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庭教育的艺术
       家庭教育的艺术 

     一.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
   心理学家间做过试验:同时入学的甲、乙两班学生,成绩基本一样,甲班教师经常夸奖该班学生聪明,学习用功,将来必定成大器。乙班教师总是责备学生,说他们笨,将来干不了大事。毕业时,甲班的成绩比乙班好。
    任何人都有荣誉感。当孩子有了进步和成绩时,家长适当地表扬奖励,使他们精神上得一满足,在感情上获得愉快,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增强上进心、自尊心,促使他们巩固进步,发扬成绩,“更上一层楼”。我国明代教育家王守仁说:“童子之情如草本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与批评责罚相比较,表扬奖励更能推动儿童的进步。因为表扬奖励实际上就是告诉子女家长对他期望的肯定,从而使表扬奖励成为一种激励的力量。
即使那些缺点毛病比较多,处于后进状态的孩子状态的孩子,也是渴望受到表扬奖励的。因为他们平时经常受到批评、指责,很少得到肯定和赞扬。有些孩子在学校里常搞点恶作剧,一个重要动机就是想以此表现自己,引起别人的注意。这从反面表现出他们的自尊心并没有泯来。家长应了解孩子的心理,注意发扬他们身上点滴优点和微小进步。
当然,表扬要适时、适度和实在。
表扬是对孩子上进愿望和积极行为的一种正面强化,表扬要及时,不要拖延,否则会影响表扬效果。
   表扬要实事求是,表扬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泛泛的表扬,达到激励的目的,使孩子感到做好做坏差不多;而夸大的表扬,会使孩子产生虚荣心,容易骄傲自满,停滞不前。
表扬作为一种评价,家长态度要诚恳,口气要自然,不要戏剧化。要使孩子感到父母对他的表扬是真的,不是“哄”他的假话。
    二.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有的家长常常抱怨:“我的话,孩子就是不听。”
    怎样和孩子说话确实是一门艺术。
   有的家长和邻居、亲戚、朋友,甚至别人的孩子关系都很好,唯独和自己孩子关系紧张。有的家长还是领导、经理,厂长,管理几十人甚至上千人,在家却领导不了孩子。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外面说话比较注意,考虑语言用诩是否恰当,讲究方式方法,态度也是谦虚谨慎。说不好,怕引起别人的反感和不满。回到家,思想的防线就撤除了,认为自己是老子,对象是儿子,往往是居高临下,说话“不打稿子”,很随便,甚至有无端的训斥和责骂,这就无形中拉大了与子女的距离,甚至引起子女的反感。
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孩子,把孩子也当成朋友,放下家长的架子,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你和孩子的紧张关系会得到改善。
   有的家长说话,特别是批评孩子的话,不注意场合,也是孩子不听话,甚至顶牛的重要原因。
   根据人的心理发展,孩子约在4岁以后,就有了羞耻心,如果父母在公共场所或众人面前随意批评孩子,等于出了孩子的洋相,使他丢了脸,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长此以往,孩子的羞耻心就会淡化,产生逆反心理,做出与父母要求相对立的行为。
孩子有了错,回家好好说,尊重了孩子的人格,保住孩子的面子,孩子感到父母真心爱护他,容易听家长的话,并以积极的心态去改正错误。
   家长说话孩子不听,不有一个原因是老一套。
   时代在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的问题,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对这些新的东西还来不及思考和准备就匆忙上阵了。家长常常是按照自己的观念、知识、经验和方式去教育子女,而这些观念、知识、经验还是昨天获得的。正如中国教学会顾问徐惟诚同志指出的那样:“用昨天的东西教育今天的对象,并且要他们对付的是明天,怎么有不产生矛盾。”
