与三仁汤皆为治疗湿温之常用方,其中藿朴夏苓汤以三仁、二苓配伍藿香化气利湿兼以疏表,故主治湿温初起,表证较明显者;三仁汤以三仁配伍滑石、淡竹叶于化气利湿之中佐以祛暑清热,故主治湿温初起,湿重热轻之证;黄芩滑石汤以黄芩配伍滑石、二苓,清热与利湿并用,故主治湿温邪在中焦,湿热并重之证。

6.八正散【组成】车前子 瞿麦 萹蓄 滑石 山栀子仁 甘草炙 木通 大黄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加减变化本方苦寒清利,凡淋证属湿热下注者均可用之。若属血淋者,宜加生地、小蓟、白茅根以凉血止血;石淋,可加金钱草、海金沙、石韦等以化石通淋;膏淋,宜加萆薢、菖蒲以分清化浊。

本方常用于治疗膀胱炎、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泌尿系结石、肾盂肾炎、术后或产后尿潴留等属湿热下注者。

【附方】

五淋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赤茯苓 当归 甘草 赤芍 山栀仁

功用:清热凉血,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血淋,尿如豆汁,溺时涩痛,或溲如砂石,脐腹急痛。

五淋散与八正散均治疗湿热蕴结膀胱之证,所不同者:五淋散重用栀子、赤芍,意在清热凉血,故以治血淋为主;八正散集诸多利水通淋之品于一方,意在清热通淋,故以治疗热淋为主。

7.茵陈蒿汤【组成】茵陈 栀子 大黄

【功用】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无汗或但头汗出,口渴欲饮,恶心呕吐,腹微满,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

加减变化若湿重于热者,可加茯苓、泽泻、猪苓以利水渗湿;热重于湿者,可加黄柏、龙胆草以清热祛湿;胁痛明显者,可加柴胡、川楝子以疏肝理气。

本方常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胆石症、钩端螺旋体病等所引起的黄疸,证属湿热内蕴者。

【附方】

栀子柏皮汤(《伤寒论》) 栀子 甘草炙 黄柏

功用:清热利湿。

主治:黄疸,热重于湿证。身热,发黄,心烦懊侬,口渴,苔黄。

茵陈四逆汤(《伤寒微旨论》) 甘草 茵陈 干姜 附子

功用:温里助阳,利湿退黄。主治:阴黄。黄色晦暗,皮肤冷,背恶寒,手足不温,身体沉重,神倦食少,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紧细或沉细无力。

茵陈蒿汤与栀子柏皮汤均主治阳黄,其证均因湿热内蕴所致。其中茵陈蒿汤以茵陈配栀子、大黄,清热利湿并重,故用于湿热俱盛之黄疸;栀子柏皮汤以栀子伍黄柏,而以清热为主,故适用于湿热黄疸热重于湿者。茵陈四逆汤以茵陈与干姜、附子配伍,共奏温阳利湿退黄之功,故主治寒湿内阻之阴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热祛湿(方剂学中药士辅导精华)
方剂学祛湿剂清热祛湿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最新方剂学课件(十四五规划教材)-16祛湿剂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7个清热祛湿剂
方剂强化要点——祛湿剂
方剂学——祛湿剂(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