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七只小猪的千年迷踪

前文我们说到,北斗七星有可能曾被古人视为北极星。

到公元前4500年左右,北斗七星斗柄上的两颗星(瑶光与开阳)与北天极的距离才会差不多,亮度略逊于瑶光的开阳星才可能被选作北极星,而道家典籍里恰恰有将开阳星称为北极星的记录。(详见《寻找北极星》)

人类对头顶这片星空的好奇和观测始于何时,恐怕很难追溯出具体年代。但可以肯定的是,对星空的认识和了解绝不会一蹴而就。

在一代又一代的古人们不断积累和总结关于日月星辰运动规律的过程中,生活在北半球的中国古人,发现所有星星都在绕着北天极旋转,这是早晚的事。

不过,抛开神话叙事与上帝视角,得出这个今人看来不过常识的结论肯定需要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

现在的北斗七星,分为斗勺和斗柄(即斗魁斗杓)两部分,斗勺有四颗星,斗柄有三颗星。

除了在形状上可以明显地分成这两个部分以外,在公元前5000年以前,这种区别更直接表现在每天晚上的星空运动当中。

因为公元前5000年以前,斗勺部分还不能整夜可见,其勺尖部位的星星仍然会和其他星星一样表现为东升西落。

如果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斗勺四星的这种运动特征更为明显,即整个斗勺都表现为东升西落,只有斗柄三星始终都能看见。

斗勺部分的四颗星东升西落,那么,在当时的古人看来,这与其他星星并没有本质区别,但他们会发现斗柄上的三颗星是始终可见的,终年整夜都能看见。

毫无疑问,在靠近真正北天极的星空范围内,北斗七星是最容易辨认的一组星星,而斗勺四星仍在东升西落,斗柄三星又始终都能看见,那么,当古人们首次意识到星宿在绕着北天极旋转,从而将斗柄头一颗星定义为北极星,这是极为符合逻辑而且顺理成章的事。

但事实是,目前只发现道家典籍里有斗柄第二颗星曾经被称为北极星,还没有证据表明斗柄第一颗星曾被当作北极星,所以,从这一点出发进行推测,古人发现星空运动是绕北天极而旋转,最具可能性的年代,应当是前面说过的公元前4500年以后。

有意思的是,保守地说,包含四时八方概念的八角星纹,可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的江苏,有明显的旋转意味的类太极图,可追溯到公元前3300年湖南湖北一带的屈家岭。(关于八角星纹与太极图,请参阅《神秘徽标:传承七千年未变的上古记忆》、《神秘徽标:寻找五千年前的太极图》)

八角星纹与太极图出现的年代,与我们推测的形成北极星概念应当在公元前4500年以后,正好形成一条递进的演进路线。

在八角星纹的时代(公元前5000年),古人们产生了四时八方的概念,并注意到星辰运动与四季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

继续观测积累,作为天空中最易识别的星座,北斗七星的斗勺四星虽然也东升西落,但这四颗星最接近斗柄上终年整夜可见的北斗三星,而这一时期的斗柄三星,中间的开阳越来越比头上的瑶光更接近真正的北天极,于是,当北极星的概念形成,开阳星自然就被选为北极星了。

再往后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描述这种星辰绕极旋转的图形诞生了,太极图形式的图案开始出现。

这个过程,用了差不多2000年的时间。

斗柄与斗勺天然地可以被分作两个部分,斗柄的开阳星还当过北极星,那么,所谓北斗七星,斗勺的四颗星才真的像个斗。

真正的斗,是没有把的。像有把的勺子,肯定是后起的想象。

民以食为天,斗是贮盛或计量粮食的用具,斗勺四颗星才是真正的北斗,天上这个大斗绕极旋转,气候变化则与耕种农时息息相关,那么,这个斗,成为古人的关注重点是显而易见的,从视觉形象到基于生活的想象和愿望,都很贴切。

四颗星构成的斗与粮食有关,投射的是古人对生活乃至生存的希冀。

沿着这个方向联想,除了斗以外,或许还会有更生动的意象。

1977年,在对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进行第二期考古发掘时出土了一件猪纹陶钵,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猪纹陶钵出土所在文化层为河姆渡文化一期,其年代为公元前5000-公元前4500年(河姆渡遗址共分为四期文化,年代为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持续2000年)。

猪纹陶钵俯视呈圆角长方形,斜腹平底,口部为21.7X17.5厘米,底面为17X13.5厘米,高11.7厘米。

在陶钵的长边相对两面外侧,各刻有一头基本相同的猪,其身上有两个圆圈图案,一个是猪的眼睛,一个在猪身上的中间位置。

两头猪处于相对的位置,如果把这四个圆圈看作星星的话,这不就是北斗斗勺的四颗星么?

