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点书讯 | 柏拉图与城邦


柏拉图与城邦:柏拉图政治理论导论

Platon et la cité

[法] 普拉多(Jean-Fran?ois Pradeau) 著

陈宁馨 译

梁中和 校 

望江柏拉图研究论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平装 | 201609 |168pp | 30.00


内容简介

《柏拉图与城邦》是法国哲学界后起之秀普拉多的第一本专著,1997年首次出版法文版,2002年即推出英文修订版,并得到当代柏拉图研究名家吉尔作序。在英语学界,以柏拉图政治哲学为主题的著作早已汗牛充栋,为何普拉多此书会让英语研究者感兴趣?


在本书中,普拉多介入了柏拉图研究中的一段公案:《理想国》之后的柏拉图,是否发生了思想转向而只寻求“次好政体”?有别于对柏拉图思想进行“前中后期”划分的发展论研究范式,普拉多坚持了统一论立场,主张柏拉图的晚期政治作品并不保守,相反,《政治家》、《蒂迈欧》、《克里提阿》乃至《法义》,在哲学上的冒险精神并不逊于《理想国》。在普拉多看来,柏拉图一如既往地思考城邦的完美秩序,而真理则是通向这一秩序的唯一途径——这也正是柏拉图政治哲学的迷人之处


编者&译者简介

作者普拉多(Jean-Fran?ois Pradeau),法兰西大学学院院士,师从于著名柏拉图研究专家吕克·布里松(Luc Brisson),现任教于里昂三大,被国际柏拉图学界公认为最优秀的青年研究者之一。他曾校订、翻译了包括《阿尔喀比亚德》、《克里提阿》、《希琵阿斯》等在内的7部柏拉图对话录。著有《柏拉图与城邦》(Platon et la cité)、《政治的世界》(Le Monde de la Politique)、《柏拉图:哲学的模仿》(Platon, L'imitation de la philosophie)等。


译者陈宁馨,四川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本科为法语专业,2012年加入成都望江柏拉图学园,译有《古希腊罗马哲学》等多部作品,现为四川大学学术型社团“江安柏拉图学社”社长。


校者梁中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副教授,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古希腊罗马哲学与宗教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古希腊哲学、文艺复兴哲学、伦理学和经学等方面的研究。 社会兼职与荣誉:国际柏拉图协会(IPS)会员,四川省哲学学会副秘书长,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称号获得者,成都“望江柏拉图学园”创办人。


为何普拉多此书会让英语研究者感兴趣?

英译本序言 | 克里斯托弗·吉尔(Christopher Gill) 撰

本书是普拉多《柏拉图与城邦》(Platon et la cité)修订增补版的英译,原书于1997年在法国首次刊行。那么,这本书会给英语读者们带来什么呢?


首先,如同书名所表明的,本书既是对柏拉图一个特定主题的研究——城邦或政治共同体——也是对柏拉图政治思想整体的一个导论。其行文清新而非学究气;它囊括了与该主题相关的对话的总结,也摘取了关键段落进行翻译;所有古希腊术语也得到翻译。因此,它对古希腊哲学与政治理论中的一个重大主题,给出了平易近人的研究,无论对于广大学生、研究者或者普通读者而言都是如此。


但是,此书在处理该主题也有独到之处。普拉多任教于巴黎十大,被公认为最有天赋和原创性的青年柏拉图学者之一。他有一本关于亚特兰蒂斯神话的大部头专著,同时也编辑整理了四部柏拉图对话(翻译和笺释)。此书提供了一个有利的视角,让我们得以进入对柏拉图的一种整体而系统性的诠释,而这种解读方法在当代法国的同侪中也十分流行。


或许更充分地挑明普拉多的进路如何有别于英语柏拉图研究者,会更有帮助。自二战以来,英语学界的柏拉图研究有两个关注点。第一个问题是柏拉图对民主政治的态度,第二个问题是柏拉图的思想是如何发展,特别是在《理想国》以后的晚期著作中。


反对法西斯和极权主义的卡尔·波普尔,曾引人瞩目地将柏拉图形容为“开放社会的敌人”。对柏拉图是否为民主制之敌的论辩,渗透在战后的柏拉图研究,特别是《理想国》研究中。对法西斯在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另一种回应,突出地表现在列奥·施特劳斯的作品中。这位德国流亡者的作品有着巨大的,尽管是争议性的影响——尤其在美国。施特劳斯主张,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想要传达的是,哲学家们并不能在政治生活中有什么实质性影响,他们应该更专注于纯粹地探究真理。这一层信息(据施特劳斯说)是以一种隐晦的、自我隐藏的书写风格进行传达的,只有经过特别训练的学者才能够破解。美国右派知识分子挪用对柏拉图的这种施特劳斯式解读,以此来为他们拒斥美国社会改进的政治规划背书。


在过去的50年间,英语世界的柏拉图研究者的另一个关注点,是所谓的柏拉图晚期思想发展。《理想国》已经被视为柏拉图乌托邦理想主义的经典文本。其中所勾勒的政治结构(以哲人王为中心),被看成是柏拉图想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的政制蓝图。而他晚期作品,比如《政治家》、《蒂迈欧》—《克里提阿》和《法义》,柏拉图则被认为是已经逐渐地相信,这份蓝图永远得不到实现。因此他转向一种更加宪制性的模式(法律约束的城邦),尽管他也承认,相对于《理想国》的理想城邦而言,这仅仅是“次好的”。


