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诗鉴赏辞典》第三百五十三首《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杜甫)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五

 【古风泊客一席谈】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中唐·杜甫·七言古诗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拼音版:

shí rì huà yī shuǐ , wǔ rì huà yī shí 。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néng shì bù shòu xiāng cù pò , wáng zǎi shǐ kěn liú zhēn jì 。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zhuàng zāi kūn lún fāng hú tú , guà jūn gāo táng zhī sù bì 。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bā líng dòng tíng rì běn dōng , chì àn shuǐ yǔ yín hé tōng ,zhōng yǒu yún qì suí fēi lóng 。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zhōu rén yú zǐ rù pǔ xù , shān mù jìn yà hóng tāo fēng 。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

yóu gōng yuǎn shì gǔ mò bǐ , zhǐ chǐ yīng xū lùn wàn lǐ 。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yān dé bìng zhōu kuài jiǎn dāo , jiǎn qǔ wú sōng bàn jiāng shuǐ 。

焉得并州快剪刀,翦取吴松半江水。

[作品介绍]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歌行体诗。此诗作于诗人定居成都期间。开头四句极力赞扬王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中间五句,描摹画面上的奇伟水势,与巍巍群山相间,笔墨酣畅淋漓;最后六句进一步评论王宰无与伦比的绘画技巧。全诗写得生动活泼,挥洒自如,诗情画意融为一体,诗与画结合得天衣无缝,历来为人称道,影响很大。

[注释]


⑴王宰:唐代画家,四川人,善画山水树石。
⑵能事:十分擅长的事情。
⑶昆仑:传说中西方神山。方壶:神话中东海仙山。这里泛指高山,并非实指。
⑷巴陵:郡名。唐天宝、至德年间改岳州为巴陵郡,治所在今湖南省岳阳市,地处洞庭湖东。日本东:日本东面的海域。
⑸赤岸:地名。这里并非实指,而是泛指江湖的岸。赤:一作“南”。
⑹浦溆:岸边。
⑺亚:通“压”,俯偃低垂。
⑻远势:指绘画中的平远、深远、高远的构图背景。
⑼论:一作“行”,一作“千”。
⑽并州:地名。唐朝时期的河东道,即今山西太原,当地制造的剪刀非常有名,有所谓“并州剪”。

  [译文]

十天画完一条河,五天画完一块石头。

他作画不愿受时间的催逼,贸然从事,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后,才从容不迫地将真迹留于人间。

挂在高堂白壁上的昆仑方壶图,山岭峰峦,巍峨高耸,蔚为壮观。图中的江水以洞庭湖的西部为源头,一直绵延流向日本东部的海面,犹如一条银丝带,场面十分壮观,岸边的水势非常浩渺,纵目望去,好似天水相接,连为一体,与银河相通。

画面上云雾迷漫,飘忽不定,云团飞动。

在狂风激流中,渔人正奋力驾船向岸边驶去,山上的大树被狂风吹得倾斜了。

王宰的画在构图、布局等方面堪称天下第一,他能在一尺见方的画面上绘出万里江山的景象,就好像用并州的剪刀把吴淞江的江水剪来了一半!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最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其诗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有《杜工部集》。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赏析

杜甫定居成都期间,认识四川著名山水画家王宰,应王宰之邀约于上元元年(760年)作这首题画诗。

文学赏析

这是一首题王宰画的诗,原作没有传世,然而由于杜甫熟悉王宰的人品及其作品,通过他的神来之笔,仿佛为后人再现了这幅气势恢宏的山水图,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首四句先不谈画,极力赞扬王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他不愿受时间的催迫,仓猝从事,十日五日才画一水一石。只在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后,胸有成竹,意兴所到,才从容不迫地挥毫写画,留下真实的笔迹于人间。这是大家风度,笔墨自然高超。然后诗人进而描写挂在高堂白壁上的昆仑方壶图。极西的昆仑和极东的方壶对举,山岭峰峦,巍峨高耸,由西至东,高低起伏,连绵不断,纵横错综,蔚为壮观。画面空间非常辽远广阔,构图宏伟,气韵生动,给人以雄奇壮美的感受。“壮哉”一词,表达了诗人观画时的美感体会和由衷的赞叹。此图不是某一山岳的实地写生,而是祖国崇山峻岭在艺术上集中的典型概括,带有中国山水画想象丰富、构图巧妙的特色。

