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对五十年代沭中的记忆

   周成山

大食堂的饭菜真好吃

我是五十年代初就读于沭中的,那时沭阳中学是全县唯一一所中学,因此校里百分九十的学生都来自农村,成为吃住在校的寄宿生。我们每月虽然只交几元钱,却能吃上美味可口的饭菜,真可谓“天堂”般的日子。直到我工作后似乎再也未吃到那样价廉物美的饭菜了,每当想到它,还是回味无穷。

首先它价廉。我们每月只交四至六元钱(其中还有二至四元助学金),每天饭金只二角多,除下粮食需一角多,菜金也只需一角多(包括中午热菜、早晚小菜)。原先要想吃顿好的是非常不易的,后来在胡浚川主任领导下,食堂精打细算,让我们几乎每顿都可以吃到美味的饭菜,确实做到了“花很少钱,吃可口的饭”。具体做法是:

1.食堂门前打了一口水井,吃水用水不用花钱。

2.少买精米面(吃价廉的红米、八一面),多吃玉米面(几分钱一斤)。

3.食堂利用剩饭菜养了几十头猪,所以我们每周不花钱就能吃到红烧肉。

其次它味美。早饭是豆汁和红米熬成的粥,加二两馒头和一些小菜。那米粥太香啦!今天我用粳米煮粥,怎么也熬不成它的那样香和稠。中午热菜更是不断变换,色味俱佳,尤其“红烧肉”那样色艳、质嫩,任何小锅灶烧的红烧肉都相形见绌。早晚小菜是“雪里蕻”里拌黄豆,再加点豆腐丁等炒成像鸡杂碎一样,真是太好吃啦!至今难以忘怀。节假日还会弄一些本地没有的“洋菜”,记得曾吃过“宝应鸭蛋”,还有一种罐头(名字忘了),中秋节还能吃上月饼。

第三它营养价值高。在经济发达的今天,很多国家都十分重视膳食革命,提倡粗精搭配,平衡膳食,还把中国传统的老玉米提高到重要位置,宣称它营养丰富,甚至具有抗癌作用,另外,大豆及其制品的营养价值也不亚于牛奶。所以那时沭中大食堂都率先做到了:早上吃八一面和老红米,中饭有豆腐制品,晚饭是玉米稀饭和玉米馒头,这样搭配既少花钱又营养丰富,因此那时的我们个个身体都是棒棒的。

啊!五六十年后的今天,我仍然记忆犹新,回味无穷——沭中大食堂的饭菜真好吃!!

印象较深的三位老师

首先是丁朝状老师 。丁老师是1955年调入沭中的,当时教初中代数、几何兼政治,还辅导学校歌咏队。丁朝状老师教学非常认真,他的教案本足有三四百页,平均每节课六页左右,内容也是那么的丰富,而且正文旁边都写了密密麻麻的补注,可见他备课是多么的认真。由于他讲课精练流畅,深入浅出,又能抓住重难点,讲解深透,所以同学们成绩都十分突出。每天丁老师布置的作业中都有不同的题型,还有扼要的评点,因此我们做作业从没有遇见“拦路虎”。当年还有一个很有威望的老教师叫纪白冰老师,他上课语速较慢,但讲解深透,很容易被学生接受。所以成绩中下等学生都非常欢迎,但成绩好的学生似乎“吃不饱”。丁朝状老师讲课就能把成绩优、中、差的同学都照顾到。

后来,丁朝状老师因年青有为,教学能力强,成绩突出,在淮阴市(现淮安市)办师专(1957—1958年)时被抽调到淮阴师专任教去了,七十年代还担任过淮阴市教育局局长呢!

第二位是张丙寅老师。张老师是1953年调入沭中任美术老师的,教学非常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当时是建国初期,农村学校没有音乐、美术特长的老师,学生底子差,于是丁老师先从基本理论知识进行教学:素描、透视(曾用玻璃演示六面体的透视知识)色彩、图案等知识讲解得非常具体到位。再联系实践,列举生活中的物件,使学生很容易接受。每节课所教的内容他都在课前画好,以此激发们的学生学习兴趣,然后交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因而同学们进步很快。后来成绩突出的同学有考入美术院校(如初中五八届毕业生姜西现为著名书画家)的。

张老师除了上课之外,对校容校貌的美化也做了大量工作。沭中教室(小河北的六口教室)的两头墙上的宣传画、《中学生守则》、标语等都出自他的手。1955年学校编排《不能走那条路》淮海戏,张老师为节目组绘制的舞台背景画也非常毕真。画面上有稖头、馏列子,大家误以为是实物挂在上面,个别好奇同学还上前用手摸一摸,让大家大开了眼界(当时本县京剧团、小戏班演戏都无布景),使节目更加吸引现众。“我校参加县三干会议演出的节目,对全县震动很大。”(朱克校长语)

