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9种皮肤病实用药对


配对与组合用药的总则

(一)配对与组合用药的原则

综合上述,我发现不论是配对用药或者组合用药,具有三个原则。一是拮抗原则。两种药性不同的药物,组合一起,相互起到既对抗又协同的功效,使之矛盾统一于整体之中,从而发挥更大的药效。如一阴一阳,一气一血,一脏一腑,一寒一热,一表一里,一轻一重,一开一合,一厚一薄,一浮一沉等。

二是互助原则。两种药性相近的药物,配对使用,能起到互相帮助的功效,使之药物的效应相得益彰。如:温阳与益气,理气与化瘀,祛风与燥湿,温肾与暖脾,补肾与柔肝,益气与养血,行气与导滞等。

三是制约原则。两种药性完全不同的药物,各有所偏,配对应用,则能克服各自的不足,发挥各自的专长。如润燥与除湿,滋腻与温通,升清与降浊等。

(二)配对用药心得 

1.瘙痒

(1)浮萍、生石膏——皮肤灼热瘙痒

皮肤灼热刺痒,表明风热毒邪,初客肤腠,《本经》谓“暴热身痒”。浮萍,性寒轻浮,入肺达肤;生石膏,性寒气凉,为清解气分实热的要药。一轻一重,一浮一沉,一解肺经风热,一清阳明实热。只要辨证准确,见效极优。

(2)浮萍、白茅根——皮肤痒如虫行

皮肤痒如虫行,皆由血热或血虚所致,白茅根既能清热滋阴,又可凉血止血。配之浮萍,使之血热得清,风热得散,故而血宁而痒止。

(3)蝉蜕、蛇蜕——痒无定处

皮肤瘙痒,不论新病久病,均可蝉蜕、蛇蜕配对使用,这是由于蝉蜕性味咸寒,其气清虚,能入肺开肺,入肝平肝,既可散风清热,又可息风定惊。与蛇蜕并用,善治周身癞癣瘙痒。张锡纯说:“善治瘾疹外出,有皮以达皮之力,故又为治瘾疹要药。”

(4)白鲜皮、白蒺藜——周身皮肤发痒

周身皮肤发痒,在外与风湿二邪有关,在内肝肾虚热居多。两药同用,既能清热解毒,祛风化湿治在外(白鲜皮),又能平肝散风,治在内(白蒺藜)。一外一里,通治周身皮肤瘙痒,效果显著。

(5)苦参、麻黄——遍身瘙痒

苦参气寒,味苦,阴之阴也。除湿导热,尤以心脏小肠之火为多,配少许麻黄,通腠理,开启毛孔皮肤,一轻一重,一寒一温两药合用,适用于湿郁热伏所致的皮肤瘙痒。两味药物分量的配伍也至关重要。苦参与麻黄的分量 6∶1为好。

(6)苍耳子、白蒺藜——皮肤湿痒

苍耳子不燥不烈,温和疏通,能祛风解毒,除湿止痒;白蒺藜有平肝疏肝,祛风止痒之功。两药配伍,升降相因,辛苦相叠,使之祛湿止痒之效更显。

(7)荆芥、僵蚕——皮肤风痒

荆芥长于散风寒、风热之邪,内可通达血脉,外可透皮里膜外,配伍僵蚕息内风祛外风,二味相合,祛风散热止痒之效将会明显增强。

(8)蔓荆子、白蒺藜——皮肤热痒

蔓荆子苦辛而寒,体轻而浮,上行而散,白蒺藜辛香味苦。二辛相合,同气相求,相使为用,更能增强散风清热之效。故可用于偏身风热瘙痒。

(9)薄荷、蝉蜕——风热瘙痒

薄荷、蝉蜕配伍相用,张景岳称之二味散风散。薄荷味辛气凉,清香走窜,能疏风清热,透疹止痒;蝉蜕辛甘而寒,清轻升散,散风止痒。二味相须为伍,疏散风热之力倍增。故而见效甚速。