中间五句,杜甫从仄声韵转押平声东、钟韵,用昂扬铿锵的音调描摹画面上的奇伟水势,与巍巍群山相间,笔墨酣畅淋漓。“巴陵洞庭日本东”句中连举三个地名,一气呵成,表现图中江水从洞庭湖的西部起,一直流向日本东部海面,源远流长,一泻千里,波澜壮阔。诗里的地名也不是实指而是泛指,是艺术上的夸张和典型概括。“赤岸水与银河通”和“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凉州词》)有异曲同工之妙,江岸水势浩瀚渺远,连接天际,水天一色,仿佛与银河相通。这里形容水势的壮美,与上面描绘山势的雄奇相呼应,山水一体,相得益彰。“中有云气随飞龙”句,语意出《庄子·逍遥游》:“姑射山有神人,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古书也有“云从龙”的说法。这里指画面上云气迷漫飘忽,云层团团飞动。诗人化虚为实,以云气烘托风势的猛烈,使不易捉摸的风力得以形象地体现出来。笔势自然活泼。在狂风激流中,渔人正急急驾舟驶向岸边躲避,山上树木被掀起洪涛巨浪的暴风吹得低垂俯偃。“山木尽亚洪涛风”,着一“亚”字,便把大风的威力表现得活灵活现。诗人着意渲染风猛、浪高、水急,使整个画面神韵飞动。

以下是介绍这样巨大的艺术魅力产生的原因。诗人进一步评论王宰高超的绘画技巧:“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诗人高度评价王宰山水图在经营位置、构图布局及透视比例等方面旷古未有的技法,在尺幅画面上绘出了万里江山景象。“咫尺应须论万里”,此论亦可看作诗人以极为精炼的诗歌语言概括了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富有美学意义。诗人深为这幅山水图的艺术魅力所吸引:“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诗人极赞画的逼真,惊叹道:“不知从哪里弄来锋利的剪刀,把吴淞江水也剪来了!”结尾两句用典,语意相关。相传晋代索靖观赏顾恺之的画,倾倒欲绝,不禁赞叹:“恨不带并州快剪刀来,剪松江半幅练纹归去。”杜甫在这里以索靖自比,以王宰的画和顾恺之的画相提并论,用以赞扬昆仑方壶图的巨大艺术感染力,写得含蓄简练。

这首歌行体诗,写得生动活泼,挥洒自如。诗情画意融为一体,让读者不知道何者是诗,何者为画,两者结合得天衣无缝。清代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说:“读老杜入峡诸诗,奇思百出,便是吴生王宰蜀中山水图。自来题画诗亦惟此老使笔如画。”可见杜甫题画诗历来为人称道,影响很大。

名家点评

《苕溪渔隐丛话》:山谷……云,“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之句,齐宗室萧贲于扇上图山水,咫尺万里,故杜于此用之,其引事精致如此。苕溪渔隐曰:予读《益州画记》云:王宰,大历中,家于蜀川,能画山水,意出象外。老杜与宰同时,此歌又居成都时作,其许与益知不妄发矣。

《唐诗归》:钟云:四句好事,鉴赏家极在行、极知趣语,高手死心矣。谭云:高士行径,自无画匠气(首四句下)。

《杜臆》:佘谓王之画,只“咫尺”“万里”尽之。题云“山水图”,而诗换以“昆仑方壶图”……中举“巴陵洞庭”,而东极于日本之东,西极于赤水之西,而直与银河通,广远如此,正根“昆仑方壶”来;而后面收之以咫尺万里,尽之矣。中间“云”、“龙”、“风”、“木”、“舟人”、“渔子”、“浦溆”、“洪涛”,又变出许多花草来,笔端之画,妙已入神矣。……收语斩绝,妙极。

