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魏六朝诗选》第七十三首《悼亡诗》

【篇目】

  [作品介绍]

  [作者介绍]

  [注释]

  [译文]

  [赏析一~~赏析五]

【古风泊客一席谈】

   悼亡诗


        [晋诗·潘岳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髣髴,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作品介绍]

《悼亡诗》共三首,内容都是伤悼亡妻的。这是原诗的第一首,写妻子死后葬毕,自己将要赴任时的哀伤心情。人已经死了,但遗物还在,触目惊心,引起自己沉痛的哀思,情感真切动人。后人写“悼亡”诗,都受他的影响。

[作者介绍]

潘岳(247-300)西晋时期文学家,“太康文学”的主要代表。字安仁,又称潘安。祖籍荥阳郡中牟县(今属河南),祖父潘瑾,曾官安平太守,其父潘茈,做过琅琊太守。潘岳少年时就被乡里称为神童,二十多岁就名声大振。初为河阳令、转怀县令,历任太子舍人、长安令、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史书记载他“性轻躁”,热衷于官场趋炎附势,与豪门石崇谄事权贵贾谧,为谧“二十四友”之首,为世人所讥。公元300年(永康元年)赵王司马伦的亲信孙秀污蔑潘岳和石崇等参与淮南王、齐王作乱,因此被诛,并夷三族。

他和陆机齐名,是当时士族门阀的代表作家,也是当时形式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的诗以写哀吊内容见长,代表作是《悼亡诗》三首。他又善长写“哀谏之文”,象《怀旧赋》《寡妇赋》等,都以善叙哀情著称。其代表作《悼亡诗》三首,为纪念亡妻所作,情意深厚真挚;赋也多有名篇,造句工整,用典浅近,对后世有较大影响。明人张簿辑有《潘黄门集》传世。

  [注释]

⑴荏苒(rěn rǎn忍染):逐渐。谢:去。流易:消逝、变换。冬春寒暑节序变易,说明时间已过去一年。古代礼制,妻子死了,丈夫服丧一年。这首诗应作于其妻死后一周年。

⑵之子:那个人,指妻子。穷泉:深泉,指地下。重壤:层层土壤。永:长。幽隔:被幽冥之道阻隔。这两句是说妻子死了,埋在地下,永久和生人隔绝了。

⑶私怀:私心,指悼念亡妻的心情。克:能。从:随。谁克从:即克从谁,能跟谁说?

⑷淹留:久留,指滞留在家不赴任。亦何益:又有什么好处。

⑸僶俛(mǐn miǎn闽免):勉力。朝命:朝廷的命令。回心:转念。初役:原任官职。这两句是说勉力恭从朝廷的命令,扭转心意返回原来任所。

⑹庐:房屋。其人:那个人,指亡妻。

⑺室:里屋。历:经过。所历:指亡妻过去的生活。

⑻帏屏:帐帏和屏风。髣髴:相似的形影。无髣髴:帏屏之间连亡妻的仿佛形影也见不到。

⑼翰墨:笔墨。这句是说只有生前的墨迹尚存。

⑽这句是说衣服上至今还散发着余香。

⑾这句是说生平玩用之物还挂在壁上。

⑿怅恍(huǎng):恍忽。如或存:好像还活着。

⒀回惶:惶恐。忡(chōng充):忧。惕:惧。这一句五个字,表现他怀念亡妻的四种情绪。

⒁翰林:鸟栖之林,与下句“游川”相对。比目:鱼名,成双即行,单只不行。析,一本作拆,分开。这四句是说妻子死后自己的处境就象双栖鸟成了单只,比目鱼被分离开一样。

⒂缘:循。隟:即隙字,门窗的缝。霤(liù溜):屋上流下来的水。承檐滴:顺着屋檐流。这两句是说春风循着门缝吹来,屋檐上的水早晨就开始往下滴沥。

⒃寝息:睡觉休息。这句是说睡眠也不能忘怀。

⒄盈积:众多的样子。这句是说忧伤越积越多。

⒅庶几:但愿。表示希望。衰:减。庄:指庄周。缶:瓦盆,古时一种打击乐器。《庄子·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认为死亡是自然变化,何必悲伤!这两句是说但愿自己的哀伤有所减退,能象庄周那样达观才好。

  [译文]

辗转冬春已经交替,寒暑很快就变换了。

那个人一命归了黄泉下,被深深地掩埋与我永远的阴阳相隔。

悼念亡妻的悲伤心情,能跟谁说?滞留在家不赴任又有什么好处?

勉力恭从朝廷的命令,扭转心意返回原来任所。

望着茅庐思念着她的身影,进了家门想起了她生前的一切经历。

坐在帷帐中找不到她的影子,只有她的一些字画还放在那里。

她的郁金熏染物的芬芳余味还可以嗅到,她留下的衣物依然挂在墙上。

恍恍惚惚总觉得她似乎还在,那惊恐的悲伤依然使我心悸。

好比那振翅双飞的同林鸟,一觉醒来只剩下了一只孤单鸟。

好比那同游在河里的比目鱼,半路上突然剩下了一只鱼。

春风循着门缝吹来,屋檐上的水早晨就开始往下滴沥。

那长眠安息了的爱人啊,我何时才能把她忘记,沉重的忧伤天天郁积在心中无法解脱。

真希望我对妻子的思念有一天能够淡化,像庄子一样敲着瓦盆不再哭泣。

赏析

潘岳《悼亡诗》是诗人悼念亡妻杨氏的诗作,共有三首。杨氏是西晋书法家戴侯杨肇的女儿。潘岳十二岁时与她订婚,结婚之后,大约共同生活了二十四个年头。杨氏卒于公元298年(晋惠帝元康八年)。潘岳夫妇感情很好,杨氏亡后,潘岳写了一些悼亡诗赋,除《悼亡诗》三首之外,还有《哀永逝文》《悼亡赋》等,表现了诗人与妻子的深厚感情。在这些悼亡诗赋中,《悼亡诗》三首都堪称杰作,而在三首《悼亡诗》中,第一首传诵千古,尤为有名。这里选析第一首。

