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园林大市场,离「全国统一」还有些距离 | 艾笔园创


文章有点长,全文4300字,阅读需要10分钟

可以收藏下来慢慢读


2016年,贵州全省本土园林企业有200余家,其中一级资质施工企业12家,二级资质47家,那时候在贵州施工的外地园林企业,仅在住建部门报备的就有200多家,而在这200多家企业里,江浙沪企业几乎占了一多半。
 
在当时的贵州,但凡与基建相关的项目,都盘踞着一众外地企业,大家跑马圈地占山头,大小企业都有,各显神通。
 
都说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可在当时的贵州不是的,本土园林企业被压在下面,外来的和尚念的经更受用,他们从外地搬人马去工地,从规划到设计,再到施工班组,最后连花木采购供应链也从长三角、珠三角、湘鄂地带搬过去了。
 
贵州只是序章,后来云南、陕西、四川、新疆等地也有大批沿海企业挺进。但各地情况不一样,有些地方能玩得转的还是本地企业,尤其越往县城下沉,情况就越是复杂。有些外地大企业原以为自己法力无边能玩得转,到了地方之后不去拜码头,结果经常沦为陪标的人。
 
园林绿化行业非常吃市场资源,很多事情需要自上而下推动,上面捋顺了,下面就好办得多。很多人觉得问题的症结在这里,这个行业与市场经济没太大关系。可也不能这么武断,如果把“看不见的手”也当做我国特色市场经济的一部分,事情就要好理解很多,不要太纠结。
 
基于上面的底层逻辑来看,无论是外来和尚念经,还是强龙压不过地头蛇,都是太极端的市场行为,都不大符合现在高位助推的“全国统一大市场”,这个提法是4月10日国务院发布的,以解决垄断、不正当竞争等为导向,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提高商品与服务水平,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尤其在基础建设领域,资源与要素接下来更需要分层之后做专业化的匹配,大企业不能一杆子把市场插到底做全了,小企业不能没有金刚钻还揽瓷器活,否则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就这样被按死了。
 

 
 市场资源 

刚刚说过了,最稀缺的是市场资源。
 
在园林施工资质取消初期,各地八仙过海研究了很多打分与评估的方法,看起来没大毛病,但明显具有包容性城市不多,大部分都有“入库”的地方保护影子。有些项目虽然按规矩应该全国招标,可招标文件会在不起眼的地方给外地企业“使绊子”。
 
一般这种情况,武功再高的外地企业也不想去碰南墙,最多是依托当地企业做敲门砖,自己做点分包。
 
还有一种情况发生在大整包流行以来,一些本土企业想要拿下某个大项目,但却不够资格,于是上天庭搬救兵,请来央企国企吃第一道前餐,自己再吃剩下的。
 
上面说的还主要是园林施工市场。相对来说,景观设计看起来则更纯粹粗暴。
 
设计不像施工,不需要花精力去搞定农民工、苗木采购、在地物流等要素,所以景观设计公司能比较轻盈地占领某一地市场。当然也得益于景观设计资质还在,大家还能有这个护城河,让王家庄的地都姓王。
 
久而久之,大家都很有默契的形成了自己的山头,不信大家拿个中国地图去捋一捋:哪些地方是谁家的,别人家谁也进不去的,冥冥之中已经有了归宿。比如在浙江:景观设计项目谁家是老大?用谁的资质最好使?随便找个三流景观设计公司加班画图的小老弟都能毫不犹豫说出来。
 
随着几大景观设计公司相继登陆A股以后,大家也在明里暗里到别人家的地上挖几锄头,但目前来看,几乎没法做到釜底抽薪抢占他人山头的。江湖还是那个江湖,门派还是那个门派。
 
综合上面两方的情况以后有意思了:EPC扶摇而上成了主流。设计与施工两方面都有自己的优势,施工企业只要搞定在地资源的问题,找到这个地方认可的设计公司,这事就好办了。

所以我们认为“EPC模式的流行是甲方推动的”这想法不完全对,其实产业要素的自我调配占了很重要因素。剧本虽然这么写,但总得有人配合出演。
 
经常也有人会问:园林项目EPC成主流以后,设计应该强势了吧?
 
