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莫泊桑《项链》‖一条项链,真的断送了玛蒂尔德的一生吗?

她翩翩起舞,如醉如痴,什么也不想了,完全沉浸在欢乐之中,沉浸在她的美色所赢得的胜利之中,沉浸在她一鸣惊人的风光之中,全身飘飘然,如云中漫步,这种幸福感囊括了所有这些敬慕、所有这些赞美、所有这些被唤醒的欲望,这是女人心中最完全、最甜美的胜利。

中学时期第一次接触莫泊桑的《项链》,只因当时自己年幼,缺乏实在的人生阅历,所以看到的仅是故事最表层的东西。比如,玛蒂尔德的虚荣,因虚荣而付出的代价;为了一条项链,不单单搭上十年的青春,甚至断送了一生的幸福。

记得当时读完全篇,百感交集。对玛蒂尔德既有同情,又有愤慨,还有厌恶;既为她感到可惜,又叹她活该如此。

然而,这些年,当自己历经人生风风雨雨,再回过头来重读《项链》,体会到的却是更深层、丰富的东西。比如玛蒂尔德因项链丢失而获得的成长、她性情的完善和蜕变;她拥有的像金子般珍贵的爱人;那条项链带给她的幸与不幸;项链丢失是偶然还是必然;在莫泊桑笔下,强烈讽刺艺术效果背后所反应的社会现实:贫富差距,穷人思想的狭隘、他们的单纯无知、对可望不可即的奢侈生活的无畏向往;等等。

由于莫泊桑这篇《项链》几乎尽人皆知,所以,我们就免去故事介绍,直接进入对主题的探究与思考。

1、一条看似价值不菲的假项链,断送十年名副其实的无价青春

当然,玛蒂尔德并不知晓那条带给她自信与幸福、风光与荣耀的钻石项链是假的,所以,当她将其丢失,就算倾家荡产、历尽困苦磨难也是值得;因无奈而值得。

只是,我们不免去想,事后的她到底有没有一丝后悔,后悔当初不该爱慕虚荣、迷恋奢华;后悔不该去参加什么部长舞会,更不该去借人家的首饰、艳羡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且看书中这段话——

不过,在丈夫去部里上班的时候,也有那么几次,她坐到窗口,突然想起当年那场舞会,想起她在舞会上是多么漂亮,让多少人瞩目倾倒。

这一段是针对她今非昔比的容貌和处境而言,但从中我们也多少可以想见,玛蒂尔德是不后悔当初的,甚至还十分地留恋。因为那是她一生中最风光无限的时刻。

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她的爱慕虚荣和崇尚奢华,那无法满足的对物质生活的欲望,因远离现实、背叛现实而注定遭受现实的打击与报复,从而付出惨痛的代价。

本来,他们与社会末层尚还有一定距离,处于小职员家庭的玛蒂尔德还有女仆,一些家务事、厨房的事、粗活脏活也不用自己动手,却是因追求一时的精神享受和娱乐,一下坠落谷底,成为名副其实的穷人。

特别是当那条价值三万六千法郎的钻石项链,突然间变成仅值五百法郎的假项链时,玛蒂尔德十年来遭受的苦楚和磨难因不值而在无形中放大。而更可悲的,她从未察觉,自己一去不复返的青春是无价的,甚至比一条真的钻石项链还要宝贵得多。

2、玛蒂尔德的幸与不幸

玛蒂尔德的不幸

无疑,故事当中玛蒂尔德的不幸十分明显。

首先是出身的低贱。这是她自以为最大的不幸,因为没有丰厚的嫁妆,只能从小职员家庭嫁入小职员家庭。生活的粗糙、拮据,与她的花容月貌、秀色可餐形成鲜明对比,更加彰显了她的不幸。

然后是项链遗失后,生活在飞来的横祸面前几乎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十年来,他们受尽苦难,玛蒂尔德也从一个曼妙女子沦为不堪入目的粗壮妇人。特别是,她付出了十年血汗青春换来的却像是一个笑话,这时候,她的不幸更加明显。

玛蒂尔德的幸运

不过,细想来,玛蒂尔德也有她幸运的地方;堪称天赐的幸运。

上帝在给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定会给你打开一扇窗。所以,玛蒂尔德的幸运也是随她的不幸而来。