这一首《悼亡诗》写作时间大约是杨氏死后一周年,即公元299年(晋惠帝永康九年)。何焯义门读书记》说:“安仁《悼亡》,盖在终制之后,荏苒冬春,寒暑忽易,是一期已周也。古人未有丧而赋诗者。”结合诗的内容考察,是可以相信的。这首诗,从内容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是第一部分,写诗人为妻子守丧一年之后,即将离家返回任所时的心情。开头四句点明妻子去世已经一年。诗人说,时光流逝,爱妻离开人世已整整一年,层层的土壤将他们永远隔绝了。“私怀”四句,写诗人即将离家返回任所的心理活动。就个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来说,诗人十分愿意留在家中,可是有公务在身,朝廷不会依从,这个愿望是难以实现的。再说,人已死了,就是再继续留在家中,也是没有用。这里提出留与不留的矛盾。矛盾的解决办法是,勉强遵从朝廷之命,转变念头,返回原来任职的地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是第二部分,写诗人就要离家返回任所,临行之前,触景生情,心中有说不出的悲哀和痛苦。看到住宅,自然想起亡妻,她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进入房间,自然忆起与爱妻共同生活的美好经历,她的一举一动,使诗人永远铭记在心间。可是,在罗帐、屏风之间再也见不到爱妻的形影。见到的是墙上挂的亡妻的笔墨遗迹,婉媚依旧,余香未歇。眼前的情景,使诗人的神志恍恍忽忽,好像爱妻还活着,忽然想起她离开人世,心中不免有几分惊惧。这一段心理描写,十分细腻的表现了诗人思念亡妻的感情,真挚动人。这是全诗的最精彩的部分。

应该指出,“流芳”“遗挂”二语,注家尚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流芳”是指杨氏的化妆用品,有人认为“遗挂”是杨氏的遗像,都是猜测,缺乏根据。余冠英说:“‘流芳’‘遗挂’都承翰墨而言,言亡妻笔墨遗迹,挂在墙上,还有余芳。”(《汉魏六朝诗选》)比较可信。又,“回惶忡惊惕”,意思是由惶惑不安转而感到惊惧。“回”,一作“周”。前人如陈祚明沈德潜等人多谓此句不通,清人吴淇说:“此诗‘周惶忡惊惕’五字似复而实一字有一字之情,‘怅恍’者,见其所历而犹为未亡。‘周惶忡惊惕’,想其所历而已知其亡,故以‘周惶忡惊惕’五字,合之‘怅恍’,共七字,总以描写室中人新亡,单剩孤孤一身在室内,其心中忐忐忑忑光景如画。”(《六朝选诗定论》)剖析入微,亦颇有理。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是第三部分,写诗人丧偶的孤独和悲哀。“翰林鸟”,指双飞于林中的鸟。比目鱼,水中一种成对的鱼。《尔雅·释地》说:“东方有比目鱼,不比不行。”传说比目鱼身体很扁,头上只一侧有眼睛,必须与眼睛生在另一侧的比目鱼并游。不论“翰林鸟”,还是“比目鱼”,都是古人常用来比喻夫妻合好。“一朝只”、“中路析”,写出诗人丧偶以后的孤独与凄凉。冬去春来,寒暑流易,爱妻去世,忽已逾周年。又是春风袭人之时,檐下晨霤点点滴滴,逗人哀思,难以入眠。深沉的忧愁,难以消却,如同三春细雨,绵绵无休,盈积心头。要想使哀思衰减,只有效法庄周敲击瓦盆(一种古代乐器)了。《庄子·至乐》说,战国时代宋国人庄周妻死了,惠施去吊丧,见庄周两腿伸直岔开坐在那里敲着瓦盆唱歌。惠施说,妻子死了,不哭也罢,竟然唱起歌来,未免太过分了。庄周说,妻子刚死时,他很悲伤。后来想想,人本无生、无形,由无到有,又由有到无,正如四季循环,就不必要悲伤了。潘岳想效法庄周,以达观的态度消愁,殊不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潘岳的悼亡诗赋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富于感情。此诗也不例外。陈祚明说:“安仁情深之子,每一涉笔,淋漓倾注,宛转侧折,旁写曲诉,刺刺不能自休。夫诗以道情,未有情深而语不佳者;所嫌笔端繁冗,不能裁节,有逊乐府古诗含蕴不尽之妙耳。”(《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一)这里肯定潘岳悼亡诗的感情“淋漓倾注”,又批评了他的诗繁冗和缺乏“含蕴不尽之妙”,十分中肯。沈德潜对潘岳诗的评价不高,但是对悼亡诗,也指出“其情自深”(《古诗源》卷七)的特点。的确,潘岳悼亡诗感情深沉,颇为感人。

由于潘岳有《悼亡诗》三首是悼念亡妻的,从此以后,“悼亡诗”成为悼念亡妻的专门诗篇,再不是悼念其他死亡者的诗篇。于此可见,潘岳《悼亡诗》深远的影响。

佚名

赏析

潘岳与陆机齐名,也是西晋文坛的代表人物。晋惠帝时有号称“二十四友”的文人集团,依附于权贵贾谧,他是“二十四友”的首领。潘岳是古代著名的美男子,直到今天形容男子俊美还用貌似“潘安”(潘岳,字安仁)来比喻。“岳美姿仪”,“少时常携弹出洛阳道。女人遇诸,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以归”。

