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70年,忆峥嵘 | 追忆援建坦赞铁路的岁月(一)

不忘来时路,

才能走好脚下路,坚定向未来。

配图 | 达累斯萨拉姆站

前 言

时间,丈量着发展的速度,也标示出攀登的高度。

栉风沐雨七十载,中铁建工集团厚植“红色基因”,为建设祖国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向行业一流迈进,用行动和实绩作答,书写下了高质量发展的动人故事、时代答卷。

值中铁建工集团建企70周年之际,“70年,忆峥嵘”专栏与您一起,翻开尘封的历史,探寻一段中铁建工人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光辉岁月。

上世纪60年代,在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浪潮中,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相继独立。它们迫切需要经济上的独立来支持政治上的独立。作为当时世界上第三大铜矿产地赞比亚却苦于没有一条通往出海口的交通命脉,使得铜矿贸易大大受限

当时,坦赞政府曾向世界银行申请援建坦赞铁路,并向美、英、苏联等国求援,都无功而返。于是,他们想到了刚摆脱三年困难时期的中国。

自此,先后有5万人次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远赴异国他乡,将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神秘的非洲大地。

难忘的海上航行15天

“我们在海上整整航行15个昼夜,终于到达了坦桑尼亚。”

| 耀华号

1970年底,马世荣被选派远赴非洲参加坦赞铁路建设。

“当时我们国家前往非洲航线有三条轮船,即光华号、建华号和耀华号。那时候我们国家经济上很困难,我们乘坐的'光华号’是从英国买来的报废船,我国当时没有用它远洋过,应该说我们是冒险乘坐了这条船。有几位援外参建者严重晕船,呕吐不止,真是连胆汁都吐出来了。

许树林师傅则是乘坐“耀华号”客轮到达非洲的。

“耀华号”是法国总统戴高乐乘坐过的游览船,船上装有轮船航行减震系统,在海上航行遇到风浪时比其他船相对平稳多了。

提起当年援外去非洲,许师傅自豪地说“援外队员和送行的家属都要戴大红花,是非常光荣的。”

| 远赴坦赞

“我们作为参加坦赞铁路建设的援外战士,从广东黄埔港乘'建华号’远洋客轮赴坦桑尼亚,当轮船缓缓离港,即将告别祖国亲人的那一刻,大家心情都很激动,向送别我们的各级领导和欢送的群众挥手告别。”

一年后,马增福等一批援建者紧跟先行者的脚步,踏上了前往坦赞的客轮

12月份的南海,风吹浪涌当客轮驶入西沙群岛海域时,突然有架南越的战机,超低空盘旋在船体上空。大家精神有些紧张,船长提醒乘客保持镇静,这是敌方在捣乱。敌机跟了轮船一会儿就飞走了,大家放松了紧绷的心。

客轮通过马六甲海峡这段海域时,风小了,水面显得很平静,大家紧张的心情也变得轻松多了然而,等到轮船驶入印度洋时,情况急剧转变。

风大浪急,“建华号”犹如一叶小舟,在茫茫的大洋劈浪前行,船体摇晃得非常厉害。

马增福晕船了,反应剧烈,心跳得厉害,几乎就要从嗓子眼跳出来。“到了开饭时间,大家谁都不想吃饭。这时船长通过广播动员乘客要坚持用餐,要把吃饭当成工作,当成一项艰巨的任务来完成。广播结束,船长还是不心,来到我们中间动员大家吃饭。

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船上的伙食安排得相当不错,荤素搭配,饭菜可口。出国前,马增福没吃过午餐肉,就餐时,盘里有几片红红的牛肉片,他以为是生肉,服务人员告诉他这是午餐肉,是熟的。可是大家由于晕船、呕吐,即使面对美食,也没有多少食欲。

| 援建的赞比亚姆皮卡车辆机务段

在浩瀚的大洋中航行,远远望到一艘艘船只犹如片片树叶在水中漂浮,有一种“艨艟巨舰一毛轻”的感觉偶尔遇到中国的船只,感到特别亲切,相互鸣笛致意。

在海上航行的第15天,吃过早饭,马增福等人站在甲板上眺望,看到远远的前方出现了一个岛屿,他们知道此次航行的目的地——坦桑尼亚就要到了。

“到了,到了,我们到了。”忘记了海上一万多海里旅途的辛劳,每个人都在欢呼雀跃。

“靠近达累斯萨拉姆港口时,非洲朋友向大家挥手致意表示欢迎,高喊'拉菲克!拉菲克!’”

