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邓子恢:群众的贴心人

江苏省档案馆、《老年周报》联办

“走进档案馆”栏目

邓子恢先生

邓子恢(1896-1972),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福建龙岩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斗争。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1945年6月当选为中共七届中央委员,历任中央华中分局书记、华东局代理书记、中原局第三书记、中原临时人民政府主席。解放后曾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等职。

在为党的革命事业和人民的幸福奋斗奉献的一生中,邓子恢曾多次强调:“凡涉及到广大群众的事情,不要个人自作聪明,不要主观主义、命令主义,要同群众商量,走群众路线。”邓子恢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始终坚持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坚持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发动农民群众“巧分粮”

1931年端午节后,福建福安地区因五谷歉收,灾荒严重,许多农民群众绝粮断炊,靠野菜充饥度日。地主和粮行老板却囤积居奇,抬高米价,并从水路偷运粮食到外地卖高价。时任中共福建省委农村巡视员的邓子恢正好到福安巡视,他了解到当地的情况后,便决定发动当地农民群众破仓分粮,救济饥民。邓子恢带领大家首先扣住了地主和粮行老板运往外地的粮船,并派农会代表与地主和粮行老板谈判,要求平抑米价,同时以农会名义在福安街上公开贴出通告,规定了合理的米价。

为进一步发动农民群众向地主粮行老板进行斗争。邓子恢带领农民群众发起了赊米运动,起初地主和粮行老板不买账,拒绝赊欠。邓子恢就带领群众到粮仓外围堵,群众有的手里提着麻袋,有的挑着箩筐,群情激奋,准备动手打开粮仓。地主和粮仓老板见势不妙,吓坏了,只得同意群众的要求。农民群众扛着粮食带着胜利的喜悦回到各村去了。这场斗争,名义上叫赊粮,实际是邓子恢发动农民群众“巧分粮”。它的胜利,鼓舞了福安一带农民的斗志,于是先后有一两万人加入了这场斗争的浪潮中。

深入群众中搞调研

在抗日战争的岁月中,邓子恢更是时刻注意密切联系群众、发动群众。1941年5月,邓子恢到皖东北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工作,行军途中仍然不忘抓紧深入到群众中搞调查研究。

他到达新的抗日根据地洪泽县,发现群众尚未充分发动。县委书记向他汇报说,因为这一带地处洪泽湖边,物产丰富,群众比较富裕,贫雇农少,很难发动斗争。邓子恢便带领工作人员深入到高良涧、岔河等地进行调研,发现这里虽然比较富裕,但高利贷剥削却十分严重。他抓住这一点,亲自组织人员上街宣传,号召贫苦农民组织起来,成立抗日群众团体,打击高利贷盘剥,为发动群众树起了好样子。附近村庄和集镇的群众纷纷效仿,迅即打开了当地的斗争局面。

邓子恢(右一)深入人民群众调研工作

其后,邓子恢又前往洪泽湖西岸地区发动农民减租减息,为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打下良好基础。在邓子恢的指示和领导下,皖东北地区开展了很有声势而又扎实的群众运动。在发动大多数农民参加农会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抗敌协会、儿童团。特别是在运动中涌现出一大批积极分子,邓子恢要求对其中特别优秀的要及时发展为中共党员,并普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使根据地的建设逐步得到加强巩固。

出版《论群众运动》

解放战争时期,每当战斗间隙,邓子恢也总要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情况。在山东解放区的时候,战事频繁,军队驻地时时变更,但大家依然能经常看到邓子恢与驻地房东老乡谈心,宣传党的政策,了解村中的各种情况。部队宿营,他都要亲自检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执行情况,不准有一丝一毫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发生。

为此,邓子恢还著有相关著作——《论群众运动》,这是他于解放战争时期在华东干部队报告中的一部分。1949年9月25日,中共皖北区党委宣传部将其作为党内文件翻印用以指导工作。文章对解放区农村群众运动的基本问题,有很透彻详尽的论述和阐释。此文对于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农村群众运动及邓子恢同志生平和思想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邓子恢著作《论群众运动》

《论群众运动》编者按

和群众“心连心”

建国后不久,邓子恢调中央农村工作部任部长。在农村各项工作中,他更是主张和模范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从1952年10月1起,在农村工作部的10年间,邓子恢带领工作组走遍了祖国大部分省、区,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做了大量的走访和调查工作。

就是人在北京的时候,邓子恢一直与家乡老根据地的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家乡的群众和干部来京开会,都要来看望邓子恢,家里经常是门庭若市。对人民群众,邓子恢都要尽量亲自接待。他经常告诉家里人,这也是向群众学习的好机会。

1956年,邓子恢(左一)回福建龙岩东肖

做调查时与烈士家属合影

1961年,邓子恢身患黄疸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组织上安排他去海南榆林治疗休养。这时候由于左倾的错误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国家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闽西家乡许多干部群众给邓子恢写信,希望得到他的关注。这一年春天,他率领一个工作组,带病经漳州返回龙岩,深入到东肖、湖邦、曹溪、小池等地进行了20余天的调查了解,接待了一批又一批来访的干部和群众。有一天,他在龙岩街上理发,刚理了一半,群众闻讯,都围到了理发店门口。他等不及理完发,就赶紧和群众交流,并发表了即兴演说。群众都高兴地说:“邓部长虽然住在北京,却和我们老区群众心连着心呢。”

邓子恢(前排右三)在广西深入基层调研

邓子恢的一生经历了我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漫长岁月。他的光辉业绩,特别是在农村和群众工作方面的独特创造,受到了党中央的充分肯定。他平易近人,经常以普通劳动者姿态出现在群众之中;他虚怀若谷,制定方针政策时,总是从农民摆脱贫困、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要求出发。他曾经说过:“一生一世干革命,全心全意为人民。”这正是他一生的生动写照。

文中第1、3、4张图片来自

江苏省档案馆馆藏

作者:龚贤、王小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邓子恢:禁止带水,必须要喝群众家里的水
《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
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游有方 : 小说与真实有多少距离(下)
心系农民的邓子恢向毛泽东建言:农民留一点自留地,就有可能自己支配生活,不致生活来源都掌握在干部手里
血吸虫:令华佗无奈的“小虫”,是如何在今天可防可控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