潘岳与妻子感情深厚,将妻子视为自己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与妻子相濡以沫二十四年,因此伤妻之痛表现得摧心断肠。《悼亡诗》三首,感情真挚,是他的名作。而在三首《悼亡诗》中,第一首传诵千古,尤为有名。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荏苒:逐渐。谢:去。流易:消逝,变换。这两句是说,冬去春来,时光流逝。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之子:那个人,指妻子。穷泉:指地下。重壤:层层土壤。永:长。幽隔:被幽冥之道阻隔。这两句是说,妻子你去了碧落黄泉,层层的土壤永远将我们隔绝了。

开头四句,点明妻子已经去世一年了。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私怀:私心,指悼念亡妻的心情。谁克从:即克从谁,能跟谁说?淹留:久留。这两句是说,我心里有心事能跟谁说呢,想留在这里,但是你已经不在了,留在这里又有什么用呢?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僶俛:勉力。朝命:朝廷的命令。回心:转念。初役:原任官职。这两句是说,勉强遵从朝廷的命令,返回原来任职的地方。

这是第一部分,写诗认为妻子守丧一年后,即将离家返回任所时的心情,这里提出留与不留的矛盾,矛盾解决的办法是,勉强遵从朝廷之命,转变念头,返回原来任职的地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庐:房屋。室:里屋。所历:指亡妻过去的生活。这两句是说,看着我们共同居住的房子,走进去就想到你以及和你的种种经历。

“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帷屏:帐帷和屏风。仿佛:相似的形影。翰墨:笔墨。这两句是说,在罗帐、屏风之间再也见不到你的身影,只有生前的笔墨尚存。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这两句是说,墙上你挂的笔墨遗迹婉媚依旧,余香未歇。

应该指出,“流芳”、“遗挂”二语,注家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流芳”是潘岳妻子杨氏的化妆品,有人认为“遗挂”是杨氏的遗像,都是猜测,缺乏依据。余冠英说:“流芳”、“遗挂”都承翰墨而言,言亡妻笔墨遗迹挂在墙上,还有余芳,(《汉魏六朝诗选》)比较可信。

“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怅恍:恍惚。如或存:好像还活着。回惶:惶恐。忡:忧。惕:惧。这两句是说,恍惚间,你还在我的身边,但是你已经确确实实离开了我,不由我惶恐、忧虑、吃惊、恐惧,各种忐忑涌上心头。

“回”,一作“周”。前人陈祚明、沈德潜都谓此句不通,清人吴淇说:“周惶忡惊惕”五字似复而实,一字有一字之情,怅恍者,见其所历而犹为未亡。‘周惶忡惊惕’,想其所历而已知其亡,故以‘周惶忡惊惕’五字,合之怅恍,共七字,总以描写室中人新亡,单剩孤孤一身在室内,其心中忐忐忑忑光景如画。”(《六朝选诗定论》)剖析入微,亦颇有理。

这是第二部分,写诗人就要离家返回任所,临行之前,触景生情,心中有说不出的悲哀和痛苦。这一段心理描写,十分细腻地表现了诗人思念亡妻的感情,真挚动人,是全诗的最精彩部分。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翰林:鸟栖之林,与下句“游川”相对。这两句是说,我们就像森林中的双栖鸟一样,现今我却形单影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比目:鱼名,成双即对,单只不行。析,一本作折。分开。这两句是说,如同在河里一起遨游的比目鱼一样,你的中途离开让我再难以前行。

“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缘:循,沿着。霤:屋上流下来的水。这两句是说,春风循着门缝吹进来,屋檐上的水早晨就开始往下滴沥。

“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寝息:睡觉休息。盈积:众多的样子。这两句是说,睡觉休息也不能忘怀你,这深沉的忧愁越积越多。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庶几:但愿,表示希望。衰:减。庄:庄周。缶:瓦盆,古时一种打击乐器。这两句是说,要想使哀思衰减,只有效法庄周敲击瓦盆了。

《庄子·至乐》说,战国时代宋国人庄周妻子死了,惠施去吊丧,见庄周两腿伸直岔开坐在那里敲着瓦盆唱歌。惠施说,妻子死了,不哭也罢,竟然唱起歌来,未免太过分了。庄子说,妻子刚死时,他很悲伤。后来想想,人本无生无形,由无到有,由有到无,正如四季循环,就不必要悲伤了。潘岳想效法庄周,以达观的态度销愁,殊不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第三部分,写诗人的孤独和悲哀。

在蓄奴养妾成风的封建社会里,潘岳作为绝色美男,却能够对自己的妻子情深意厚,忠贞不二,极是令人感慨,这也是潘岳悼亡诗得以流传的原因之一。在古代男权社会,闺中之情很少被人看重,即使被看重,也极少诉诸笔墨公布于世,像潘岳这样敢于执笔抒写亡妻的浓浓怀念之情者,实是世上少有。

在太康文坛上,潘岳是一个典型的抒情诗人,是一个特殊的伤感诗人,他的悼亡诗赋有明显的特点,即富于感情,此诗也不例外。陈祚明说:“安仁情深之子,每一涉笔,淋漓倾注,婉转侧折,旁写曲诉,刺刺不能自休。夫诗以道情,未有情深而语不佳者。”由于潘岳有《悼亡诗》三首是悼念亡妻的,从此以后,“悼亡诗”成为悼念亡妻的专门诗篇,再不是悼念其他死亡者的诗篇,于此可见,潘岳《悼亡诗》深远的影响。