    教育孩子要注意时代感。一位家长说,她对孩子大用大脚花钱很反感,就向孩子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刚刚开始讲“我们那时候.......”孩子就群起而攻之,说妈妈老古董,“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就是为了过上好日子,再像你们那个年代那样,‘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轻工业还要不要发展?”孩子还说:“邓小平讲‘三个有利于’中就有‘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呢!”说得母亲哑口无言。艰苦奋斗本身就具有时代牲,古代用萤火虫的亮光记忆,现在则大可不必。当前我们讲艰苦奋斗,应该是在逐步改善生活条件的同时,努力节约资源,不要挥堆浪费,去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来奋斗不息。
家长要教育好孩子,自己必须跟随着时代的脚步前进,把历史的进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就能够彩行之有效的方法去教育孩子。
    三.要摸透孩子的脾气
孔子教育学生有个小故事。
一天,学生子路问他:“听到就干起来行吗?”孔子说:“不行。”学生冉有又问:“听到了就干起来行吗?”孔子说:“可以。”学生公西华不解地问孔子:“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你的回答不一样。”孔子说:“冉有平时胆子小,做事退缩,所以我给他壮胆;子路胆子太大,做事莽撞,所以我压压他。”
孔子教育学生的方法是很值得学习的。
    人的气质,俗话说脾气或禀性,是不同的。人的气质,大体上有四种类型。
知一种,通俗地说是急性子。这种孩子精力充沛,急强好胜,做事勇敢果断,表里如一。缺点是鲁莽冒失,缺乏耐心,粗枝大叶。
第二种,伶俐乖巧,思想活跃,行动迅速,对外界适应性强。弱点是,缺乏毅力和耐心,容易见异思迁。
    第三种,沉着稳重,踏实肯干,不怕困难,忍耐性强。俗称慢性子,火烧眉毛也不急。这种孩子,认准的事会认真地去做,但主动性差,不易接受外界的新事物。
第四种,聪明敏锐,富于想象,感情细腻。不足的是多愁善感,软弱胆小。这种孩子不爱表现自己,不愿抛头露面,不善与人效,俗称小心眼。
    有人把《小浒》中的李逵、燕青、林冲,分别作为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气质的代表人物,把《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作为第四种气质的代表。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气质很可能不单是上述的某一种,还有其他气质的牲。家长要像孔子那样,摸透孩子的脾气,讲究教育方法。
    心理学家建议:对于小李逵式的孩子,要用直截了当的批评方式。这种孩子由于敏感性差,批评轻了,不疼不痒他不听。你用暗示的方式点出他的错误,他以粗心不易领悟。但批评要有充分的说服力,否则一但激怒他们,会产生过激的瓜和逆反心理。而对小黛玉式的孩子则相反,切忌使用直接的严厉的批评方式,他们比较敏感、脆弱,又怯懦多疑,严厉的批评会使他们随不了,或疑虑父母不喜欢他了,从而引发消极情绪,产生自插心理。一役用委婉暗示的批评方式,多从关心的角度指出他们的不足,增强他们克服缺点的勇气。而对小林冲式的孩子,父母切忌急躁心烦,操之过急。这种孩子灵活性较差,性情固执,需要较长的转变时间,父母批评后,要给他们充分考虑的时间和改正错误的时间。而对于小燕青式的孩子,由于灵活多变是他们的特点,所以他们能接受多种批评方式,倡他们心理特点不稳定,常常表现出“父母说了就改变说完又犯”的毛病。所以,对这种孩子要不时地提醒他们一下。
   气质特点是我们家庭教育的依据之一。对不同气质的孩子实施不同的教育方式,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关键
    四、要寻找孩子的闪光点
有的家长关心孩子,总想拿别的孩子和自己孩子比较,整日说个不停:
“你真笨,数学才考99分,你们班上的王小丽每次都考100分。”
“你听听,对面楼上的刘小青歌唱的多好听,你那破嗓门,唱歌象公罗鸭叫似的。”
“你看看,电视上的孩子真棒,画的画都拿到国外展览去了,你画什么?考虑画得象老鼠。”
   俗话说:“寸有的长,尺有所短。”拿别人孩子长处比自己孩子的短处,往往压缩和抹杀了自己孩子的长处和特点,使孩子感到事事不如人,生活在错误里,极容易产生自卑。
家长要敏锐地观察和分析孩子的情况,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长处和积极因素,并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加以肯定和引导。要善于发现孩子向上的闪光点,使之发扬光大。
