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庆大渡口:创新传承传统民俗文化

    本报重庆12月27日电(记者张国圣、李宏)“哟嗬……”一声嘹亮的石工号子响彻天空,三五成群的石匠们身穿马褂、脚蹬草鞋、手舞铁锤,石花飞溅。凿好了石板,嘴里喊着号子,石匠们摇摇晃晃地抬起石头前进——重庆市大渡口区的“跳磴石工号子”表演唱节目,在斩获全国比赛的“群星奖”后,这一段时间又在党的十九大“六进”文艺宣传中再次展示出雄浑厚重的文化魅力。

    “跳磴石工号子”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渡口区跳磴镇山地较多,许多大渡口人过去祖祖辈辈就在众多的石场中以采石为生。石工们劳作时常常通过吆喝或呼号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压力,“跳磴石工号子”就这样逐渐演变成一种原生态的劳动号子。

    以“跳磴石工号子”为原型创作的表演唱是男声表演唱,演员队伍都是跳磴镇的农民和老年文艺爱好者,平均年龄超过58岁。“每次采风、排练,表演者都要用身体模仿石头在地上翻滚的样子,多数人都受过伤,但没有一点怨言。”石工号子表演文艺专干张二祥说,正是艰苦的排练才赢得了“跳蹬石工号子”在全国第十六届“群星奖”舞台上的演出成功。“今天再没有人靠手工去打石头了,但石工号子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不能让这种传统民俗文化在我手上失传。”非遗传承人李其放说。

    重庆市大渡口区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本土文化,区里通过多种方式鼓励文艺工作者对本土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和再创作,以城乡居民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体现出来,使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最近两年来,区文艺工作者创作的表演唱《跳磴石工号子》、小品《占座》都获得了全国“群星奖”,电视纪录片《最后的棒棒》荣获德国金树国际纪录片节最佳短篇纪录片奖,微电影《我是戏迷》荣获首届中国戏曲微电影大赛最佳纪录片奖。在重庆市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大渡口区报送的12部作品覆盖了所有评选门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渡口竟有这样一个火车站,直达文艺范片场!
大渡口艺度创·文创园邀你一起嗨,周末又多了个好去处
大渡口发力建设音乐半岛,长江上奏响音乐产业新乐章
重庆系列介绍(十一)民俗民风彩礼哭嫁川江号子巴文化
重庆主城最冷清的古镇,规模比肩磁器口,如今大部分商家已撤离
利川民歌《留小郎(石工号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