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元节|没有一个人的死亡该被遗忘
面图 海报|山西古建旅游摄影

物道君语:

中国人害怕死亡,却又不屈于死亡,他们相信:死只是肉体腐烂,灵魂可以永恒。人虽不在,却不能被遗忘。

这种态度影响了中国人,达成一个节日——中元节,也叫七月半,鬼节。

“七月半,鬼乱串。”年少总是被吓唬要早早归家,不可随意游荡,记忆中的这一天总是阴森恐怖,乃至整个月都觉得属于黄泉,另一度空间。

另一方面,这天又是个顶大的“节”。准备最好的肉菜,新鲜的瓜果供给先人,点大红烛、烧金纸钱,一边还讲些听不懂的话,仿佛每一个大人都能和“阴界”沟通,遇见“故人”。

中元节的气氛,总是这般阴森,又温情脉脉。

“这世间如果真的有鬼魂就好了,可以再看见爷爷,哪怕一年只有一次也好呀!”或许只有经历过死亡的人才能切身体会,阴阳两界再也不见的分离之痛,才会如此渴望与相信灵魂永存。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害怕,是因为不理解那一个空间;
温情,是因为你曾是我爱过的人。
中元节,如同一条脉搏连接彼岸,藕断丝连,念念不忘。
图1 ©
图2明镜非台 ©



你是否会记得先人?

中元节是立秋后第一个望日,虽然距离收获还有一段距离,但草木青青泛黄,稻谷结穗,玉米鲜嫩,番薯、南瓜小如豆,成熟已然开始。

但欢喜并不只属于人间,《东京梦华录》记载:

“中元前一日,即卖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卖麻谷窠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祖先秋成之意。十五日供养祖先素食,才明即卖穄(jì)米饭,巡门叫卖,亦告成意也。”

宋人会记得或摘或买一些楝叶、麻谷回家,扎在供桌的桌脚,或做些不粘的米饭供奉在前,让先人们知道,秋已到来,还请他们,吃饱喝足。

这是中元节最早的习俗,意为请祖先“尝新”,也叫荐新、告秋成,这是对神灵祖灵的报答。这样的心很可爱,不忘分享,我好你也好,我有好食你也吃饱。

岁月流转,尽管在我们这个时代很少有人再务农,人们也不再真的到田野捋一把穗子回家,却从未没有过忘记那曾经朝夕相伴的亲人。

爷爷在他的父亲离开以后,除去生日,每年的这一天都会记得并隆重到菜市场买鸡买肉买瓜果,费时做他最喜欢的吃食,纸火一点,红烛荧荧,供奉桌前,当一个顶大的节来过。

后来爷爷去世,便到了父亲去纪念他和他们,岁岁年年,人们好像真的相信,阴阳两界会相逢

鬼节也是一个节!不同的是今日的爱去向黄泉,无论对方听不听得到,吃不吃得着,都无法阻隔人们表达思念;无论这一天如何阴森可怖,都温情地起伏着在世之人的心跳。

这一天人们念念不忘,让中元节成为了一个值得记忆的日子。

只要记得,就会在梦中相见。



中元节有家祭,亦有路祭。

夜幕降临,家家户户沿着曲折的道路插香,曰“路香”,盛时可延绵数里。浓烈的香烛气夹杂着米饭烧焦的味道,散发在空气之中,鬼魂迈出地狱之门,在香的牵引下飞遁而来。

如果没有光亮,鬼魂就不知道方向,人们又在家门前挂上一盏纸灯笼,写着“广施盂兰”或“庆赞中元”的字,金呼呼、亮通通的灯,照着路幽幽发亮,为孤魂野鬼找到可以供养他们的地方。

“幡幢香烛,花果铙鼓,供养丰隆,以救饿鬼。”这种行为是为安顿无人祭祀的魂魄,让他们也能食一回人间烟火,叫设食施孤,也称中元普渡。

传说是因为害怕那些无主的孤魂野鬼,在阳间游荡无处可去,或乱入家门抢祖先的饭食,在人间作祟等等而做出的行为。

萧红在《呼兰河传》提到家乡中元节放河灯普渡的盛况,却是这么说的:“放河灯这件事情是件善举,可见活着的人们,对着那已死的孤魂野鬼还没有忘记。

做这些事情的古人,也没有带着恐惧的心情,而是“穿金纱”“妆满池娇”,在外施孤、普渡、放河灯,兼夜玩,最后还会簪上夜来香,笑脸盈盈回家去。

中元普渡是一种情感上的人性友爱,用灵魂深处的善意,来看待生命中一切的来来往往。

有时候之所以能感同身受地去体会“博爱”,或许是因为自己有可能也会成为时代的孤儿,后世没有一个记住自己的人,别人伸出的双手,就是那一束光。

怀着这样的心愿,有了中元普渡,乃至今日城市的角落依然纸火一堆,烛光荧荧,照亮不知名的方向。

今日中元,希望那些孤独的魂魄,也有属于自己的温暖。



农历七月一到,城市入夜,人们又准时在街边供食,星河耿耿,纸火一堆,香烛浓烈的香气飘散空中,闻着这味,总是会感到莫名的安心。

因为会让人觉得,你和那些死去的亲人、远去的时光,还有一点点牵连。正是这一点点牵连,从前的一切仿佛都没有流失在时光里,还活在人们心中。

中元节的出现, 就是为了对抗遗忘。

云南的“Julie”在中元节准备“包袱”时,念叨有6个,爷爷点点头表示认同,却又一边回忆起自己的爷爷,翻出黑白照片,颤颤巍巍地举着,小心的搽了下,又小心翼翼的收了起来。

“我说那要不再加一份,爷爷说不用了。”Julie滴了滴眼泪,想到“在悄无声息的时光流逝中,他的爷爷已无人知晓,只存在他一个人记忆里。”

死亡是再也不见,更何况隔代的情感,未谋面的陌生人。时间最是无情,缓缓向前,无论曾经彼此如何朝夕相处,时间总会带走他的容貌、声音、动作,彼此经历的大小故事。

无论这个春天发生的事情多么荒诞、无奈、意外,那些骤然离开的人们,无论是小提琴家、文人、名人、富人,还是普通人,没有谁能逃开时间。

就像科学家发现的:“遗忘,是大脑的预设功能。”如果没有纪念,他们的故事将无法延续;如果没有纪念,人们就会变得孤单。

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乃是因为我们的记忆,我们共同生活的天地。岁岁年年,人们不改初衷地坚持中元祭祀,就是为了记住,哪怕一年只有一次。

没有一个人的死亡该被遗忘,天亦有情天亦老,唯有记住人常在。

中元节,是下半年第一个满月。月满如银,天凉如水,人抬头仰望,有人问,中元节的月亮为什么那么圆?

月亮说,我想要你能看得到,所以我在发光;
鬼魂说,他也想念家人,想念团圆;
你我相信,爱没有死亡,总有相逢。

正是因为爱,才不舍遗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天就系“鬼节”咯
【文化】鲜为人知的“鬼节”文化,胆小勿入!
东西方鬼节:万圣节与七月半有何不同?
中元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
中元节:三元居中,敬天道;三教合一,守人道
七月十五中元节马上到,民间讲究“2忌3不忘”,祭奠逝去的亲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