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悬壶医案】《条析伤寒》-伤寒论串讲21

伤寒论串讲

伤寒论串讲21,

是书仅为一家之言

希望大家提出意见并不惜赐教!

文字校对:赵红霞

版权声明:本文属原创作品,转载勿须授权(务请必注明原作者)。

——李登岭


伤寒论串讲21


76.(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76)

栀子豉汤(方药) 

栀子十四个(擘) 香豉四合(绵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栀子甘草豉汤(方药)

栀子十四个(擘) 甘草二两(炙) 香豉四合(绵裹) 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甘草,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栀子生姜豉汤(方药)

栀子十四个(擘) 生姜五两(切) 香豉四合(绵裹) 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生姜,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虚烦:指热扰胸膈所致的主观症状。此热邪指无形之邪热,和有形之热邪相对,故言“虚”。


心中懊憹:心中烦乱不安,有无可奈何之状。


本条讲发汗所致逆证热扰胸膈的证治。和第225条对读。发汗后,水和汤药都不得下咽,此为汗后所致逆证。如果再用汗法治疗,必然会导致吐下不止。用发汗、催吐、泻下药以后,病人体虚发烦不得入眠,严重时可能在床上翻来覆去,烦乱不安、不可名状,用栀子豉汤治疗。若气少无力、不足以息,则用栀子甘草豉汤治疗。若呕吐,则用栀子生姜豉汤治疗。此条为栀子豉汤小变二方,少气加甘草、呕加生姜。下文第79、80条尚有大变二方,栀子厚朴汤、栀子干姜汤。第81条“病患旧便溏者不可服之”,亦反证此条为清热除烦之剂。另外,肖相如教授不认为栀子栀汤诸条为太阳病变证,而认为属阳明热证。笔者对阳明热证在《也说阳明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证》中有论述。柯韵伯在注解第223条时有:“栀子豉汤所不及者,白虎汤继之;白虎汤所不及者,猪苓汤继之;此阳明起手之三法”。此条方后注“得吐者此止后服”,可以粗暴的解释为:“得吐者、(吐)止后、服”。亦可以分析如:药后致吐,一则吐可清泄隔上之热,一则吐伤中阳、损胃气。其一热既得解,无须再服,二则中阳受损,不宜再服。因其两者,“得吐者,止后服”。为医者小利,不伤面子、不“浪费”药物;为患者大利,宁费药物,不伤害身体。我倾向于后者。另外本条前,括号中所言,笔者认为:其表示,伤寒不解,可气不化水可转属太阴,暗示从而化热可转属阳明。


77.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77)


本条讲热扰胸膈烦热胸中窒的治疗。发汗后,又用泻下药,而致心烦发热、胸中窒闷,用栀子豉汤治疗。


78.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78)


心中结痛:心中因火邪郁结而致疼痛,较之第76条“心中懊憹”,第77条“烦热胸中窒”症状更深。


本条讲热扰胸膈身热心中结痛的治疗。患伤寒五六日,用泻下药后,身上发热不退,胸中结闷疼痛,用栀子豉汤治疗。


79.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79)

栀子厚朴汤(方药)

 栀子十四个(擘)  厚朴四两(炙,去皮)  枳实四枚(水浸,炙令黄)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本条讲热扰胸膈腹满的治疗。伤寒用下法后,病人心烦腹中胀满,躺下和起来都感到不舒服的,用栀子厚朴汤治疗。本条邪热内陷由胸部涉及腹部,故易豆豉之宣透为枳实、厚朴之行气消胀除满,此不用硝、黄者,盖腑实未成,不宜通里攻下。此当鉴别治无形热邪、阳微结、胃家实的法、方大不同。本条的眼目是腹满,热扰胸膈,在胸则烦,在下则腹满。其在上者,引而越之,栀子豉、栀子甘草栀、栀子生姜豉汤无不以香豉四合宣透;其在下者,引而竭之,今热扰胃、腹,故以厚朴、枳实顺势而下。需要注意的是,其方后注:“得吐者止后服”,意在,本证仍可有“引而越之”之上解之机。因而本方仍以栀子为主药,一可有清宣透热之用,二可有导火下行之用。故本方可上可下、双向选择、两擅其功!


80.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80)

栀子干姜汤(方药)

栀子十四个(擘) 干姜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丸药,为仲景时代具有强烈泻下作用的一种成药。


本条讲误下后热扰胸膈的治疗。丸药误下致邪热入里,身热微烦。邪已离表,故身热不恶寒。热势不重,故见微烦。《本经》干姜“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癖下痢,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下气,通神明。生山谷。”。顾护丸药误下后正气之损伤,以干姜易淡豆豉,疗效更良。第(81)条又讲,素有大便稀溏的患者,栀子汤类诸方均不可服用。可见解释本条不必妄加杜撰“以方测证,当有腹痛便溏”之说。只要有丸药误下的病史,腹痛便溏之证可有可无,但此腹痛便溏一定不是宿疾!


81.凡用栀子汤,病患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81)


旧微溏:指患者素有大便稀溏之证。


本条讲栀子汤类诸方药药用禁忌。凡素有大便稀溏之证的患者,中阳虚寒,若再用清热除烦之剂,苦寒之性必损害中阳,诱导或加重便溏之证。故当禁用。

投稿作者:李登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腹满卧起不安
《伤寒论》学习笔记56
郭生白论述栀子豆豉汤
伤寒奇正书·栀子花开,豆豉油麦(虚烦证治)
《伤寒论》栀子汤类方方证探析【转帖】
坚持每天背点《伤寒》,我已经背诵26天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