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缺少的是什么?

以前我也感叹过:“如今的课堂,知识被肢解,孩子成为盛放知识的容器。一些所谓的自学或主动,充其量也只是换个方式装而已。”

虽是不同时空的两句话,但表达的意思是相似的。

读过一则故事,大意是有一家人在餐厅吃饭,小孩子一直嚷着要勺子,但这个餐厅没有勺子。家长解释了几句后实在不耐烦,最终脾气爆发,扫了一家人吃饭的兴致。

读过后我就感叹,我们常常纠结于眼前没有孩子要的有形的勺子,觉得孩子是无理取闹,但其实忘了爱能把许多东西变成无形的勺子,而且这勺子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有时候,孩子的固执只是表达他们需要成人的“懂得”和“尊重”。而许多时候,成人回应的方式,给孩子的感觉却是嘲讽、压抑、遗弃感,甚至直接出手打孩子。最后,因大人的“读不懂”而导致两败俱伤。

像故事中的孩子,如果成人认同他的需要:“看得出来,你很想要一把勺子。”孩子的固执估计就会减少一点。再来一个幻想:“我真想给你变出一把勺子来!”或许孩子就会理解大人,放弃自己的坚持。

学校教育中也是这样。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个眼神,微妙的表情变化,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孩子真的就是小精灵,有时你不真诚的表扬,也会伤了他们的心。而我们对他们真诚的期待、相信甚至坚信,有时真的能创造奇迹。

上学期,我听过一节语文课《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写父亲和妹妹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个白痴,使“我”十分沮丧,不敢在家中练琴。“我”只好到林中练琴,遇到一位自称耳聋的老妇人,她猜想“我”的琴声很美妙,并愿意天天做“我”的听众。每次“我”练琴停下来,她总是夸奖“真不错”。在她的鼓励下,“我”找回了自信,能在各种文艺演出中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后来我才知道,所谓的耳聋老妇人是一位听力正常而且很知名的音乐教授。

听课时,我特别感动的是,音乐教授面对严重走音的弹奏者竟能始终保持那么平静,要知道她对声音是非常敏感的。我反问自己,如果我的学生表现得那样,我会那么平静地面对、夸奖和等待吗?似乎做不到。我一定会忍不住去指导学生该怎么做,这个时候,不开口比开口真的难多了。

那天,在听课本背面,我写下了一句话:“或许,学习困难的孩子需要的不是技巧,也不是补缺补漏,更不是苦口婆心的教导,而是无限地相信他们会好起来,并且留足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慢慢成长。在此期间,我们只需真诚地表达我们的感受——我们因他而感到美好。”

来源:中国教师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音乐的孩子相较于其他的孩子,有哪些优势?
刘欢 后悔让女儿“快乐学琴”,当初真应该逼一把!
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
学好乐器最重要的是什么?孩子练琴是真的不认真吗?
学音乐如果你想XX,别找我学!
如果孩子是10级琴童,你是10级父母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