(10)柴胡、黄芩——皮肤淫痒不已

皮肤淫痒不已,表明病邪游走于半表半里之间,用黄芩,清泻中焦实火,除脾家湿热,得柴胡和解表里,一表一里,共奏清透风热,祛邪止痒之功。

(11)柴胡、石菖蒲——外耳道瘙痒

外耳道发痒,初期源于风火上乘,病久则与肝肾有关,取柴胡清胆疏肝,和解退热。配石菖蒲秉承芳香清冽之气,通窍化浊,使之风散火清,痒感霍然。

(12)荔枝核、橘核——阴囊瘙痒

阴囊瘙痒的原因众多,然其无不与肝有关,荔枝核辛甘而温,专入行气散寒止痒,橘核苦温性降,善入肝肾,疏肝气,散寒积而止痒。二药合用,相辅相成,共奏祛风散寒止痒的效果。

(13)杜仲、沉香——阴囊瘙痒

阴囊瘙痒可能是多种疾病的一种表现,但不论是那种疾病,均可加入。这是因为杜仲性沉而降,滋补肝肾,是滋肝肾不足的要药;沉香降气纳肾,既能清阳明之浊,又能解太阴之湿。两药同行于肾,将会更好的发挥温阳止痒之效。

(14)杜仲、小茴香——女阴瘙痒

引起女阴瘙痒的原因众多,初期以肝肾湿热居多,日久不愈,则有肾虚风袭所致杜仲滋肝补肾,小茴温肾散寒,是补命门不足的要药,对妇人带下,用之俱验,两药合用,温阳益肾,散风止痒。不论初期或日久不愈,均可加入调治。

(15)钩藤、僵蚕——风热瘙痒

风热之邪,常犯肝肺二经,此时不宜辛温提升之品,投用钩藤、僵蚕甚为合适。二药有清热平肝,祛风透邪的功效。杨栗山先生“升降散”,取僵蚕辛苦咸平,清热解郁,散风祛湿,既能宣瘀,又能透火热之邪外达。钩藤平肝息风,有类似蝉蜕之力。在临床上,凡见瘙痒、药疹均可加入方药中,可获内外通和,风热俱消之效。

(16)栀子、羚羊角——灼热刺痒

肝主升发,最易阳热亢张,外侵于肤,则会出现颜面发红,自觉灼热刺痒,如日光性皮炎、颜面再发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等。均可在方中加入山栀、羚羊角,清泄肝热,又平心火,可谓一箭双雕。

(17)防风、白鲜皮—皮肤湿痒

肺主上焦,外合皮毛。若肤表不固,风湿之邪游走于肤腠之间,造成皮肤湿痒。防风通行一身,解表祛风,素有上焦风,泻肺实之效;白鲜皮清热燥湿止痒,可行脾达肺,两药合用,停滞于肤表之邪,自能消除。 

2.痤疮、溃疡、癣

(1)白薇、白蔹——解毒敛疮

凡见疖肿、痤疮、痈疽溃破脓出之后,为了促使毒早尽、疮早敛,可取白薇、白蔹同用,前者养阴除热,后者生肌止痛,合奏解毒散结敛疮之功。

(2)石膏、熟地——口腔溃疡

石膏善清阳明气分湿热,为胃火上攻的要药,熟地滋阴纯静,为血中之血药。二药相合,可谓是清火而壮水,攻补兼施,是胃热阴虚所致口腔溃疡的最佳药对。

(3)升麻、石膏——疗口疮

口疮有虚实之分,虚证用养胃汤,实证则用玉女煎为基础方加入升麻、石膏。前者善清胃热,王好古誉称升麻为“疮家圣药”,生用有凉血解毒之功,炒用则有提升阳气之效;后者专入阳明,清胃解毒,尤其是胃热内炽,奏效更捷。

