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梵·高的画褪色说起

文 | 林凤生(上海大学《自然杂志》编审)

细节决定成败。

——现代流行语

去年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披露:馆藏的梵·高成名作《向日葵》,随着时间的流逝,正在慢慢地褪去那夺人眼球的金黄色,引起了艺术家、科学家和广大民众的关注,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色彩保鲜有学问

近年来,关于梵·高的画褪颜色的报道已经不止一次了,涉及《向日葵》(图1)中的黄色、《罂粟田》中的红色、《鸢尾花》和《在阿尔的卧室》中的紫色等。西方油画问世以来,已经历时600多年,许多早期作品至今仍然光泽鲜艳,历久弥新。为什么存世才120多年的梵·高作品会褪颜色呢?

图1 凡·高美术馆收藏的《向日葵》

事实上,西方的许多油画之所以能够色彩永葆、焕然如新,与使用的颜料有密切的关系。19世纪,油画软管颜料发明之前,西方绘画(包括以前的壁画、蛋彩画等)使用的颜料主要是从天然矿物里提取的:白色是从石灰和石膏里取得的,绿色是从含铜的矿石里获得的,红色和褐色是从氧化铁中提取的??人们甚至从金、银和宝石中获取色料。像绘画用的群青蓝颜色,就是来自比金子还要贵的天然宝石——天青石,这种清澈的深蓝色内含闪烁着金光的黄铁矿斑晶,经久不变,被用来画法老面具的眼睛和蓝胡子。图2所示的图特卡蒙面具,就是用金子与天青石制成的,至今已经有15000年的历史。

图2 图特卡蒙面具

此外,西方绘画(包括壁画、蛋彩画和油画)艺术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了对色彩的保护,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严格的操作步骤:画家在作画前先要把矿物颜料研磨成粉,在颜料粉里掺入树胶,制成色块;使用前还要将这样的色块用水和黏合剂、明胶、蛋清等一起浸泡。油画发明以后,画家就用核桃油、蓖麻油与色彩颜料混合后使用。悬浮在半透明油性介质中的颜料进一步增加了色彩的饱和度,能让光线透过表面反射出丰富的不同层次的色彩。

图3是法国画家安格尔的人物肖像画,从中可以看到油画色彩的魅力。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表达得细腻、灵动、栩栩如生。画完成后,还要将用树脂或者蜡制成的一种透明涂料覆盖在画上面。使颜料与空气隔开,从而让画作能够历经千年不褪色。

图3 安格尔《阿尔伯特·德·布罗伊公爵夫人像》

都是合成颜料惹的祸

考察梵·高的几幅“问题画”后可知,这些作品都是他来到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阿尔小城、在生命最后的三年里画的。这段时间里他的精神不太正常,处于一种激情四溢的亢奋状态。使用的色彩也随心所欲,现在出现褪色的,主要就是他当时特别喜欢用的黄色(铬黄)和红色(胭脂红)。黄色是一种最难驾驭的颜色,只要有一点点灰尘或者污渍,就会看起来脏兮兮像旧的一样。所以自从文艺复兴时代以来,欧洲绘画就从来不用黄色。

那么,为什么梵·高对黄色情有独钟呢?很简单,那年梵·高来到了法国南部的阿尔,那是一个阳光普照、鲜花盛开的天堂。他获得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旋转着的柠檬黄的液态火球,正从蓝得耀眼的天空中掠过,使得空中充满了令人炫目的光。这种酷热和极其纯净透明的空气,创造出了一个他未曾见过的新世界。”(选自《渴望生活》)正是这种以黄色为主旋律的美景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他自己也清楚:“要画出在他的阿尔油画中占支配地位的强烈的黄色调子,他就得紧张,就得进入兴奋的竞技状态,就得带有一阵阵冲动和强烈的感受??然而,这条路却会把他带向毁灭。”但是他觉得:“如果不能按照自己愿意的方式去画画,那样的活着多没有意思啊!”(选自《渴望生活》)

