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童年的阅读经验,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影响之深远、作用之深刻,是毋庸再细加论证的事实。

作画需要有底色,做人也要有底色。底色打得好,画一定很美,做人也如此,要从小为精神润色。为精神润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积累,需要你从生活中不断地发现、挖掘美丽的色彩,再一点一点的涂抹,渐渐地使人生底色绚烂多彩。基础教育应该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打下一个亮丽的底色,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好;让学生学会过精神生活,重视精神的价值,眷注内心,使学校生活成为整个人生美好回忆的巨大宝库,让学生形成快乐、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给学生的精神打底色体现在教学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不过,尤其应重视的是要用我们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终生学习与精神成长“打好底色”。

 不知谁说过“一个人80%的知识,是靠阅读得来的,只有20%的知识是靠亲身实践得来的。”我不能确定这两个数字的准确性,但读书的重要是勿庸置疑的。只有通过阅读,人的知识面才能广博,理解力才能深刻,知识才能迸发出智慧。教师教书更需要读书,所谓“教学相长”。然而,回顾自己十多年来,看了多少书呢?课堂上一个劲地鼓励学生挤时间看书,而自己竟然常常以工作太累太烦,没有时间作为不读书的理由。于是,每天的工作都成了固定的模式,偶尔有时间,就看看专业类教材书,其它书籍竟无暇顾及。北宋诗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的人面目可憎,俗不可耐。”那么,长时间不读书的教师,岂不成了可怕的教育者。教师,需要读书,读书要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要想给孩子着好精神底色,首先得让自己的底色亮丽起来。

巴甫洛夫说:“在对童年的追忆中,我们可以找到科学发现的原初素质和爱的深刻秘密。”一位诗人说过:“一句进入童年脑海的诗句,抵得上成人后阅读的十本巨著。”童年的阅读经验,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影响之深远、作用之深刻,是毋庸再细加论证的事实。那么,我们教师所应做的就是要让我们的儿童自小以书为伙伴,让他们的童年弥漫着书香。捧起书本,就是捧起一个伟大的思想;翻动书页,就是翻动一个精神的海洋。走进学校,我们应感受到每一个角落都充盈着的浓浓的书香:课间,课余,教室里,走廊内,校园中,随处都是手捧书本的"小书迷"身影。此时,阅读就是一种最美的姿态,一帧最具魅力的风景。

我们相信,孩子们的童年,将因为有了好书相伴而不再单调和枯燥。书是智慧的海洋、书是甘甜的泉水、书是进步的阶梯、书是重要的精神食粮。书是一种享受,它让孩子的生活更精彩。当读书自然而然逐渐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时,读书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必不可少,那么他们将受益终生。不知不觉中,这种精神营养为他们的生命打底色,滋养着他们幼小的心灵,不断地丰富他们的心灵,让生命更丰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20418打精神底色的书
专题一拓展材料3: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学习心得
课外阅读是在给孩子人生着底色
燃梦行动.阅读打卡第72天《我的精神家园》
新课标个人学习计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