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干货!如何控制水体中的氨氮

氨氮值是水产养殖水体的一项重要指标,氨氮是指水中分子氨(NH3)和铵离子(NH4 )的总和。自然水体中,氮(N)以硝酸盐氮(NO3-)、亚硝酸盐(NO2-)和分子氨(NH3)、铵离子(NH4 )形式存在。其中亚硝酸盐(NO2-)和分子氨(NH3)对水产养殖动物有毒性。


养殖水体氨的来源:
1、水产养殖动物的粪便及其它排泄物、残饵、浮游生物残骸、淤泥等;
2、水体缺氧时,各种有机质、硝酸盐、亚硝酸盐在厌氧菌的作用下,发生反硝化作用产生。

当水体中分子氨(NH3)提高时,水生动物的血液载氧能力就会降低;破坏鳃表皮组织,导致血液中氧气交换不畅而窒息。同时,出现中毒现象,其病变表现为:肝、胰、胃等内脏受损,胃、肠道的粘膜肿胀、肠壁软而透明。粘膜受损后易继发炎症感染,分泌大量黏液。鳃组织结构、功能受损,粘液增多、呼吸困难。表现症状主要为摄食降低、生长减慢、组织损伤,形为表现为亢奋、在水表层游动或丧失平衡、抽搐,更甚者会死亡。

水体中的分子氨(NH3)浓度与对水生动物毒性的关系

1、分子氨(NH3)浓度较低时,如低于我国渔业水质标准(≤0.02毫克/升)时,不会影响对虾的生长、繁殖。

2、分子氨(NH3)氨浓度0.02~0.1毫克/升时,虽浓度轻度偏高,但仍在可忍受的安全范围内,一般不会导致发病,对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3、分子氨(NH3)浓度0.1~0.2毫克/升时,有轻度毒性,水生动物疾病增加,养殖效益下降。

4、分子氨(NH3)浓度≥0.2毫克/升时,毒性较大,在高温及高密度养殖条件下,易导致中毒、发病,甚至死亡。

水体中的氨氮以分子氨(NH3)和铵离子(NH4 )两种形式存在,其中铵离子(NH4 )不仅无毒,且是水生植物的营养源之一。二者在水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数量和比例主要取决于水体中的pH值和温度。pH值越小,水温越低,分子氨的比例也越小,毒性越低;pH值越大,水温越高,分子氨比例越大,毒性越大。

由于有毒分子氨的含量主要受pH值和温度的影响,所以测试氨氮时需先测 pH值和水温,再根据下表查出分子氨的比例,用该比例乘以测出的氨氮值,结果即为分子氨的含量。

水样中有毒氨(NH3)的比例表(%)


为了防止分子氨(NH3)过高,应定期(每周测定一次)测定水体的温度、PH值以及总氨氮,控制水体中的分子氨(NH3)在0.1毫克/升以下。

氨氮同时也是水体中的主要营养元素,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物,只要投饵、水体中存在淤泥,氨氮就会不断产生,想通过药物,一次性控制氨氮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个别企业,通过抑制剂,可以测不出氨氮,但氨氮实际还是存在的,如果氨氮超标,就对水产养殖动物造成伤害,引起疾病,降低经济效益。

控制氨氮的具体措施有:

1、根据淤泥的厚度,定期清除含大量有机质的池塘淤泥。

2、制定适宜的放养密度和合理的搭配模式,合理利用水体空间,避免盲目追求不合理的高密度高产量。

3、加强投饲管理,选择主流品牌或当地品牌饲料,合理投喂,减少浪费和对水质的污染。

4、水质老化,池底粪便、残饵等有机物多时,应及时排污,同时适当换水。

5、根据水体透明度,依据“少施勤施”的原则,选择少氮的肥料,掌握施肥的方法及用量,减少氨的累积。

6、通过加水、开增氧机等方法,增加池塘中的溶氧;保持池塘中的溶氧充足,可加快硝化反应,降低氨氮的毒性。

7、定期泼洒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通过有益菌的大量繁殖,减少水体中的有机质及氨氮的总量。

