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微信交流
userphoto

2023.12.13 北京

关注

​aa


2024-01-10


2023-12-13

沉领提坠是实我之身法,

虚实开合是虚我之要领。


2023-12-12

松静练法,以养神养气为主。不强调身体训练,也就没有张弓的要求。这种练法比较常见。在改善身体状况方面,见效较慢。

咱们的练法,是要强调开弓劲以拉伸筋骨的。弓不打开,筋不拉伸,身上的气血就很难得到改善。

血养筋,筋舒气,气养血。三者是一体的。

现在站桩,比较强调混元力,讲究八面支撑。但实际练的时候,不需要那么复杂。

重复一下咱们的站桩要领:基本就是上图中的十字力。一、两肩横向展开,两膀微微内扣。二、顶头竖项,松腰落胯,下颌微收,尾闾前伸。三、颈椎、腰椎后靠。

这个是比较基础的桩法,侧重开肩,开胸,开脊椎。


2023-12-10

一身备五弓,可能是个错觉。实质上可能只有一个身弓。这个身弓就是顶天立地的根劲。其余的弓,是身弓的分叉。


2023-12-07

站桩也许可以分为文武二途。松静为文练之法,侧重意气;抻拨为武练之法,侧重筋骨。


2023-12-06

是否与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有关?受周老师的提问启发,说几点体会:

一、咱们练功的时候,要有对立统一思维。束展、开合、虚实、刚柔,相反的状态,协调并存。

二、练功的时候,总的原则是,身体要展,骨节要开;内气要聚,丹田腰胯要合。(开与合同时存在)

三、拉弓劲属于综合训练,其中的虚与实、开与合也是并存的。

练功不是要求把自己练的多好,而是掌握一种学习方法,通过此法慢慢进步。

我觉得理是方向,法是工具。明理得法,自然效率高。只不过多数习练者比较在意现象。


2023-12-02

说一下俺自己的领悟:

1. 实体(身体)仍然可以分阴阳,仍然可以有虚我、实我。

2. 虚体(空间)也有阴阳,不是纯粹的虚空。

3. 实体中的虚,与虚空相应;虚空中的实,与实我相应。虚实并存,虚实同体。

4. 如周老师之前所讲,明了虚我,正好回过来练实我。虚我是有余,实我是不足。

上虚下实中空的理念没有问题。这是练体所需要的模式。


目前咱们不是按照这个理念来的。是一个更大的模型。天地人,三才相合的模型。身体能量与空间能量相互作用的。需要调整思路。


2023-11-28

 内家拳,之所以能够返先天,就是因为超越了后天的实体的我。外家拳是在后天上面做功夫。

双圈练法,并不是直接练出真我来,而是先还虚(即从实我转化为虚我),这个虚我,再进一步,就是真我了。


2023-11-27

黄老师的弟子,如朱跃军、杨劲等,都不能以武学的概念去衡量。他们都有功夫,但不是武学意义上的功夫。

武学与丹道,都涉及练气,但两者的目标完全不同。具体到练的过程,区别也非常大。

这个周末其实聊到了很多东西。俺稍微整理一下。 [抱拳]

一、武术桩的要领:如站高凳,如承重物。举轻若重,举重若轻。

二、丹田与胯的配合,用胯走路。

三、反手的撑抱桩。(这个我是非常推荐的,比三体式简单,效果也很好)


2023-07-23

一点感悟:到了无为法阶段,引进落空,粘黏连随,等各种玄幻的技法就都不存在了,只是一个自然了。

一切都是自然的,不需要任何后天的思考。乃至用意都是多余的。心也会自然安静下来。入静、入定,也是不需要的,因为本自清净。大道至简,自然无为。功夫仍然要练,只是目的和以前不同了。认知上有了领悟和心得,仍需功夫来印证。行至此时,武艺已成末技。