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的科学家,使用无创原位光谱分析并结合同步辐射X射线分析,揭示了梵·高《向日葵》上使用的那些明度非常高的黄色就是铬黄。铬黄是于19世纪早期发明的一种色彩鲜艳的化学合成颜料,用硝酸铅与铬酸钾按照不同的比例配置而成,比以往任何颜料都更加闪亮夺目(主要用来做油漆)。颜色按配方不同,从浅的柠檬黄到深的橙黄有几种。从梵·高当时的信件中知道,他将铬黄色的品种分为铬黄1型、铬黄2型和铬黄3型,这可能与现在的柠檬、黄色、橙色相对应。仔细欣赏梵·高的《向日葵》,可以看到他巧妙地利用了这几种黄色的差别,把向日葵画得层次丰富、生气勃勃。然后,铬黄的稳定性随其颜色深浅而呈明显变化,颜色越深越耐久,浅铬黄受热或年久会变暗,所以《向日葵》的黄色有点变“蔫”了。当然也有专家认为梵·高把铬黄与白色的铅白掺和来配置浅黄色,这种错误的调色法,使合成的调和色在暴露于光线时很容易发生化学降解,是导致颜料变黑、《向日葵》褪色的主要原因。

染料不是颜料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发布消息:参展的梵·高作品《鸢尾花》(图4)上原来明亮的紫色逐渐变成了蓝色,专家认为梵·高运用天竺葵红与蓝色混合画出了紫色的鸢尾花,由于天竺葵红的逐渐褪色,从而使梵·高笔下的鸢尾花逐渐变成了蓝色。无独有偶,近日笔者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上,看到芝加哥艺术学院的科学家对梵·高的作品《在阿尔的卧室》做了图像可视化处理,展示了这幅画作在褪色之前的模样。由于这一幅画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颜色由紫变蓝,研究者采用了多种技术和数字化处理把淡蓝色的墙壁和门恢复成丁香花的紫色和紫红色。他们这样做是参考了梵·高给弟弟提奥和别的画家的信里所保存的信息,并且参考了许多艺术史专家的意见。

图4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鸢尾花》

比较两幅画,可以感觉到原来画中呈现的紫色(图5左)使画面显得神采奕奕、生机勃勃,与现在的画(图5右)有很大的差距。卡萨迪欧博士说,从画中墙壁上取一点带颜色的小碎片,在显微镜下进行检查;研究团队发现,原来颜色的色素的残留物是胭脂红或者胭脂橙红。这种色素是从某一种昆虫体内提取的,这种粉红的色素看起来鲜活动人,但是很快就褪颜色了。“当然,粉红色与蓝色混合起来构成了紫色。”卡萨迪欧博士如是说。

图5 用图像可视化处理得到的褪色前后的《在阿尔的卧室》

事实上,胭脂红等并非颜料,而是染纺织品的染料。这种天然染料取自胭脂虫(一种虱子)体内的液汁,是一种不易褪色的染料,而且价钱不菲。所以,笔者浅见梵·高使用的是几种人工染料。因为在他生活的年代,化学家利用焦油人工合成了苯胺染料,于是,一时间形形色色的人工合成染料层出不穷,它们色彩鲜艳、品种繁多而且价格低廉,吸引了许多画家的眼球。追求画面第一眼效果的梵·高把它拿来掺和一下,也是情理之中的。

梵·高除了在使用颜料上有一点随心所欲,另外在画法上也一改经典油画精致细腻的画法,用笔粗诳、着色相当厚,甚至直接把软管的颜料挤到画面上。而且,他创作速度奇快,平均两三天就完成一幅油画,也根本来不及做好油画的后期保养工作。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就是这些小问题,给他的旷世杰作带来了遗憾。行文到此,笔者不胜感叹,像梵·高这样的大画家,竟然没有一个学生或者助手帮他做一点点创作以外的琐事,实在令人痛心不已!

本文原载《科学画报》2016年9期,作者林凤生为上海大学教授,《自然杂志》编审,近著有《画中有话——解读名画中的科学元素》。知识分子为更好的智趣生活ID:The-Intellectua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梵高: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
如何用好黄色颜料? | 百画苑·油画
梵高作品集--3
旷世杰作的秘密:梵高-向日葵
梵高10幅著名油画作品赏析
被颜色困扰的梵高:岁岁年年花不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