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6,我养中蜂“四发现”
本帖最后由 ccg 于 2016-12-11 11:05 编辑 , b! p2 Q  H0 v- U7 D' F7 h
6 K/ A3 G& j$ _
                                       # Z! j3 Q7 G3 O3 f. O; |
.试验报告.- Q+ z9 Q( A2 N
                       
7 @2 J8 _+ @' @) U% N8 n& Q' [3 ~9 E. x                                  2016, 我中蜂饲养“四发现'                                                           6 t' V) {+ g0 W$ y1 |# |: ]0 Y0 o
                                                                    蔡呈贵
. ]: S+ ?6 P- U                         (江西省上饶市养蜂协会,微信:ccg13970377358)
: o3 K8 T: Q+ R$ \6 _    我手上有两个蜂场,中、意蜂分开饲养,但我偏爱中蜂。人说“养中蜂要过四道坎”:可防不可治的处王飞失,无孔不入的巢虫危害,防不胜防的囊状幼虫病,无可奈何的“和平盗”。2016年的饲养实践中,我针对上述四个难题钻研攻关分析,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效果。下面,谈谈本人的体会——  l9 S9 \+ j. Q9 H  |  k+ Z
    发现一:处王飞失原因是巢内另起新台引起工蜂不侍王
) k9 m5 F5 e% O  ]    一些蜂友常常抱怨处王交尾失败,百思不得其解。在处王交尾实践中,我不仅注重交尾群“有粉、有蜜、有仔、小群”等众所周知的硬性指标,还隔天开箱提脾查看处王发育情况,及时摘除脾面上新筑的王台,对于介入性王台的交尾群,蜂群的排异性使原幼虫脾上极易起王台,三五天没查看,大幼虫改造的王台就封盖了。蜂群有了自己筑造的王台,专心饲喂。而它群介台出生的处王就会被冷落甚至受虐待,会被围,不给吃,受咬,受排挤。在巢内,它难得安宁。一不注意,新王就被赶跑飞走了。急造台作为“明碉”好找,“暗堡”就得仔细再仔细地查找了!起台时,心不能善,手不能软,在弄掉台基的同时,要将台底幼虫一起掏出处死。否则,隔日台基又起。一些老师傅也往往因此失手——再次开箱查脾时,往往又见王台,处王已受伤惊惶失措或处王已飞失。开箱查处王,宜早宜晚,白天有时见不到处王,它要出箱试飞、游玩和交尾。要尽量避开晴、阴天下午4-5点钟处王出巢的高峰期,以免处王交尾飞回时因人为骚扰错投它群。我的蜂箱摆设在门前屋后,我一般选择晚上开灯查蜂,蜂群既安静不乱飞,王又不会受惊飞失。因此,勤查脾,及时摘除脾面、脾脚的急造台,让群内有王无台,使工蜂一心一意饲喂新王,是确保处王交尾成功的重要措施。倘若你查脾时看到处王到蜂房上喝些蜜充饥。有时也将嘴伸进仔房中偷吃虫浆。这样的处王是在蜂群中受虐待了,出箱后多半一去不回。处王只有吃浆,才能发育良好,身体健壮,才能顺利交尾开产。
; W3 c7 {4 d* X6 K$ B    发现二:巢虫危害无孔不入但有药可控
) b' p+ M* l% ^! M; ^    养中蜂脾上生巢虫是件麻烦事,幼虫好灭,暴晒、速冻、喷药都能致死。但那筑在脾面上的隧道中的丝绵要靠蜂自己弄出来,几乎不可能;用牙签人为剔除,脾面往往弄成“丑八怪”。2015年,我从网上买来“巢虫清挂片”试用,效果理想。2016年,我用“**”溶液一年两次喷箱,全年箱内难得再见巢虫。明年,我准备用那浸好药的巢框试试效果。花点小钱,早预防,还是好。3 |' e' V: M* ], K