2023-07-18

弓弦理论,调整一下,回到这个双圈模式。 外圈是神意引领身体产生的。

大圈整体就是一个弓弦,四面八方都要撑开。目前的体会,不是无极图里面的平圆,而是上面这个图的立圆。如果站混元桩的话,可能是平圆。


2023-07-17

内家拳真正练的就是筋膜。内气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内气与筋膜,互为表里。

 那个弓弦的概念,对我自己影响也很大。这东西,在内劲层面,把形意和太极给统一起来了。


2023-06-28

我把李老师的句子,改了一下。

神意领、态势成、气场动、形体随。


不是凭空产生的。一开始站的时候,需要有意引导一下。形成这个内实外虚的状态。然后就不用想了。站桩过程中,如果这个状态丢了,就需要再调整。调好了之后,不需要意守。功夫成就之后,是自然就有的。

对。孙禄堂老前辈也说,空空静静,就可以了。我理解,那是最终状态。我等凡夫,还是需要有个过程的。

不引导,也可以,但那对功夫的要求,又高了一层。

那个练法,叫做 知而不守。对渐修的练法来说,无极态是结果态。

对顿悟的练法来说,初始态就是结果态。接前,不引导的练法,他也是要知道这个状态的。他的那个知道,就已经形成状态了。这个对悟性要求高。


2023-06-20

接着这个话题,再说一个:

形意拳有个说法,叫 意自形生。这个意,应该也是状态。指合理的状态,来自于正确的结构。

老师教拳,往往只注重形,而忽略了意。咱们自己练的时候,还得补上。 


2023-06-18

​红圈代表丹田力,为实;篮圈代表虚空场,为虚。


2022-6-12

我明白为什么会回到体上了。

气聚丹田之后,总想着直接用那个聚起来的东西,就会回到体上。

气聚起来之后,只是放在那里,保持那个状态不变,然后用虚体带动,就没问题了。

2023-06-12

神意领,场势动,形体随

李老师已经把所有东西,用这一句话都说完了。

2023-05-29

学的过程,由外而内,从形到态。

用的时候,由内而外,以态带形。

2023-05-15

昨天拜访武老师归来,还是有些感触的。

无论太极形意,传承下来,很多东西(包括理念和对应的训练方法)都丢了。殊为可惜。

返先天是核心,是根本。但返先天不能一蹴而就,不能一步到位。需要有完整细腻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一个好的启蒙老师非常重要。老师有自己的体悟,能讲出真正的东西。

东西有了,还得自己下功夫。脑子明白没啥用,身体明白,知行合一了,东西才真。

传承断掉很容易,再捡回来就千难万难了。

明师难遇。遇到好的老师,自己要懂得珍惜。

正法难闻。遇到好的东西,自己要舍得下功夫。


2022-04-18

实我是虚我的反映,虚我是实我的根本。

实我的训练是虚我的助道,虚我和实我也要相合。

神秀,实修阶段: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惠能,见性之后: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神秀与惠能也如是。

我的理解,是不能偏。世人多是偏在一隅。

悟虚而练实,悟空而修有。始终不离性命双修。


2022-4-17

关于静,我是这么想:有一个根本的静,可以影响身心。直接在这个根本的静上下功夫,以身心的反应做功夫的验证。我觉得,李老师,彭老师,都是拿到了那个根本的静。这个根本静,不是空间静,但是会有空间感。


2022-03-17

有一点需要提醒的:先天不会主动调整后天,后天要与先天握手,先天才会发挥作用。这之间要有呼应。不是放在那里,等着先天的作用。


2022-02-27

练体还虚以化精

练精还虚以化炁

练炁还虚以化神

练神还虚以合道

以上过程不是逐步进行的,是同时发生的。


2022-02-06


2022-01-23

应该练什么?其实是个一直存在的问题。按过去武学前辈的思想,练自己擅长的东西,然后不断加强,使之成为一种功夫。这个就叫武艺。反之,不断发现自己的弱点,练自己不会的东西,就是道艺。所以,可以说,武艺是道艺的基础,道艺是武艺的升华。


2021-04-29

我大概的明白里面的区别了。现在人练的,基本都是阴阳鱼,太极拳练的是那个阴鱼,形意拳基本练的是那个阳鱼

抛开门派,只要是内家的,都应该是练那个古传太极图(也叫来氏太极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家拳杂谈
拳道正宗 —— 三体式的秘密
论内家拳之换劲
五步躲影法·歌诀
武术桩功漫谈
馬國興之 《拳術三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