大家感受到了坦桑人民的友好热情,亲身见证了中非人民之间的友谊。

初见非洲

局设计院技术人员石志敏所属的勘察设计队一行是最先到达坦赞的援建者。初到非洲,顾不上调整舟车劳顿的辛苦,他们便开启了“荒野求生”之旅。

“我们所在的达市地区,随处可见高大茂盛的椰树,大家开动脑筋,就地取材,利用椰树盖房,首先把椰树干破开,锯成板材用做房屋围墙,顶部盖上一层镀锌铁皮波纹瓦,这样一所临建就完成了。”石志敏回忆。

| 坦赞铁路建设中

然而,椰树搭建的房屋,四面透风,地面是平整后的土地,蚂蚁老鼠甚至长蛇时常来串门,自由进出。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石志敏和同事们开始了工作。

“当时正规的木工机械还未到达现场,但时间不允许我们久等,于是大家想办法出奇招,把卡车的后轮支起来,离地空转,把消防用的水龙带当作传动带套在汽车后轮上,做个简易支架,装上锯片,一架简易的锯木机就制造成功了。”回想起初到非洲的情形,石志敏不禁夸赞队友们的聪明才智。

原本无用的椰树干锯成板材,变成了建筑材料,供应给各工程单位,解决了现场急需的大量施工、生活建房用料;剩下的边角余料用作柴火,全部利用没有浪费。

简易的椰树房屋,陪着千万名中国员工居住达8年之久,并与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马世荣一行到达到赞比亚时,设计院已经完成考察,他们的首要任务是建点。马世荣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

当地蛇很多,而且大多是有毒的,大家去施工现场时都要把裤脚扎起来,随身带着砍刀。在工地干活时用D80推土机推开蚂蚁包后经常能看到蛇。有时候,被窝里面也会钻进蛇。

| 坦赞铁路建设中

马世荣还记得,有一名司机因为被蛇吓到,回国后就得了病。

在建设过程中,大家遇到了很多困难。翻译刘廷海回忆了当时的情形:

当地的白蚁非常多,这些白蚁会啃食木材,甚至会对铁轨造成毁坏!而白蚁的巢穴更是异常坚固,即使用推土机去摧毁,也很费力。另外,坦赞铁路还需要经过原始森林,虽然位于热带,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当地的气候却很寒冷,而且风力也很大。因此工作人员在早上和晚上仍旧需要穿很厚的衣物。

苦中作乐

面对非洲艰苦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环境,援外战士们苦中作乐,发现了很多新奇有趣的事情。石志敏谈起驻地周边的小动物,至今仍然津津乐道。

他说,非洲是个天然的动物王国,来到这里真是开了眼界。比如猴子、变色龙、大蜥蜴、壁虎、各种小鸟、漂亮的鹦鹉,还有鱼、龟等都很常见,和小动物和平相处也成为大家业余生活中的一大乐趣。中国专家的驻地,总是猫狗成群、追逐嬉闹,好不热闹。

| 坦赞铁路图纸

建筑队有一条小白犬,它除了驱赶黄鼠狼、蛇、鼠之外,连房顶树上落个乌鸦它也不允许,要一直吠着把乌鸦赶走才罢休。它还能看管几百只鸡,每天放圈收圈都由它定时完成,连鸡群中那几只凶猛的大公鸡也都乖乖地听从这位“狗司令”的号令。

石志敏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发生在工地的“义犬救主”的动人故事。大修厂厂长王成收养了一条大狼狗,它和王成形影不离,大家都称它为“队长的影子”。

1976年王成厂长完成任务回国时,一直把义犬带到了达市接待站,表示如果规定允许,不管花多大代价都要把义犬带回国内。但是由于不符合规定,王成厂长只能委托同事继续喂养爱犬,含着热泪只身登上了回国的航班。

石志敏说,此景此情,他看在眼里,终生难忘。

| 坦赞铁路图纸

和王成厂长的义犬知名度一样高的,还有许树林师傅在赞比亚二建队工地上喂养的三条大狗。每到晚上,许师傅巡视驻地现场时,它们总是虎视眈眈、紧随身后。在他的调教下,几条大狗看门特别尽职,来了生人一定会阻拦报信,见到外人十分警觉,汪汪大叫。但只要许师傅对它们说“拉非克”, 它们马上就摇摇尾巴对人以示友好。这样的动作常引路人围观,也成了在国外枯燥生活和工作之余的趣事。

(未完待续)

这是一首从未间断的自由赞歌。

1976年坦赞铁路建设完成。40年来,这条被誉为“友谊之路”“自由之路”的东非大动脉,促进了坦赞两国经济发展和城乡物资交流。铁路沿线涌现了不少新兴城镇,成为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这条铁路也为支援南部非洲的民族解放斗争发挥了积极作用。

坦赞铁路是中坦赞三国人民万众一心、顽强奋斗、无私奉献的体现。建设坦赞铁路留下的精神财富将激励新时代建工人向着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接续奋斗、砥砺前行。

本期策划: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

本期编辑:侯嘉宝 孙威

本期审核:侯玉强 付涛 李子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外经部三局的传统工作作风-2
南非-赞比亚见闻-----(2)
这条举世瞩目的铁路,如今正在遭遇危机
中国在外国修建这条铁路,太值了
坦赞铁路:5万中国人历经7年修建,拯救两国7000万人民
百年征程 不忘初心丨百年瞬间:中国援建的坦赞铁路全线正式通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