据看到的情况并非如此,而是市场资源在谁手里谁强势。从之前所说的来看,在超出该设计单位的山头范围的情况下,施工企业的市场资源更胜一筹,而地方企业在施工企业中,或许又比外地企业获得市场资源更胜一筹。
 
不要忘了,在地方企业里,还有地方城投这批主力军,他们实力强劲,可以反向整合。比如棕榈股份(002431),就被河南地方国企混改了,广东企业被带回河南老家。
 


EPC之后 

相对很多行业来说,园林市场地方保护怎么破?细看并没有统一的玩法,有时候本地企业借外地的外衣,有时候外地企业借本地企业的道场———这本身也是一种不统一,病灶太多,摘哪里都不易。
 
举个苏州与上海的例子。两个一衣带水的大城市,按理关联度应该很高,但苏州的景观类市政项目,上海的大园林企业很少能进去,苏州企业去上海建工搬师,对方还说苏州没有入库进不了,而本地中大园林民营企业也渐渐退出苏州本地市场。
 
事情有点诡异,不知道大家去哪个水塘摸鱼了,看起来以苏北、安徽、江西这些周边地方居多,再远的就没有什么规律了,比如张家港的江苏澳洋,就远赴云南开疆拓土。
 
但正好说明了一件事:园林“大市场”的要素配比,没有形成以专业为导向的横向联合,而是市场资源为依托的垂直捆绑。EPC推行的本质,也有这样的原因。你认为厉害的城市、厉害的项目就得匹配厉害的队伍,这是不一定的。
 
@武汉万千园艺
经常看到“XX政府与XX企业签订战略合作”,行业内有个说法叫“生根战略”。可这还是“地方统一”的脑回路,并不是“全国统一”。应该多听听高层“一盘棋”的敲打声:
·我让你搞统一,没让你搞垄断、搞不正当竞争,而且还摆在台面上搞;
·地方关联产业、企业也是你要去统一协调的,不只是协调几个管事的和搞KTV的;
·你得让别人有饭吃,让该干的人干,让该专业的人专业;
·你得有两把刷子,别搞了半天你啥都会啥都不精。

一言以蔽之,多思考所能解决的专业问题是什么,把合作变成专业与专业之间横向的链接,或许更符合大趋势,园林行业可以和花卉行业多学学:搞育种的搞育种,搞生产的搞生产,搞物流的搞物流。某些单类品种,可以做到全国、甚至全世界统一大市场,比如欧洲的品种,到非洲育苗,再到亚洲生产,最后又回到欧洲流通,美国人消费,营销团队在澳洲。
 
园林行业好像没有哪家公司能拍胸脯说:我铺草坪全国第一,我整合了哪个育种公司,哪个施工队,哪个专业生产企业——即便有也大多是说说的。
 
在以专业为导向的市场匹配中,才能逐步建立起自己市场的护城河,否则表面上破除了地方与外地企业的二元关系、看起来做了“统一大市场”,可揭开衣服来看:依然是暗箱操作的寻租市场,行业呈现的专业程度很难撑不起这么大的市场体量,产值再大也只是一个大型包工头市场。利润在层层下剥中,把留给高质量商品、高质量服务的溢价空间压榨没了。
 


 专业要素匹配 

上面说的主要是企业、制度、机制三方产生的市场基础制度规则,而在园林绿化全国统一大市场里,还需要商品与服务设施的高标准联通和统一。
 
行业内之前普遍所想的是:只要搞定客户资源,其他生产要素的匹配就很简单。换句话说,只要我有活了,总能找到人干。或许这是整个园林绿化行业的症结所在,有没有发现:如今绿化工程所关联的商品质量、服务质量,在过去十多年并没有质的飞跃,很多二十年前的东西,现在还在玩的不亦乐乎,甚至还在倒退。
 
以苗木为例,早在20多年前,浙江森禾等一些苗木公司,已经达到了不俗的繁育技术水平,后来一些大型高标准苗圃也建立了起来,特别是山东几家大苗圃,要颜值有颜值,要技术有技术。时至今日,单论商品来说,这种企业所产的商品并没有绝对的市场空间,价格也没有太大优势,很多大苗圃的日子如今很难捱。
 
