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歌子·晚春》苏轼 | 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

南歌子·晚春

苏轼

日薄花房绽,风和麦浪轻。夜来微雨洗郊垧。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
已改煎茶火,犹调入粥饧。使君高会有余清。此乐无声无味、最难名。

注释

①花房:即花冠。

②煎茶:原指制作茶的工序,即用水煮茶,后被用来指代茶的品种。

③入粥饧:放入'饧粥'的饴糖。'饧粥'是当时寒食清明的食物。

④使君:汉代称刺史为使君,后成为地方长官的代称,或对士大夫的尊称。

 

简析 

这首词处处表达着作者对所见之物的浓厚兴趣,在他看来,无论是淡薄的阳光、初绽的春花,还是和风吹拂的麦浪、夜间微雨打湿的树林,诸般春日寻常之景皆有清新美好的趣味,经他点染,勾勒出一幅春和景明的乡间闲趣图。
下阕将目光收回,转而描摹与朋友小聚的闲情。清明踏青依习俗必备清粥小菜,席间品茶清谈,是为文人雅士游春一大乐事,“使君高会有余清”一句写尽宴会的气氛,结尾一句道出与三五知己良朋小聚的乐趣在于不可言说的“无声无味”之乐,这正与“人间有味是清欢”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长子。公元1057年(嘉佑二年)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还。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七月死于常州(今江苏省常州市),年六十六。他是北宋全能的文学、艺术大家。他的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把宋诗发展到高峰;书法舆黄庭坚、米芾、蔡京合称北宋四大家;他又善于绘画,所画墨竹,后人称为玉局法,其作古槎、枯木、丛筱、断山,笔力跌荡,为世所称。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东坡七集》《东坡词》、《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飞扬行、草书苏轼早期巅峰婉约词佳作《南歌子》(外两篇)
苏轼这首《南歌子》是写官伎舞女的清新脱俗,为何千百年来无人懂
和东坡词(一)
苏轼词选读:小令65首
《​南歌子·见说东园好》苏轼
南歌子·游赏——苏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