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规划先行:留下山水 记住乡愁

    【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

    天上蓝天白云,地上绿水青山,门前有小花园,屋后有小菜园。湖南长沙浔龙河村村民黄建国告诉记者,现在的日子比想象中的还要好。

    从长沙出城往北,半个小时车程就到了浔龙河村。这里无山不绿、有水皆清,错落有致的木屋酒店和白墙青瓦的别墅民居勾勒出村民心中美丽乡村的模样。

    “为留住山、留住水、留住田园和乡愁,我们坚持规划先行,实现了生产和生活,生态和致富的和谐统一。”浔龙河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柳中辉说。

    浔龙河村山多、水多、田少,是典型的江南丘陵地貌,生态环境优美。很难想象,10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交通闭塞、产业结构单一的省级贫困村。2009年浔龙河村着手建设生态艺术小镇,在土地改革、多规合一、社会治理、产业融合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经过9年时间的努力,省级贫困村变身远近闻名的特色小镇,受到了整个大江奔流采访团的关注。

    大规模建设前,浔龙河村邀请国内外知名的规划设计机构,生态始终被摆在第一位,产业选择必须是绿色可循环可持续发展的。能不开发的山地,保持原汁原味;必须开展的基础建设,依山就势做改造。

    对一个村进行全面统一建设,就是要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调控作用,“确保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村镇建设总体规划、产业民生生态融合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多规合一,将国有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土地进行合理布局。”柳中辉介绍,按照村民意愿实施集中居住,对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2015年村民拿到新房钥匙,过上了一栋别墅、一个院子、一个车库、一个商铺、一块菜地的美好生活。

    在生态设计规划理念指导下,吸引了生态、文化、教育、康养、旅游等5大产业逐步发展了起来。2015年10月1日,小镇乡村生态主题公园开园,绿水青山开始变成金山银山。截至2016年年底,村集体经济总量达900万元,比2009年增长近100倍;村民年人均纯收入2.7万元,比2009年增长6倍多,浔龙河村成了名副其实的生态村、富裕村。

    “街坊邻居都说,咱们哪儿也不用去,在家就能致富。”黄建国说,以前在外打工很辛苦,又很难挣到钱,现在在家就有不错的收入,在利用好原有资源的基础上,保护生态、发挥优势,我们就一定能脱贫致富。

    (本报长沙8月4日电 本报记者 周洪双 刘坤 周艺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浔龙河模式】 能人柳中辉
井园 | 康养花园案例分析
长沙东郊竟藏着一座从神话故事走出来的艺术小镇!
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公示 长沙浔龙河村入选
把本职工作干好就是最大的创新
大坦沙岛将变身“小新加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