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道是无声无形的,不会对人产生诱惑,这也是无为

《道德经》: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道是一个无声无形无色的一个东西,不可能对更多的人造成一种诱惑,我们看不见他摸不着他,甚至很多人都没有感受到它。

无法对它有执着的追求,但是我们在生活中无时无刻的都离不开道,高明的一个统治者,和大道是同步的。

在老子的《道德经》中,一直强调的就是无为而治,用一种顺其自然,看似不作为的状态,实则才是最好的一种领导。

老子的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叫做: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这句话的意思就说而道是平淡而无味,看不见他,听不清楚他,然后道的作用也是不可穷尽的。

其实在这一章中,老子提出了一个相的概念,不是我们所说的大象动物的那个大象,而是道的画像,承接了上一章中我们所说的讲述,统治者如果能掌握大道,就能得到天下人的顺从。我们谈到了高明的一个统治者,不以万物为主的,不会自高自大,也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爱戴。

我们之前就聊到过道的一个特征是无处不在的,我们看不到他,听不到他。但是我们在生活中无时无刻的都在用的到道。高明的一个领导者和道是相辅相成的,他们具有道的一些特征,很多人心甘情愿的去归顺于他,这种不同于世俗的归往。而世俗意义的欲望,是由于名利的驱使,人类有追名逐利的需求和欲望。

但是大部分人的生活中,当遇到周边的一些欲望的时候,追求欲望就是人的一个本性,现在这个社会物质丰富,很多人在追求精神享受之前,就会满足于自己对于物质的占有,在这个波涛汹涌的人生中,头脑就是一个制胜的关键。

但是我们物质方面的一些名利的驱使,很多人追名逐利的需求和欲望都有,一旦这种需求和欲望,有了实现的物质前提,很多人就会趋之若鹜。也就是通俗一点说,大多数人如果满足自己的欲望的时候,就会特别的开心,特别激动。但是当一个人没有满足自己的欲望的时候,就很容易走一些极端。

在更多的时候,我们学会的就是需要控制自己的欲望,因为某一些欲望是不合理的,比如说大多数人在生活中的能力,驾驭不了自己的欲望的时候,这种人通常会有两个表现。

第一个表现就会走入歧途,用其他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种结果是固然不好的。另外一种呢就是自暴自弃,比如说自己的欲望没有满足,就产生自杀的念头,这种事情在生活中也是屡见不鲜。

这都是因为自己的内心由于欲望的挑拨,让自己内心不得安宁的一种状态,无论是什么样的状态,两个极端都是让人失去幸福。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也学会要控制自己的欲望,用一种大道无形的一种状态去活出自我的一个最好的人生。欲望这个东西合理就好,不需要太过于盲目的追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第35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
细读《道德经》第五十三章,如何理解“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读完《道德经》这篇文章,再也不会犯错,听听老子怎么说
细读《道德经》第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古今正解第十四
《道德经》第十四章“赞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