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白的《子夜吴歌》究竟说出了什么?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唐.李白

《子夜吴歌》是晋代时期形成的词曲。据说,晋代有一个女子,她创造了这首词曲,本曲的声调表现哀苦。这首《子夜吴歌》是《子夜四时歌》其中之一,它包含“春歌”、“夏歌”、“秋歌”和“冬歌”。《子夜吴歌》则是“秋歌”,是其中的第三首。

这首诗虽说只有简短的六句。但是,它却生动地描绘出在一片月光下,中国古代妇女对远方征夫的深切思念之情。就整首诗来看,诗人运用白描手法。以“写景状物”的方式,直接勾勒出被一片月光所笼罩的长安城。“长安一片月”,诗的开头一句,即点明出诗中画面的地点为“长安”。接着,就是一个喧染——“一片月”,形容出月光的皎洁明亮。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美丽的夜晚,诗人却没有直接写人,而是通过来自千家万户的捣衣声音,“捣衣”,实际就是捣布。

古时候,人们把织好的布料,放在石砧上面用杵击捣,让它变得柔软,便于缝制衣服。那么,为什么会这么多的人捣布呐? 诗人以“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接续暗示。在古诗中,秋风往往都代表着萧杀、悲哀。古人尝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草木摇落而变衰”。这里,诗人用阵阵的秋风,来形容夜色的凄凉,暗示因思念而产生的凄凉之感,象绵绵细雨一般,无穷无尽。进而,才有“总是玉关情”之句。“玉关”,即玉门关,这里指守卫的边关,即今天的甘肃,位于敦煌郡龙勒县。它是重要的屯兵之地,所以,这里长年都有士兵守卫。

这些士兵,都是朝廷从各地征召去的壮年。他们离开妻子儿女,远去边关守卫,长年在外,很难回家。所以,他们的妻子,每年的秋季,都要缝制绵衣给他们寄过去。因为他们的离开,使得妻子们独守空房,难免会有思念之情。这里的“情”,即是因秋风而生。句中的“总”,与上句的“吹不尽”正是恰当的衔接。最后的结尾“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则是妻人们的呼唤。也正是此时,诗中的主人公开始浮现。她在自言自语地叨咕着,希望丈夫能够早日回来。但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平定边关。诗中的字里行间也反映出,由于连年征战,给百姓带来的巨大痛苦,拆散了无数的家庭。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人民百姓期盼着过上太平生活的愿望。

有多少驻守边关的人,就牵挂着多少人的心,也就影响着多少个家庭的团圆。因此,诗篇的开头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之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8 唐诗解读——李白之《子夜吴歌•秋歌》
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捣衣是什么意思,为何要捣衣?
【一日一诗词】子夜吴歌·秋歌
李白《子夜吴歌》赏析
唐诗赏析 李白 乐府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