首先,在她不满的婚姻背后,有一个对她关爱、呵护有加的丈夫。

  • 知道她向往舞会的娱乐和奢华,千方百计弄来一张舞会请柬;

  • 当她抱怨没有舞会上穿的衣服,不假思索地把自己积攒了很久用来买猎枪的钱,给她置办衣裙;

  • 舞会上,她出尽风头与人行乐,通宵达旦地跳舞直至凌晨四点,作为丈夫非但没有表示不高兴,临出门还想着给她披上防寒外套;

  • 项链丢失后,丈夫并没有责怪她,独自一人外出寻找,穷尽一切办法无果之时,毅然决然拿出父亲留下的遗产、再四处借债,几乎把自己的后半生全押进去了。

讲真,一个女人一生中能遇上这样一位对自己百般呵护、患难与共的爱人夫复何求?

他贫穷,但他努力;他缺乏财富,但他保有担当。尽管他给不了你富贵和荣华,但在他心里你永远居于首位。所以说,身在福中而不自知的玛蒂尔德是幸运的。

然后,项链的遗失从某个层面来讲,对于玛蒂尔德而言,也有一定的幸运程度在内。

虽然经过十年的艰辛和劳苦,玛蒂尔德完全变了模样,之前的风韵、姿色和魅力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强壮、泼辣和粗鲁;但与此同时,她的内心世界也必然发生了质的改变。

她再也不是之前那个思想轻浮、精神恍惚、无所事事、郁郁寡欢的幽怨的小妇人;而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可以独当一面、自力更生的独立女子。外表上的苍老,伴随着内心机理的成熟和灵魂的蜕变。就像书中那段话所说——

假如没有丢失那条项链,她的命运又该如何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生活就是变幻莫测啊!区区一件小事,就足以断送你的一生,或者救你脱离绝境。

其实,细想来,这段话一语双关,就看你如何去想了。玛蒂尔德的一生被这条项链断送了吗?我想未必。倒是确确实实地使她从之前怏怏不乐的心事中脱离出来,勇敢坚强地面对着生活的磨砺与苦难。

所以,不管当昔日的女友告诉她真相时,她的内心世界将如何得风起浪涌,但总归一切都已经过去,想她定会坦然以对的吧。

3、《项链》中莫泊桑大师级的讽刺艺术,以及人物的戏剧性命运

《项链》中,玛蒂尔德的遭遇令人唏嘘,这当然离不开莫泊桑大师级的讽刺艺术,而所有的一切都源于他想揭示和批判的孕育故事的现实环境。

首先是贫富差距。这种差距,不单指穷人与富人之间那道无法跨越的财富差距、物质生活差距,更有他们之间性情上的天壤之别。穷人思想上的狭隘,他们的单纯、真诚与富人表面的伪善、傲娇和虚荣在故事中有十分鲜明的体现。

比如,纵使赔上一生的幸福,玛蒂尔德也要向朋友偿还自己丢失了的项链;而当她推迟一周去时,朋友的态度很是怠慢,话语中满是责怪,却不曾打开查看。

而正是因为这个缺少了的环节,暗含着这条项链可能根本不值如此高昂的价值;再加上项链本来是假的,当初外借时朋友并未说明,这些都看出富人对穷人的鄙夷以及自身的狂妄和虚伪。同时又在无形中给日后项链的遗失、遗失后的风波埋下了伏笔。

由此我们也可以大胆推断,项链的丢失或许不是偶然,而是必然?莫泊桑在整个过程中使项链两端的当事人都“蒙在鼓里”,还项链的玛蒂尔德不知道自己当初借的是条假项链,而收回项链的人也并不知晓再次回到手中的项链是一条真的。

如此,或许就证明了人类命运不可扭转、无能为力的戏剧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姜沐阳 莫泊桑《项链》续写 指导教师:李雨萌
《项链》备课札记
《项链》教案9
《项链》:没有不幸福,只有不知足
再读莫泊桑《项链》:可怕的不是虚荣,而是自卑
诚信待人,诚信待己——读莫泊桑《项链》有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