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稻盛和夫分享 掌握人心的祕訣|經營管理|2016

學員提問:總經理最重要的職責是?

我經營的企業,是創業至今有五十年歷史的零食點心製造商。在今年三月,三十九歲的我代替已經營此企業三十五年的父親,成為第三代的總經理。

因為接任總經理可以說是既有的規劃,父親現在也以董事長的身分,持續著領導者的角色,公司內部也順利接受總經理的交接。在我繼承總經理之後,人際關係並沒有出現障礙,我認為自己十分幸運。

之所以寫信給塾長,主要是因為想請塾長指導及傳授在真正接任總經理一職前,必須做好的心理準備和注意的事項。到底總經理這項職務的真義是什麼呢?

塾長回答:根據「原理、原則」來經營

這是有關總經理的職務定義,與應該留意哪些問題的疑問。你說你年紀輕輕就繼承父親的職位,所有員工也視繼承父業的你是人之常情,毫無異議地接受你,你因此認為自己很幸運。

但是我認為,主要是因為你的父親治理有方,才有如此順利的結果。只要付薪資給員工,用總經理的職權施威,員工就會跟從。但是如何讓員工發自內心信服你,進而願意跟從你,就只有靠領導者的氣度和風範了。因此,我期待你也能像你的父親一樣廣結善緣,成為一個值得尊敬和信賴的人物。

對你而言,構築人脈還有一項重要的理由。目前你的父親還健在,所以還沒有問題,你的父親一旦往生,你就不得不面臨自己做最後決策的情形。

做決策,心中要有一把尺

所謂的總經理,就是能夠對事物下最後決策的人。當你還是副總經理或某領域的經理時,因為上頭還有最後決策者,因此可以用一句「我想這樣做」終結問題。但是總經理是擔任最後決策者(decision maker)的角色,身後已經沒有靠山。那麼,做決策判斷時的依據,就是他心中那無形的座標量尺。

因此,我認為擔任總經理的人,也就是管理企業時,最重要的是心中必須擁有可用來做判斷和決策基準的座標軸。

在我剛創業時,心中的量尺是依據「怎樣做人才正確?」與「根據原理、原則做經營」兩個基準,然後我就依據這個標準,經常自問自答、反覆演練。

所謂的原理原則,其實就是「正」與「不正」的價值判斷基準;或者說是辨別善與惡的基準,也可以說是用公平、公正、誠實、誠心、愛心、正義感、博愛的精神、正直的人格與純粹的心等等很基本的語言詞彙,來詮釋的倫理觀念。一個人如不具這些倫理觀,很容易陷入以自我的私慾做為判斷事物的基準,世間已有許多這樣的實例。

正如同我在盛和塾裡經常提到的,這些基本的倫理觀念,正與人類的靈魂本質相同。人類的靈魂本質如果用言語呈現,就是真、善、美三者的實體表徵。因此,人類會求真、求善與追求美的事物,皆是基於其原始靈魂本身的驅使而然。

在此前提下,身為企業領導者的你在針對事物做判斷時,最重要的概念,就是以你的「本心」為衡量的基準。

總經理必須留意的五件事

除此之外,我想更具體補充身為總經理應該留意的地方。

第一、首先,總經理是一種必須嚴格執行公私分明的職位。換句話說,絕不可將公與私混為一談。尤其在人事管理方面,絕不容許絲毫的不公平。

第二、總經理對於企業應保持莫大的責任感。為何如此說呢?因為企業本為一無生命的物體,只有總經理能為企業注入生命的靈魂與氣息。你的企業在市場上能顯現出多少生命力,完全依照你對此企業有多大的責任感、為此灌注多少自己的意志與決心而定。

第三、既然總經理是如前兩項所述關鍵的存在,就應該為企業注入自己所有的人格特質與意志力。

第四、因為總經理是協助員工追求物質與心靈上滿足的重要人物,必得付出比任何人更多的努力。

第五、總經理必須是受員工尊敬的人,因此必須提升自我的心靈與智慧。所以管理企業時請放下自己一直以來的個性與態度,多探討研究管理上的哲學。

最後一點正如同前面所述,身為企業的領導者因為必須做出最終決策,所以是一個十分孤獨的角色。時常為了自己的決定與判斷正確或適當與否,產生很大的猶豫與不安。因此為了讓自己能夠承受這種孤獨,從現在開始應該結交與培養能夠敞開內心、真誠交往的好友。

學員提問:何謂「成長企業」的企業文化?

