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典咏流传:王维《使至塞上》| 诗佛的豪情

《阅读中国》之王维《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

作者:王维  演唱:赵珈婧云
朗诵:虹云 罗玲 解读:郦波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学而时习之,不亦为说乎?郦师来启蒙,不亦乐乎?同学们好!我是你们语文启蒙的郦波老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王维的一首千古名作——《使至塞上》。诗云:“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和孟浩然毫无疑问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两面旗帜,而唐代诗人能与“李杜”并称的也只有王维了。你看李白号“诗仙”,杜甫号“诗圣”,而王维呢,号“诗佛”,正是儒释道三家齐聚啊。但今天我们要讲解的这首诗却不是体现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精彩,以及他作为“诗佛”的高妙,而是他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记行诗(羁旅诗又称为记行诗、行旅诗,是指诗人因各种原因远离家国,用诗歌的形式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对自我人生如寄处境的感慨等内容的诗歌。),记述了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唐人大多都有赴边的经历,像高适、岑参那不用说,他们是有边塞从军的经历的,像王昌龄只是到边塞游历,并没有到边塞从军的经历,但眼见塞外风光军士豪情,就能写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句子来。而像王维他虽然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却曾经使至塞上,也作有不少的边塞诗,他不仅写过《从军行》。像他的那首著名的《送张判官赴河西》就说,“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见逐张征虏,今思霍冠军。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那种慷慨悲歌的昂扬气势,真是“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啊!

当然,这样说同学们会不会有一个疑问,既然说王维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那么为什么却有这样一种慷慨激昂的情绪呢?郦老师以为呀,这与诗人所处的那个时代和环境密不可分,每个人都和他的时代环境是分不开的,因为那是一个群情振奋的盛唐时代,那是一种严阵以待的塞上边关。我们知道,你比如说几乎同一时代的诗人李颀就和他们不一样。李颀写下《古从军行》,也是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但是李颀和王维、和王昌龄、和高适、岑参都不一样。之所以如此,那就是因为李颀他没有真正的出塞过,因为没有真正的出塞,也就不会被那种感性的慷慨的情绪渲染所诱惑,反过来他就能保持自己内心那种理性的思索和判断。所以你像他的《古从军行》,那就纯粹是批判,这就导致他的诗和王维、和王昌龄、和高适、岑参,和这群真正到过边塞、出过塞的人有一种不同的风格。

其实啊,说起来少年时代的王维,丰神玉朗、姿容秀丽、多才多艺,胸中早就有一份豪侠之气。你看他15岁入京赴试,口中吟唱的是“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义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你看那时候的他,对边塞是充满了向往,所以他说“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这是何等的豪侠之气呀!

王维因其才学备受岐王李范,还有玉真公主等皇族的赏识,然而他的人生呢,却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于王维而言,与岐王李范和玉真公主等皇家贵胄的亲密关系,虽然是他仕途上的助力,可后来也成为他仕途上的陷阱。王维中举之后任太乐丞,对于音乐天才的王维来说,这样的工作实在构不成挑战,可是没过多久呢,就因遭人举报——私自看伶人舞黄狮子,便被贬官了,被贬到济州司仓去做参军。黄颜色的“黄”和皇权的“皇”在古代是相谐音的,所以黄色在古代是为皇家专用。唐高祖的时候呢,就已经明令庶人不得著黄。到唐高宗的时候,就明确规定只有皇家可著黄衣,所以后来赵匡胤“陈桥兵变”叫什么?黄袍加身了。所以这对于王维的仕途来讲,实在有些莫名其妙,而且可以算得上是灭顶之灾呀!

后来一代名相张九龄执政,张九龄也是大诗人,他特别赏识王维的才学,先任命其为右拾遗,后又提拔他做监察御史,并让他出使塞外。王维就是在这样一段时间写下著名的《使至塞上》,还有《观猎》,当然还有那首著名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此时的王维呢,已经人到中年,历经坎坷,却终于出使塞外,因此当塞外“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景象出现在他眼前时,王维虽已雄心不再,这个时候却依然能写下“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的豪侠之句。可见王维虽然号称“诗佛”,但他的身体里、他的精神世界里一直住着一个可以号称“幽并游侠儿”的大好男儿啊。

可是后来张九龄也终究被逼走了,唐玄宗不复当年的求取之心,而奸相李林甫与杨国忠乱政,忽然之间,“渔阳鼙鼓动地而来”,推倒盛唐的“安史之乱”就此爆发。公元756年,长安被叛军攻陷,王维出逃未及,被捕之后被迫出任伪职。王维幸好在被俘的时候作有《凝碧池》一首,说“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表现了一片忠心。再加之好友裴迪为之作证,而王维的弟弟、时任刑部侍郎的王缙平藩有功,这时候请求削籍(革职)为兄赎罪,王维才最终得以宽宥。经此死里逃生,人生大难之后,王维的心境就彻底逃禅入佛了。这样我们也就了解了王维后来他为什么把自己的所有在俗世中的心事,全部都投射在了辋川胜景与佛性、佛理之中,写下“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以及“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样的千古名句了。了解了王维的人生经历,再回头来体会这首《使至塞上》,我们便会对诗中的情绪有更多的一番体会。     

