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练好“内功”出精品

    【创意港】

 

    在即将过去的上半年里,进口大片携“大IP+好特效”滚滚而来,国产片惨遭“滑铁卢”,显得毫无招架之力。票房排名前20名的虽然有9部为国产片,数量上与进口片基本持平,但票房却相去甚远。国产片中仅有《功夫瑜伽》《西游·伏妖篇》《乘风破浪》三部票房突破10亿元,而进口片中的《速度与激情8》《金刚:骷髅岛》《加勒比海盗5》等均表现强势,《速8》更是斩获近27亿元。这让上半年仅用126天就突破200亿元票房的亮眼数据也显得有些黯然无光。

 

    一边是进口片的热火朝天,一边是国产片的冷冷清清,有人将这种市场落差归咎于档期的安排。因为国内院线对进口大片密集排片,而国产片却普遍缺席五一、端午等节日档期。毕竟小体量的文艺片在制作规模、演员阵容、视觉效果上都无法与大片抗衡,表现差似乎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貌似不合理档期带来的票房差异只是表象,内容上无法吸引人才是国产电影落败的决定性因素。纵观上半年国产电影,影片类型相对单一,剧情较为枯燥,缺乏精致、吸引人的剧情和引起共鸣的精神高度,很难征服对电影需求越来越高的主流观众。相比之下,国外大片以其广为人知的IP(知识产权)形象而拥有庞大的观众基础,市场预期强烈,很容易引发观影潮。

 

    但国产片的失利仅仅是因为没有大的IP吗?实则不然,过去几年,中国电影也不断强化IP的作用,上演IP抢夺大战,同时不断追求特效技术和一线明星效应,想要复制好莱坞大片的成功模式。然而,事实上虽然短时间内可以吸引观众的目光,但题材上的同质与匮乏,大量同质化、低水准的青春片、喜剧片泛滥,编剧逻辑漏洞频出,片面依赖明星的粉丝效应等制约中国电影做大做强的根本性弊病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事实证明,一味进行电影工业运作模式的简单复制,而不去强化内容创作、修炼内功的做法在电影市场上不可能走得很远。即使短时间内走得很快,也终究有停下来、回头补课的时候。

 

    这里不得不提到上半年最火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冷门的体育题材,没有大IP、大制作,但它却以真实感人的故事情节、演员朴实敬业的表演,以及对社会问题深切的关注赢得了观众们的心,也在中国市场赢得12.88亿元的票房佳绩。它的成功带给还执迷于大制作、大明星、大宣传中的国产电影很多启示。市场会不断验证,国产电影不仅仅要重视视觉效果和明星效应,更需要反应社会关切、“接地气”的内容题材,与其靠各种宣传噱头赚取关注度,不如脚踏实地用好的故事和表演奉献出应有的诚意。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中国电影本土票房已经跃升至全球第二,450亿元的票房远超印度的150亿元;但印度影片的海外票房能达到本土票房的10%—13%,而中国只有5%左右。对中国电影来说,如何将题材和故事更好地与本土文化结合,并赢得海外市场的认可不失为实现自身突破的一个较好视角。

 

    (作者:温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们做了2020年中国电影十大预测,欢迎留存明年打脸
《俑之城》与暑期档:明珠暗投式的遗憾故事
好电影, 档期为啥这么少
撤档?挪档?“刀背”后的电影市场疑云重重
262部待映院线电影备战2021:有人抢跑,有人出局
好“随变”的暑假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