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乐见传统诗词成文化新潮

    近日,有媒体刊文称诗歌文化正在中国复苏,或将迎来新“诗”纪。的确,传统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正以其穿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和艺术感召力,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在全国形成了以古诗词为代表的古典文化新潮流。令人欣喜的是,在这一文化潮流中,青少年逐渐成为主力,在掀起一波波“诗词学习热”的同时,又掀起一波波“诗词创作热”,越来越多年轻人热衷于写作传统诗词。

    传统文化一度遭到冷遇,但旧体诗词仍在顽强生存。骈文、古文、辞赋、散曲、文言小说等遭冷遇后,逐渐变成研究对象,创作队伍极度萎缩,唯独“旧体诗词”即传统诗词,无论怎么遭受抛弃或打压,一直以来都拥有一批相对稳定的创作队伍。诗词伴随国人悄悄走过一个又一个春秋,终于迎来今日传统文化复兴、传统诗词创作的春天,证明这一形式确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魅力。特别是近段时间以来,青少年群体的加入成为新的文化现象。青少年乐意主动创作旧体诗词,至少释放了这样一些积极信号: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越来越高;他们学习创作旧体诗词,自然会加深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将会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优秀古典诗词乃至传统文化;他们创作的旧体诗词将来又会成为新的传统文化,这样,传统文化才能真正做到生生不息。

    这一现象的产生,首先归功于作为审美文化代表的诗词文化自身的魅力和生命力;其次得益于政府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顺应时代潮流和大众需要,将传统文化推到大众面前;再次,得益于主流媒体对以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动,尤其是媒体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激活国人尤其是青少年的诗词基因。青少年是一个国家朝气蓬勃的象征,他们成为古诗词学习和创作主体,说明古典诗词符合新世纪文化发展潮流,是新时代的“潮”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当然,旧体诗词创作不像白话诗写作那样容易,需要一定的古典诗词修养。虽然比起经历过文化断层的前一代人,当代青少年在旧体诗词写作上起点更高、更有优势,但由于目前普遍缺少诗词修养较高的教师,青少年整体诗词创作水平不甚理想。在2018年春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词比例大幅增加后,广大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更是责无旁贷,需要自觉提高自身诗词修养,在诗词文化潮流中“传道授业解惑”。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作为民族性最强的传统文化门类,诗词的中国式美感已经表现出强大优势。对诗词雅文化新潮的来临,我们乐观其成。

    (作者:李定广,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心灵岛屿里,优秀诗词是千山万水
(1)[推荐] 当代传统诗词创作的机遇与问题
周冠钧《清溪集》发布会举行
旧体诗词如何在新时代开新局?听沪上学者诗人解码
古诗词,是祖国传统文化之一
苏轼最深情的一首词#传统文化 #诗词 #古诗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