    发现三:忽热忽冷防囊状幼虫病
6 ^& c3 d5 [9 F* z    我发现,囊状幼虫病专死大龄幼虫。酷暑寒冬,只有科学规避气温高峰,蜂群才能有效解决烂仔问题。我的蜂箱安置在野外,天热放树林中,天冷置门前水泥晒场上,我用同一型号的2个气温表在同一只箱的内外作过测量,一般是箱内温度高出箱外10摄氏度。中蜂囊状幼虫病形成的主要原因:一般死的都是孵化后第六七天快封盖的大龄幼虫。为什么只死这种虫呢?因为:它在成蛹前要吐丝做茧,而完成吐丝做茧必须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要有适宜发育生长的温度、要安静的环境。影响破坏上述条件的因素很多。如:蜂王产卵过猛,哺育蜂不足,护不过脾;箱内闷热、应激等造成工蜂离脾;人为干扰及天敌、虫害干扰等等,严重影响蜂群的正常工作生活,使工蜂处在无能为力的状态,造成烦躁不安而消极护子,因此造成中囊的形成,而蜂王又不停地产卵形成恶性循环,最终飞逃或灭群。实践中,我遇到最多的是箱温过高。在箱外自然气温高于35摄氏度的情况下,蜂群将履行“空调效能”箱内箱外组织自行扇风降温,早晚还给箱体洒水人工降温,以确保箱内气温保持约不高于35摄氏度的繁蜂需求。如果常开箱打扰,如果蜂箱不封闭,如果将蜂箱置于烈日下暴晒,等等,都将给蜂群增加额外降温负担。近年,我将蜂箱置于屋前屋后的树林中,有了树荫的阴凉环境,加上人为精心呵护,平时把好消毒关,每年2次84消毒液洗箱,每次蜂事注重卫生,做到防范在前,从未见到蜂群发生“中囊”。$ R3 N! i. t- @4 I0 E
    发现四:“和平盗”关键要解决“守不住”的问题
* c/ N, t3 }1 I* D: w  A- P    令人头痛的“和平盗”,即盗蜂发生后往往作盗群同时也是被盗群,很少出现纯作盗群或者纯被盗群,盗蜂把盗来的蜜刚带回巢,就会被别的作盗者直接从嘴巴里要走,少量放进巢房的也是刚放下就被吸走。做盗者与被盗者无群界区分,但以母女群、姐妹群等有亲缘关系的诸多。到了晚上,盗蜂会各自回巢,也有少量不回家,在巢门口“挂胡子”结团“吊猴子”的。从表面看,只见整个蜂场的蜜蜂每天出勤都很好,但是脾上就是不见蜜,喂多少糖浆也未见有贮存,巢内黑油油的工蜂很多。如疏于管理,使整个蜂场发生互盗,则几天内就可垮场。在饲养管理蜂群的日常工作中,要养成注意防止盗蜂的习惯,不给蜂群造成任何作盗机会。盗峰是养蜂人'培养'的,“人为”是盗峰的主要因素。只要我们养峰人在饲养管理中防微杜渐,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盗峰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控制的。要常年饲养强群,并保持长期饲料充足。无蜜源期不饲养弱小蜂群,无王群要及时合并或介绍入蜂王。除了大流蜜期之外,要撤出巢内空脾,保持蜂脾相称。缺乏蜜源时期要缩小巢门,自天少检查不喂蜜。平时还要注意不把蜜汁糖浆洒在蜂箱外边,场地上的蜡屑要随时清理干净,巢脾、蜂蜜要严加保管,减少招引盗蜂的机会。若是本场起盗,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搬走,盗意退去后再搬回。+ _' U4 R4 S( a; k1 j# p* v. j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蜂换王
中蜂烂子病概述:孙群 | 中华蜜蜂网
常开箱检查的蜂群容易失王,箱外检查的技巧“不香吗”,看这里
养蜂心得综述(网上摘录)
工蜂产子,新王出房了,该怎么办?
怎么验证中蜂蜂箱里是否有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