《唐诗快》:如此起,如此结,袁彦伯所谓“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

《杜诗解》:不惟写妙画,兼写出王宰妙士来。“中有云气随飞龙”七字者,原来王宰此图,满幅纯画大水,却于中间连水亦不复画,只用烘染法,留取一片空白绢素。此是王宰异样心力画出来,是先生异样心力看出来,是圣叹异样心力解出来。……“随飞龙”三字妙。写此一片空白云气,是活云,不是死云。便是秦汉方士无数奇谈,一齐檃括,成此三字。

《茧斋诗谈》:用笔少,光景多。“山木尽亚洪涛风”,风势、水势、树势,七字藏三层意,此谓活笔。

《唐诗别裁》:用一单句(“中有云气”句下)。

《读杜心解》:首六句出题,品高则画自高,故先推画品,次落图名,得争上流法。中五句,叙画正文,即上所谓“壮哉”,下所谓“远势”也。本写水势,兼带风势,笔墨生动。

《杜诗镜铨》:起便奇崛(首四句下)。王右仲云:画中景象,一语尽之(“咫尺应须”句下)。末带戏意(末二句下)。

《昭昧詹言》:突起奇妙。二句议。三句点。“壮哉”句点题。“巴陵”以下,叙。“尤工”以下,写。“尤”字从中段生出,再加一倍,句中有句,且层次得法。

《唐宋诗举要》:吴曰:公诗往往咫尺中具万里之势,此自造所得也(“尤工远势”二句下)。

佚名

赏析

王宰家于西蜀,《益州名画录》说他代宗大历中在蜀,“能画山水,意在象外”。《唐朝名画记》说他德宗贞元中还在蜀,同节度使韦皋来往。杜甫这首诗,当作于肃宗上元元年(760)入蜀经营草堂后。《唐朝名画记》说王宰工于山水、松石,都可跻入妙品、上品之列。杜甫在诗中说他“能事不受相促逼,王宰始肯留真迹”。说他不肯接受贵人迫使,也不受期限所约束,因此把这首诗题为“戏题”。王宰主张不受任何约束,自由挥洒,才能充分体验山水真趣。王宰的人格和风格,都和杜甫相近,他们有共同点,所以杜甫才高度赞美王宰。
诗先写王宰不受约束,画出具有独特个性的“昆仑方壶”画。这是“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反复琢磨,酝酿良久,不受促逼,意在笔先,才得“壮哉”之图,终于留下了充分反映作者意志风格的墨迹。以上是从宏观角度赞美王宰山水画的特点。再从微观角度(“巴陵”五句)对王宰挂在堂上的山水画作鉴赏性描绘。巴陵山旁的洞庭湖浩渺无边,如与东海相连,一道赤岸江水逶迤远去,似同银河相通。“赤岸”,《杜臆》说指神话传说中西方极远处的赤水之岸,未确。应在广陵西。枚乘《七发》写广陵潮时有“凌赤岸,篲扶桑”语。就在这条江面上,时有云气腾空涌起,就像伴随着飞龙一样,极富有气势。云涌龙飞,风猛浪大,船夫渔父都驾舟进入江湾避风,山上的林木都被洪涛似的大风压得抬不起头来。“亚”就是压的意思,唐人常用。杜甫《入宅》第一首中有“花亚欲移竹”句。诗人把本来是静止的画面写成了动态,传达出了画面的神韵,表现了王宰山水画的精神风貌,显示了他汪洋恣肆、奔放不羁的风格。所以,接着用“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两句总结王宰山水画的特点。这两句远承《世说·言语》篇所记袁宏的话。袁宏说:“江山辽落,咫尺有万里之势。”近本梁代画家萧贲的话,萧贲画山水于团扇,说:“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势。”杜甫在这里用来评价王宰的山水画,也以一当万地反映了万里山川的气势,从而揭示了王宰画“意在象外”的特点。最后,诗人以对王宰画爱不释手而欲得之作结。“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两句是本于索靖的话。索靖很爱顾恺之的画,看了说:“恨不带并州快剪刀来,欲剪松江半幅纹练归去”。练、绢是吴松生产的丝制品,可用来画画。以江水比练绢,是反用谢朓诗《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的“澄江静如练”语。谢朓诗用水代练。这两句,既是对王宰画的赞美,也说明了他们的艺术风格情趣有共同之处。
全诗以王宰的山水画为中心。先从宏观概论落笔,以“壮哉”的惊叹语予以点睛。然后作微观欣赏,由近及远,由实到虚,层次井然,确是深通画理的描写。其中的“能事不受相促逼”、“咫尺应须论万里”两句,也是杜甫自身思想感情的道白,他和王宰的人格画格有着共鸣。
佚名
赏析

