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闪亮古诗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代: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愁余 一作:愁予)

译文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苦难之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只可惜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究还是向东流去。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悲鸣。

注释

菩萨蛮:词牌名。

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南六十里。

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此处代指宋都汴京。

可怜:可惜。

愁余:使我发愁。

无数山:很多座山。

鹧鸪:鸟名。传说其叫声如云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创作背景

  淳熙二、三年(公元11751176年)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来到造口,俯瞰昼夜奔腾的滔滔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赏析

  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词中瑰宝。

  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与清江。造口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清江即赣江。章、贡二水抱赣州城而流 ,至郁孤台下汇为赣江北流,经造口、万安、太和、吉州(治庐陵,今吉安)、隆兴府(即洪州,今南昌市 ),入鄱阳湖长江。

  “郁孤台下清江水。起笔横绝。由于汉字形、声、义具体可感之特质,尤其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凸起一座郁然孤峙之高台。词人调动此三字打头阵,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 ,势不能不用此突兀之笔也。进而写出台下之清江水。《万安县志》云:赣水入万安境,初落平广,奔激响溜 。写出此一江激流,词境遂从百余里外之郁孤台,顺势收至眼前之造口。造口,词境之核心也。

  “中间多少行人泪。行人泪三字,直点造口当年事。词人身临隆祐太后被追之地,痛感建炎国脉如缕之危,愤金兵之猖狂,羞国耻之未雪,乃将满怀之悲愤,化为此悲凉之句。在词人之心一江流水,竟为行人流不尽之伤心泪。在建炎年间四海南奔之际,自中原至江淮而江南,不知有多少行人流下无数伤心泪啊。由此想来,便觉隆祐被追至造口,又正是那一存亡危急之秋之象征。无疑此一江行人泪中,也有词人之悲泪啊。

  在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中,长安指汴京。本句是诗人因记起朋友被追而向汴京望去,然而却有无数的青山挡住了视线。境界就变为具有封闭式之意味,顿与挫级有力。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满怀忠愤的情感。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词人写胸怀,正不必拘泥。无数青山虽可遮住长安,但终究遮不住一江之水向东流。此词句句不离山水。试体味遮不住三字,将青山围堵之感一笔推去,毕竟二字更见深沉有力。返观上阕,清江水既为行人泪之象喻,则东流去之江水如有所喻,当喻祖国一方。词人既叹其遮住长安,更道出其遮不住东流,则其所喻当指敌人。在词人潜意识中,当并指投降派。东流去三字尤可体味。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词情词景又做一大顿挫。江晚山深,此一暮色苍茫又具封建式意味境界,无疑为词人沉郁苦闷之孤怀写照,而暗应上阕开头之郁孤台景象。。

  此词写作者登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远望,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下片借景生情,抒愁苦与不满之情。全词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却是淡淡叙来,不不火,以极高明的比兴手法,表达了蕴藉深沉的爱国情思,艺术水平高超,堪称词中瑰宝。

诵读讲解:闪亮的日子  微信:13904074499

音频原创  盗用必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赏析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南宋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朗读——菩萨蛮
古山水诗《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今韵
【散文天地】一海明月 | 郁孤台下清江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