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毕业季”怎么玩?古代才子来教你!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幼儿园的小伙伴们,在忙着筹备毕业演出;中学生们,特别是刚刚结束高考的高中生,或许在计划着一场毕业旅行;而大学校园里,则充斥着各种天马行空、搞怪的“毕业照”。为了纪念曾经的美好,今天的毕业生们绞尽脑汁、玩尽花样,那么古人是否也有这些丰富多彩的毕业活动?他们又怎样庆祝自己的“毕业季”呢?

古代的学校没有像现代学校这么严格的学制,也没有固定的“毕业”期限。隋唐以前,科举制度没有形成,朝廷一般只是定期举行“射策”(相当于现在的面试)等形式的考试,考中者可以成为“公务员”,没考中的话就要留校继续学习,下次再考。

隋唐以后,官学开始对学生的年龄和学习年限作出一定限制,科举考试成为读书人进入官场的必经之途。

既然科举考试是古代多数士人的“毕业考”,那他们的“毕业季”活动自然也安排在科举考试前后。这些大大小小的活动从离开家乡,进京赶考时就开始了,一直到持续到成绩张榜。

《鹿鸣盛宴图》(描绘湖北巡抚于九月十三日举行光绪十七年辛卯科乡试鹿鸣宴的盛况)


序曲

解试之后各地大办“乡饮酒礼 ”

“毕业季”开始于州府举行的解试后,由州府长吏为通过“考试”的举人举办“乡饮酒礼”。这种礼仪制度来自周代乡学的宴饮礼节,原本是为显示尊老、养老,与科举没什么关系。但汉代实行察举制度(地方长官向中央推荐人才的制度)后,地方州郡在举送人才时也会举行乡饮酒礼,以表示对人才的礼宾,这一举动将乡饮酒礼的含义由“敬老”拓展到了“尊贤”。


解试结束后,各地官员会为通过解试、即将赴京参加省试的学子举行盛大的乡饮酒礼,一来庆贺他们通过第一级考试,二来也祝愿他们在接下来的第二级考试中有优异表现,为家乡争光。(关于考试的等级请点击这里,详情阅读)



唐·韩晃《文苑图》


各地举人到达京城后,紧接着便开始他们“毕业季”的第二个重要活动——朝见皇帝、拜谒先师。这个活动的兴起于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年),规定各地前来参加省视的举人在朝见皇帝后,要集体前往国子监,行谒先师之礼,由学官为之开讲,质问疑义,并邀请官员和来京朝贺的使臣前往观礼,设丰盛的宴席招待所有参与人员,规模十分盛大。


后来随着唐朝国势衰微,除谒先师等基本内容被保留下来外,其余程序均遭遗弃。而那些被保留的部分,也一直沿袭到后代,成为古代举人参加第二级“毕业考”之前的一大礼仪。

重头戏

拜主考 拜宰相再拜皇帝

乡饮酒礼和谒先师固然隆重,但仅是第一级考试之后的活动,充其量只能算古人“毕业季”的序曲,真正的重头戏要到会试结束、考试结果公布之后才慢慢登场。


这些新科及第的“毕业生”们,要参加谢恩、过堂、期集等一系列活动。其“毕业季”的繁忙,比之现在,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


首先是拜谢主考官的“谢恩”。唐代省试放榜之后,凡榜上有名的进士,要一同前往主考官的府邸,感谢座主(应举士人称主考官为“座主”,自称“门生”)提拔之恩。谢恩时,各位及第进士按名次排好队,状元出列致辞,接着进士们一一拜见主考官,作自我介绍,并致感谢之意。


唐宫廷茶宴图


随后,主考官便要带领新科进士到中书省去拜见宰相,是为“过堂”。过堂前,新进士们得先到大明宫光范门内集合,备好丰盛的酒席,等候宰相上堂。

宰相到达之后,相关官员会过来收取进士的名纸,紧接着主考官带领进士们进入中书省,在“宰相的办公室”依次站立。主考官向宰相行礼毕,仍由状元代表致辞,其余进士依次自我介绍并致谢,和谢恩时一样。再由主考官带领他们行礼、退下。


考试增加殿试之后,所有进士及第者均为“天子门生”,唐代向主考官谢恩变为向皇帝谢恩,由新科状元率领其余及第进士上谢恩表,称为“朝谢”。元明清三代延续了这一礼节,朝谢也成为古代“毕业生”们通过考试后要做的第一重要之事。