8、使用带有机酸、腐殖酸钠等产品,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吸附或降解氨氮。

9、根据水质情况,使用带乳酸菌、有机酸等产品,培养新鲜藻类,促进藻类对氨氮等有毒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养殖水体氨的来源:
1、水产养殖动物的粪便及其它排泄物、残饵、浮游生物残骸、淤泥等;
2、水体缺氧时,各种有机质、硝酸盐、亚硝酸盐在厌氧菌的作用下,发生反硝化作用产生。

当水体中分子氨(NH3)提高时,水生动物的血液载氧能力就会降低;破坏鳃表皮组织,导致血液中氧气交换不畅而窒息。同时,出现中毒现象,其病变表现为:肝、胰、胃等内脏受损,胃、肠道的粘膜肿胀、肠壁软而透明。粘膜受损后易继发炎症感染,分泌大量黏液。鳃组织结构、功能受损,粘液增多、呼吸困难。表现症状主要为摄食降低、生长减慢、组织损伤,形为表现为亢奋、在水表层游动或丧失平衡、抽搐,更甚者会死亡。

水体中的分子氨(NH3)浓度与对水生动物毒性的关系

1、分子氨(NH3)浓度较低时,如低于我国渔业水质标准(≤0.02毫克/升)时,不会影响对虾的生长、繁殖。

2、分子氨(NH3)氨浓度0.02~0.1毫克/升时,虽浓度轻度偏高,但仍在可忍受的安全范围内,一般不会导致发病,对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3、分子氨(NH3)浓度0.1~0.2毫克/升时,有轻度毒性,水生动物疾病增加,养殖效益下降。

4、分子氨(NH3)浓度≥0.2毫克/升时,毒性较大,在高温及高密度养殖条件下,易导致中毒、发病,甚至死亡。

水体中的氨氮以分子氨(NH3)和铵离子(NH4 )两种形式存在,其中铵离子(NH4 )不仅无毒,且是水生植物的营养源之一。二者在水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数量和比例主要取决于水体中的pH值和温度。pH值越小,水温越低,分子氨的比例也越小,毒性越低;pH值越大,水温越高,分子氨比例越大,毒性越大。

由于有毒分子氨的含量主要受pH值和温度的影响,所以测试氨氮时需先测 pH值和水温,再根据下表查出分子氨的比例,用该比例乘以测出的氨氮值,结果即为分子氨的含量。

水样中有毒氨(NH3)的比例表(%)


为了防止分子氨(NH3)过高,应定期(每周测定一次)测定水体的温度、PH值以及总氨氮,控制水体中的分子氨(NH3)在0.1毫克/升以下。

氨氮同时也是水体中的主要营养元素,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物,只要投饵、水体中存在淤泥,氨氮就会不断产生,想通过药物,一次性控制氨氮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个别企业,通过抑制剂,可以测不出氨氮,但氨氮实际还是存在的,如果氨氮超标,就对水产养殖动物造成伤害,引起疾病,降低经济效益。

控制氨氮的具体措施有:

1、根据淤泥的厚度,定期清除含大量有机质的池塘淤泥。

2、制定适宜的放养密度和合理的搭配模式,合理利用水体空间,避免盲目追求不合理的高密度高产量。

3、加强投饲管理,选择主流品牌或当地品牌饲料,合理投喂,减少浪费和对水质的污染。

4、水质老化,池底粪便、残饵等有机物多时,应及时排污,同时适当换水。

5、根据水体透明度,依据“少施勤施”的原则,选择少氮的肥料,掌握施肥的方法及用量,减少氨的累积。

6、通过加水、开增氧机等方法,增加池塘中的溶氧;保持池塘中的溶氧充足,可加快硝化反应,降低氨氮的毒性。

7、定期泼洒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通过有益菌的大量繁殖,减少水体中的有机质及氨氮的总量。

8、使用带有机酸、腐殖酸钠等产品,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吸附或降解氨氮。

9、根据水质情况,使用带乳酸菌、有机酸等产品,培养新鲜藻类,促进藻类对氨氮等有毒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1、文章来源:水产热点(Shuichanredian)
2、作者:北京渔经有限公司 蒋火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扒一扒养殖池塘水体氨氮的内幕
浅析氨氮毒理
今天谈谈养殖水体中的氨氮
鱼类''氨''中毒的防控与救治
氨氮、亚硝酸盐遇克星?掌握这些技巧,绝对不亏!
池塘中氨氮的来源和降氨氮的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