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古诗词文欣赏
品读古典诗词
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
聆听最美好声音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作者:苏轼

朗诵:张家声 鲍国安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同学们好!我是你们语文启蒙的郦波老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另一首有名的《卜算子》,我们才学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那我们今天要学的是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词云:“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据史料记载,苏轼的这首词是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十二月,或者是元丰六年的年初,也就是公元1082年年底,或者是公元1083年的年初。黄州呢,就是今天湖北的黄冈,定惠院就在黄冈东南,当然他又写作定慧院,聪慧的慧或者是恩惠的惠都可以,因为苏轼另有《记游定惠院》一文。

在读这首词之前呢,同学们可以先回顾一下。我们在八年级上学期学过一篇《记承天寺夜游》,对吧?那是苏轼的小品名篇,我们知道《记承天寺夜游》作于元丰六年,也就是1083年。换言之呢,这首《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与《记承天寺夜游》的写作时间其实是比较接近,那么其中所表露出的这种情感,尤其是情绪,也就有相似之处了。经历了无比凶险的“乌台诗案”,从一个朝野瞩目仕途顺畅的政治明星,转眼就变成一个险些被定成死罪,最终被贬谪到黄州的罪臣,苏轼经历了可谓是脱胎换骨的心理历程。苏轼带领全家在黄州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贴补家用,努力度过生命与生活的难关,著名的东坡先生由此诞生,就是因为他在城东的东坡耕种,所以他号东坡,苏轼在黄州蜕变成苏东坡。

在《记承天寺夜游》那篇文章中,苏轼被初冬的黄州的月色所触动,穿衣起床到承天寺寻友人张怀民啊一起赏月。在文中他自嘲为闲人,然而闲人绝非真的是闲,即便有闲之外表啊,实则是一种潇洒豁达的人生态度,是一种豪迈开阔的胸襟,苏轼从而在黄州留下一段诗意人生的轨迹。的确像苏轼,当然还有他的弟弟苏辙,这一批传统的古代知识分子,他们在儒释道合一的精神引领下,在诗酒茶合一的文化滋润下,努力免于颓废与沉沦,将自然的智慧融入生命,然后借此融会贯通、超然而上,从而达到人生的高妙境界。这就是苏轼的独特之处,这就是他从苏轼转身为东坡居士后留给我们伟大的精神财富。不过,虽然苏轼努力的去化解政治失意所带来的苦闷悲愁,但内心深处的那种幽独和寂寞依然充盈满怀,这种情思我们在这首词中依然可以有明确感受。

我们知道诗词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就是意象,我们先来看这首词中的意象。你看缺月、疏桐、寒枝,幽人独往,孤鸿缥缈,寂寞沙洲。显然这首词中啊,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孤高自诩,蔑视流俗的心境。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在这里苏轼通过写自己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营造出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漏”,漏断的“漏”是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也就是指深夜,也就是说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他步出庭院,抬头望月。这是一个非常孤寂的夜晚,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辉,像是挂在枝丫之间。

接下来的两句,“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周围是那么的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没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他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啊。与《记承天寺夜游》中写到的闲人不同,苏轼在这里铺垫的是幽人与孤鸿的出场,这是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同时还有那飘渺的孤鸿。当这两个意象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产生了一组重要的对应关系,让我们不由得联想到幽人那高冷的心境正与那飘渺若仙的孤鸿之影一般无二啊。这两句既是实写景,又是通过人与孤鸿的对应,用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幽人的超凡脱俗、不融于世,也写出了一种深刻的孤独,尤其是心理的孤独,是许多优秀的作品所要表达的终极关怀。对此同学们可以去阅读鲁迅先生的经典作品,无论是他的随笔集,像《野草》;还是他的小说集《呐喊》、《彷徨》都是如此,而他更是写有直接以孤独者命名的短篇小说,题目就叫《孤独者》。所以包括许多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师的作品中,同样都有对孤独的深刻体现,所以其实孤独有时候是文学艺术所要面对的一个终极命题。

到了下阕苏轼更是把鸿与人放置于同一情境之中来写。“惊喜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这一句“有恨无人省”,简直直白至极地写出自己的孤独和寂寞啊。人在孤独的时候总会茫然四顾,总要寻寻觅觅,但常常找到的最终不过是更多的孤独,不论是“有恨无人省”,还是“拔剑四顾心茫然”,其实都是对世间知音的极度渴望啊!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最后两句呢,继续写景写孤鸿,描写没有同伴的孤鸿只能在寒枝之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却不肯栖息,最后宿于寂寞荒凉的沙洲,独自度过寒冷无比的夜晚。这里虽然只写了孤鸿,不再写幽人,当我们却仍能深深地感受到人的存在,感受到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诩,还有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在词中作者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写幽人与孤鸿惺惺相惜,在高超的艺术技巧之中蕴藏的是无比的深情。


刚才我们说同样是定惠院,苏轼其实还写过一篇《记游定惠院》,其实也非常值得一读,对于理解黄州时期的苏轼其实是极有帮助的。那么在这篇散文中苏轼就写到了海棠,写到了枳木,写到了竹园,写到琴声,写到了月光,写到了“甚酥”,写到了橘子,写到了枣汤,写到了酒。这篇散文游记写的是苏轼与志趣相投者一同相约郊游、饮酒聚乐的情景,从文中可以看出苏轼已经不仅十分熟悉黄州当地的风物,而且与当地的居民的关系已经变得极为融洽了。整篇文章字数其实不多,结构组织似不经意,然而按时间顺序记一天游玩的过程,且将赏花、饮酒、听琴,十多件生活细事、琐事一一写来,灵动自然,幽默风趣,所写景物清淡、恬静、自然美好,文字中呢呈现出极强的画面感,也流露出作者安然自若的情怀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不过其实要注意的是,正如有研究者读出了苏轼豁达背后的苍凉,此文题为《记游定惠院》,实则只是做个由头,还在书写聚散之无常。苏轼说枳木这种树不讨人喜欢,性瘦韧,筋脉呈露,主人本来想过一阵砍了去,或许是因为他的缘故没有被砍掉。这种不讨人喜欢的枳木何尝不是东坡先生的自喻呢,于是他又说自己躺在小板阁上,醒来后听见客人崔成老弹奏雷氏琴。那琴声“作悲风小月,铮铮然,亦非人间也”,就是形容琴声像悲鸣的风,像微亮的月光一样。这种手法与《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这首词中“幽人与孤鸿”的写法可以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还说,“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就是说有一个叫刘唐年的主簿,送给大家一种油炸的小吃,名字居然叫“甚酥”,就是很酥很酥软,味道很好,客人还要喝酒,而他忽然没了兴致,于是直接回家了。苏轼在这里并不是简单的描写风花雪月,而依然是在文中无处不寄托着自己独特的怀抱,他的心情在看似幽默、看似随意的文字中还是若隐若现的展示了出来。

因此啊同学们在阅读一首词、一篇文章的时候其实可以尽可能的去寻找尽可能多的相关资料,从多个角度、多个切口进入,从而更好的去贴近作者的心灵世界,这样才叫真正的阅读与理解。

好了,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同学们下次再见。语文启蒙,我们不见不散。

记游定惠院

宋代:苏轼

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禅师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瓜李,遂夤缘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橘,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寂寞沙洲冷
人生落魄亦随遇而安——再读东坡词《卜算子》
读书随笔/踪影:那夜空缺月,历千年而不衰/读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词三百首|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人都会有寂寞孤苦
以词鉴人:秦少游和苏东坡(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