佚名

赏析

【解題】《悼亡詩》共三首,這是其中的第一首,寫離家赴任前對亡妻的悼念,情感真摯,是潘岳的代表作品。后人遂以悼亡作為喪妻的代稱。

潘岳写《悼亡诗》,演绎夫妻情深。开了中国文学《悼亡诗》先河。

潘岳虽然貌美,但他用情专一。潘安十二岁时,便与十岁的杨氏定亲,杨氏是晋代名儒杨肇的女儿。婚后,俩人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夫妻情深。妻子不幸早亡后,潘安对她念念不忘,作了三首有名的《悼亡诗》来怀念妻子。其诗写得情真意切,唐代诗人李商隐说“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指的就是他的这三首诗。

本篇是《悼亡诗三首》中的第一首。叙亡妻已葬后将要赴任时的情景。“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古代礼制,妻子死后,丈夫要守孝一年。从冬到春,从寒到暑,在妻子死后诗人在浑浑耗耗的悲伤中不觉得一年过去了。妻子深埋在地底下,与丈夫阴阳相隔永远也不能再相见了。“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迴心反初役。”夫妻永远相守的愿望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我长期地守在这儿,她也不可能活来,这样空守着又有什么用呢?还是振作起精神来奉行朝廷的公事吧,把怀念亡妻的悲痛情绪中调整过来,回到原来做官的任所。以上写了诗人的为妻子守孝的凄凉情境。下文诗人融情于景睹物思人,以物在人去的悲凉,表达了悼念亡妻的沉痛心情。“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遺挂犹在壁。悵怳如或在,周遑忡警惕。”望着萧瑟的家院,想起了妻子生前的音容笑貌,如果妻子不死,这时的她或许在门口迎接丈夫归来,或许陪伴丈夫在院里赏花说话。进了凄冷的家门想起妻子生前一切活动,或许她正在研墨写字,或许她正在缝衣绣花。或许她会放下手中的活计,为丈夫沏茶端水。诗人望着空空的帷帐想起了方士齐少翁曾经设帐张灯作法使汉武帝死去的的宠妃李夫人的显灵现身的传说。他的妻子会在帷帐中显灵现身吗?他望着帷帐连个隐约的影子也没有捕捉到,只有妻子生前的字画依然还在。妻子用香料薰染过的芳香还没有散尽,妻子留下的衣物还挂在墙上。看着妻子用过的遗物,嗅着妻子用过的香物,恍恍惚惚总觉得妻子还在,猛然间他在惶恐的惊讶中不由得打了个冷颤。

这段通过睹物表现了了诗人对亡妻子难以忘怀的思念之痛。下文以鸟和鱼作比抒发了诗人孤独凄清的心理感受:“如彼翰林鳥,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就像那双飞的林中鸟,在某一早晨另一只突然消失了只剩下一只哀鸣的独鸟;就像那同在河里游行的比目鱼,半路上突然失去一只,剩下一只孤单的无法掌握航向的鱼。倦鸟独立。劳鱼独行,不但从此失去了快乐,而且孤独的无法生存,这是何等的痛苦啊!下文从时间的角度,说明妻子的死亡是他永恒的伤痛。“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春风沿着门缝吹了进来,屋上的积冰已经融化顺着瓦流不断的滴落在屋前的盛水霤中。妻子安葬了已经一年了,可我什么时候才能把亡妻忘记呢?这沉重的忧伤一天又一天的郁积在心头,何年何月才能解脱啊!这是诗人沉痛的自白,一年来终日悲痛,辗转难眠,这痛苦要到何年何月啊。这是永恒的哀伤,是不可治愈的心病。在无法摆脱的痛苦中作者想到了庄周。庄周在妻子死后,不但不哭,反而敲着瓦盆唱歌。“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希望我也能有那么一天,把亡妻的伤痛淡忘了,和庄子一样不再痛苦。诗人在无力自拔的痛苦中把自己难以忍受的悲痛,寄希望于遥远未来的淡忘,事实上是永远也不能忘怀的。

本篇展示了一个充满永恒哀伤的时空。全诗的镜头随着诗人的步履移动,逐次呈现了庐舍、居室、帷幕、屏风、翰墨的余迹、檐头的滴水等,这些连续的空间场景中弥漫着阴沉凄凉的气氛,在沉寂中倾诉着诗人丧妻的悲痛和孤独。与此同时,诗歌又从时间的角度来表现丧妻之痛的深广。冰雪消溶,春风吹拂,晨溜滴沥,时节交替,光阴流逝了,而诗人对亡妻的哀念并不因此而淡薄,反而越来越沉重。在伤痛莫解的情况下,他想起达观的庄子,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象庄子那样从感情的重压下解脱出来。自此全诗进入高朝,一个永恒哀痛的形象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

这首诗情至深而语至浅,悼亡的深情婉转地流动于清浅的字句之间。比如“帏屏”数句以极其平淡的语言道出物是人非的悲怆之感;“怅怳”二句更是微妙地表现出失去了朝夕相处的伴侣而精神痛苦、恍惚迷离的神态。另外“如彼翰林鸟”等四句,两个比喻通俗浅近,却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沉痛心情。本诗文气疏朗,意境清新,感情凄艳,语言浑厚。不愧为哀悼伤逝的典范。

佚名

赏析

这首诗是潘岳《悼亡诗》三首中的第一首。相传潘岳对妻子杨氏极为忠一和深情,他和妻子杨氏12岁订婚,相爱终身。杨氏在潘岳51岁时逝世, 并未再娶。这一段成为千古佳话,有“潘杨之好”的评价。为悼念妻子,潘安作了这三首《悼亡诗》和《杨氏七哀诗》情谊真挚,缠绵无尽。

