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程整合|清华附小:基于核心素养的“1 X”课程整合


一、清华附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从哪里来


清华附小自1915年成志学校建校起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清华附小立足自身的百年教育发展史,提出了今天和未来的教育使命。“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的成志教育使命阐明了儿童成长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即身心健康、善于学习、审美雅趣、学会改变、天下情怀。


 “身心健康”源于原清华附小校董马约翰先生身体力行、清华大学老校长蒋南翔倡导的“每天锻炼一小时,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体育精神。


“善于学习”源于成志学校校长李广诚先生提出的“立人为本,成志于学”的校训,指学生永葆积极的学习状态。志存高远,通过学习成长、成人、成才,成就未来事业。


“审美雅趣”源于清华大学四大国学导师“至真、至美、至情”的美学境界。


“学会改变”源于清华大学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人文日新”,的理念。


“天下情怀”源于清华大学 “厚德载物”“中西合璧”的办学思想以及清华附小百年来一直坚持的公益情怀。


不难发现,从成志学校建立到成志教育提出,清华附小百年来始终不变的是着眼于完整人的终身发展,让儿童具备适应未来社会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五大核心素养,不可分割、循序渐进,为儿童“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1+X”课程深度整合如何让核心素养落地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整合首先要夯实国家课程。“1+X”课程中的“1”是优化整合后的国家基础性课程;“X”是发展个性的特色校本化课程。在寻求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对学科基本属性的尊重与关照。学科是课程改革的重要要素,“如何突破学科课程藩篱”“如何产生学科间整合的育人效应”“如何穿越学科边界,打通学科与儿童现实生活、生命成长的连接点”,这一系列问题都落在了学科这一“神经线”上。要搭好这根线,不仅需要对学科进行重新改造,而且需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学科统筹。


我们在实践中归纳出了三种核心素养导向的整合实践途径:学科内整合、学科间整合与超学科整合。三种整合方式并不是孤立的,也不是简单的分类,而是基于核心素养目标进行的学科课程的教育价值挖掘和打破学科的教育弥补。三种整合方式以主题为统整,形成持续的、发展的课程群,深度提升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目前的课程实施情况看,学科内渗透式整合课程占70%左右,跨学科和超学科整合课程占30%左右,同时,不同年段根据各自特点,可以进行灵活调整。


   (一)学科内——渗透式整合


学科内整合强调学科的独特属性和学科价值,以主题优化整合学科内在的逻辑关联,形成系列课程群,整体发挥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功能。


各学科以主题单元设计课程,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学内容的原生价值,与儿童生命成长相连接,生发其教育价值。例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奇妙的石头”单元,有《和氏献璧》《石灰吟》等几篇课文。在与儿童共读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的质疑不仅仅停留在“石头”本身,更多地是关注人物。这一现象恰恰说明儿童对问题的思考原本就是多元的、打破知识界限的。我们尊重儿童的起点,用“透过这些石头,你看到什么样的人”的主题统整这个单元的文章。教师和学生一起精读《和氏献璧》,共同研究“透过和氏璧,我们看到了怎样的卞和”。学生们发现,卞和的身体变了,年龄变了,但始终没有变的是那块美玉和卞和的坚贞,由此领会了“璧就是人,人就是璧,人璧合一”的“坚贞”主题。真正尊重儿童,才能赋予儿童更多的生命味道,给儿童更为澄澈的生活理解和人生启迪。“奇妙的石头”单元学习结束后,一名学生写道“我要把‘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句话可以送给卞和,他是坚贞之士。”儿童把一篇篇原本孤立的单篇,连成了一片知识的湖,在整体感悟中,掌握并领会了“坚贞”这个词语的含义及其背后的典故、情感、哲思。

         

(二)学科间——融合式整合


穿越学科边界,在学科属性相通、学习规律及学习方式相融的情况下,以主题整合不同学科的概念、内容和活动等,在学科融合中培养核心素养。学科间整合,一类是立足支撑性学科,发挥其他学科辅助性作用,这在打破学科改革初期尤为重要;一类是共同发挥多学科的教育价值。

 

1.  立足支撑性学科的跨学科整合


《关注,就是改变》一课围绕“雾霾”这个话题展开教学,涉及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数据分析、科学原理等内容,但始终以语文学科为主。可以说,语文学科是贯穿这一整合课堂的“气脉”,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学生的问题反馈、表达等注重运用语文教学的评价语言;一是对非连续文本的策略与方法的学习,注重文本信息的提取、联系以及推论;二是对非连续文本阅读的策略与方法的学习,注重文本信息的提取、联系以及推论;三是对学生朗读的引导以及辩论语言的规范和指导等。


2.多学科共同发挥教学价值的学科整合


3C创新实践课程是清华附小开设的一门校本课程, 3C即为Care(关心、关注)、Connection(联系、连接)、Creation(创新、创造)。3C创新实践课程以“主题”为牵引,以“小课题”为推进形式,整合科学、美术、数学等学科的资源,引领学生将课内外相结合,进行研究性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如实际问题解决类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问题并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们开展了“学校植物大调查”“小学生课余生活调查”、“市场菜价的调查”“校园气象站数据的分析”等研究,这些探索与实践充分发挥了多学科融合的教学价值,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超学科——消弭式整合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核心素养”如何在学校中生根?清华附小是这样探索的
核心素养落地:让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
清华附小窦桂梅:核心素养落地,让学生站在学校正中央
今天我们给孩子什么样的底子,决定着孩子未来有什么样的世界
记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主题整合”课改之路
【名师讲坛】窦桂梅:成志教育视野下的学校核心素养校本表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