《红楼梦》里有一个香菱学诗的情节。黛玉要香菱首先读《王摩诘全集》,也就是《王维诗全集》,而不是李白杜甫的作品,并且要求香菱细心揣摩透熟,而不是像对李白杜甫的诗歌那样,只是读一读而已。过后呢,香菱告诉黛玉,说自己倒领略了些,只不知是不是。黛玉说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便让香菱说来听听。香菱就说:“据我看来,诗有诗的好处,有口语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是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觉得香菱讲的有些意思了,就问她从何处见得。香菱就说:“我看《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又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真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里谈到的就是这首《使至塞上》中的千古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见王维的诗在诗史上的影响,以至于黛玉,其实就是曹雪芹先生,也认为学诗都要从王维开始学习,才能入得诗味啊。

当然说到诗史上的影响,我们又会想起诗歌创作的另外一个重要的规律一一跨界的规律,如果要问哪位诗人跨界——在诗歌和绘画两界都有最重要的影响,答案一定就是王维。你像苏东坡就评价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当代谬词客,前身应画师”。王维画也画得非常好,他自己甚至认为当文人写诗,那是命运搞错了,他上辈子应该是一个画师。

所以王维的诗也就特别有画面感,浩瀚无垠、纯然一色的大漠是静态的背景,而一道烽烟直上云霄,九曲黄河蜿蜒奔腾,横亘广漠,渺无尽头,一轮浑圆的落日,正静穆柔和的悬挂在空中,给人以雄浑壮阔而又宁静祥和的审美感受。的确,王维巧妙地调动一切形象思维营造意境,将边塞生活写的气势宏大,又有声有色。你看,“大、直、长、圆”,说起来这是极平白、极减省的四个字,但却泼洒出一幅典型的边塞景象。然而平中见奇,细思品味之下,确实如香菱所说,似乎也只能如此来描摹了,实在是难言其妙。难怪乎国学大师王国维对此联有”千古壮观”的称誉啊!

更值得体会的是,这首诗不仅是诗境雄浑壮阔,其中所蕴含的情致呢,也值得我们去仔细体会。我个人很欣赏孙绍振(孙绍振(1936-),祖籍福建长乐,先后就读于青浦朱家角珠溪一中心,青浦城厢二中心。1952年毕业于青浦初级中学,1960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在北大任助教。有一篇《解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先生对此诗的一番见解,他分析说,王维经营了一幅美好的画面,诗和画达到完美的统一。这里的孤烟,一条垂直线;长河呢,一条水平线,这在绘画上是静态的构图,这种静态构图提炼的如此单纯,连征蓬、归雁都消失了,连白云、黄沙也视而不见,留给读者的就是一个空阔的宇宙,静态的构图。一纵,也就是孤烟,一横,也就是长河,本来宁静的有些单调,有点单调再加上落日圆弧就比较丰富了。

在分析了这种艺术的美的基础上,孙绍振先生又接着指出说,这种丰富不仅仅是形式上,而且包含着内容上的。孤烟是狼烟,是战争的烽火,是警报。紧张的警报,却用静态的垂直构图表现,就构成了一种张力,画面的稳定感和形势的紧迫感都得到了互补,形成了一种紧张与宁静交融的境界。这种境界不完全是自然风光,而是诗人内心对战争形式感受的那种净化。

当然也有学者有不同的见解,认为这里的孤烟不应该是指烽烟,而是一种平安烟(莫砺锋教授就这样认为的),有的甚至认为这是一种特有的龙卷风(康震老师就是这么认为的),还有的认为可能是地广人稀的大漠中的一缕炊烟,并引王维“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来为证,这是他的诗句。当然,对于古诗确实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理解,但要注意的是,任何一种理解都需要通过对诗的细读、揣摩,进而得到对诗的感悟。

实际上不仅是这一联写出了塞上独有的风致和诗人特有情感,你比如说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这个“属国”到底是大唐所属的各小国,还是典属国,秦汉有个负责外交的官员,管理这些属下小国的,那就叫典属国,这个向来也争议不已。但其实啊,你真的去写诗你就知道,王维一定是两个意思都包含在里头,为什么呢?因为诗人写诗用最简单的语言,如果能够一语双关,多重意思在里头,那么写诗的人就会非常得意,因为用最少的语言去表达多层的意思,这是一种对语言的高度掌握。所以像单车、像属国、像征蓬、像归雁,这些词同样都蕴含着深意啊,建议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来查找一些有关的资料,再去做一些深入仔细的思考,这样不仅对诗的理解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还可以锻炼大家运用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好了,今天我们就讲到这儿,同学们下次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使至塞上》王维
唐朝大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成为今年多地中考古诗鉴赏题
古诗词日历 | 王维《使至塞上》
我喜欢的古诗词第203首
使至塞上
初二课内古诗文精讲——《使至塞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