我經營委託代工(OEM)食品加工業,公司擁有四十名正職和七十名非正職員工,近年來無論營業額、獲利率都往下滑落。特別是盈餘已經呈現赤字,如何恢復早期的業績是眼前最大的課題。

還有,這樣說有點突兀,但是我還想請教塾長:「想培養出成長型的企業風氣,應該怎麼做?」

我是第三代經營者,五年前才接手父親的事業。我認為經營者有必要與員工具有共識、相互理解,建立老闆與員工之間良好的關係。為了讓經營理念徹底深植人心,我特別重視啟蒙教育,在晨間會議、日常會議中特地撥時間,對員工講解我一貫的理念。

問題是,員工的反應距離我的理想很遠,即使目前公司營運非常不景氣,開會時卻聽不到積極的發言,大家忙著找理由推卸責任,對如何完成業績、營運結果完全不具責任感。雖然我日夜努力想構築好的企業風氣,並持續訓練員工,但卻沒收到任何效果。

我想請教塾長掌握人心的祕訣?為了建構能根植在員工心中的企業風氣,我本身應當如何努力、做好哪些事情呢?

塾長回答:勤跑現場,掌握工作實況

身為第三代經營者,我想你是非常用功的。你具有很優秀的經營理念,但是眼前你必須做的,不是徹底執行此理念,而是實際去了解現場員工的狀況。

就如同你所說的,「所謂的經營成果,應該與各個工廠、營業部門以及行政部門有很大的關係。」也就是說,你覺得實際的工作現場是很重要的,我也覺得這是非常正確的觀念。

但是你也提到,「這些部門的員工,應該負很大的責任。」事實上,我認為這種說法是很大的誤解。假如想得到成果,是無法將責任丟給員工的,唯一的方法是你自己親臨現場去掌握一切的狀況。因為對經營者而言,「能獲利的地方,就只有在工作現場」這句話才是真理。

經營者不能躲在辦公室

既然你的公司屬於委託代工,獲利率本來就很低,因此本來就應該更嚴謹管理公司的收益。由此可以推論,你應該重視進貨的來源,也應該要求不斷提高產能。照理說,此時的總經理應該在現場指揮,做到比誰都了解現場作業才行,結果你卻躲在辦公室內,我認為這才是你的問題所在。

眼前你必須做的是,徹底去了解所有的材料;設法找到連同業都還沒發現的廉價材料,然後自己開著卡車去進貨。此刻的總經理必須自己身體力行,親自去挖掘比誰都便宜的材料,用比誰都低的成本去調度原材料才行。就因為身為總經理的你,一直沒有把目光焦點放在公司內最重要的工作現場上,公司業績才會節節下滑。

經營理念這種東西,是每天在工作現場嚴格要求員工去執行,然後才成形的概念。如果經營者根本不了解現場,只是要員工先執行理念或培養企業風氣,那是沒有意義的做法。

我相信你的員工心中一定嘀咕著,「總經理是個完全不了解工作現場的呆瓜,淨說著不知從哪聽來的高調理論,」認為你是呆子,而你的無端忙碌就是證據。因為同業之間的義務、訪客、會議這些工作和公司的生產現場,根本扯不上關係。

「現場學」比「帝王學」更重要

這也是第二代總經理容易犯的錯誤,無論針對第二、第三代總經理,前一任經營者通常只教他們總體經濟學中的「帝王學」,而忽略個體經濟學中的「工作現場學」,因此還有很多人並不了解現場。

事實上,創業者因為自己辛苦經營公司,因此從現場各個角落到公司整體事務,他都瞭若指掌。因此繼承者也應該像創業者一樣,經常進出工作現場,了解現場的狀況才行。假如你對現場不夠了解,那麼你的帝王學也無法派上用場。

身為經營者,一定要比任何人都了解現場。接著要強調的是,身為經營者,應該工作比任何人都多,比任何人都嚴格要求自己才行。因為公司內,只有經營者可以為公司注入生命力。

● 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 606期《李安 超越李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稻盛和夫分享掌握人心的秘诀,现场学比帝王学更重要
歌詞心語:那些如人意 貼人心的歌詞
與獅子對話:積極有效回應反對你的人
[生活駭客] 找到拖延瑣事的四個有效節奏
(九)力比多之特殊學術領域
一个人心死了比什么都可怕。人一旦失去了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