如果这种推测是真的,那么,北斗七星——至少是北斗的斗勺四星,即斗魁——曾经被想象成猪。

有可能吗?

唐代郑处诲《明皇杂录》记载有一个关于北斗与猪的故事。

僧一行是唐代著名天文学家,主持编修了《大衍历》,其设计制造的水运浑天仪可以自动报时。

僧一行小时候家境贫困,但邻居王姥富有且很赏识他,前后接济僧一行数十万。后来唐玄宗将他接到长安,“置于光太殿,数就之,访以安国抚人之道”,皇上青眼有加,“一行承玄宗敬遇,言无不可”,对他言听计从,整个就是一国师待遇,这样的地位,自然是尽人皆知。

再后来邻居王姥的儿子杀了人,法办得偿命啊,怎么办?王姥想起接济过的僧一行了,这事只能他有办法救得了。

法外开恩不就是破坏法律么?僧一行当然不能这么干,他说:“姥要金帛,当十倍酬也。君上执法,难以情求,如何?”

王姥很生气,但人家是皇上跟前的红人,能怎么着呢,也只能发发劳骚罢了,“何用识此僧!”

故事到这完了吗?当然没有。

不过,在学校里老师们只会讲到这,名为一行尊法,这真是又一个断章取义的笑话。

王姥有恩于己,怎么能有恩不报呢?

此时的僧一行在浑天寺负责观天制历,手下好几百号人。于是他叫人空出一间房来,里面放一个大瓮,再悄悄地安排两个人,说你俩去潜伏,午后到黄昏,会有东西跑过来,一共有七个,你俩给我用布袋把他们全都捉住,一个也不能少,否则棒子侍候。

到酉时,也就是傍晚5-7点,真的有一群猪跑过来,就全给逮起来了。“一行大喜,令置瓮中,覆以木盖,封以六一泥,朱题梵字数十。”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皇上派人急匆匆地宣一行觐见,说太史报告,昨夜北斗七星不见了,这可如何是好?

僧一行就说了,“后魏时失荧惑,至今帝车不见,古所无者,天将大警于陛下也。”

荧惑就是火星,说后魏时曾经发生过火星不见,这种事本不稀奇,历史上发生过的。不过,现在是帝车不见了,帝车就是北斗,这可从来没发生过,啥意思,很严重啊,这是上天示警呢。

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僧一行吧啦一通,最后说,“如臣曲见,莫若大赦天下。”

你想想,史无前例地帝车没了,这皇上敢不听他的么,“玄宗从之”。

再然后,太史上奏,北斗七星又出现了,一天回来一个,七天后终于恢复正常。

不言而喻,大赦天下嘛,捎带着就把王姥的儿子给救了,而且完全不着痕迹。

显然,在这个故事里,北斗七星就是七头猪。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无疑是没可能的,但其中所包含的北斗为猪的信息却非常明确。

另外,唐代徐坚 《初学记》也有载:

《春秋说题辞》曰:斗星时散精为彘,四月生,应天理。

其引用的《春秋说题辞》是一本汉代纬书。

“斗星时散精为彘”,斗星即北斗,彘即是猪。

虽然北斗与猪的关联并没有更多的文献记载可资佐证,但空谷回音,必有所自,河姆渡遗址的猪纹陶钵所寓示的北斗与猪相互关联的想象,或许就是这一意象的来源也未可知。

回推一下其实也不难理解。

在把北斗的斗勺四星想象成猪的时代,斗柄上的星被视为北极星,但毕竟与北天极离得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随着观测精度的提高,以及在北天极附近发现更适合做北极星的星体,斗柄上的三颗星也就功成身退,与斗勺四颗星合为一体,回归到四只猪的队伍里,于是就变成了七只猪。

再者说,三星回归四星合为七星,这也是事实天象——前面我们说过,公元前4500年以后,北斗七星就已经全都终年整夜可见了。

在更加名副其实的北极星诞生以后,北斗七星作为一个整体逐渐被赋予别的意象,比如勺子,比如车,原来的猪也就慢慢地淡出历史,只在各种民间故事里还留有曾经存在过的只鳞半爪。

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4500年的河姆渡猪纹陶钵,将上面的圆圈纹视为北斗斗勺的四颗星,其理据并不充分,但唐代文献的记载证明,历史上极有可能存在过将北斗想象为猪的阶段。

无独有偶,2007年,对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的第五次发掘,出土了一件超大号的玉猪。