张老师还为城北公园设计了“六角亭”,为公园景致增添一美。因张老师美术造诣深,事业心极强,后被调入县文化馆任馆长。他为县“阶级教育展览馆”制作大型泥塑,形象逼真,对人教育作用巨大。后来沭阳重办师范、职业中学时,缺少美术教师,已退休的张老师还能毅然积极赴任。在职中时他动脑积极,大胆创新,亲手制作雕塑“雷锋”像的模具,一连制作几十尊“雷锋”像。这些塑像座立于很多单位(多数是学校),不仅美化了美化环境,而且还激励年青一代茁壮成长。

第三位是刘振华老师 。刘老师调入沭中担任的是体育老师。他热爱本职工作,上课特别专注,每节课要教的内容及教具都事先准备好,自己反复演练,到学生来操场时他就一切准备就序了,从未无故缺过一节课。下雨天就上室内课,讲体育知识、体育故事。他几乎整天都泡在操场上。上课时,他先给学生列队,讲解所学内容和动作要领,自己反复示范表演,再找个别好的试练给大家看,最后让大家逐个练习,他站在现场,边看边指导,表现好的给予表扬,有缺陷的他都耐心纠正。因此,不论学什么内容,大家都能熟练地掌握方法和技巧,所以大家的体育成绩提高得很快。甚至有部分同学都达到或接近“卫国体育制度暂行条例和项目标准”,即现在所说的国家运动员的标准。

刘老师对沭阳体育事业也很关注关心。他利用课外时间还培训学校篮球队,曾指导学校男篮战胜淮阴军分区篮球队(强队)。几年中,他先后筹办并参与县“中学生运动会”、“农民运动会”、“全民运动会”等。在全民运动会上,他参加三项(跳高、三级跳远、撑竿跳高)比赛,均取得了冠军。在最后的撑竿跳高时,他作了精彩表演,吸引全体裁判员和运动员。他还利用假期和业余时间为沭阳县培训男子篮球队,当年县男篮就夺得淮阴市男篮亚军。那几年沭阳男篮声望很高,一次在连云港参赛时,他调兵遣将,指挥得当,队员们的球技发挥的淋漓尽致,被记者拍了好多精彩镜头,连当地观众也为之喝彩。

五十年代“优秀学生”标准

“优秀学生”标准是我校正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而制定的,从1956年颁布到1957年初实施,近一年时间,我们沭中逐渐形成了良好的校风、班风与学风。同学们努力学习各科文化知识,纠正偏科思想,尽快提高各科成绩;大家争分夺秒,利用一切课余时间刻苦锻炼身体。如:每天早操前(那时多数为寄宿生),同学们迅速到操场锻炼(约20分钟),就连晚自习课间10分钟也有很多同学到操场上练短跑等。

优秀学生的三条标准是:

1.德育:操行要达到甲等(优秀)

2.智育:初中共12门课(政治、语文、代数、几何、物理、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历史、地理、音乐、美术),至少8门五分(当时用5级记分),其余四分,不能有一门三分或以下。(5分优秀、4分良好、3分较差)。

3.体育:初中生达到“劳卫制”一级标准:100m(14秒),跳高(1.2m),跳远(3.6m),铅球(7.8m),手榴弹(26m),单项引体向上(8次)。

这个标准难度较大,不是每个人都能轻而易举达到的原因有二:

其一,文化课不分主次,均要达良好以上的需要刻苦、刻苦再刻苦,尤其是学习音乐、美术,在解放初农村学校基本没有教授这两科的老师,学生基础差,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标准。

其二,达到体育的“劳卫制”标准也有难度。所定的各项指标必须全达到,缺一不可。但有些同学像学文化课那样,有擅长跑的,有擅长跳高、跳远的,先天素质也不同。记得我当时手榴弹怎么也扔不到26m,老师说可以用10公里行军代替(要求身背十公斤重物,跑完10公里路——也不太容易),我才通过这一弱项。所以说想全面达到标准确实太难太难了。我们班第一批达到体育标准的只有10余人,能被评上“优秀学生”的也只是极少数,每班只有一两个人。

 (本文作者周成山为沭阳中学1957届校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小品剧本
沭阳教育史上的丰碑一一怀念原沭河中学赵银生校长
章麒 | 在晴隆支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上)
吃不完“兜”着走,用力过猛
罢伙
美丽的淮沭河流经沭阳大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