不可否认,这里面有企业自身经营定位的问题,但也不只是如此。大家可以看一个现象:放眼全国,养着高学历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苗圃并不多,或者说利用这种人才把企业推升一个档次?“读书无用”、“研究生不如挖树工”,在当下中国苗木行业很现实地存在的。
 
国内对苗木行业的标准是很杂乱的,今天老板说这样好,明天又是那样好,学与用出现了严重不匹配,让这种规范很难建立,人才没用武之地,自然留不住,人才的培养机制也反被企业诟病着。
 
而苗圃商品标准又是怎么来的?必然是上游的市场所决定的。如果说到园林的全国统一大市场,首先是商品标准的制定,那么苗木行业就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以此引发的是园林绿化工程标准的建立与推行。
 

刚刚说了,事情自上而下比较简单,设计施工是苗木供应的消费方,消费市场更需要把情况厘清,这就是回答了上文所说的统一协调产业要素的问题:如果真的要做到统一大市场,并不是强行画地为牢占山头,而是要跟合作小伙伴们定好高标准的游戏规则,并且建立推行游戏规则的机制和渠道。
 
还继续说苗木,除了渗透生产是不够的、也是很难的,苗木标准影响大的还有一个地方,那就是区域集散地。江苏常州与杭州萧山两大集散地,相隔不远,但在前些年,两地在很多标准上都不一样,有的论株有的论芽,干活的老太太也是按照当地标准算的计件工钱。
 
相对于花卉市场、特别是鲜切花市场,苗木集散地的市场标准统一实在太初级,但这点是单凭市场管理方、生产户、甚至行业协会,都很难去解决的,而且很多人以前就是靠这种信息差赚的钱,自然不想去解决。现在到了不得不去解决的时候了,大型销售渠道作为标准推行的连接器,这个功能接下来会越来越重要。
 
也就是说,如果园林行业想要走符合统一大市场的路,有能力平台与花木集散区域可以建立流通标准,从集散地慢慢渗透到生产一端,倒逼提升生产效率、技术优势、科技含量。
 
当然这里说的“集散地”,也不一定是真正的实体市场,大的购销平台、互联网渠道,也是一样的概念,关于花木的统一大市场,有机会专门做一篇园艺篇,这里就不多说了。
 


 核心技术 

说一千道一万,最后还是要解决核心技术的问题。从欧美园林行业发展情况来看,大型的景观设计企业与施工企业加起来,会演变为一个以创意输出与资源整合落地为主的项目型平台,这个平台会越来越大,所链接的商品服务商会越来越小。
 
当然这里的“大”与“小”并不是绝对概念,“大”是指品牌影响力、信用背书、市场资源方面,并不是人员队伍、办公楼等重资产;而小企业的“小”,也是在具体服务某一类技术、商品方面,有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
 
就像一个超大城市的周边,围绕着各个小卫星城,而这些卫星城每个定位都不一样,都能把自己的那部分做到极致,最终形成产业链的聚合带。
 
园林行业蒙眼狂奔那么多年,大部分已经放弃了做精做专,大家都在快与大的市场洪流中寻找机会,而全国统一大市场并不是要让大的企业更大,说实话,现在单凭园林企业、行业自身的能力,也很难真正大起来,国家现在提专精特新的路子,或许更适合大部分企业。
 
要认真分析“全国统一大市场”这里面的各个要素:全国,统一,大,市场。何为“全国”,何为“统一”,何为“大”,何为“市场”?
 
前面三项或许已经超出90%园林企业的操作范畴,只有最后一个“市场”才是大家的生存空间。换个角度去想,前面三项会由10%的企业去解决,而剩下的人,则需要在“市场”里找到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杭州乐融农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议现代园林企业的竞争和发展
2017年,苗市看涨看跌掌握在每个苗木人手中!
剖析苗木新品种,看苗木行业最后竞争
园林绿化上市公司及园林行业分析
园林人必看!我国园林行业未来发展的五大趋势
事建筑装饰、园林景观和幕墙施工的上市公司一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