清代的进士在拜谢皇帝之外,还要专门赴国子监和孔庙拜谒孔子,并在那里举办他们的“毕业典礼”。届时,所有进士由状元率领,在孔庙向孔子行礼后,更换官服,前往国子监拜见国家最高学府的校长——祭酒、司业(清代国子监设祭酒一人、司业二人,相当于今天的大学校长、副校长)。

三名校长分别向状元、榜眼、探花斟酒并簪金花,其余诸进士由祭酒、司业的属官斟酒、簪红花。这一仪式被称为“簪花”,象征着他们顺利通过“毕业考”、完成学业。

在国子监后还要进行一项活动,那就是立题名碑。据说这最初起源于唐代进士张莒的一时兴起。唐中宗神龙年间,初中进士的张莒在游览长安郊外的慈恩寺时,兴致突发,将自己的大名题在大雁塔下。这种在今天看来是在旅游景点乱涂乱画的不文明行为,当时却得到了文人雅士的纷纷效仿,日后每科进士在发榜之后,都会集体来到慈恩寺,将自己的姓名、籍贯和及第时间用墨笔题写在大雁塔墙壁上,若有人将来做了卿相,还要用红笔将名字改过。“雁塔题名”一度成为学子莫大的殊荣。

长安慈恩寺大雁塔是唐代中宗之后新科进士的题名之处


狂欢

你可曾赴过琼林宴

进行完这么多严肃繁复的礼仪活动,“毕业生”终于可以尽情地“毕业狂欢”了,这就是“期集”。


首先少不了的是“毕业聚餐”,即黄梅戏《女驸马》唱词中提到的“琼林宴”。它是皇帝专为款待新科进士而举行的宴会,因北宋时赐宴地点位于皇家花园琼林苑中而得名,在不同时代又有“闻喜宴”、“恩荣宴”等别称。


除为文进士设立的“琼林宴”外,还有为武进士举办的“会武宴”,均群英荟萃、金鼓喧阗、排场浩大。这两场宴会最初是新科进士凑份子来筹办的,但朝廷也会有所表示,如赐宫廷美食、赐酒、赐钱等,五代以后则逐渐由朝廷买单,官方色彩日益加强。


此外,进士们也会筹办自己的宴会,以唐代的“曲江宴”最为有名。

曲江宴因设于长安城东南的曲江一带而得名,是古人“毕业季”的最后一项活动,比较贴近于现代的毕业宴,吃完这顿,同年们就自赴前程、各奔东西了,故而又称“离会”。


在这样的场合,新科进士也不免伤感起来,晚唐诗人杜荀鹤就曾在曲江宴后无限感慨:“日午离筵到夕阳,明朝秦地与吴乡”(《关试后筵上别同人》)。


旅行


“毕业狂欢”不仅有吃,还有玩,近几年流行起来的“毕业旅行”,其实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而且当时还存在专门筹办相关业务的民间组织,称为“进士团”。他们多由长安游民自行聚集,设有团司,为新进士们安排“毕业”之后的种种活动,收取一定费用,这些费用多由新进士们分摊。“毕业旅行”常在春天举行,目的地以曲江为多。


彼时正是曲江最美好的时节,刚刚蟾宫折桂的新科进士看见满眼的旖旎风光,心情自然十分欢快欣喜。孟郊的《登科后》诗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便将这种喜悦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


在“毕业旅行”中,除了雁塔题名和曲江宴,进士团还会组织新科进士赏春花、尝樱桃、瞻佛牙、打马球等节目。


唐·打马球女俑


考古训练营·走向远方的田野

看到这里,你一定也想像古代的风流才子们那样有一个不一样的毕业旅行吧。那就报名加入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带你暂时离开书斋,走向田野,一起去体验考古的艰辛和浪漫,共同感受先民的智慧与荣光,完成一次真正的古代文明之旅!

点击查看详情


考古训练营





鸣  鹤  书  苑     专  注  考  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又是一年毕业季 看看古代人如何搞“毕业旅行”
古代学子们如何庆祝自己的毕业季?
古代学子是怎样庆祝“高考”中榜的?
王家文【雁塔题名】是三行先生书法作品
王家文撰兴善寺【雁塔題名】是三行先生隸書書法作品
大唐的男子汉和女孩子都喜欢参加什么宴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