爱因斯坦小时候和小朋友去公园游玩。开始时,爱回斯坦和小朋友一道做游戏,后来,别的小朋友到另外地方玩,爱因斯坦却坐在地上一动也不动。有的家长向爱因斯坦的母亲说:“你的儿子精神一定有毛病。”“没毛病!他在深思,将来一定是个名教授。”爱因斯坦的母亲没有被别人的话所左右,因为她是了解儿子的。
   爱迪生在上小学的时候,一次二加二等于四的问题没有回答出来,被老师、同学讥笑为“糊涂虫”。后来成绩差被开除了。但爱迪生的母亲南希颇有见地,她认为孩子的成绩差,主要是教师的方法不当,并决定自己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尽管那时她已年近半百。
   南希知道爱迪生对死啃书本没有兴趣,对科学实验特别感兴趣,好就想方设法去买来有关科学实验内容的读本,还在家里提供了实验条件。后来爱迪生终于成了世界大发明家。
   南希在家迪生被赶出学校时,如果也认为儿子是糊涂虫,是不可救药的,或棍棒相加,或放任自流,爱迪生这一生很可能碌碌无为或走上歧路,一个发明家就夭折了。
   有些孩子因为先天不足或意外事故,千百万生理缺陷和残疾,受到讽刺和歧视,容易自卑。这时,家长更要努力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充分相信孩子,鼓起孩子生活的风帆。
   本世纪初,英国有个理相.席格蒙迪的孩子被人称为呆若木鸡。他从小听觉就不好,10多岁时几乎失听。父母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孩子的视力特别好。一般人在阳光下才能看见空气中的灰尘,可他不在阳光下也能看得十分清楚。对孩子的听力不好,父母认为劣势可以转化为优势,听不见,可以更专心致志地搞研究。在别人面前,母亲总是夸孩子有一双天才的眼睛。席格蒙迪在父母的鼓励和自己的努力下,成了有名的科学家,并获得诺贝尔奖。
    五.要少说多行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小,不懂事,整天把嘴放在孩子身上,唠唠叨叨,说个不停,似乎这样才能把孩子教育好。结果越唠叨越不管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从心理学上说,反复用同一种刺激,会导致心理反映的弱化,形成了一种心理惰性,造成心理闭锁。这好比火车快到站了,车厢里不停地播送列车播音员的声音:“旅客们,前方就是终点站,请下车时不要把东西蹴在车厢里。”到站后,列车员打扫卫生时,不是发现有些旅客将行李物品丢在车上。
   教育孩子,家长采取少说多行,用身体语言,以行动教育孩子,此无声胜有声,更有效果。
   前苏联卫国战争英雄舒拉,小时候,一次跟别的孩子打架,把新大衣撕破了。母亲看到刚买的大衣就破了,又气愤又痛心。但她没有训斥,没说一句话,而是默默地一针一线地缝补着大衣,一睦到深夜。这种长时间的沉默,是对舒拉一种严厉的批语,使他在母亲的一针一线中受到良心的责备。舒拉自己说,是“经受着一种难于忍受的、痛苦的、心灵的鞭策。”舒拉一直惭愧地注视阒母亲,最后实在忍不住了,扑倒在母亲的怀里,痛悔地说:“妈妈,我以后永远不再这样了。”从此舒拉再也不和小伙伴们打架了,但他在和德国法西斯作关键时却非常英勇。
    六.  让孩子自己教育自己
孩子有了过失,批评是必要的。怎样帮助孩子改正错误?有的家长把孩子批评,变为让孩子自己批评自己。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三个女儿,自孩子出生后,他们夫妇从没有骂过孩子一声,更没有打过孩子一巴掌。三个女儿都培养得很好。他的方法就是让孩子自我教育。
一次,马克.吐温想带着女儿们到郊外度假,一家人坐在马车上,悠悠晃晃,饱览着田园风光,这是女儿们心想已久的事。
   可是,就在出发前,大女儿苏西动手打了妹妹克拉拉。怎么办?根据马克.吐温的家规,孩子有了错,由孩子量弄,自己提出惩罚办法,经父母裁决后,付诸实施。苏西想了几种处罚办法,犹豫了好长时间,终于下了决心对母亲说:“今天我不去旅游了,它会让我永远记住,不再犯今天的错误。”
   吴青在回忆冰心时说:“印象最深的就是妈妈对我们说脏话、假话有着一各独特的惩罚办法:由自己用肥皂水洗嘴。”让孩子自己教育自己,促使孩子自责、自省,有利于孩子改正毛病,健康成长。
    七.要掌握理解这把金钥匙