(4)升麻、黄连——口舌生疮

升麻轻凉升散,既擅透疹解毒,又能凉阳明胃火,黄连大苦大寒,长于泻心胃实火,两药相合,升降相因。清胃泻火解毒之力显著。故可治口舌生疮。

(5)胆南星、海浮石——白头粉刺

白头粉刺多因痰湿互结,阻于肤腠。用胆南星苦温开泄,用在专治湿痰、风痰,海浮石性味咸寒,清金软坚,以治痰核见长。两药合用,祛痰燥湿、通络的效果更是显著。

(6)姜半夏、炒白芥子——黑头粉刺

黑头粉刺多由寒湿阻络,滞于毛窍,选用姜半夏燥湿化痰,尤对脾湿不化,聚而为痰者尤良,白芥子理气豁痰,朱丹溪称其“能通达在皮里膜外之痰”,两药合用不仅能涤除黑头粉刺,而且尚可悦泽面目,可谓一举两得。

(7)山栀、枇杷叶——玫瑰痤疮

本病多发于 30~50岁的女性人群,分析病因,多为肺胃郁热所致,在泻黄散中加山栀、枇杷叶,通常可获良效。因为枇杷叶入肺经,清肺和胃而降气,山栀泻心肺三焦之火,一治肺胃之热,一治心肺三焦之火,火降则血热退,肤色焮红和炎性丘疹自能消退。

(8)赤芍、赤茯苓——酒渣鼻

酒渣鼻因肺热血瘀,阻滞经络较为常见,赤芍长于行血滞,通经络,散瘀血;赤茯苓功能清心火,开腠理,治水源。二药合用,清热利水,活血化瘀之功将会明显增强,有利于红斑和油腻的消退。

(9)藿香梗、佩兰——顽湿疮疡

热困湿中,如油如面,难解难分,呈胶着之势。藿香梗、佩兰均为辛窜芳香之品,既可疏通肌肤,化湿透邪,又能行气理脾,对于慢性湿疹、荨麻疹、暑天所感湿邪而致的脓疱疮之类,皆可用之。

(10)鸡内金、神曲——胃弱湿疡

湿热之邪,常能阻遏气机升降,进而影响脾胃运化的功能。用鸡内金、神曲则可消食化滞,走中焦的运化,凡见体弱或老人,或小儿患有皮肤诸疾,均可加入方中,发挥鼓动脾胃生气,改善三焦升降的功能。中焦和,则上下顺。不治其疾,而病自愈。

(11)苏梗、半夏——痰热瘀滞水饮痰聚之疾,在皮肤病中常见有硬红斑、多发性脂肪瘤、聚合性痤疮等方中加入苏梗、半夏。借苏梗性温,宣降肺气,使停聚之水得行;半夏燥湿化痰,二药合用则能降气、化痰湿,使之行而消之。 

3.水泡、大疱

(1)紫草、茯苓——水泡

紫草专入血分,具有凉血解毒之效,茯苓利水渗湿。两药配伍,既能养心健脾,又能解毒宁血,有利于控制泡液外渗,从而促进泡液吸收。

(2)紫草、红花——血泡

血液来源于水谷精微。若血受热邪或者毒邪的侵扰,势必导致血液流溢脉外,形成出血点或血泡,紫草甘、咸,气寒,专入血分,凉血解毒,直接控制病因,配红花活血散瘀,祛散流溢脉外的瘀血,协同发挥控制血泡的功效。

(3)苍术、熟地——掌跖脓疱病(湿重型)

古人谓:“脾(胃)主四肢,掌跖属之。”若湿热互结,阻于掌跖肤腠,瘀久化毒,遂成脓疱。用苍术取其性温而燥,外解风寒,内化湿浊之邪,配熟地补血滋阴,益精填髓,旨在调理手三阴经与足三阴经的不足,且熟地的滋润,制约苍术之温燥,使之燥不伤阴;苍术雄厚芳香之气,克服熟地性黏碍胃之弊。一燥一润,相得益彰。

(4)附子、白术——掌跖脓疱病(阳虚型)

