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将影响一生
长期亲子分离使留守儿童缺少安全感,留下心理问题隐患;缺少模仿对象,影响正确的社会认知;缺少积极的情感互动,导致人格异化;缺少心理支持和道德规范,易产生越轨行为。
亲子关系的特殊性,决定了这种关系对人的情感影响的深刻性。从留守儿童亲子分离、监护不力的种种现象中,我们看到的是当下孩子们的生存危机,还有暂时看不到的、由于亲情缺失和情感冷漠而对孩子们的一生产生更重要影响的发展隐患。
缺少安全感,留下心理问题隐患。儿童对父母的依恋是亲子关系的特点决定的,从父母那里孩子可以获得一种安全感,这是亲子关系稳固的标志,也是保持健康心理的基本条件。有心理学研究认为,儿童与母亲的依恋关系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儿童与母亲之间建立一种温暖、亲密、稳定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孩子既获得了满足也感到愉悦。而如果这种早期主要依恋联结遭到破坏,比如母亲离开,孩子会产生分离焦虑,导致儿童情感上的危机,并将在其后的生活中以突然的抑郁或焦虑形式表现出来,而这些抑郁焦虑与当前的生活压力无关。因此儿童早期生活中与父母依恋联结的形成与否会影响整个人生。诸多有关留守儿童的研究显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与他们因其依恋关系遭到破坏,缺少安全感不无关系。
缺少模仿对象,影响正确的社会认知。人类社会和家庭的代际传承主要通过亲子关系来实现,模仿是儿童社会化的手段之一。儿童在掌握语言、动作技能的初级阶段,主要借助对家庭中成年人的模仿。他们通过模仿父母的行为,了解怎样生活、如何与他人交往、以及社会行为规范,然后逐渐认识这种行为的原因、意义和价值,这是人类学习的重要途径。而长期与父母分离的儿童尽管可以利用电话、视屏等现代通讯手段与父母交流,尽管有祖辈或其他亲属一起生活,但是没有同父母在家庭中的长期相处,对家庭生活和亲子交往的感受往往是残缺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正确的社会认知。
缺少积极的情感互动,导致人格异化。家庭始终是人类情感最密集的场所,有着社会上所没有的爱情和亲情,能够营造出一种亲切、温馨、和谐、舒畅的心理气氛,使人们对家庭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尤其是在人生的初始阶段,与父母间积极的情感互动,是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留守儿童与父母双亲或一方在很大程度上割断了直接联系纽带,没有父母与子女共同营造的亲密的家庭环境,孩子很容易孤独、自卑、冷漠、甚至自暴自弃,对父母由依恋到思念,由抱怨到怨恨,久而久之其人格发展就会扭曲,个人生命的健康和幸福将会受到严重的损害。
缺少心理支持和道德规范,易产生越轨行为。家庭是关系到个人生命健康和幸福的初级群体,为每个人提供的福利、情感支持、自我价值实现、社会安全等都多于其他方面的来源。亲子之间亲密情感造成的家庭温馨气氛,是家庭教育的最好条件,往往可以使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要求成为孩子行为的动力,其感染力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亲子之间情感融洽,可以发挥对孩子的感化作用,产生好的教育效果。但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的现实是,父母难以直接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对孩子的喜怒哀乐没有即时观察,无法及时提供心理支持,对孩子的品行问题也难予以矫正。正是父母给予孩子的心理支持和道德规范欠缺,成为孩子产生越轨行为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呈明显上升趋势就是有力证明。
因此,政府和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代替不了父母亲情。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是在政策和制度层面为父母履行对子女的监护责任、为亲子沟通和情感联系提供支持、创造条件。
(作者:关颖,全文《留守儿童生存危机及发展隐患》载《人民论坛》2013年8月(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我封闭性格极端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有待重视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与对策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缺失成因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亲情教育缺失问题的调查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