这首诗的原注是:“王宰画丹青绝伦。”
王宰,四川人,唐代画家,善画山水。《历代名画记》和《唐朝名画录》对他都有很高的评价。杜甫这首《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大约写在和《蜀相》同时,即入川定居后不久。
诗的起笔突兀,直至读了前四句,才知诗人是在介绍画家的创作习惯。“十日”“五日”并非确指,系夸张之辞,极言王宰作画态度严谨,一丝不苟,亦可见诗人对王宰十分熟稔了解。王宰虽擅画,但不轻率落笔、粗制滥造,而是精心构思,反复推敲,不受索画人催促的干扰,从容为之。每有所作,必成珍品。所以,当看到白墙上悬挂的一幅《昆仑方壶图》时,诗人便情不自禁地高声赞叹“壮哉!”王宰的山水画气势磅礴,雄伟壮阔。这是第一印象,也是总评语。题画不直写画,而先写画家,此与人不同者。金圣叹认为这几句“并不是赞王宰,全是赞主人”(《杜诗解》)。怕有失诗的本意。不过,从“能事不受相促迫”一句中,可以窥出当时喜爱收藏画的风尚,其中不乏附庸风雅之徒。颇有名气的王宰一定陷于难以应付的窘地。但他一不拒绝,二不索高价,仍然稳坐静思,凭兴挥洒,亦可见其人格高尚。
以下五句是题画。诗人以写意的手法、奇特的想象,生动地描绘了山水画的画面,重点突出而又极有层次。昆仑方壶,一西一东,相去万里。王宰以此为题作画,是何等大手笔!若夫常人,观之则不知何物。唯诗人杜甫,慧眼独具,与画家心有灵犀。他首先从画上浩瀚无际的大水,想到了洞庭湖,想到了日本东面的大海,想到了赤岸水直通天上的银河。接着便描绘“中有云气随飞龙”,“随飞龙”三字极妙,写出一片空白云气,是活云,不是死云。令人看到海天相接,云水翻腾。“风从虎,云从龙”,直如蛟龙出没其间。再往下,诗人描写了水边的景物:渔人驾小舟躲进避风港,树木随着掀起狂涛的飓风而俯仰。这轻轻两笔,尤使画面充满生气,有点睛之妙,进一步渲染了风涛的激荡,声势的浩大。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这是诗人对王宰画技的评论,一语中的。指出王宰特别擅长山水远景,气势恢宏,于有限的篇幅之内,描绘出万里壮阔的景象。“咫尺万里”不只是山水画的技法,而是文艺创作的真谛,所谓以小见大者也。其中的哲理颇耐人寻味。
收篇二句将观赏评论推向了高潮。诗人由衷赞美王宰的画简直能以假乱真,宛如真山真水矗立壁上,横流面前。“然者此画果真邪,幻邪?幻者而同于真邪?真者而同于幻邪? 斯二者盖皆有之。”(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于是,诗人玩味再三,不忍离去,很自然地想起晋索靖观顾恺之画的故事,将“恨不带并州快剪刀来,剪淞江半幅练纹归去”,化成“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真是妙手偶得,不露斧痕,且又妙趣横生,正合诗题“戏”字。
这首题画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构思巧妙。语句以七言为主,兼用五言,变换自如。语言如行云流水,生动活泼。
佚名

