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门口”服务提升民众幸福感

    【光明时评】   

 

    如何让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社会公共服务?据报道,今年起,上海市浦东新区通过推动教育、卫生、民政等19个部门7大类服务资源下沉到村居,在全市率先试点建设“家门口”服务站。诸如就医记录册领用补换、社保业务受理、居住证办理、证件人像采集等事务都能就近办理,同时还吸引各种社会资源、市场资源入驻服务站。

 

    将各种与民生紧密相关的社会公共服务送到居民的“家门口”,不仅解决了社区民众办事难、跑腿多的痼疾,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以往行政资源条块分割、高高在上的问题,民众就会得到切实的便利,上海浦东的这一探索令人眼前一亮。

 

    根据以往的权力分配格局,许多社会服务资源掌握在教育、卫生、民政、医疗、公安等多个部门,分散办理,且大多聚集在县区、街镇层面,老百姓需要办事时,往往出现搞不清门类,三番两次跑冤枉路的情况。即便找对路了,也会面临种种“找不到人”“路太远”的麻烦。甚至由于办事较为烦琐还催生了诸多附着于行政机构、专门收钱办事的中介机构等。

 

    上海浦东新区此番认真清理公共服务资源,并列出包含42个项目的服务“清单”,一体下沉到村居终端,与老百姓面对面互动,直接办理,无疑是一种简政放权、实现社会治理精细化的积极努力。不仅权力得到了重塑,找到了服务的对象,老百姓的很多问题也得以在家门口解决。因为有了服务站这样一个新的“权力中心”,也必然会吸引其他各种社会资源与市场资源的进入,诸如“万有集市”菜场、“社工助手”系统、“点帮帮”服务平台等,均极大满足了民众的生活需求。根据规划,到2040年,上海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15分钟可达覆盖率将达到100%。而“家门口”服务体系正是“15分钟生活圈”的基础所在。

 

    民生无小事,小事办好了,整个社会的幸福获得感就会得到很大提高。很多时候,政府向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特别要注重服务送达的方式和路径。现实中,民众因为不便而不满的例子比比皆是,由此也滋生了不少戾气与矛盾。村社是联系群众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组织群众最有效的基本平台,社区治理在社会治理中起着基础作用,也是难点与重点所在。提高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就应该“化零为整”“权力下沉”,将更多的民生服务“送货上门”,纾解民生困扰,真心实意服务民众。从这个意义上讲,浦东新区“家门口”服务站不仅仅是探索社会治理的“上海方案”,也具有普遍的现实指向意义。

 

    (作者:胡印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浦东新区区委书记谈浦东未来发展前景 涉及张江规划等
浦东新区全面建设群众“家门口”服务站
让服务像“绣花”一样精细:浦东新区地工委领导调研浦兴路街道“家门口”服务体系工作
探索 | “三社联动”服务型新社区的构想和建议
三亚首个大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成立
让图书馆成为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助推器---中国文明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