玉猪长72厘米,宽38厘米,高22厘米,重达88公斤,采用圆雕工艺雕琢而成,猪嘴、猪耳、猪眼及獠牙都非常清晰,形象逼真,是目前出土的最大最重年代最早的玉猪。

出土玉猪的墓葬区,“是截至目前发掘出的档次最高、墓主人身份最显赫的墓葬。”

还有一个重要的信息是,

在已被取走的玉猪周围,还有很多造型各异的石器。考古人员说:“这些石器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将玉猪包围在正中,这样的结构一定有特定意义,但具体的意义是什么,只有研究后才知道。”(《安徽商报·凌家滩遗址发掘:80公斤重“超级玉猪”惊艳出土》)

数量众多的玉器分布在四周,玉猪居于中央,这种结构的含义何在?

如果将玉猪视为北天极的象征,那么,那些围绕着它造型各异的玉器不就是满天的星斗么?

诸天星宿环绕旋转的中心,是北天极,与北天极重合或极为接近的星我们称之为北极星。虽然北斗七星距离北天极还有一点距离,但作为北方星空最为显眼的一组星,将其做为观测的基准坐标也是合理的。

凌家滩遗址的年代为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300年,此时的凌家滩,北斗七星已经终年整夜都能看见,只要是睛朗的夜晚,随时抬头都能在北方星空找到那七颗星。

上图为公元前3500年凌家滩地区看到的最接近地平线时候的北斗七星,七颗星都处于地平线以上,终年整夜可见。

此时距离北斗七星在凌家滩地区能够整夜可见,已经过去了一千年,即这一地区整夜都能看到北斗的七颗星,始于公元前4600年左右。

如果公元前3500年凌家滩的玉猪是取象于北斗的话,那么,这头猪是斗柄三星或斗柄中间那颗星,还是像公元前5000年的河姆渡人那样,将斗勺四星看成是猪呢?

事实上,我们正在接近一个前所未知而出乎意料的发现。

同样在凌家滩遗址,还曾经出土过肚子里含有一片玉版的玉龟。

玉版上的图案一般都被解读为最古老的八卦。

中间的八角星纹上下左右四正方位的箭头指向中心,其他箭头却指向外面,为什么?

这些图案中的箭头都意味着什么?

这些图案与北斗和北天极有关系么?

真相其实非常简单,几乎一目了然。

而且可以肯定,至迟到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凌家滩,中国的古人已经认识到有一个真正的北天极(即一般认为的理论上始终不会移动位置的北极星,是所有星宿围绕着旋转的中心)。

详细说明,且看下回分解。

PS:文中所述史前星空未做说明的均以河南商丘为观测地,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市中心北纬30°30′),其纬度低于商丘(市中心北纬34°26′),观测到北斗的七颗星全都整夜可见要略晚于北方的商丘地区,但这种差别并不悬殊。

附:《明皇杂录》节选

初,一行幼时家贫,邻有王姥者,家甚殷富,奇一行,不惜金帛,前后济之约数十万,一行常思报之。至开元中,一行承玄宗敬遇,言无不可。未几,会王姥儿犯杀人,狱未具,姥诣一行求救。一行曰:“姥要金帛,当十倍酬也。君上执法,难以情求,如何?”王姥戟手大骂曰:“何用识此僧!”一行从而谢之,终不顾。

一行心计浑天寺中工役数百,乃命空其室,内徒一大瓮于中央,密选常住奴二人,授以布囊,谓曰:“某坊某角有废园,汝向中潜伺。从午至昏,当有物入来,其数七者,可尽掩之。失一则杖汝。”如言而往,至酉后,果有群豕至,悉获而归。一行大喜,令置瓮中,覆以木盖,封以六一泥,朱题梵字数十,其徒莫测。

诘朝,中使叩门急召,至便殿,玄宗迎谓曰:“太史奏昨夜北斗不见,是何祥也?师有以禳之乎?”一行曰:“后魏时失荧惑,至今帝车不见,古所无者,天将大警于陛下也。夫匹妇匹夫不得其所,则殒霜赤旱。盛德所感,乃能退舍。感之切者,其在葬枯出繫乎!释门以瞋心坏一切喜,慈心降一切魔。如臣曲见,莫若大赦天下。”玄宗从之。

又其夕,太史奏北斗一星见,凡七日而复。

题图来源:动画片《天上掉下个猪八戒》角色造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斗七星与北极星
看星座
【图解】北极星与北斗七星
4月星空中有哪些精彩看点?
秋夜星空
带你逛逛天帝宫殿!参透斗转星移!详解紫微垣「星空帝国系列」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