赏析

王宰,唐代画家。关于他的生平,我们所知甚少。他善画山水、松石,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列他的画为“妙上品”。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说:“(宰)多画蜀山,玲珑嵌空,巉嵯巧峭。” 《唐朝名画录》提到朱景玄亲见王宰画, “曾于故席夔舍人厅见一图障,临江双树,一松一柏,古藤萦绕,上盘于空,下着于水。”可见他的画,称名于时。杜甫于上元元年(760)春天, 卜居成都草堂,从此开始,他与蜀地画家韦偃(原是京兆人,寓居蜀地)、王宰交游。这首题画诗,当作于这个时期。

本诗开端奇崛,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这不是说王宰运笔滞缓,而是描写王宰重视意象经营、一丝不拘的态度。清代画论家方薰曾从绘画理论方面对这二句杜诗作过阐释:“笔墨之妙,画者意中之妙也。故古人作画,意在笔先。杜少陵谓:十日一石,五日一水者,非用笔十日五日而成一石一水也。在画时意象经营,先具胸中邱壑,落笔自然神速。”(《山静居画论》)很有见地。“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王宰擅长绘事,他不愿受人干扰,要从容不迫地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才肯为人作画。以上四句,写王宰的构思特征和创作态度,首先称赞他的画品,这与一般题画诗先从画面着笔的写法不同,是一种新的起法。

中段七句转到画面描述上来。“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壮哉”二字,总提一笔,下贯全段文字。昆仑,传为西王母居住的仙山,在极西处;方壶,海上三神山之一,在极东处。诗人以此两山喻王宰山水图乃是仙境。王宰画的水是“巴陵洞庭日本东”,湖南巴陵县的洞庭湖水和日本东海的海水,再加上“赤岸水与银河通”,江海的水波与天上的银河相通。水中云气㳽漫,似有飞龙舞动。云气随飞龙,化用《易·乾》 “云从龙”语。三句均写“壮”字,取境窅远,形容画上壮阔的水景。“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巨风掀起了波涛,山上的树木都低下头来,渔船都停靠在岸边。二句写水势,兼写风势,笔墨生动,极意形容画面上壮伟的气势,倒扣本段首句的“壮哉”意。

诗的末段,以观画咏叹作结。“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称赞王宰的画工于远势,能在咫尺画幅中表现万里江山的气象。画中的一切景象,均被这二句诗说荆这里,暗用梁萧贲事。《南史·竟陵文宣王子良传》:“(昭胄子贲)能书善画,于扇上画山水,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这便是蔡绦《西清诗话》所谓的“用事而隐其语”的表现手法。最后二句,忽发奇想:“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意谓怎能得到一把并州(今山西太原)出产的锋利剪刀,把画面上的吴淞江水剪一半下来,带回家去。诗句夸张地表达了诗人极度喜爱王宰山水画的心情。这二句诗,意若己出,但也暗用了晋索靖的故事,索靖看见名画家顾恺之的画,十分欣赏,说:“恨不带并州快剪刀来,剪淞江半幅纹练归去。”(王嗣奭《杜臆》引邵宝之说)