“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面对这个问题,许多家长会说:“我的孩子我不了解谁了解?”“我太了解自己的孩子了!我孩子喜欢吃什么,喜欢穿什么,喜欢玩什么,我都知道。”不错,应当承认,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是比较了解的,做家长的不可能对自己的孩子一无所知,孩子是家长们谈话中永恒的主题,许多家长一担到孩子,总能滔滔不绝地说出很多很多,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了解自己的孩子呢?家长们谈到的关于孩子的衣食住行、学习成绩、行为表现等,这些都是外在的、显性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但这种了解是不全面的,不完整的,还不能说是真正的了解。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了解呢?我们认为,真正的了解应当包括从外在到内丰、从表面到深层、从显性到隐性,全面的、完整的了解。也就是说,不但要了解孩子的生理发展善,更重要的不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了解孩子的情绪情感、自我意识等这些心理现象的发展变化情况。
   孩子年龄虽小,但也是具有主体意识的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渴望家长们的理解。当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他们的心理会受到极大的创伤,甚至走向极端。新疆某小学六年级学生李XX自杀的悲剧,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试想,李XX被老师罚抄18本课书,令其父亲带回家时,如果李XX的父亲能理解孩子此时的心情,听听他心灵的倾诉,耐心地给予心理疏导,而不是简单地数落儿子一顿后,留下儿子一人在家抄书,也许年仅12岁的李XX就不会走上这条绝路了。这惨痛的教训呼唤我们家长要给予孩子们更多的理解和尊重。一方面要像朋友一样对待他们,另一方面又要像哥哥姐姐一样翔他们。与他们效,既要有成人式的理智,又要有孩子式的童心;既要有泰山一样的威严,又要有大海一样的胸怀。理解和尊重是孪生兄弟,理解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只有掌握了理解这把金钥匙,才能打开孩子们的心灵,成为他们真正的父母。
    八.要必于向孩子认错
   父母批评孩子,有时情况不明,批评错了,怎么办?
   有的家长认为,向子女认错会失面子,降低父母的威信,有的则敢于向孩子认错。
   上海嘉定县有一位家长,叫吴品兴。他的孩子在小学毕业前,一个流里流气的小青年摘了他的红领巾,还说戴什么尿布。吴品兴的孩子就骂这个小青年是流氓,结果被这个小青年打了一顿。吴品兴下班后,没有了解具体情况就责问孩子:“你为什么骂人家流氓?挨打也是活该!”吴品兴一气之下,用一根小竹杆抽了儿子几下。事后,吴品兴忏悔莫及。一方面,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对头,怎么能用打的方法去压服孩子呢!另一方面,孩子的做法基本上是对的,他是在勇敢地维护红领巾的尊严呀!吴品兴深感自己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纡的感情,自己与孩子比比,还不及孩子呢!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向孩子作了检查,他对孩子说:“昨天爸爸打你是不对的,请你原谅,你勇敢地维护红领巾的尊严,爸爸得向你学习。”孩子听了爸爸的话,激动得热泪盈眶。从此,孩子心里有什么话要说,就向父亲直言相告,父子俩的心贴得更紧了。孩子对父亲也更崇敬,他觉得爸爸不只在处事的经验、知识等方面很值得自己学习,就是在知错必改这一点上也是自己的榜样。从中可以使我们悟到一个道理:父母向子女认错,一方面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对增强他们的自豪感、辨别是非的能力都是有好处的;同时,他们也会对父母产生一种肃然起敬的心理,在他们心目中,父母的形象不再是可畏可惧的尊者,而是可亲可敬的长者。李卜克内西不是说马克思是“孩子们温情脉脉的父亲吗?这恐怕正是从父母与子女之间互帮互学、取长补短的角度去理解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父为母的忠告与建议(九篇)
做智慧型的母亲
感觉贬损得一无是处后再占据道德制高点的父母们 自己一无是处,一文不值么?(Feel Useless and Worthless? )
中华家庭教育免费家长学堂 第五十四讲:叱责要讲究方法
先睹为快:《历代名门家训启示录》(创作中)
《赏识教育》读后感--金  钰的blog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