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本科教学需重构传统教学过程

    【光明时评】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其中特别指出:“深入推进高等学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突出教育教学业绩和师德考核,将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

    教授不上课,就不合格,就可能下岗,“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的提出,受到了社会大众尤其是高校学子们的拥护。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当前这个时候,国家特别提出教授要给本科生上课,并将之作为基本制度确定下来,无疑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关于出台这一规定的背景和理由,可以想见,当前有很多教授,特别是名教授,因为工作太忙、职务太多,无暇顾及本科生培养。此项规定的出台无疑对教授工作精力的分配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对于本科生获得更好的教学,将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这一规定出台的合法性,也在于任何人不能提出反证:因为教授者,教学也。不教学,又何谓教授称号?

    本科生对于教授尤其是名教授的授课需求也是巨大的。近期,中国青年报联合问卷网,对1979名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0.8%的受访大学生认为院士回归本科课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87.7%的受访大学生希望自己学校的院士讲授基础课。如果身边有院士授课,77.8%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愿意去听。

    但任何事情都不是出台了规定就可以顺利实施的,即便实施了,也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理想效果。规定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其背后的动因是本科生教学出问题了。那么本科生教学的根本问题在哪里,是教材问题,教学过程问题,抑或是谁来提供教学的问题。都是,又都不是。

    真正的教学问题是时代问题,因为我们真正进入了后喻时代。人类学家米德将人类社会作了三分法,前喻时代、并喻时代和后喻时代。人类进入后喻时代后,教学发生了逆转,老师越来越多的是促进者(facilitator),越来越少的是传授者(teacher)。因为从知识传授的角度看,学生和教授所获得的信息源几乎是同步的,传统教师信息优势的基础已经被瓦解了,韩愈关于教师的定义发生了时代性演进,师者,传道、授业之外,更多的是在师生相长中共同解惑。由此不难看出,解决本科生教学的问题,不仅需要更多的院士教授走向讲台,还需要重构高等教育传统的教学过程。

    那么到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从国际经验看,办法多是如下几条:一是聘请教学型教授。十多年前麻省理工学院(简称MIT)韦斯特校长曾出奇招,通过社会募捐设立160位教学讲席教授,以加强MIT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二是回归旧制,让本科生参与教授主持的科研,在扮演学徒的过程中发展自己。三是通过经验世界的方式培养自己,这就是哈佛大学福斯特校长反复强调的,我们不是给学生教授我们已有的知识,我们把世界送到学生面前,让学生自己去认知去探索。

    可以看出,本科生教学不是某一所大学的问题,而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时代性的问题。将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形成制度,只是解决这个难题的一种途径。要达成效果,还需要多方面协同改革,以及理念的不断更新与改进,一句话,还是要落实。

    (作者:洪成文,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高等教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流大学应有“最奢侈的基础课”
多所高校名师课程挂羊头卖狗肉 由青年教师顶替
今日话题第4049期:院士为大一新生授课:好的教学模式为何难推广? 2017.10.19
十年后清华再次“迎考”,专家们竟然留下这些印象……
院士教授本科课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你认为呢?
时评 | 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动力何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