王嗣奭评这首题画诗,说:“此诗通篇设想,俱有戏意,而收语尤戏之甚,故云戏题。”(《杜臆》)王氏说“通篇设想”,极是,因为王宰纵笔画来,决不会标明某山为昆仑,某水为洞庭,诗人纯从艺术想象出发,精心领会画意,用超越空间界限的诗笔,来描述这幅画。当然,诗人的艺术想象是以画家的艺术构思为基础的。据《唐朝名画录》记载, “(宰)画山水松石,出于象外。”《益州名画记》也说他“能画山水,意出象外”,王宰正是以“象外”的艺术追求来布景命意,所以纵笔挥毫,完全不受空间的限制,他一忽儿画昆仑山,一忽儿画方壶山,将洞庭水和银河水共画一境,随兴之所至,随“意”挥洒,艺术想象自由驰骋。杜甫也就是从“象外更生意” (刘长卿语)的角度看出了王宰的“画心”,为了更好地表达画意,老杜运用神话传说,落想奇特,诗思璚玮俶诡,极尽夸张之能事,使全诗充满了浪漫气息。这首题画诗是现实主义诗人笔下很少见到的具有别种风调的作品。

佚名

赏析

本诗选自陈邦彦《历代题画诗类》卷一一、《全唐诗)卷二一九。

王宰(生卒年不详),唐代画家,家于西蜀,善画山水、松石,多画蜀中山水,称名于时。朱景玄《唐代名画录》、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都论及他的画。杜甫于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卜居成都草堂之后,始与蜀地画家王宰、韦偃等人交游。这首题画诗大约作于这一年之后。

本诗开端奇崛,先不论画,却说画家要从容不迫地进行艺术构思,不受催促,方肯下笔,迳直评论王宰构思刻苦、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以及重视意象经营的审美观念。清代画论家方薰曾对此作出过阐述:“十日一石,五日一水者,非用笔十日五日而成一石一水也。在画时意象经营,先具胸中邱壑,落笔自然神速。”(《山静居论画》)他从绘画理论的角度,充分肯定王宰的构思特点,称赞他的画品,很有见地。

“壮哉昆仑方壶图”以下七句,紧承“留真迹”的诗意,转到画面描写上来。“壮哉”二字,是这一层诗意的眼字,贯通全段诗句,极意称赞王宰这幅山水图壮伟灵动的气韵。昆仑山,在极西处,方壶山,在极东处,洞庭湖,在中国腹地,日本海远在东方,本不能出现在同一画幅中,这里的高山、湖海,均非实指,借以形容王宰山水图中起伏的山势,汹涌的水波,弥漫的云雾,辽阔的空间,给人以壮美的审美感受。朱景玄《唐朝名画录》称王宰“画山水树石,出于象外。”王宰作画不受时空间的限制,纵笔挥洒,随意驱遣物象于笔端,追求“象外”的艺术意境。杜甫真能体识王宰的“画心”,“此诗通篇设想”(王嗣奭《杜臆》评本诗语),自由驰骋艺术想象,不拘限于真实的山水景物,才能写出这首落想奇特、诗思诡谲的佳篇来。

末段四句,诗人以鉴识画艺、发表观画感慨收结。老杜非常欣赏王宰画工于远势,能在咫尺画幅中表现万里江山的气势,表达了他十分喜爱王宰画的心情,准备用并州生产的锋利剪刀,把画面上的一半吴淞江水剪下来,带回家永久收藏。四句中巧用两典,随手拈来,用其事而隐其语,如若己出,不露痕迹。