凡中阳不足,湿浊之邪易于泛滥,或发于肤表,或发于四末,方中加附子、白术则可力挽沉疴。附子大辛大热,补火助阳,温肾暖脾;白术苦温,健脾燥湿,两药合用,则能收到附子以白术为佐,乃除寒湿之圣药。故适用于掌跖脓疱病、慢性湿疹、慢性丹毒等。 

4.荨麻疹、红斑及紫癜

(1)地榆、苍术——胃肠型荨麻疹

荨麻疹多数发生于体表,部分也可发生在咽喉及胃肠,前者容易导致咽喉梗塞,甚至窒息,后者十分类似急性阑尾炎,应邀请外科医师会诊,判断是否属于急腹症。从皮肤科的角度来讲,在急性期,应用清化湿热,散风止痒,方用枳术赤豆饮;在缓解期,宜用益气扶脾,方选香砂六君子汤。两方之中,均可加入地榆、苍术。地榆味苦,性寒,气味俱薄,体沉而降,善入下焦理血;苍术气力雄壮,性温而燥,可升可降,能入诸经,上中下湿疾均可用之。两药同用,一寒一温,既能互制其短,又能互扬其长,从而达到湿除热清之效。

(2)丹皮、地骨皮——皮肤红斑

皮肤红斑,有“压之退色为血热,压之不退色为血瘀”之说,丹皮、地骨皮同用,取丹皮凉血活血,善行血滞;地骨皮能清肝肾虚热,解除骨蒸肌热,一治肤表血热,一退骨蒸虚热,一在表,一在里,故能通治不论是血热或者血瘀所致的红斑。

(3)荆芥、蝉蜕——风热型荨麻疹

风热型荨麻疹,临床主症有三:一是发病急,二是风团泛发,三是咽喉不适或红肿。析其原因多由风热外邪,骤袭肺胃所致。荆芥、蝉蜕专入肝经,气味轻扬,既凉血解肌,又疏散风热,从而达到风热散,风团除的效果。故而《本草备要》称荆芥为“风病、血病、疮家圣药”。蝉蜕直达肺经,可治皮肤疮疡风热。

(4)丹参、丹皮——皮肤紫癜皮肤

紫癜的发生,既有血热外溢于肤的一面,又有血瘀阻于孙络的一面。对其治疗用丹参善行血滞,祛瘀生新,配丹皮,滞去则郁热自解。两药之性一静一动,两药之用,一补一泻。使之血热得清,血瘀得化。紫癜自能消除。

(5)升麻、虎杖——紫癜

升麻既走气分,亦行血分,是活血化瘀,消斑治疹的良药,若与清热活血的虎杖,相须使用,功奏凉血以消斑,祛瘀以生新。

(6)生地、玄参——皮肤斑疹

温邪蕴热,久郁不解,外侵于肤则斑疹骤发,方中加生地、玄参甘苦而寒,清热凉血。前者重在凉血解毒,后者偏于养阴增液,一在血,一在阴,血得宁,阴得养,血行则斑疹退,凡见大小不等的斑疹,如急性皮炎、湿疹、药疹、丹毒等初起急性阶段,均可用之。常能收到营卫通而斑疹消的效果。 

5.代谢性及系统性疾病

(1)桔梗、茯苓——血管性水肿

血管性水肿,多由风热骤袭所致,选用桔梗开发皮腠,泻火散风,载药上行,配之利窍除湿的茯苓,使之外邪既从表而散,又从里而利。古人谓“苦以泻之,辛以散之”是也。

(2)郁金、槐花——血尿

郁金苦寒,能入心,去恶血,解心包络之热,为治在下;槐花苦寒纯阴之药,能除一切热,散一切结,清一切火。两药合用治疗尿血,可谓配伍得当。

(3)附子、茵陈——退阴黄

皮肤黄疸有阴黄与阳黄之分,前者属虚证,后者属实证。肤黄日久不退,损伤阳气居多,附子温暖脾胃,除脾湿,茵陈是退黄专药,少佐附子振奋脾阳,以求离旺当空,阴霾自散之效。