这首诗是在诗人妻葬后,自己准备赴任时的所见所感,笔调低徊哀婉,情感真挚感人。相比其他辞藻华丽,抒情繁琐的作品,这首诗将情感、回忆注入眼前的所见,姑且不去考虑后两篇的重复,就单单欣赏这一篇,已经能使读者潸然泪下,为其思念之情所动。同时,了解了他和妻子之间的真挚感情,和民间广为流传的那段佳话,更能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

冬去春来,寒暑流易,一年一年的日子荏苒不在。本诗以时光的飞逝开始,像是时光的逆流车一样,要把我们带到诗人同妻子的回忆里去。“恍恍惚惚的日子里夹杂着快乐和忧愁,不懂得珍惜的我,直到伊人逝去,才意识到如此留恋。”一声“之子”,没有叫出伊人的名字,是没有勇气,怕叫出这个曾经如此眷恋的名字之后内心为痛苦设置的屏障就此崩塌,还是这样柔情亲切的叫声能唤醒沉睡在穷泉下的她。“重重之间我们就这样阴阳相隔了,曾经相守一辈子的愿望就这样烟消云散了。”我们能够想象到潘安望着妻子的墓冢,一年来独自守在这里,沉浸在思念的痛苦中,无人排解,无人诉说。“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怎样的悲哀,夜里的梦中怎样挽留你不要离去,现实醒来,都成幻影。如今也只能振作些精神去供奉朝廷了。回到熟悉的家里收拾东西准备出发的时候,“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强忍住的痛苦和熟悉的场景碰撞时,诗人心中所有关于妻子的回忆又涌上心头,悲伤之情难以遏制。“帏屏无仿佛,翰墨有馀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怳如或存,回惶忡惊惕。”帏屏后曾经的倩影已然不在,可是妻子曾经留下的墨宝,芳香品,衣物都恍然若存,从这两句中,可以看出诗人在哀伤至极仿佛看到了妻子还在世时的样子,惊喜之中又惶恐于这种感觉,才发现还是要接受现实,不禁忧惧同来。一字一情,说明当时诗人心情的复杂。接下来的两句,也传为了经典的典故。翰林鸟、比目鱼,形象生动。“春风缘隟来。晨霤承檐滴”,这是全诗精致的两句了。看似景语,实则蕴含了至情之语。如此汪洋深情,恣肆如潮水袭来,浩荡如春风缘隙而来,霏霏如春雨洒落大地,化为晨露滴沥不尽。虽然诗人尚沉浸在丧妻的沉哀中,情以伤透,心已然碎裂,人以不堪憔悴,恍然置身于满上的萧瑟残冬,不想再有春天的来临。而春天还是来了!门外万物更新的初春景象,给诗人本已因过分痛苦悲伤而几近麻木的心一次新的更尖锐的刺痛。春光以应节而至,妻却长眠黄泉,这是何等的锥心之痛!沉积的痛苦哀伤就这样摧残着诗人,最后两句,“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有人评价:“虽为悲苦自慰之言,但觉收束无力。”不过我倒不这样认为。诗人的悲苦在前几句中已然可以体会出那种强烈和难以释怀,诗人本身并没想到自己已经为亡妻守丧一年,却还很难从痛苦中超脱出来。让亲人在泉下安息的唯一办法就是好好过剩下的日子。我想,潘岳当时是这么想的吧。他想振作起来,在写这首诗的时候他也想到了这一点,可是越写越悲,难以自拔,却处于即将赴任的前期,匆匆两句,恐怕也是想提醒自己该振作了,可是怎么能那么简单呢?所以这句诗反而让我感受到诗人那种真切的心情:既想离开让自己能从悲伤中走出,又舍不得离开。如果又想起伊人曾经的面庞,拿什么去缅怀她呢?

这首诗可能不及同一时期其他文人的诗作,但感情是最真挚的,首先是对妻子的情谊,“帏屏”“仿佛”“流芳”“遗挂”每个对亡妻细节的怀念都可以看出。然后就是诗人临行前缅怀妻子时的复杂心情,总基调是哀伤之极,其间也表现了痛苦,忧惧,甚至是希望自己振奋起来的心情。每一处都引发我们联想出,一个白头老人,恍惚蹒跚于亡妻墓冢和熟悉的房间,面对陪自己走过最风光最幸福日子的妻子的逝去,那种无助和哀伤。

同时,了解了之后的史料,更让人确信了潘安对妻子的深情。公元300年,潘安因诬陷太子谋反被杀,距妻子离世不过两年。《悼亡诗》之后他还曾写过《杨氏七哀诗》,其中开篇“雨绝有归云,叶落何时连”即以连比起兴,述人死如灯灭。末尾四句“人居天地闻,飘若远行客。先后讵能几?谁能弊金石。”已经由哀思进而作为人生的感叹了:人不过是天地间匆匆过客,要不了多久,“我”也会追随亡妻而去的。所以当潘安参与了所谓的“诬陷太子谋反事件”的时候,他也许考虑过这件事的后果,也许清楚自己在干什么,可是心已死,也许活在世间的也不过是行尸走肉,已然得不到快乐了。他曾经试图让自己能够继续一展才华,大概也是因为官场还是一样的充满险恶和狡诈吧,可是这次受到挫折却不能像从前一样,有“之子”的相伴和鼓励,他真的振作不起来了。即使是被迫“诬陷太子谋反”又如何呢?也许这样离去,既能报答贾后这几年的照顾和器重,又能与伊人重聚了吧。