佚名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中唐·杜甫·七古]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十天画完一条河,五天画完一块石头。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他作画不愿受时间的催逼,贸然从事,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后,才从容不迫地将真迹留于人间。
能事:十分擅长的事情。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挂在高堂白壁上的昆仑方壶图,山岭峰峦,巍峨高耸,蔚为壮观。
昆仑:传说中西方神山。方壶:神话中东海仙山。这里泛指高山,并非实指。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图中的江水以洞庭湖的西部为源头,一直绵延流向日本东部的海面,犹如一条银丝带,场面十分壮观,岸边的水势非常浩渺,纵目望去,好似天水相接,连为一体,与银河相通。画面上云雾迷漫,飘忽不定,云团飞动。
巴陵:郡名。唐天宝、至德年间改岳州为巴陵郡,治所在今湖南省岳阳市,地处洞庭湖东。日本东:日本东面的海域。赤岸:地名。这里并非实指,而是泛指江湖的岸。赤:一作“南”。
舟人渔子入浦溆(xù),山木尽亚洪涛风。
在狂风激流中,渔人正奋力驾船向岸边驶去,山上的大树被狂风吹得倾斜了。
浦溆:岸边。亚:通“压”,俯偃低垂。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王宰的画在构图、布局等方面堪称天下第一。
远势:指绘画中的平远、深远、高远的构图背景。论:一作“行”,一作“千”。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sōng)半江水。
他能在一尺见方的画面上绘出万里江山的景象,就好像用并州的剪刀把吴淞江的江水剪来了一半!
并州:地名。唐朝时期的河东道,即今山西太原,当地制造的剪刀非常有名,有所谓“并州剪”。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大诗人杜甫定居成都期间,认识了四川著名山水画家王宰,应王宰之邀,约于上元元年(760年)作这首题画诗。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十天画完一条河,五天画完一块石头。
夸张写法,夸赞画家的画风严谨。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他作画不愿受时间的催逼,贸然从事,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后,才从容不迫地将真迹留于人间。
能事:十分擅长的事情。
作画前花大功夫构思打腹稿,是画家的特色、也是画作出色的特点和原因。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挂在高堂白壁上的昆仑方壶图,山岭峰峦,巍峨高耸,蔚为壮观。图中的江水以洞庭湖的西部为源头,一直绵延流向日本东部的海面,犹如一条银丝带,场面十分壮观,岸边的水势非常浩渺,纵目望去,好似天水相接,连为一体,与银河相通。画面上云雾迷漫,飘忽不定,云团飞动。

昆仑:传说中西方神山。方壶:神话中东海仙山。这里泛指高山,并非实指。巴陵:郡名。唐天宝、至德年间改岳州为巴陵郡,治所在今湖南省岳阳市,地处洞庭湖东。日本东:日本东面的海域。赤岸:地名。这里并非实指,而是泛指江湖的岸。赤:一作“南”。
夸赞画作的雄伟气势,暗赞画家胸有丘壑。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在狂风激流中,渔人正奋力驾船向岸边驶去,山上的大树被狂风吹得倾斜了。

浦溆:岸边。亚:通“压”,俯偃低垂。
夸赞画作的生动。活灵活现。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王宰的画在构图、布局等方面堪称天下第一。

远势:指绘画中的平远、深远、高远的构图背景。论:一作“行”,一作“千”。
用南朝梁萧贲事。《南史·竟陵文宣王子良传》:“(昭胄子贲),能书善画,于扇上画山水,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
呼应首、二句诗,直接点出画家作画的优点和特色。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他能在一尺见方的画面上绘出万里江山的景象,就好像用并州的剪刀把吴淞江的江水剪来了一半!

并州:地名。唐朝时期的河东道,即今山西太原,当地制造的剪刀非常有名,有所谓“并州剪”。

西晋将领、著名书法家,敦煌五龙之一索靖见顾恺之画,十分欣赏,说:“恨不带并州快剪刀来,剪淞江半幅纹练归来。”(王嗣奭《杜臆》引邵宝之语)

再次总结画家的高超绘画艺术。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运用夸张、比喻的艺术手法,描写王宰山水画中景物的神奇秀美,赞美了画家高超的艺术技巧。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尤工远势古莫比 咫尺应须论万里 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审美赏析
杜甫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赏析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全诗的意思
杜甫七古《戏题画山水图歌》读记
王 琼画家《吾尝游洞庭湖 推篷旷望》
杜甫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