(4)泽兰、水红花子——结节性脉管炎

结节性脉管炎多与气血瘀滞,阻滞经脉络道有关。水红花子既健脾利湿以治其本,又消瘀破积兼治其标,配之泽兰更能相得益彰,这是因为泽兰生于水中,芳香透达,独入血海,攻击稽留,通经破瘀,散瘀疏肝的缘故。

(5)忍冬藤、络石藤——红斑肢痛症

气血阻滞,日久化热是红斑肢痛症的主要致病原因。络石藤善通经络,活络凉血以消肿;忍冬藤清热解毒,利痹通络,尤其善清络脉之热,通络中之滞,二药相须为用,将会增强清热通络止痛的效果。

(6)石斛、制首乌——黏膜干涩

古人谓:百病皆生于气,气机调顺通达,气血才能和平,五志安和。若气机不调,肝气不疏,则会引起阴津异常,火热炽盛,出现五官干涩,心烦急躁,失眠多梦等症。类似干燥综合征、女阴干燥症,方中加石斛、制首乌,前者滋养胃阴,生津除烦;后者补益精血,精血足,则有益于阴津阳气化生之源,故石斛与制首乌相配,确有先天与后天相配之妙。

(7)牛膝、天仙藤——白色萎缩病

在下肢,多由气血欠畅,滞于脉络。经脉不和,则在皮里膜外出现大小不等的结节或肿块,如白色萎缩、慢性丹毒等。方中加牛膝,引诸药下行,走而能补;天仙藤味苦性温,苦主收泄,温以通和,故能活血通络,使水无不利,风无不除,血无不治,二药为引,旨在活血收风通络,气血调畅,脉络自和。

(8)人参、附子——四肢厥冷

大凡命门火衰,常能导致脾胃运化无力,四肢末端出现厥冷不温,甚者苍白,如雷诺病、指端青紫症、指端硬皮病等。方中加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生津养血;附子大辛大热,具有纯阳之性,功专助阳,既能大补命门真火,逐出风寒湿邪,又能内温脾土,外固卫阳。参附相配,功擅益气温阳,救逆缓厥。 

6.色素性疾病

(1)熟地、炒蛇床子——面部色素沉着(黄褐斑、黑变病、雀斑)

面部色素沉着,通常与肝、脾、肾有关,然其核心在肾,肾虚则本色外露于面。熟地益肾填精,补血滋阴。张景岳说:“阴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阴虚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阴虚而躁动者,非熟地之静,不足以镇之,阴虚而刚急者,非熟地之甘,不足以缓之。”炒蛇床子性温能散寒,苦燥能除湿,具有温肾强阳的功效,两药配对,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蛇床子之辛温,制约熟地滋腻,防止碍胃;二是熟地滋腻克服蛇床子的辛温,恐其伤阴;三是一阴一阳各得其所,共奏悦色退斑之效。另外,熟地与蛇床子的用量为 4∶1为妥,否则有可能引起呕恶。

(2)乌梢蛇、白花蛇——白癜风

气血违和,阻滞经络,肝风侵于肤腠,形成白癜风。乌梢蛇甘平,无毒,长于祛肌肉皮肤之风;白花蛇甘咸而温,有毒,善治风毒壅于血分。二蛇专入肝经,其性善窜,相须配伍,既能疏通经络风毒,又能改善肤腠气血的循环。故而可治白癜风。 

7.带状疱疹

(1)川楝子、玄胡索——带状疱疹疼痛

带状疱疹初期疼痛,多与气滞血瘀阻隔经络有关,玄胡索能行气活血止痛。李时珍说:“玄胡索能治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所以不论是气是血,积而不散者都能通达畅行,配川楝子苦降火逆,其止痛的效果更为显著。