佚名

赏析

在中国的传统诗学领域中,“悼亡诗”是一个有着特定内涵的概念。若是寻找它的源头,《诗经》则是首开悼亡诗的先河。《诗经·邶风·绿衣》写一男子目睹故妻的遗物因而触物生情,其后,许多文人墨客都借助文学的形式来表现伉俪之情和刻骨之痛。然而,也有言悼亡诗题材始于西晋潘岳的《悼亡》三首之说。《晋书》本传赞潘岳曰,“藻饰艳丽,善为哀诔文之父”。其情发于其妻杨氏之死,并以此寄托哀思。诗写得情深意长,哀婉动人,被认为是悼亡之传统。 

潘岳有他个人的创作理念,也有自己的风格特点,他的诗作不可避免地有着他那个时代鲜明的烙印,而他的叙悲悼亡作品也深刻地影响了后世此类文学的创作。自此而后,经朝历代,不乏名篇。如唐元稹的《遣悲怀》三首,宋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贺铸的《半死桐》、陆游的《沈园》二首,清朝纳兰容若的一系列悼亡词等等。然而至今为止,实际上悼亡诗作占的创作比重为数不小的李商隐却被大多数学者所忽视。根据据黄世中先生的说法是“商隐伉俪情深、细检全集,直接、间接发为悼亡之诗在30 首以上”。因此,在研究李商隐的悼亡作品在如何借潘岳先师之鉴的这个领域,仍然有待探究。下面,文章将通过对潘李二人的比较得出结论。 

1. 创作缘由,人生坎坷,抒伤逝情怀 

这是潘岳和李商隐共同的创作缘起。二人一生前行的道路都不甚平坦,个人遭遇多艰。但具体说来,这其中又有些许差异。潘岳身处乱世,动荡的社会给他留下的,只是死亡和失去。而苦难还不止这些。他年少得志却遭到嫉妒,因而“栖迟十年”,人到中年,功名未就,未免有壮志未酬之悲,就在最艰难的时刻,身边的亲人挚友,一一亡故„„祸不单行,谁堪忍受,潘岳不得不直面痛苦的人生,从思念亲朋故友到缅怀悲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这其中,他的悼亡作品从最初的个人感情上升到了一个博爱的高度。相比之下,李商隐处在晚唐时期,虽说没有战乱,但是也多动乱,那是一个王朝没落的时代,随之而来的,也是一批官僚阶层的没落——李商隐即出身于一个家道中落的小官僚家庭。李商隐的遭遇,首先要提他婚姻爱情的不如意,有情人却不能终成眷属,再就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痛苦的根源——被卷入“牛李”政治斗争之中。坎坷不平的人生历程,使得心灵善感、气质沉郁的李商隐不得不用文字浇胸中之愠火,抒心灵之苦痛。刘学锴先生在《李商隐诗选》前言中说:“(李商隐) 特别是悼亡诗,往往在沉痛的悼伤之情中织入浓重的身世之感和对于现实环境的凄冷感受,成为悼亡诗中一个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新品种。”不难看出,这段话中揭示的李商隐悼亡诗抒写人生感慨的特点其实是可以追溯到潘岳抒身世之感的悼亡诗作的。 

浓重的身世之感,对于现实环境的凄冷感受,带给活在世上单独承受这一切的诗人更多的是对亡妻或者说已经去世的亲朋好友的深切怀念。这样的一种情绪,则成为了潘岳、李商隐等诗人的的创作缘起、创作强大的推动力。 

2. 文思构筑,今昔对比,物是人非,感物伤怀 

“荏苒冬春榭,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是潘岳当时的处境,“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帷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是他当时的心境。李商隐也是如此,“蔷薇幽泣素,翠带花钱小”表面上是隐喻幼儿失去母亲哭泣如诉,实则借此表达自己不能言之哀痛,“娇郎痴若云,抱日西帘晓”极言自己失去爱妻神情恍惚、彻夜难眠,“枕是龙宫石,割得秋波色”——睹物思人,徒增悲伤,“愁到天地翻,相看不相识”不得不感叹昔日种种,而今不再,即便来生相见,大概也互不相识,对比今昔,季节变换,人走楼空,留给人的只是无尽的伤痛和怀念。 

而仔细辨别,潘李二人在谋篇布局上,又有细致的差别。潘岳典型的悼亡诗,“荏苒冬春榭,寒暑忽流易。”,回顾妻子生前种种、离去之后的一幕幕,以及抒发自己孤独凄凉的心理感受和痛苦的处境,“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李商隐则不然,他通过借景抒情,“蔷薇幽泣素,翠带花钱小”以景起兴,怀思故人。《房中曲》通过追忆亡妻生前的细节,“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表达自己对她深切的怀念之情。这样写,就使得感情的表达更加的含蓄委婉。但是,显而易见,二者这种寄托感情的方式,有着某种共同点,即:容情于景来表达物在人去的悲凉心境以及对亡妻的深切怀念,而这正是潘岳留给李商隐或者说后世书写悼亡之作哀诔之文的一把宝贵的钥匙。 

3. 艺术风格,缠绵悱恻,清雅浑融 

潘岳的悼亡诗,在情感的表达上热烈深情,大胆直露。“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比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悼亡诗》其一:“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悼亡诗》其二:“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徘徊不忍去,徒徙步踯躅。”《悼亡诗》其三透过诗文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因爱妻的离去终日悲苦、辗转难眠、挥泪涟涟的诗人形象。因为是悼念自己的妻子,易于流露出真实的思想感情,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感情感受。这些诗歌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而且影响深远。 

受潘岳悼念亡妻的这几首悼亡诗的影响,后世的悼亡诗多为悼念妻子之作。李商隐的例子,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同样的炙热的爱妻之心,同样的难舍难分之情,同样深刻怀念和难以忘怀之事,我们可以从二人的诗作中体会到。 