普拉多的著作与这两种学术倾向都形成了令人欣喜的对照。在他的书中,一个关键议题——与这两种倾向都相关——就是,柏拉图的政治哲学并非首要地集中于政体思想上(包括对民主政体的思考)。柏拉图所试图去界定的是一些核心观点,它们适用于全部政体下的政治生活,并且,它们对非政治的生活也意义重大。这些观点中最重要的是,政治是——或者说应当是——一种技艺或工艺,一种知识形式,它奠基于客观原则之上。这种技艺的中心任务是,创造一个真正统一的共同体;相反,若没有这种技艺,任何共同体都不能达致一个真正的整体。


正如普拉多指出的,这意味着,说柏拉图是个亲民主或反民主派,跟说他是个亲斯巴达派(他经常被这么认为)、亲贵族派乃至亲君主派,其实差别不大。这并不是要否认柏拉图对话中确实蕴含着一些对雅典民主的看法或回应。普拉多颇有启发地向我们展示了,柏拉图的《墨涅克塞努斯》,这部对雅典阵亡战士葬礼的刻意模仿之作,是如何描绘了公元前五世纪雅典之颓败,这也隐含着对雅典民主政治文化的批评。同样,在《法义》中,柏拉图设想了一种政治—经济生活形式,在其中雅典民主的平等理想也得到了实现——虽然这是一种与雅典截然不同的政制模式。但是,在这两个例子中,柏拉图对(雅典式的)民主政治的回应是受其更宏观的概念进路所引导的,而这一取径从根本上无关于任何政体类型。


普拉多与大部分以发展论解读柏拉图的学者也形成了鲜明对比。他在柏拉图的全部作品中——从早期的所谓“苏格拉底”对话,到《法义》这部柏拉图的最后著作——看到了一条连贯的思路,即聚焦于作为一种技艺的知识的作用上,而这种技艺能统一城邦。对话间的差异并不意味着核心观点的改变。反而,不同对话有着不同的概念目的,它们一一检验着核心观点的不同侧面。普拉多向我们展示,柏拉图是如何在一系列对话中——既有《欧绪德谟》又有《理想国》——得出如下观点:对善的知识既是一种特定类型的技艺,同时,它也能指导人们对其他功用的管理。《理想国》里一个中心议题就是,这样的知识既可以在个体灵魂,也可以在社会—政治层面发挥作用,它是唯一能为个体与城邦之功用带来统一的力量。失去了这种知识的指导,所有政体与灵魂状况都或多或少地变得支离破碎。


虽然《理想国》被公认为柏拉图最核心的政治作品,但事实上它明确地取消了心理学(灵魂论)与政治学的界限,因此,如普拉多所强调,并没有真正地定义一种政治的技艺。只有在《政治家》中,他才特别关心这种政治技艺,其特征是对善的客观知识的联合,以及一种整合城邦的能力(它通过教化而将城邦中的不同要素进行“编织”)。《政治家》同样探究了诸如此类的重要的政治问题,比如政府于法律的关系、直接行政治理与借助政体的形式治理之间的关系。


《政治家》有时被看作是柏拉图放弃实现哲人王理想,转而安于一种由宪制法律来治理的“次优政体”的起点。普拉多争辩说,这不是我们理解柏拉图晚期对话的方式,柏拉图依旧坚信,对善的知识应该控制政治的走向;但是在《理想国》以后的对话中,他开始探索这样的观点,即如此这般的知识既能够在直接的政治指导中,也能在政体结构和成文法典中落实。比起将后期对话视作哲学上的妥协标志,普拉多反而认为它们是一次思想历险,柏拉图从不同的方向来推进这样一种想法——政治构造奠基于知识。


在《蒂迈欧》—《克里提阿》中,柏拉图把对政治技艺与秩序的钻研同自然宇宙的研究关联起来。借助亚特兰蒂斯神话,柏拉图探究了政治生活的物理维度,并且从土地使用和物质文化的角度出发,来描绘基于理性的、统一的城邦与其对立面之间的对比。在《法义》,这部柏拉图最后也是最长的作品中,他终于以最全面和系统的方式得出了结论——政治技艺,或者说知识,能渗透和统一整个共同体生活。在此,政治技艺以结合体的形态呈现——它综合了直接的行政、政体形式、法律的公共表达、教化还有习俗——并且,它也被看作是在完全物质的、社会的与文化的共同体生活中运作。


《法义》常被当作柏拉图最无趣而缺乏哲学连贯性的作品。普拉多却将其呈现为一部政治杰作,是他这一见解的顶峰——政治技艺提供了共同体的统一。


虽然普拉多此书与早先英语学界的许多研究形成对比,但他的观点与近来一些学者还是很一致。一些英美学者也在质疑柏拉图政治哲学(以及更普遍的柏拉图整体思想)标准的发展图景,这更增加了普拉多对柏拉图政治思想进行有说服力的整体论处理的趣味。总之,就此书本身而言,是新颖而有启发性的学术研究,但也是一部有价值的导论,它向我们展示了柏拉图哲学永远迷人的一面。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苏格拉底对抗母邦 

雅典海上帝国的沉没:《墨涅克塞努斯》 

政治能力 


第二章

更大的灵魂是城邦 

服务城邦 

政治科学(与政治) 


第三章

政治技艺的必要条件 

政治的对象 

政治造物主 

法律与生活的方式 


第四章

城邦的宇宙 

政治生命体 


第五章

政制形式的法律 

城邦的体制 

宇宙的秩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英译本序言 


译后记 


The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哲学的纯真年代——柏拉图以前的哲学与人文世界!
一脉相承的古希腊三贤
柏拉图为什么批评民主?
文摘:苏格拉底和孔子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种什么样的国家形态?
柏拉图的“理想国”:提倡反民主的精英主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