(2)桃仁、地龙——带状疱疹刺痛

带状疱疹刺痛表明病在孙络,桃仁是行血祛瘀的常用之品,凡瘀血阻滞经络皆可用之。配地龙清热通络,直达病所。经络疏通,则刺痛可除。

(3)白薇、赤芍——带状疱疹灼痛

带状疱疹灼痛,表明余热未清,白薇不仅能清血热,而且能治阴虚发热诸证,配赤芍行经活血,对阴虚和余热未清所致经络阻滞的灼痛常有卓效。 

8.囊肿及结节

(1)杏仁、桃仁——结节

结节是由痰瘀互结,阻于经络或皮里膜外。小者如黄豆,大者如樱桃,触摸明显,部分为红色,部分为肤色不变,前者以血瘀为主,后者以痰浊为重。杏仁走气分,降气上逆,治在痰浊;桃仁走血分,化血络,解凝瘀,治在血瘀。一气一血,取其既能顺气降逆,涤痰解营,又能流通经络瘀滞,所起功效与单用迥异。

(2)黄药子、刘寄奴——各种囊肿

囊肿多由瘀热挟痰结聚而成。黄药子最能凉血消瘿,解毒散结,配伍专入肝经的刘寄奴,取其既破血化瘀,又通行走散,两者合用更能促使瘀热挟痰之疾消矣。 

9.毛发疾病

(1)羌活、茵陈——头发油腻

头发油腻,甚则发如水洗,究其病因,通常以湿热上壅为主,茵陈是清化脾胃湿热的专药,配羌活祛风除湿,一散一收,使之热清湿孤,头发油腻将会明显减少。

(2)葛根、升麻——通毛窍,促生发

葛根乃阳明经药,兼入脾经,升麻乃太阳经药,兼入肺经,脾主肌肉,肺主皮毛,两药同用,皆能轻扬发散,疏通腠理,有利于毛窍的通畅,故能促进毛发的生长。不过,二药应在补益方中加用,否则有耗散真气之虑,不可不知。

(3)藁本、白芷——头皮白屑

藁本、白芷气味俱轻,升也,扬也。两药合用,内服能散风热,调治皮肤瘙痒,外洗能除头垢白屑。

(4)侧柏叶、当归——血虚脱发

脱发一般从补肾治之,多不为功,若从血分立法,疗效不错。因为毛发的脱落与血分的盛衰有关,古人素有用侧柏叶治发落不生的记载,侧柏叶具有养阴治肺的功效,配之补血圣药的当归,既活血生血,又可获得毛发新生的效果,不仅可以内服,而且外用效果亦然不错。

(5)桑叶、黑芝麻——乌发二药组合,称之扶桑丸,是乌发的名方,桑叶最善补骨之髓,填肾中之精。因此《本草新编》称之“老人可以扶衰却老,老妇人可以还少生儿”。不过,宜取霜桑叶,自落者无用。黑芝麻更能上润于心,使心火不炎,不烧任督之路,自能乌黑须髭。

(6)首乌、白蒺藜——须发早白

首乌善于养血滋肝,补肾固精,白蒺藜疏风平肝,专走头目。二药相合,前者以守为主,后者以走为要,一守一走,一补一散相互制约,相互为用,共奏补肝肾,养精血的功效。常用于须发早白之症。 

10.美容

(1)生石膏、生地——皮肤焮红

皮肤焮红,扪之灼热,皆由气血两燔所致。用生石膏清凉解热,重在气分,生地滋阴凉血,贵在血分,两药合用,则会更好地发挥清气凉血,解毒退斑之效。

(2)生石膏、黄芩——面部皮肤油腻

面部皮肤油腻,在大多数情况下,由脾胃湿热,循经上壅而成。生石膏直清胃热以治其本,黄芩泻中焦实火,除脾家湿热。两药合用,一在脾,一在胃。表里同治,湿化热清,则皮肤油腻可控。

(3)鸡血藤、紫河车——面色白少华

鸡血藤有生血、活血、补血、破血的功效;紫河车大补气血,凡男妇一切精血虚损,尤为相宜。两药合用,一是植物补血佳品,一是动物生精珍品。故能收到生血,改善微循环的功效。