不同的是,李商隐在感情的抒发上,更加趋于含蓄和委婉。由于家世孤苦不幸,加上他本身瘦赢文弱,形成了他易于感伤的性格。“蔷薇泣幽素,翠带花钱小。娇郎痴若云,抱日西帘晓。”通过对景物和氛围的营造,借“娇郎”之所做所可能想到的,来暗示自己对妻子的深切思念。然而尽管是这样的想念着,在《房中曲》的结末他却要说‘今日涧底松,明日山头檗。

愁到天地翻,相看不相识’。古人评,“设必无之想作必无之虑,哀悼之情,于斯已极。”   除此之外,从二者诗歌的语言上,也可窥见一丝继承性。 

潘岳的悼亡诗在语言上也很有特点,多用叠字,“皎皎窗中月”、双声或叠韵(“泣涕应情陨”)、以及一些具有凄凉萧瑟意味的词语:穷泉、重壤、沈优、清商、悲风、落叶、枯芳、孤魂。不仅增添了其诗歌的音韵美,而且整个诗作在气势上更强烈,感情的表达也更加浓烈和感人。后世作家也十分看重他的语言特点和文风,文气疏朗,语言虽然讲究但并不刻意的追求,清绮而不过分繁缛。 

李商隐的《房中曲》,“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长于人”犹鲍溶《秋思》第三首之“我忧长于生”谓物在人亡。妻子的锦瑟都比她存在的时间要长久。将多方面的感触融于清新而凄艳的意境之中,用典恰到好处而不露痕迹,李商隐的诗歌,读起来显得“清”而且“丽”,字字锤炼而又不着痕迹,声情和谐而自然流美。 

综上所述潘岳的叙悲悼亡作品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并对后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他深情写悲,因而作品中洋溢着沉痛的悲伤之情,他的语言浑厚拙朴,但掩盖不了那非凡的文采,他是后世哀悼伤逝作家的典范。总而言之,“潘岳的悼亡诗是中国叙悲悼亡文学史上的一面旗帜,也是叙悲文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佚名

《悼亡诗》   [晋诗·潘岳]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辗转冬春已经交替,寒暑很快就变换了。

        荏苒(rěn rǎn忍染):逐渐。谢:去。流易:消逝、变换。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那个人一命归了黄泉下,被深深地掩埋与我永远的阴阳相隔。

之子:那个人,指妻子。穷泉:深泉,指地下。重壤:层层土壤。永:长。幽隔:被幽冥之道阻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悼念亡妻的悲伤心情,能跟谁说?滞留在家不赴任又有什么好处?

       私怀:私心,指悼念亡妻的心情。克:能。从:随。谁克从:即克从谁,能跟谁说?淹留:久留,指滞留在家不赴任。亦何益:又有什么好处。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勉力恭从朝廷的命令,扭转心意返回原来任所。

        僶俛(mǐn miǎn闽免):勉力。朝命:朝廷的命令。回心:转念。初役:原任官职。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望着茅庐思念着她的身影,进了家门想起了她生前的一切经历。

   帏屏无髣髴,翰墨有余迹。

        坐在帷帐中找不到她的影子,只有她的一些字画还放在那里。

帏屏:帐帏和屏风。髣髴:相似的形影。无髣髴:帏屏之间连亡妻的仿佛形影也见不到。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她的郁金熏染物的芬芳余味还可以嗅到,她留下的衣物依然挂在墙上。

   怅恍如或存,回遑忡惊惕。

恍恍惚惚总觉得她似乎还在,那惊恐的悲伤依然使我心悸。

怅恍(huǎng):恍忽。如或存:好像还活着。回惶:惶恐。忡(chōng充):忧。惕:惧。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好比那振翅双飞的同林鸟,一觉醒来只剩下了一只孤单鸟。

翰林:鸟栖之林,与下句“游川”相对。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好比那同游在河里的比目鱼,半路上突然剩下了一只鱼。

比目:鱼名,成双即行,单只不行。析,一本作拆,分开。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春风循着门缝吹来,屋檐上的水早晨就开始往下滴沥。

缘:循。隟:即隙字,门窗的缝。霤(liù溜):屋上流下来的水。承檐滴:顺着屋檐流。

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那长眠安息了的爱人啊,我何时才能把她忘记,沉重的忧伤天天郁积在心中无法解脱。

盈积:众多的样子。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真希望我对妻子的思念有一天能够淡化,像庄子一样敲着瓦盆不再哭泣。 

庶几:但愿。表示希望。衰:减。庄:指庄周。缶:瓦盆,古时一种打击乐器。

《悼亡诗》是西晋著名文学家潘岳所作。

潘岳大家可能不大熟悉,但其实,就是那个“貌若潘安”的“潘安”。因为潘岳字安仁,世称潘安。

潘岳不仅“妙有姿容,好神情。”而且才思敏捷。十二岁即能行文作诗,被乡里称为奇童。作为西晋文学的代表,潘安往往与陆机并称,古语云“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可惜,潘岳趋炎附势,攀附权贵,最后死于非命。

这首《悼亡诗》是潘岳在其妻杨氏过世服丧一年后作的。潘杨夫妻两人大约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感情很好。有个“潘杨之好”,就是形容夫妻婚姻美满的。

杨氏去世后,潘岳除过《悼亡诗》三首外,还有《杨氏七哀诗》等。 

潘岳所做《悼亡诗》一共三首,分别作于杨氏去世的下一年的春天、秋天和冬天。

        本篇即为第一首,也是最有名的一首诗。

        《悼亡诗》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为妻守丧。从首句到“回心反初役”。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辗转冬春已经交替,寒暑很快就变换了。

       按古礼,妻亡,夫守丧一年。诗文的这第一句,表示了一年时间的流逝,但也代表了诗人心中的哀愁和痛苦。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那个人一命归了黄泉下,被深深地掩埋与我永远的阴阳相隔。

       斯人远逝,何其哀也。虽已年矣,痛仍在心。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悼念亡妻的悲伤心情,能跟谁说?滞留在家不赴任又有什么好处?

