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阴虚湿热虽然胶结难解、缠绵难治,但中医有...
阴虚湿热虽然胶结难解、缠绵难治,但中医有办法!

#清风计划#

阴虚证、湿热证为临床常见多发病证,但阴虚湿热证却少有论述。多年实践发现,阴虚湿热证并不少见,尤其在病情反复而迁延难愈的疾病中。

阴虚湿热证并非阴虚证与湿热证的简单相加,而是两者存在内在联系,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最终形成阴愈虚、湿热愈盛、胶结难解的局面,属于一个独立证候。

阴虚是脏腑阴津的损耗,而湿热中的湿是体内水液代谢异常而停聚体内。

从阴液的生成来看,饮入胃后,归宿有二:若为人体所用,循常道输布全身,谓之阴津;反之,不循常道而停聚体内,则谓之湿(内湿),故阴津与湿邪实为同源异流。由此而言,内湿产生愈多,停滞越久,则阴津亏损愈多,即所谓“邪水旺一分,正水反亏一分。

湿热属实邪,其产生的主因乃正气不足,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脾主运化水湿,一旦脾气虚损,则外湿易相凑,内湿易滞留,故有“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之说。又阴虚易生内热,若内热与湿相合,则化生湿热而滞留体内。所以,阴虚兼脾虚者最易感受湿热之邪。

阴虚证宜用滋养阴液之品,但补阴药多有碍湿之虞。

补阴有滋阴与养阴之别,滋阴之品如阿胶、制何首乌、生地黄等过于滋腻,多用则不利于湿热证的祛除。而养阴之品如玉竹、麦冬、白芍、石斛、墨旱莲等不甚滋腻,且兼微寒甘淡之性,有利于祛除湿热。具体根据不同病位,斟选补阴药,同时酌以少量利湿之品,以补阴而不助湿,清热而不伤阴。

辛温之品虽可燥湿,但有助热伤阴之弊。

故临证处方虽清热利湿之品不可少,但需酌定用量,并酌与通利、芳化等其他治法联用,以利湿不伤阴、清热不伤阳。

针对阴虚湿热证,有不少名方。

①猪苓汤:全方既疏浊热而不留其壅滞,又润真阴而不致其燥,从而达到利水而不伤阴之效,开“育阴清热利水”先河。

②甘露饮:全方以养阴清热、利湿宣肺立法,乃治疗阴虚湿热证的基础方、代表方。

③化阴煎:全方滋阴利水,兼退虚热,使真阴恢复,相火得降,水道通利,癃闭可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老治疗阴虚湿热之消渴案
大道至简古中医,人人都能读懂的“伤寒论”,白话注解,连载44
上火了来一杯,治口舌干、肺热、咳喘,比药都有效!
羊水过少 经方案例
中医望舌诊病,每天照一照,健康早知道,附舌像图解
王三虎:麻黄升麻汤证就是喉癌的有效方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