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建文帝死亡之谜——他缘何“死去活来”?】

  

 建文帝朱允炆于靖难之后的下落问题,堪称明史第一谜案。六百多年来,学界、民间各执一词,莫衷一是。聚讼的所在无非两点:朱允炆死了没有;如果没死,他去了哪里。

 明代官方历史(当然是朱棣编纂)众口一词记载说,朱允炆乃是自焚

 

       六月乙丑日,阖宫自焚。[①]

 

就连明初老兵俞本的回忆录也说:

 

       至建文四年六月自焚,永乐即位矣。[②]

 

 显然,永乐初年,即便是对朱棣抱敌对态度的俞本,也倾向于相信官方的说法。朱允炆没死的传言,实际上要到永乐末年、甚至宣德/正统以后,随着郑和航海和胡濙寻访张三丰等大新闻出现后,才逐渐风行的。几百年来越传越神,几乎成了一个未解之谜。

 因此,第一个问题——“朱允炆死了没有,可以转换成另一个问题——朱允炆怎么又活过来了



  (明成祖朱棣)


 其实,这个朱允炆为何死去活来的问题,倒也完全可以用一句诘问来拷问事实:

 

    建文帝有尸检报告吗?

 

 我们不要忽视古人的法医技术。刀下验尸,笔下阅史,今天的仵作阿姨可以成为历史学家,古代的仵作自然也有见证历史的功效。

 

 靖难之前二百年的大宋提刑官宋慈先生,就精妙地展现了法医技术。他的大著《洗冤集录》讨论验尸说:

 

       凡生前被火烧死者,其尸口、鼻内有烟灰,两手脚皆拳缩。缘其人未死前,被火逼奔争,口开气脉往来,故呼吸烟灰入口鼻内。若死后烧者,其人虽手、足拳缩,口内即无烟灰。若不烧着两肘骨及膝骨,手、脚亦不拳缩。 

 

      若因老病失火烧死,其尸肉色焦黑或卷,两手拳曲、臂曲在胸前,两膝亦曲,口、眼开,或咬齿及唇,或有脂膏黄色突出皮肉。 

 

    若被人勒死抛掉在火内,头发焦黄,头面浑身烧得焦黑,皮肉搐皱,并无揞浆蟽皮去处,项下有被勒着处痕迹。

 

    又若被刃杀死却作火烧死者,勒仵作拾起白骨,扇去地下灰尘,于尸首下净地上用酽米醋、酒泼。若是杀死,即有血入地,鲜红色。须先问尸首生前宿卧所在?却恐杀死后移尸往他处,即难验尸下血色。

 

       大凡人屋,或瓦或茅盖,若被火烧,其死尸在茅、瓦之下。或因与人有仇,乘势推入烧死者,其死尸则在茅、瓦之下。兼验头、足,亦有向至。

 

    如尸被火化尽,只是灰,无条段骨殖者,勒行人邻证供状:缘上件尸首,或失火烧毁、或被人烧毁,即无骸骨存在,委是无凭检验。方与备申。 

 

    凡验被火烧死人,先问元申人:火从何处起?火起时其人在甚处?因甚在彼?被火烧时曾与不曾救应?仍根究曾与不曾与人作闹?见得端的方可检验。或检得头发焦拳,头面连身一概焦黑,宜申说:今来无凭检验本人沿身上下有无伤损他故,及定夺年颜形状不得,只检得本人口鼻内有无灰烬,委是火烧身死。如火烧深重,实无可凭,即不要说口、鼻内灰烬。[③]

 


  显然,焚死的认定,在各种死因里,乃是最为复杂的。朱允炆焚死时年仅二十五岁,当然并非老病失火。朱棣曾出帝后尸于火中,那么他也并非尸被火化尽。如果朱棣展示的真是朱允炆的尸体,那么他要么真的是自焚而死,要么是勒死抛掉在火内,要么是刃杀死却作火烧死,要么是与人有仇,趁势推入烧死

 

 我们要问了,火从何处起?火起是其人在甚处?因甚在彼?被火烧时曾与不曾救应?



     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

 

 明初的法医没有不熟读《洗冤集录》的,那么问题来了。尸检报告在哪?

 

 答案是没有,或者根本不准发表。

 

 朱棣只告诉我们冰冷的一行字:

 

    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明史·本纪第四》)

 

 朱棣说是自焚。按照当时严格的法医标准,他总该提供一份像样的尸检报告,告诉我们朱允炆真的是直接烧死,还是杀死后又给烧了,或者是活着被推进火海了吧。然而并没有。


 这就引出了下一个问题:朱棣为什么不提供尸检报告?


 答案不言而喻:如果朱允炆真的死了,朱棣控制的就不仅仅是朱允炆的死亡,还将有朱允炆的死亡方式。


 我们不能轻忽这个问题。朱允炆的生死,可以有三种状况:

 

一、活着,但是跑了,躲起来韬光养晦;


二、死了,且死得明明白白,大家也看到了真实的朱允炆尸体;


死了,但死得不明不白,大家看到的是一具焦尸。

 

但很明显,现实是第三种,后来则大家相信第一种。为什么?

