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蓄之|阳经,为什么走在腹部阴面?

问:为什么足阳明经循行在腹部阴面?@天行无意

答:认识角度不同。

阴阳,提供了认识事物的一个基本原则:万物总是一阴一阳,成对出现。不过,同一个原则下,面对同一件事物,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结论也可能会大相径庭。比如同样是一个盒子,从内外的角度看,则内为阴,外为阳;换从上下的角度,则上为阳,下为阴。

腹部属阴,背部属阳的观点,源自《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对于如何认识人体的阴阳属性,文中给出了两个不同的观察角度,一是内外,二是前后。

至于为什么在前的腹部属阴,在后的背部属阳,有说,劳动时背朝上,面朝下,所以分为阴阳。对这类说法,无疾表示很难认同。人躺下,面朝上,背朝下,阴阳就反了吗?实际上,对这个问题,古人也提出过不同的见解。比如杨上善的观点,“背在胸上近头,故为阳也;腹在胸下近腰,故为阴也”,是从上下来理解;张介宾的观点,“本经所言,言地之象,故人之脊膂肩背峙于后,所以应地刚居北也”,是以人体类比于地,地至背则刚强,南则柔弱,故分阴阳。相比上面“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说法,上面两位古人的观点,更能接受一些。因为讨论的角度,不是随时可变的方位,而是背部与腹部的部位和结构特点。

无疾以为,对背部与腹部的阴阳划分,需从其自身结构特点来认识,得到的结论才更加稳定,也更让人信服。背部正中有脊柱,是刚强的骨;在骨两旁,是坚硬壮实的筋肉。相比之下,腹部要柔软的多。

如此的安排,与体内所藏的脏腑关系密切。背部从心肺,到肝脾,再到两肾,都是极为宝贵的“脏”;宝贵之物,多娇嫩,外面必须有一层刚强的守护。腹部的内脏,主要是胃肠。与“脏”相比,胃肠只是通路,宝贵程度差许多,自愈能力则要强许多。守护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自然会优先安排在背部,而非腹部。

同时,五脏的运动相当有限,大体位置形态不动;胃肠则不同,进食前后,胃的大小可以相差数倍,从位置到形态,都可以有很大的变动。更不用说女性妊娠前后,小腹部的变化。如此,五脏外面的背部,保持刚强的形态,有助于稳定五脏的位置;六腑外面的腹部,辅以柔韧的组织,有助于适应胃肠(及膀胱、子宫等)的变动。

如此说来,五脏属阴,其外之背部属阳以守护;六腑属阳,其外之腹部属阴以配合。是以成腹背之阴阳。

经脉的阴阳属性,涉及的主要是内外。

首先,从整个人体结构来看,脏腑在内,皮肉筋骨在外。所谓经脉,属于脉的一层,与皮肉筋骨同类,整体在表,并与脏腑在里相对。如此,经脉就不是皮肤,更不是在皮肤上显而易见的一条线;同时,经脉也不同于脏腑,与脏腑之间只有属络、联络,而非一一对应。

接下来,经脉的阴阳划分,直接与部位相连。内属阴,外属阳。不过,既然都是在表,且在皮内,如何分的出内外?这又须分从四肢和躯干两部分来看。四肢部,自然站立状态下,手臂自然下垂,双腿自然并拢。手臂内侧会与躯干相靠拢,双腿内侧相互靠拢,足底朝下,皆处内侧,属阴;相反的,手臂外侧,双腿的前、侧、后方,皆向外属阳。凡阳处之脉,即是阳脉;阴处之脉,即是阴经。

躯干,包括头面部,则有不同。头面部,赫然伫立于人体之巅,找不出所谓的内,只有外。躯干部,无论前后,也只是对外。唯一一点被遮盖,是侧面。手臂自然下垂时,会与躯干侧面并拢,按理当属于阴的范围。只不过,以躯干的前后为阳,侧面属阴,既不符合常识,又不切合临床,还与文献理论相冲突。故仍做对外之阳处理。只是,无疾目前还苦于找不到恰当的理论解释。

这就怪了。四肢部经脉有阴有阳,到了躯干,怎么就只剩下阳,没有阴了呢?实际上,与四肢不同,躯干(包括头部)并非一个简单的皮肉筋骨结构,其内部隐藏着更为宝贵的脏腑。也就是说,从内外来区分的话,外在的皮肉筋骨与内在的脏腑,在躯干部是并存的。二者的一外一内,即是一阳一阴,正与经脉阴阳相应。

所以,躯干部的经脉,阳经与四肢部一样,行于皮肉筋骨间;阴经则主要穿行于脏腑间,联络沟通。换句话说,躯干部阳经在表在外,阴经在里。具体来看,则阳明在外之前,少阳在外之侧,太阳在外之后;太阴与阳明相合,在内之前,厥阴在内之侧,少阴在内之后。在讲经脉理论的经典篇目《灵枢·经脉》中,经脉的大体分布规律,即是如此。

有了上述对腹背阴阳和经脉阴阳的认识,再看最初的问题,足阳明经行于腹部之阴,就不难理解了。一句话,腹部属阴,是从人体前后的角度来认识的;足阳明经,是从人体内外的角度来看的。角度不同,结论经常会不同。

最后再做一点补充。查看今天所谓的经脉腧穴图,会发现,躯干部的经脉,在背部只有足太阳,在侧面有足少阳厥阴,其他的经脉,足阳明、太阴和少阴,全分布在腹部。问题主要在足少阴。按前面的讲述,参照《经脉》篇的说法,足少阴经都应该行于背部才是,何以要划在腹部呢?

这一点,无疾以为,与上面提到的腹背刚柔有关。背部脊柱两旁,是非常硕壮的肌肉。站在临床的角度,这样的结构对针刺明显不太友好,如果不是以治疗局部腰背痛为主的话。相反的,腹部要柔软的多。同时,仰面躺好,较之趴在床上,患者的感觉会舒服很多。再考虑到安全性问题,自古有“背如饼,腹如井”的说法。所以,从腹部进针,无疑是更明智的策略。足少阴经的腧穴,标在腹部,也就情有可原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养好背,护好腹,阴阳调和,养生固本!
爱看
治未病要先懂阴阳,人体阴阳是如何划分的?
中医养生基础
五脏六腑背部反射
义行天下的形意拳(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