(4)紫石英、白石英——悦肤色

紫石英、白石英均列在《神农本草经》上品之列。紫石英是手少阴、足厥阴血分之药,白石英是手太阴、阳明经气分之药。紫石英治在血,白石英治在肺。一气一血,一肺一肾,金水相生,二药合用却能收到益肌肤,悦颜色的效果。

(5)薏苡仁、冬瓜仁——嫩面悦色

薏苡仁甘淡微寒,上清肺热,下渗肠湿;冬瓜仁清上彻下,肃其肺气,两仁相合,既有薏仁培土生金之意,又有冬瓜仁善治腹内结聚之功。用于面部色沉疾患中,常能收到肺热清,悦色嫩面之功。

11.便秘

(1)苦杏仁、陈皮——气虚便秘大便秘结,通常有 12种之多,热秘、脾约、气秘、风秘、食秘、痰秘、气虚秘、血虚秘、阴虚秘、阳虚秘、老年虚秘、冷秘等。苦杏仁散结润燥,泻气降气,散肺之风热;陈皮下气通神,宽膈降气,两药加入调治气秘名方六磨汤(槟榔、枳壳、木香、乌药、大黄、沉香)中,收效甚捷。

(2)生白术、枳实——脾虚便秘

脾虚便秘既不可通下,又不可润下,前者易致虚虚,后者力薄无效。此时用生白术燥而能润,温而能和,配枳实宽中下气,除消痞浊,对于脾虚便秘者甚为妥当。不过,有两点说明:一是白术生用,生用能补中气;二是生白术与枳实的用量的比例必须是 6∶1。

(3)陈皮、桃仁——血虚便秘

血虚便秘的典型症状有面色萎黄少华、心悸健忘、大便干结如栗,在弥漫性、系统性硬皮病中常能见到,此时不可峻下,可用益气润肠,选用《傅青主女科》一书中肠宁汤(当归、熟地、人参、麦冬、阿胶、山药、川断、甘草、肉桂)加入陈皮、桃仁,两药同用,既理其气,又善通郁,浊去则有利于新血的滋生。不治通便而便秘可除。 

12.妇科

(1)蒲黄、五灵脂——痛经

两药合用,名之失笑散。是治疗女性痛经的名方。我在应用中略有变化,寒邪瘀滞,轻者加吴萸,温中散寒而止痛,治在脾;重者加沉香,调中祛寒而止痛,治在肾,夹有瘀块者加山楂,破气散瘀而止痛,治在瘀。总之,女性痛经,用之恒验。

(2)白头翁、苦参——阴道滴虫

白头翁气质清轻,走血分,其性下行,泻湿热,解热毒;苦参性偏沉降,长于燥湿杀虫。两药合用煎汤外洗,常能收到湿去热清,虫杀痒止的效果。

第二版


《徐宜厚皮肤病用药心得十讲》面世,承蒙海内外同仁的厚爱,多次重印。五年以来,我时常在翻阅时,发现书中有言欲未尽及欠缺之处。我身体尚健,尚能亲笔修订和校误,所以出版修订本,以补之前未能尽意之处。

此次修订,书中除保留一如既往的中医特色外,新添36 味中药,配对用药增加11 组,弥补先前不足之处。每一种药物,增加了临床应用,补充了各家的应用论述,对某些中药古今的不同看法与用法,遵循李时珍所说“药用部位不同而功效各异”的教诲予以厘正。

小编的工作

1.书中每一种药物引用数本古籍文献,此次修订本,修改之前引用文献的缺字、漏字、错字。

2.文中古籍文献增加了出处,方便有心人去查阅古籍。

杏林墨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妙方:滋燥养荣汤
方组
叶天士医案精华
颠覆传统, 回归经典止痒系列方之一:我的第一个国家发明专利《乌梅口服液》
这味药,既可治肌肤瘙痒,又可治肌肤麻木
中药川芎的介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