 

  当然是,第一种和第二种,都对朱棣不利。如果朱允炆真的跑了,那么无论他还有没有野心,对朱棣都是极大的威胁。只要朱允炆活着,他就是合法的皇帝。只要他登高一呼,那么天下一定会响应。因此,第一种,对朱棣极其不利。


  第二种就一定有利吗?当然不!我们试想,朱棣起兵一直号称是清君侧,甚至《明太宗实录》还描绘了他进入南京城干掉奸臣以后就要北归的假惺惺圣母形象——如果朱棣勒死、砍死或是毒死、饿死了合法的皇帝朱允炆,那么他起兵的正义性何在?岂非自打脸皮?岂非人伦悖逆?这个舆论压力可是极大的,朱棣为统治基础和合法性计,当然不会做出这等蠢事。


  于是,朱棣就选择了第三种——让朱允炆自焚而死。大家看到的是一具尸体,还是焦尸,还没有尸检报告!

 

  换成你,相信这就是朱允炆的尸体?反正我肯定不信,至少不会全信。



 

  立场和期望很神奇——既然这具没有尸检报告佐证的朱允炆被说成是自焚而   死,那么本能上就同情朱允炆三分的文臣们和天下的吃瓜群众们,自然愿意往朱允炆其实没死,也没有自焚上面去想。立场、期望相互作用之下,事实就重构了——朱允炆就是没死!

 

  先别庆幸,你们都中了朱棣的奸计!

 

  天下都相信朱允炆自焚而死,那自然很好——反正不是我烧死的。我来接皇位,自然而然。天下都相信朱允炆没死,那当然更好——我就希望天下人相信朱允炆没死,这样的话,我就根本没有弑君!这个皇位根本就是他让的!

 

自焚而死”+没有尸检报告,就导致了这种状况。

 

  后来的郑和下西洋和胡濙的寻访张三丰,更让天下的文人和吃瓜群众们高潮了:你看,如果朱允炆真的死了,朱棣何必如此心急火燎接连搞这几个大新闻?!果然吧,朱允炆确实没死。


This is 套路。

 

  胡濙寻访张三丰花了十四年,回来后与朱棣长谈了一夜:

 

惠帝之崩于火,或言遁去,诸旧臣多从者,帝疑之。五年遣濙颁御制诸书,并访仙人张邋遢,遍行天下州郡乡邑,隐察建文帝安在。濙以故在外最久,至十四年乃还。所至,亦间以民隐闻。母丧乞归,不许,擢礼部左侍郎。十七年复出巡江浙、湖、湘诸府。二十一年还朝,驰谒帝于宣府。帝已就寝,闻濙至,急起召入。濙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先濙未至,传言建文帝蹈海去,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释。(《明史·胡濙传》)

 

  当年明月先生曾评点说,胡濙与朱棣长谈一夜显然不是在谈朱允炆死了没有——如果死了,尸检报告也不至于谈一夜。因此,朱允炆没死,胡濙是在详细解释朱允炆的动向。听到朱允炆已经没有野心了,朱棣才放心,云云。

 

  且慢,问题就出在尸检报告。没有尸检报告,却有了这一夜长谈,两件事一组合,当然就给了当年明月先生和天下吃瓜群众们朱允炆没死的判断。

 

  朱棣为了制造朱允炆没死的假象,真的蛮拼的。不过,朱允炆弟弟的死,他就不需要这么掩饰了。当然,也必须是焚死

 

  徐王允熙,兴宗第五子,建文元年封。成祖降为敷惠王,随母吕太后居懿文陵。永乐二年下诏改瓯宁王,奉太子祀。四年十二月,邸中火,暴薨。谥曰哀简。     

 

 这把火是谁放的,不言而喻。各位,朱允炆如果真的烧死了,你相信是自焚吗?历来论朱允炆下落者,以段玉裁最为明快晓畅:

 

    宫中之火谁则为之?非燕王而何?燕王逆计,城之必破,位之必可篡也,而独何以处建文君也?辅之则有所不及,待杀之则不免于弑君。弑君者,天下之所集矢也。于是与交通之逆臣逆奄,谋为此举。有兴问罪之师者,则彼自火而已矣。此其奸谋,盖预定而后行之。然则谓建文自火死者,燕王说也。谓建文未死于火而蒙尘者,亦燕王游移其说,以惑天下之心、杜可畏之口也。推见至隐,则以火弑其君之罪著矣,又况即建文自火,谁实致之?自火哉,

而能辞弑哉?(《明史十二论·卷二》)

 

——他说得多好!


 


 (龚自珍外公、清代著名学术大师段玉裁)

 

建文帝自焚,不管大家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大家不信他自焚,也不信他死了。我呢,相信他死了,但绝不是自焚。

 

除非朱棣能够拿出尸检报告。

 

————————

[①] 《明太宗实录》卷九下,四年六月乙丑条,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本,第130页,中华民国五十五年。

[②]  俞本著、李新峰笺证《纪事录笺证》,第488页。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

[③]  宋慈《洗冤录》第二十六火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果建文皇帝不玩失踪,朱棣会不会杀他?
揭秘:建文帝朱允炆到底是被谁"焚死"的(1)
1377年12月5日,明朝建文帝朱允炆出生
他是朱元璋之子,43岁君临天下,方孝孺不服被灭十族
燕王朱棣装疯夺得天下
驴肉火烧:曾助朱棣打胜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