       谁痛难言,唯生活仍得继续。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勉力恭从朝廷的命令,扭转心意返回原来任所。

   虽为不舍,但却只能返回任所。

       第二段:触景伤情。从“望庐思其人”到“回遑忡惊惕”。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髣髴,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望着茅庐思念着她的身影,进了家门想起了她生前的一切经历。 坐在帷帐中找不到她的影子,只有她的一些字画还放在那里。她的郁金熏染物的芬芳余味还可以嗅到,她留下的衣物依然挂在墙上。

       房前屋后,仿佛还有她的影子;进了家门,她的墨宝、她的衣物都还留在原地,好像她没有离去。

       “怅恍如或存,回遑忡惊惕。恍恍惚惚总觉得她似乎还在,那惊恐的悲伤依然使我心悸。

       触景伤情,心情恍惚。痛、忧、恐、惧依然絮绕心头。

       第三段:孤独哀伤。从“如彼翰林鸟”到末句。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好比那振翅双飞的同林鸟,一觉醒来只剩下了一只孤单鸟。好比那同游在河里的比目鱼,半路上突然剩下了一只鱼。

     斯人远逝,就如同失双鸟,仿佛单条鱼。孤独与哀伤之感永在心头。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春风循着门缝吹来,屋檐上的水早晨就开始往下滴沥。那长眠安息了的爱人啊,我何时才能把她忘记,沉重的忧伤天天郁积在心中无法解脱。

一年已经过去了,春天都也已经来临了,可是,心中的忧伤越积越深,无法解脱。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真希望我对妻子的思念有一天能够淡化,像庄子一样敲着瓦盆不再哭泣。

《庄子·至乐》曰:“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认为死亡是自然变化,何必悲伤!

这一句诗文是说,但愿自己的哀伤能有所减退,能象庄周那样达观才好。

这句诗文是正话反说,是正因为自己的哀伤太深,不能自拔,所以希望能像庄周一样达观。这句诗文反映了诗人对于自己妻子的深深眷恋和怀念。

《悼亡诗》一共三首,是诗人的代表作。除了这第一首外,其余二首分别为: 

其二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展转盻枕席。长簟竟床空。 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独无李氏灵。髣髴覩尔容。抚衿长叹息。不觉涕沾胸。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上惭东门吴。下愧蒙庄子。 赋诗欲言志。此志难具纪。命也可奈何。长戚自令鄙。 
       其三 
       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逝。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奈何悼淑俪。仪容永潜翳。念此如昨日。谁知已卒岁。改服从朝政。哀心寄私制。茵帱张故房。朔望临尔祭。 尔祭讵几时。朔望忽复尽。衾裳一毁撤。千载不复引。亹亹朞月周。戚戚弥相愍。悲怀感物来。泣涕应情陨。驾言陟东阜。望坟思纡轸。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 徘徊不忍去。徙倚步踟蹰。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孤魂独茕茕。安知灵与无。投心遵朝命。挥涕强就车。谁谓帝宫远。路极悲有余。 

《悼亡诗》倾诉了诗人在其妻亡故守丧一年,即将返回任所前的孤独哀伤心情,抒发了诗人对于妻子的深深眷恋和浓浓哀伤。

潘安以前,中国古代文学并无‘悼亡’一说,正是潘安所做《悼亡》三首,开中国悼亡诗歌之先河。至此,“悼亡诗”也成为怀念亡妻诗的代称。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古风泊客》第一辑《古文观止》

《古风泊客》第二辑《诗经》

《古风泊客》第三辑《楚辞》

《古风泊客》第四辑《乐府诗集》


《古风泊客》第五辑《古诗十九首》

《汉魏六朝诗选》

汉魏六朝是我国古代诗歌逐渐成熟的重要时期,这一段时间既有采自民间的乐府诗,也有文人创作的五言、七言诗;既有南方清丽婉约的诗歌,也有北方的铿锵之声。本书选录诗约300首,分为九部分:汉诗、魏诗、晋诗、宋诗、齐诗、梁诗、陈诗、北朝诗、隋诗;分4卷,汉诗一卷,魏晋诗一卷,宋齐诗一卷,梁、陈、北朝、隋诗合为一卷。全面的反映了当时各个朝代各诗人的不同风格和内容。余冠英突出了各时期的风格和代表作家,详加注释,是读者了解汉魏六朝诗歌的入门必备之册,既可以作为专业人士的备用资料,也可以作为文学爱好者收藏典籍。

作者:项籍等

编订:余冠英

成书时间:1958年

《古风泊客》第六辑《汉魏六朝诗选》
汉魏六朝诗选73

心 · 养性 · 品生活

这世上有三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

一是吃进胃里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三是读进大脑的书。

古风泊客 ┃ 也许是最有深度的古文赏析微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潘安的美貌令世人瞩目,至情至孝的他,开创了悼亡词的先河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俊男潘安悼亡妻,字里行间凝深情|云游汉魏六朝诗苑⒅
古代第一美男子为何作死?潘岳一生作茧自缚,却赚取我的眼泪
潘安:世人只知我貌美,却不知我还开创了一类诗词题材
他号称古代第一美男,却最专情,为妻子写的诗凄美绝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